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都地大,名山大川無計其數,可是為什麼歷史上,只有五嶽的名氣比較大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五嶽都指的是什麼。五嶽是指:東嶽泰山(海拔1545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北嶽恆山(海拔2016.1米,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這幾處山為何被稱為嶽呢?有何神秘之處呢?嶽,高大的山,這五處其實也不算高大,不過在那個年代,人們的認知中也算比較高的這五處山被挑選出來當做五嶽,可是跟它的高度景色一點關係都沒有,也不是隨便挑選出來的。從地圖上,這五嶽所包圍的位置就是古時的九州,也是我們所熟知的中原大地。中國自古就有天子居天下之中的概念,洛陽、開封、安陽等古都,都在這個範圍內,都城不在五嶽範圍內的朝代也有,比如北魏,就要把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以求天地之中的位置。
清朝更是霸道,直接修改五嶽的位置,把北嶽的位置從原來的大茂山遷到渾源縣的恆山,不過就是這樣,北京還是在五嶽之外。不過康熙皇帝在兩次登臨泰山之後,運用他千古一帝的智慧,寫出了一篇《泰山山脈自長白山來》的文章,文章中指出,泰山的山脈源頭其實是長白山,並且昭告天下,大肆炫耀,為的就是要把北京放在五嶽的範圍內,體現自己居於天地之中的地位。維護清朝滿族的統治地位。
《禮記》中記載帝王需五年進行一次巡狩,視察各地諸侯及州縣,還要舉行封禪儀式祭天祭地。而有資格讓皇帝進行封禪儀式的只有五嶽,五嶽是溝通皇帝和天地的紐帶。五嶽的概念形成的很早,早在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初步形成,《爾雅》《周禮》,都有相關內容的記載。
隨著封建社會家天下的結束,五嶽被當成了人民群眾休閒玩樂的場所,而那個時候具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封禪儀式也成為了表演節目,失去了封建帝王受命於天的象徵,成為了它們原來最真實的樣子。朋友們,這五嶽你們去過幾個?都去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