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人臉識別,360 的「安全觀」與「大局觀」

2020-12-14 雷鋒網

從安全界到 CV 圈,從網絡安全把關人到 AI 落地踐行者。

看似毫不相干的兩大領域,360 偏要執拗地邁出這一步。

藉由這些未解命題,雷鋒網 AI 掘金志此前與 360 城市智能集團執行總裁、360 視覺總經理邱召強進行了一次對話。

「有人喜追逐風口,大步邁進;有人擅靜觀其變,穩紮穩打。從軟體到硬體這件事,得走得穩,才能走得長,晚一點沒關係。」他開門見山。

邱召強介紹,早在 2015 年 5 月,360 就成立了 AI 研究院,從事人臉識別、聲紋 識別、行為識別相關算法的研究。

「當時算法為王,鮮有成熟產品,落地應用更是少之又少,市場還處於對 AI 的盲目崇拜,安全被遺忘在角落。」

2018 年,人臉識別市場逐漸規模化落地,硬體的鋪陳並未讓市場更加成熟,360 發現市面上少有滿足其安全要求的產品,權衡之下,360 意識到該他上場了。

2019 年,360 視覺科技誕生。

誕生於 AI「裸奔」的時代

從人臉信息 0.5 元一份,到 2 元就能買到 1000 張人臉,甚至,黑客能根據照片獲取位置信息、解封支付 APP,以及網絡貸款等等用途,人們開始驚覺疾馳的 AI 與信息安全並不成正比。

「數據、隱私洩露並不是人臉識別之後存在的,」邱召強提醒到,之所以如此便宜,是因為獲取成本更低。

360 視覺曾對市面上的人臉識別設備測試,發現 70-80%沒有任何安全防護,基本處於裸奔狀態。

「攻擊它們甚至不需要黑客,一個網絡工程師就能通過 wifi、藍牙或者網線等方式遠程接入埠,除了『竊取』數據,還能植入定向傳輸的木馬程序,讓設備自動傳輸數據到指定 IP。」邱召強語氣擔憂。

在 360 看來,安全並非只針對軟體,而是涉及到整個系統的各個環節:

硬體終端、硬體與伺服器的連接和傳輸、管理平臺、應用。

凡是人編的程序,每千行代碼中就有 4-6 個漏洞,這些漏洞往往是網絡安全的命門,極易被攻擊。

智能硬體中,具備算力的終端中有作業系統和大量的電子元器件,比如當內存的算法明文保存,黑客就可遠程登錄並調試硬體,內存條晶片接口就成為被攻擊的入口。

雲管端管邊的物聯網架構造就了萬物互聯的美好設想,但卻忽略了智能硬體在與伺服器或雲連接與傳輸過程中,黑客可以通過網絡截取數據包,進而破解其中的所有內容。

在管理平臺中,黑客同樣可以通過軟體的反編譯查看到軟體漏洞並侵入。

物聯網的打通,模糊了虛擬和現實的邊界,虛擬世界中的漏洞可能給物理世界帶來巨大的災難。

例如,如果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出現一個安全漏洞,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停車,會造成車毀人亡的慘案。

AI 世界的安全,從來都不能怠慢。

做安全的 AI,360 視覺是認真的

出於戰略考慮也好,出於民眾對隱私的抵抗也罷,越來越多的AI 企業避免自己定義為人臉識別公司。以安全為命門的 360 視覺逆流而上,一次次為人臉識別安全正名。

「當然是安全,這是一切的基礎。」當問到 360 視覺的人臉識別最看重的一點時, 邱召強語氣堅定。

360 視覺如何融合心中那杆安全秤,為裸奔的世界加件衣服,將岌岌可危的 AI 拉回來?

