澳聯邦議員:國家安全機構應更好地與澳大利亞華人合作

2020-12-12 華輿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華輿訊 據新大陸傳媒報導 澳洲聯邦自由黨政客、職業外交官戴夫·夏爾馬(Dave Sharma)今天呼籲國家安全機構更好地與澳大利亞華人合作。

據SBS的報導,戴夫·夏爾馬建議澳大利亞的安全機構更多地讓華人社區參與反擊來自外國的幹涉和恐嚇。他認為:

應將澳洲華人作為資源加以利用(Chinese Australians should be harnessed as assets)。

他認為,這些社區需要意識到問題所在,並警惕某些組織招募他們的企圖。

「澳大利亞的伊斯蘭社區一直是打擊伊斯蘭國組織的巨大資源,後者企圖將我們國民極端化並反對澳洲。」夏爾馬周二說。

「我們需要與澳大利亞的華人社區進行同等程度的合作。」

夏爾馬說,安全機構需要積極招募更多的澳大利亞華人和講普通話的人。

「需要引進一種新的安全審查方法。」 他說,「會有許多候選人被拒之門外,還有一些人因為這個問題而離開政府服務部門。」

夏爾馬認為,面對與中國關係的惡化,澳大利亞必須保持冷靜和耐心。「我們應該避免過度反應或恐慌。我們必須認識到,北京正在考驗我們,可以預見這樣的動蕩會持續下去。」他說。澳大利亞應該向北京清楚地闡明紅線,並尋求對等的尊重。

在中國事務政策研究所發表的一份簡報中,夏爾馬強調,需要與包括印度和日本在內的地區盟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一項澳洲執政黨與反對黨都參與的議會調查報告將於明年提交給聯邦議會,建議聯邦政府頒布類似美國馬格尼茨基法(Magnitsky Act)的法律,禁止嚴重侵犯人權或貪腐者入境,並沒收他們在澳洲的財產。

據雪梨晨鋒報報導,外交、國防和貿易聯合常設委員會上周完成了這項調查報告,建議澳洲政府制定類似於美國馬格尼茨基法的新法律。依據馬格尼茨基法,美國政府可制裁違反人權及涉嫌貪腐的外國人,方式包括禁止入境、凍結其在美資產、禁止其在美國的財產交易。

《澳洲人報》報導說,澳洲外交部長Marise Payne已要求國會的外交、國防與貿易聯席常設委員會,以「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為藍本推動立法。

該報告將於本周公布。政府高層消息人士透露,希望這個新的法律能夠在明年通過,但強調首先需要對調查報告予以討論。

澳洲目前實行的是遵守聯合國強制制裁和自主制裁的制度,一旦新法通過,將帶來一個巨大的變化。

該議會調查報告建議成立一個由專家組成的獨立監督委員會,向政府提出應受制裁者的個人的名單。報告還附有澳洲人權律師Geoffrey Robertson制定的立法草案,為政府提供參考。

新法律下,聯邦外交部長將基於對國家安全、貿易和外交關係等方面的考慮,對是否制裁擁有最終決定權。(原標題:突發:聯邦議員稱華人應參與打擊外國勢力幹涉 澳洲將立新法禁止侵犯人權者入境)

