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投資「預期票房20億元電影」,260多人被騙4500萬元
投資電影100萬元,賺360萬元?
近日,上海公安機關成功偵破本市首起通過虛增影視劇製作成本、誇大預期票房收益,騙取投資人投資款的特大合同詐騙案,抓獲包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現場查獲大量現金、宣傳話術本,涉案金額4500餘萬元,涉及全國各地投資人260餘名。
警方查獲的大量受害人被騙金額 本文圖均為上海市公安局 供圖
目前,上述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合同詐騙罪已被依法批准逮捕。2020年3月,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接市民何先生報案稱:2019年初,一家中介公司員工通過社交軟體與其結識,稱年內有一部2.6億元高成本、大製作,當紅明星主演、知名影視公司出品的電影上映,預期票房保守估計20億元,以投資100萬元為例,可獲收益360萬元。在電影上映前,他可以通過上海一家影視公司參與版權投資。
何先生上網查詢後發現,這家影視公司的確是該部電影的聯合出品方之一,於是,通過中介公司與該影視公司籤訂協議,約定以50萬元投資款獲取該部電影0.25%版權收益。
犯罪團夥擬定的投資合約
但是,該電影上映後票房僅6300萬元,該影視公司以票房不及預期為由,兌付給何先生1.3萬元。
事後,何先生在某網站論壇上發現,與其有相同經歷的投資人不在少數,遂報案。
經警方調查,2018年9月,犯罪嫌疑人包某等人為牟取非法利益,在上海設立某影視公司,在尚無能力支付投資款的情況下,先行與某電影出品方籤訂協議,約定包某公司出資購得某電影18%份額的票房收益權和署名權。雙方明確約定,包某公司不得擅自轉讓所持份額或用於融資,否則將不再享有該電影的票房收益權。
然而,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間,包某等人違反約定,通過高額返傭的方式勾結多家中介公司,以其與出品方籤訂的協議為掩護,混淆「版權」與「票房收益權」的概念,虛增電影製作成本、誇大票房預期收益,招募投資人購買所謂「收益份額」。
在騙取4500餘萬元投資款後,包某等人將其中1000餘萬元支付給電影出品方購買份額,剩餘款項則用於佣金提成和個人揮霍。
電影出品方得知包某公司擅自轉讓投資份額,按照協議未予兌付票房收益。包某等人使用之前所騙款項,以實際票房6300萬元,按比例兌付投資人投資收益共計100餘萬元。
目前,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