15 年安全攻防實戰,360 在為10億消費者和數千萬中小企業的服務中,練就出一套安全的集大成者——360 安全大腦。360 所有的產品、所有的平臺,都在 360 安全大腦防護體系之內。

數字世界的安全是動態的、持續的,而非階段性、事件性,所有一時興起的「安全」,都無法適得其所。

360 安全大腦,正是基於一個不間斷的動態安全機制構建。在此機制下,用戶可以成為「危險」的知情人,知曉出現的漏洞類型、未來可能受到何種攻擊、受到攻擊後快速應急和反應方式等等。

有了安全體系的防護,360 視覺還想敲打人臉識別體系各個環節的安全磚頭。

一般 AI 企業著重於算法的疊加、平臺的酷炫,360 視覺則默默折返回源頭—— 圍繞產品終端及周邊應用的安全下足功夫。

基於此理念,360 的人臉識別產品,在終端上做到了硬體安全,它採用硬體安全晶片,將人臉識別算法與模型固化到安全晶片中,不僅防止了對算法的攻擊,還通過增加 360 安全加密白盒,將資料庫及管理員帳戶密碼進行了安全密鑰加固;

在通訊傳輸中,也做到了全程加密,確保傳輸過程不被攔截破解;

在後臺伺服器 上,人臉識別數據也將經過 360 安全大腦的漏洞檢測、防黑客滲透等安全加固防護。

在人臉識別防偽攻擊方面,360 採用了業內最全的 36 種防偽攻擊算法,可以有效屏蔽各種照片、視頻、3D 面具等欺騙性攻擊,真正做到安全防護+防偽識別雙 重保障的人臉識別系統。

「說實話,我們測試過業界各大小廠商數十款人臉識別設備,可以說 360 的人臉識別產品是目前業界安全防護級別最高的。 」

說百遍不如打一遍的落地能力

光說不練假把式,在日漸豐富的軟硬體家族及 360 安全大腦的加持下, 360 視覺科技在過去一年多裡,已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落地了 50 多個應用場景,有超過 800 多個成功案例。

針對不同的領域,360 視覺既有自己的應用邏輯,又因景制宜地打造定製化解決方案。

在智慧社區領域,360 視覺用一套智能化方案聯接住戶、警務、社區、物業四方。

在智慧園區領域,把好三道門:園區大門、樓宇大門和企業大門;管好四類人:員工、訪客、陌生人和重點人員,成為該領域的亮點方案。

在智慧樓宇領域,針對物業方、企業方和訪客精心打造超級人性化的系統方案;在機場安防領域則著重在出發/到達區域、安檢環節、內部工作區域、離港環節幾大重要節點上發力。

360 視覺的足跡還遍布智慧校園、智慧辦事大廳、智慧酒店等等。在這一個個鮮活成功的案例中,360 視覺始終堅持「AI+安全」的理念,將智能化、安全化融入每一個應用案例的細節中。

大愛無疆 安全賦能

穩住疾馳的 AI 列車,建立行業的安全標準非一家之力能及,360 明白,唯有行業上下遊勁往一處使才能將人臉識別拉回正軌。

雖然手握安全超能力的魔法盒,但 360 並不恃才自傲,而是主動承擔起人臉安全領域的主導角色,用心構建縱橫雙翼式全新人工智慧行業生態聯盟,將安全能力賦能全行業。

首先,360 視覺期望打通行業壁壘,讓智能識別終端與第三方門禁系統廠商、各類閘機廠商、餐飲消費終端廠商、印表機廠商、保險柜廠商等採用 ODM 或集成方式,形成多行業專屬人臉識別智能終端。

其次,貫通應用及平臺,360 視覺人臉識別雲平臺與第三方考勤系統、宿管系統、 會議系統、餐飲系統、綜治系統、各行業人員管理系統及各行業應用系統等實現接口無縫對接。

360 安全大腦會對這些新類型的智能終端和行業應用整體方案進行安全賦能,將行業生態聯盟全部納入 360 安全大腦的防護之下,促進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作為一個擁有大愛情懷的安全公司,360 始終把擔起社會安全責任,提高行業及用戶的安全意識作為己任。