相關焦點

  • 澳情報機構越線查中國外交官;警告外國記者勿發「偏頗」報導
    澳情報機構越線查中國外交官根據澳大利亞媒體在當地時間9月14日的報導,澳大利亞安全情報局不僅對其本國的州議員莫斯爾曼以及其華人顧問張智森進行調查,同時還越線獲取了張智森與中國駐澳大利亞外交官相關的郵件以及信息,這嚴重侵犯了中國在澳外交官的合法權益,也違反了澳大利亞的相關法律。
  • 科幻電影《恐龍人》得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前上議員何沈慧霞...
    科幻電影《恐龍人》在中澳兩地緊張製作之際,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前上議員何沈慧霞宴請了《恐龍人》製片組成員,製片人陳振武、劉奕麟和製片組其他成員參加了宴會,何沈慧霞表示,中澳合拍電影《恐龍人》將對中澳文化交流中起到裡程碑的作用,並且對該片的澳洲取景及拍攝提供最大的便利和支持,同時幫助協調了澳洲相關部門
  • 澳聯邦政府指控維州「擅自籤署一帶一路」,州長出面反駁
    他認為,維州州長丹尼爾·安德魯斯(Daniel Andrews)所領導的政府「行為魯莽」,嚴重破壞了澳大利亞兩黨的外交政策與立場。「安德魯斯無視聯邦政府在這一領域的領導權,這種領導權是由憲法所規定的。在未聽取聯邦政府建議的情況下,他的決定忽視了澳大利亞的國家安全問題。」
  • 澳大利亞政客腦洞大開,稱:可將華裔視為「資產」,「以華制華」
    現在的澳大利亞政客可以說是「窮兇極惡」「狗急跳牆」,由於澳政府多次參與涉港風波,已經將中澳關係親手毀掉。如今還不願正視自己的錯誤,又打算掀起新的「風波」。據澳聯社和《雪梨先驅晨報》12月8日報導,澳大利亞自由黨議員、前外交官戴夫·夏爾馬宣稱,我們需要將澳大利亞華裔人群視為「可利用資產」來一場「以華制華」的精彩對決。
  • 中國湖南-澳大利亞經貿合作洽談會在雪梨州議會舉行
    人民網雪梨8月22日電(記者鮑捷、盛楚宜) 中國湖南-澳大利亞經貿合作洽談會2016年8月22日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議會大廈舉行,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公使銜經濟商務參贊黃任剛、澳聯邦議員大衛·高民、澳聯邦議員悉蘇偉、新南威爾斯州創新與優化管理事務廳長維克多
  • 華春瑩:奉勸澳方正視問題,反躬自省,保障在澳中國公民安全及權益
    在今天(11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針對澳大利亞是否會繼續受到來自中國的打擊,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稱,澳大利亞是一個開放貿易的國家,永遠不會因為受到脅迫而改變自身價值觀。中國公民是否選擇來澳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自己的決定,他對澳自身產品的吸引力充滿信心。
  • 唐駁虎:澳大利亞豈止竊聽中國?貪婪無恥已成國際笑料
    更確切地說,都是招考選拔的國家公務員。在國家體系對抗之下,大部分情報機構職員一般只是情報網的維護、聯絡、拓展者,以掩護的身份游離在本國與對手之間,更多地是策反對方關鍵人員、調動外圍人員,為己所用。內部反間,則負責國內執法,監視對手間諜動向,查找肅清己方叛變者。與對手的前者構成直接對抗關係。前者是矛頭,後者就是盾牌。
  • 澳大利亞有人鼓動「抵制中資企業」?澳教授:愚蠢,無異於自殘
    但澳大利亞新聞網11日稱,這份名單細節模糊,沒有說明中國資本在這些企業中所佔的比例,還有一些澳籍華人擁有的酒莊也出現在名單上。有頭腦清楚的網民評論稱,不論資金來自哪裡,這些企業是澳大利亞人在經營,薪水也是發給澳大利亞人,抵制他們的產品完全是弊大於利。
  • 澳大利亞華人女店主無端遭謾罵!近日收到神秘來信!疫情之下,人
    墨爾本華人女店主遭種族謾罵,陌生澳人寄來暖心卡片!上個月初,墨爾本一名華人店主李女士在街上無端遭到種族辱罵。只見坐在對面長椅上的老婦氣急敗壞,對著她大聲呵斥:「帶著你的病毒滾回中國去!」對於種族歧視的行為,不管是聯邦政府還是維州政府,相關發言人都出面進行了強烈譴責,並呼籲亞裔澳人要勇於舉報,把不公平的事情大膽說出來。另一方面,還有官員呼籲不要把情緒針對澳大利亞華人!澳官員呼籲:不要把不滿情緒發洩到澳大利亞華人身上!
  • 澳大利亞背地裡對中國大搞諜報戰
