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不可測的海底,隱藏和保管著許許多多的秘密。
可能是在沉沒的鐵達尼號上發現的一串鑽石項鍊,開啟了一個塵封數十年的愛情故事。
可能是一處處海底古蹟,將時間暫停在被海水吞噬的那一秒,依舊保留著當年的雕像、建築。
可能是童話裡那美麗靈動的美人魚,或是王小波筆下深情的「綠毛水怪」真實地生活在那裡。
海底世界令人神往,卻也危險重重,在潛入水下探險之前,不如先讓我們的眼睛過把癮。
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就是經典科幻探險小說——《海底兩萬裡》。
《海底兩萬裡》是「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的代表作,創作於1866年-1869年間,一個半世紀以來不間斷再版,還被多次改編為電影和動畫。
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妙的遨遊》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等。
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譯文索引」近期數據顯示,全世界範圍內,凡爾納作品的譯本已累計達4836種。
納達爾攝凡爾納像,約1878年
他是1979至2019年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第二多的作家,也是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次數最多法語作家。
本版《海底兩萬裡》為著名法語翻譯家陳筱卿的經典譯本,被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初中學段)。
書中配有多幅精美插圖,生動形象,妙趣橫生。
硬殼平脊精裝,封面以簡潔明亮的海洋幾何圖案為底,配以頗具設計感的法文書名,質感上乘。
內頁為60g輕型紙,顏色自然,環保舒適,不易造成視覺疲勞。
__
一場身臨其境的海底探險,
一次對未來的科學預見
1866年時,不少航行船隻在海上發現了一頭類似獨角鯨的大怪物,並有船隻遭到它的襲擊,由此美國派遣出一艘戰艦對怪物進行追逐。
法國生物學家阿羅納克斯教授受邀參與了這次追逐行動。不料戰艦反被怪物襲擊,阿羅納克斯教授及兩位同伴落水,幸被怪物所救——原來是一艘潛艇。
此後他們便跟隨艇長尼摩週遊四海,探盡海底秘密,歷盡艱辛和風險。最後,三人因不堪海底世界過於沉悶的生活,重新逃回陸地。
小說情節曲折,懸念迭出,引人入勝,集中了凡爾納科幻、探險小說的所有特點。
作者以第一人稱敘述,在增加真實性的同時,也給了讀者更強的代入感,在閱讀時仿佛已成為艦隊的一員,與他們一同穿梭於各大海域。
你可以跟隨尼摩艦長去欣賞迷人浪漫的五彩珊瑚叢,參觀克雷斯波島奇妙的海底森林,探訪海底亞特蘭蒂斯的廢墟,感受一望無垠的「牛奶海」……,將海底美景盡收眼底。
可以加入緊張刺激的戰鬥,和潛艇成員們一起在印度洋與鯊魚展開驚心動魄的搏鬥,在南極洲衝破冰牆、重獲氧氣,在地殼運動中歷經險境,在紅海追捕瀕臨絕種的儒艮……
還可以在冒險中收穫各種科學、地理與海洋知識,看到當年的凡爾納對未來的設想,現已成真:潛水艇的複雜構造,深海潛水服、潛水氧氣筒的使用……
有趣,好讀,能學
讓人愛不釋手,只想一口氣看完它。
凡爾納根據科學發展的規律和必然趨勢,在科學的框架內,做出奇妙無比的設想和構思,創造出複雜有趣的故事情節,充分發揮想像力的同時,也為人類科技發展方向提供了預見。
文筆流暢自然,敘述輕快生動,將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和細節逼真的美妙幻想熔於一爐,令人嘆為觀止。
《海底兩萬裡》創作于波蘭人民反對沙皇獨裁統治的起義遭到殘酷鎮壓之時。
為此,凡爾納塑造了尼摩船長——一位有正義感,反對民族壓迫與殖民主義,嚮往自由的英雄。
「我(尼摩)很愛大海。大海只是一種超自然的神奇的生命載體;它只是在動,在愛;它正如你們的一位詩人所說,是無限的生命……生活在海上吧!一個人只有在海洋裡才是獨立的!在這裡,我不聽命於任何人!在這裡,我是自由的!」
同時,也在跌宕起伏的冒險過程中,展現了人類堅韌的意志力、戰勝困難的勇氣,以及不懈的開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