在今年第四季度,360 視覺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了人臉識別「安全季」安全大檢測公益活動,此活動面向所有正在為選購人臉識別設備發愁或者對正在使用的人臉產品安全性擔憂的用戶。

據 360 負責本次活動的人員介紹,本次活動單次安全檢測項目近百項,成本數萬元,但 360 本次以全部免費的形式來回饋用戶。檢測完成後由 360 人工智慧研究院出具安全檢測報告,此檢測報告的權威性在業內是 NO.1 的存在。

360 心懷大愛,將 15 年精心打磨的安全能力全面賦能到各個行業各個層面上, 讓國家監管部門、讓用戶、讓市場看到人臉識別具備安全可行之道,直面安全問題並解決,而不是讓人臉識別在「用戶譴責數據洩露、廠商閉眼強調便宜或技術」 的困局打轉中。

360 身體力行地以安全能力和行業責任推動 AI 在安全的軌道上前行。

「做業界最安全的人臉識別,2-3 年內做到人臉識別通行市場第一。」

對於 360 視覺的未來目標,邱召強顯現出 360 不小的野心。

360 視覺具備難能可貴的初心和實力,在這之下,似乎看見千萬個 360 的智能識別產品在默默守護城市的點滴安全,也在無形的 AI 世界中閃閃發光。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相關焦點