    嘴上炒作「中國間諜威脅」的澳大利亞背地裡對中國大搞諜報戰)【環球時報記者 凌志 楊升】近日,涉港國安法不斷推進的消息讓一些西方國家坐立不安,澳大利亞就是其中異常活躍的典型。澳大利亞的反應並不令人奇怪。有關部門透露,除在中國境內實施間諜情報活動外,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在澳本土和第三國也針對華人開展策反活動。有關部門曾破獲案件,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將一名華人策反後,安排其到位於坎培拉附近的斯旺島秘密基地進行專業的間諜培訓,之後又將他派遣回中國大陸搜集情報。
  • 澳大利亞議員叫囂:反制大陸,正式承認臺灣
    澳大利亞執政聯盟昆士蘭自由國家黨(LNP)國會議員克利斯坦森聲稱,澳大利亞應該著眼所有貿易和外交手段來終結與中國大陸持續存在的爭端,包括考慮「正式承認」臺灣。多家臺媒今日援引天空新聞網報導,克利斯坦森宣稱,「中國大陸正在透過我們殺雞儆猴,以嚇唬其他國家。」
  • 「多喝兩瓶澳葡萄酒」,澳大利亞就能站起來了?網友:剛到底啊
    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鐵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根據澳統計局數據,該國10月出口至中國的鐵礦,佔當月總出口量的80%。「他們(中國)購買我們的產品數量,遠比我們購買他們的數量要多。」西澳大利亞州州長麥克高文說道,「兩國關係以來一直是互惠的,我們得保持冷靜,靠對話解決問題,而不是對峙。」多喝兩瓶澳葡萄酒?
  • 澳財長:澳大利亞準備與中方重新展開「互尊互惠」的對話
    雖然莫裡森表示本地區的其他國家沒理由擔心澳日籤署這一軍事協議,但顯然中國方面並不這樣認為。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11月17日第一時間發表了一篇名為《軍事攜手對抗中國,那是日澳的邪路》的社評,認為澳大利亞和日本的這個協議意義非凡,相當於兩國結成了「準軍事同盟」。
  • 袁野:澳大利亞反華情緒高漲,「還有什麼主意比對中國開戰更好?」
    ·柯林森說,「中國是一個不會消失的現實」,澳大利亞應該「努力保持聯絡渠道的開放,並儘可能集中精力緩和緊張局勢……尋求對話和妥協不應被視為軟弱」;曾任駐華記者的《雪梨先驅晨報》資深編輯哈米什·麥克唐納稱,坎培拉「應該聽取更好的建議,避免犯一些愚蠢的錯誤」,比如馬爾科姆·特恩布爾的「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的言論,以及莫裡森的挑釁性行為——後者要求如「武器核查員般的權力
  • 終於知道澳大利亞為什麼那麼反華了
    縱觀澳大利亞反華勢力,口口聲聲宣稱獨立自主,卻大多長期接受美國中央情報局或國家民主基金會的資助,拿美國錢,罵中國壞。然而,這些人有一句話是對的,那就是澳大利亞確實面臨著外國幹涉。但幹涉澳的不是中國學生,也不是中國記者,而是ASIO等安全情報機構背後的美國和臭名昭著的「五眼聯盟」。
  • 澳媒文章:澳大利亞應停止對華傲慢「說教」
    原標題:澳媒文章:澳大利亞應停止對華傲慢「說教」參考消息網5月15日報導《澳大利亞人報》網站5月13日刊登作者羅伯特·戈特利布森題為《澳大利亞必須找到中澳共同立場》的文章稱,澳大利亞現在必須停止對中國的傲慢「說教」。
  • 澳總理稱想讓澳中「愉快地共處」,澳政府卻計劃通過針對中國的法案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木子西 王逸】在強硬要求中國「道歉」碰壁後,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似乎改變了方式。據美聯社3日報導,莫裡森當天在坎培拉告訴記者,其目標是使澳中兩國「愉快地共處」。然而,莫裡森政府的行動顯然與此不太一樣。
  • 這家美國政府支持的媒體機構,擬在澳大利亞推出中文新聞服務……
    《本周亞洲》報導,「解碼中國」的任務、報導重點以及上線日期等具體信息尚未公布,但企圖昭然,即旨在爭奪澳大利亞的中文輿論場的話語權——在澳華人人口超過120萬,《本周亞洲》稱目前的中文媒體受眾逾60萬;澳反華聲音指稱,當前的中文輿論場被親華聲音主導。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小動作」正踩著澳大利亞在「玩火」邊緣試探的節點。
  • 澳媒:對華關係,澳大利亞別再給自己挖坑了
    北京2017年就開始調查澳大麥傾銷問題,表面是為報復澳對中國鋼鋁進口的反傾銷,其實不盡然。另一個可能被忽視的因素是中國的經濟和地緣政治戰略,即推動出口市場和主要進口來源多樣化。新冠疫情暴發後,世界各國開始關注供應鏈多元化,而北京對供應鏈的關注由來已久。長遠而言這對澳大利亞不是好事。這就需要坎培拉在處理與中國的雙邊關係方式上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