  • 「口罩識別」後,「頭盔識別」躋身 AI 安防 C 位
    通過人臉識別方法實現了對人臉上存在遮擋物的人臉圖像進行準確的識別,提高了人臉識別的精確性。例如在判斷出待識別人臉有佩戴眼鏡時,就提取出眼鏡特徵並在原圖像庫的基礎上新建一個戴眼鏡的參考圖像庫,再將需要識別的人臉圖像與該庫中的參考圖像進行匹配查找,從而完成識別。華為之外,阿里也申請了相關專利。不同於華為,阿里則用「局部特徵細化與整體相似度評估」的方式來提高準確率。
  • 360收購文檔協作產品「億方雲」,強勢入局在線辦公
    來源:商業新知文|陳橋輝編輯|張宇婷頭圖|IC Photo360也要進軍企業辦公領域。企業辦公市場再添新軍,360強勢入局。當前,「億方雲」為企業提供4種辦公套餐服務。分為免費版、高級版、旗艦版和定製版,需繳納不等的費用,才能享受對應的服務。目前是默認新用戶免費體驗高級版功能,到期後則降為免費版。後期「億方雲」會接入360的雲服務後,其在安全性方便的變化值得關注。
  • Tinder 開放「護照」功能,讓你約遍全球;羅永浩:主播賺的不是髒錢...
    (來源:雷鋒網)微軟變賣爭議人臉識別公司股份,宣布停止該領域投資3 月 28 日消息,在美國前司法部長埃裡克·霍爾德受微軟委託、對以色列人臉識別公司 AnyVision 進行調查後,微軟公司周五宣布計劃賣掉該公司的股份。「經過慎重考慮,微軟和 AnyVision 一致認為,微軟變賣 AnyVision 股份符合雙方企業的最佳利益。
  • 天津、南京、杭州多地立法,嚴格限制人臉識別
    近日,關於人臉識別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面對「刷臉」亂象,國內外多地已經開始推進相關立法。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相關法律法規的空白被填補,相關企業、機構也將會負責任地使用這項技術。南京 近日,由於「戴頭盔看房」事件的發酵,南京市相關部門要求售樓處拆除人臉識別系統,保障購房者的權益。目前,南京多家售樓處接相關部門電話通知,被要求拆除現有的人臉識別系統。據了解,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 「看面相識別罪犯」論文要上Nature?遭1700名科學家聯名反對
    同為論文作者的 Roozbeh Sadeghian 教授在論文提交的新聞中表示:「我們知道機器學習技術在與面部識別和情感檢測有關的各種任務上可實現超過人類的水平。新研究表明,這些工具可以從圖像中提取出高度可預測犯罪的微小特徵,這證明了新方法的強大。」
  • 看看百度、360 推出的「防針孔攝像機」APP真的有用嗎?|嘮氪兒
    來源:36氪嘀嘀嘀~大家好~今天是氪大仙來和各位嘮氪兒啦人們常說「出門在外,還是小心點兒好」這裡的「小心」不僅指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如今還指我們的隱私安全相信各位氪官和大仙一樣近兩年總是能在網上看到各式各樣的針孔攝像頭偷拍事件在百度檢索索詞條「針孔攝像頭」相關詞條就有6,350,000個從酒店、試衣間到出租房這些違法偷拍行為不斷在增加我們對個人隱私的不安感而最近讓人防不勝防的針孔攝像頭終於有了解決方案就在前幾日百度推出了百度手機衛士隱私保護專版
  • AI戰「疫」:百度開源業界首個口罩人臉檢測及分類模型
    2 月 13 日,百度飛槳宣布開源業界首個口罩人臉檢測及分類模型。基於此模型,可以在公共場景檢測大量的人臉同時,把佩戴口罩和未佩戴口罩的人臉標註出來,快速識別各類場景中不重視、不注意防護病毒,甚至存在僥倖心理的人,減少公眾場合下的安全隱患。同時構建更多的防疫公益應用。
  • 直接識別人臉?MIT、耶魯新研究:模型首先得做到反向「想像」臉
    從「逆向圖(Inverse graphics)」說起 幾十年來,針對大腦視覺系統的研究已經詳細探索了視網膜上的光輸入如何轉變成連貫的場景。這種理解幫助人工智慧研究者開發出可以複製該系統各個方面的計算機模型,如人臉或其他目標的識別模型。
  • 36氪首發|2s內完成1.2m遠距離虹膜人臉融合識別,「虹星科技」獲得...
    36氪獲悉,遠距離虹膜識別產品提供商「虹星科技」已完成Pre A輪融資,本輪融資來自於中科海創和曦域資本。公司孵化於中科院自動化所譚鐵牛院士團隊,融資將主要用於研發投入、產品打磨,供應鏈和倉配體系的持續深耕,及完善人才儲備等方面,加速在各行業的拓展和落地應用。
  • Clearview AI:從上流社會的「秘密玩具」,到巨頭圍剿的「亡命之徒」
    他發現女兒的約會對象是一位來自舊金山的風險投資家。「我想確定他不是一個江湖騙子。」Catsimatidis 說。隨後,他用簡訊給女兒發送了該男子的履歷資料。如果你認為以上場景只是一個電影片段,那你恐怕猜錯了。Catsimatidis 使用的面部識別軟體叫做 Clearview AI ,在過去的 2 年多時間裡,它一直是富豪們秘密使用的軟體。
  • 360搜索點亮「城市名片」 讓家鄉的美被全世界看到
    「遞出360搜索「城市名片」,為自己的城市代言」。1月5日晚,在青島「雙子樓」和廣州「小蠻腰」上,閃耀炫酷的「360搜索「城市名片」」字樣燈光秀照亮了夜空,仿佛點亮了春節趕路者的歸鄉之路。俏皮的語句、璀璨的燈光吸引了眾多路人的目光,很多人拿出手機拍攝記錄這一時刻。
  • 一夜爆火,這款換臉 App 可能會把你的臉「賣掉」
    如果用戶使用的是未經本人肖像驗證的圖片,就只有 10 次的使用機會,生成的視頻也會打上浮動的水印:「未經肖像權驗證,此視頻也無法保存」,就連截圖和錄屏也不行。另外公眾人物的照片也能被識別出來,愛範兒嘗試使用一張黃曉明的照片來進行人臉識別,系統隨即提示「疑似侵犯公眾人物肖像權」。
  • 黑澤黛雅聲優曬「Sunshine」周邊被「Lovelive」粉絲狂噴?!
    黑澤黛雅聲優曬「Sunshine」周邊被「Lovelive」粉絲狂噴?! 動漫 178ACG ▪ 2017-01-04 10:55:26 昨天,「Lovelive」的官方推特發推表示「Lovelive」劇場版將於3日當天17:
  • 萬聖節定製「喪屍生成器」,編輯部親測,效果鬼畜
    前不久,有人做了個用來生成「大眼萌」漫畫形象的網站「Toonify」,但很快就有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用類似技術做一個喪屍生成器!利用 Toonify 生成的威爾 · 史密斯漫畫形象。利用「喪屍生成器」生成的威爾 · 斯密斯喪屍形象。被玩壞的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
  • 武漢大學開源口罩人臉識別數據集,AI「讀心術」直譯腦電波
    >「 對抗疫情進行中」3月初,武漢大學國家多媒體軟體技術研究中心,開放了一個特殊的人臉識別數據集——口罩遮擋人臉數據集:Real-World Masked Face Dataset,簡稱 RMFD。除了模擬口罩人臉數據集,該團隊還構建了全球首個公開的真實口罩人臉識別樣本集 RMFD,含525人的5千張口罩人臉、9萬張正常人臉。同時,為了擴充數據多樣性,該團隊開發了一個精準戴口罩軟體程序,通過給公開數據集中的人臉戴上口罩,構建了1萬人、50 萬張人臉的模擬口罩人臉數據集。
  • 歐盟「史上最嚴」數據保護法 GDPR 生效;騰訊上線「下飯視頻」;中...
    一年前,投資快手後,騰訊的另一款短視頻產品 QIM 傳來在內測的消息,這款產品被定位類似於「美拍」、「快手」,主打拍照、短視頻分享,在廣場可以看到附近的人分享的視頻照片。Ross 接受採訪時表示,中方是否會接受在中興通訊內部設置美國人的職位,目前仍不得而知,但在制裁生效的情況下,中興不具備「強有力的談判地位」。「如果我們真的決定採行替代做法,實際上涉及的將是在該公司安置我們的人選,成立一個合規小組,」這個小組將報告給商務部以及管理層變更後公司董事會的董事長。
  • 通過打字方式即可進行身份識別?初創公司「TypingDNA」獲 700 萬...
    「TypingDNA」官網近日,「TypingDNA」宣布,它已經完成了 7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此輪融資由 Gradient Ventures 領投,它是 Google 專注於人工智慧的風險投資公司,Techstars
  • 追番必備,動漫角色也可以用人臉識別了
    用人臉識別找到你「老婆」。近年來,傳統的人臉識別方法已經被基於卷積神經網絡(CNN)的深度學習方法代替。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廣泛應用於安防、商業、金融、智慧自助終端、娛樂等各個領域。而在行業應用強烈需求的推動下,動漫媒體越來越受到關注,動漫人物的人臉識別也成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動漫形象雖然相對具有標誌性,但也不乏相似的動漫形象和場景,畢竟 B 站知名 up 主涼風「一眼識動漫」的技能不常有。
  • 真的進軍聲優界啦!木村拓哉「無限之住人」電影明年上映!
    真的進軍聲優界啦!木村拓哉「無限之住人」電影明年上映! 動漫 178ACG ▪ 2016-08-23 21:32:43  SMAP成員木村拓哉主演、由三池崇史導演的電影「無限之住人」將於2017年黃金周在日本全國預演上映
  • 新品叫板Quest 2,愛奇藝智能的底牌「追光」與「哥倫布計劃」是什麼?
    「哥倫布計劃」。 隨著「追光」的發布以及「哥倫布計劃」的啟動,愛奇藝奇遇VR面向遊戲領域的硬體、軟體和生態布局已經全面鋪開。首款搭載「追光」視覺交互技術方案的VR一體機——奇遇3,將定位於「發燒級遊戲大作」,在2021年第二季度正式發布並開售,劍指業界公認標杆Oculus Quest 2,挑戰其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