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大崇鄉:扶貧又扶志 茶話匯情義

2020-12-14 新湖南

湖南日報·新湖南通訊員(張哲)

歡聚一堂的好日子

5月27日早上7:00,洪江市大崇鄉盤龍村熱鬧非凡。

「哎呀,你比我還早啊。」盤龍村四組的易傳良扛著自家的八仙桌對已經坐在村部操坪裡休息的丁雪林大聲打著招呼:「你家桌子也送過來啦?」

「對啊,村裡今天辦好事,我一大早就準備好了。」丁雪林笑著回答說。話音剛落,村部門口就開過來一輛小卡車,幾個師傅把音響、樂器從車裡卸了下來。十幾戶住在村部附近的村民也都扛上自家的桌子凳子,陸陸續續趕了過來。

舞臺備好了,桌椅擺上了,志願者們把零食水果也端上來了,人越聚越多,歡聲笑語開始縈繞在村部上空,連屋簷下那一窩雛燕,都好奇地探出了頭,在燕窩門口擠作一團,嘰嘰喳喳個不停。今天可是盤龍村的好日子,洪江市領導和後盾單位的幫扶責任人都聚攏來,與鄉親們共同辦一次親親熱熱的茶話會,聊家常、話扶貧。

洪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邱琳和後盾單位洪江市商務局的幫扶責任人剛走進村部大門,群眾們都自發迎了上去。邱琳市長熱情寒暄過後,招呼大家入座細聊:「今天我們這裡沒有領導,都是家裡人,大家也相處好幾年了,有什麼心裡話就跟我們慢慢聊,細細講,大家暢所欲言。」

茶話會開始了,幫扶責任人和幫扶對象坐在一起親切的交流起來:「家裡的稻穀都種好了沒?有沒有什麼困難?」「今年的產業進行得怎麼樣了?」「我已經幫你聯繫好了,有家店要收購你的鹽筍子。」「今年我還是準備養雞,已經好多人找我預定了呢」「國家政策好啊,健康扶貧,醫生每個月都來看我,我都老了還有這種福享!感謝政府!」……一百多人歡聚一堂,溫情話語,情濃意長。

精準扶貧的好路子

「咱們盤龍香米的名氣可是越來越大了,好好種糧,國家有政策,我們有好產品,不怕沒市場!」後盾單位洪江市商務局局長張建東對坐在身邊的種糧大戶向培順說。

盤龍村是大崇鄉最偏僻的一個村,也曾是大崇鄉最困難的貧困村之一。精準扶貧講究的就是「對症下藥」,盤龍村的脫貧攻堅,採取的是「固本培元」的方子:固本,夯實基礎建設;培元,升級產業發展。

基礎建設做好了,群眾的心就安穩了。為解決盤龍村民「出行難」的問題,當地政府、後盾單位四處奔波,目前已基本實現了全村道路暢通到組;為了更好服務群眾,建成了村綜合服務平臺,配齊了醫務室和警務室;為使老百姓喝上乾淨的飲用水,2017年8月完成了全村的安全飲水工程;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修建了渠道防滲工程,安裝了光伏路燈,新建了垃圾站,還為每家每戶配備了分類垃圾桶。在一系列的規劃和布置下,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改變。

「固本」讓群眾得以「安居」,接下來就需要用「培元」的法子補充村莊發展的元氣,激活產業發展的活力,提高收入,使大家能夠「樂業」。

根據盤龍村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引入「公司+農戶」的模式,種植優質有機稻300畝、栽種紅心獼猴桃50畝。同時,請來專家每年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產品品質得到了保障,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僅優質稻一項,就為全村農戶每年增收共計20多萬元。

盤龍村與石板橋村合作新建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120千瓦,每年可為2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各創收3萬多元。

盤龍村自然環境優美,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宣傳下,近年來逐漸有旅行團隊選擇來盤龍遊玩。2018年,利用「中國農民豐收節」契機,爭取到豐收節分會場舉辦資格,得到在省級媒體集中「亮相」的機會,即讓盤龍的梯田美景吸引了遠近遊客,又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知名度,為盤龍的產業多樣化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勞動脫貧的好樣子

農村裡有句老話說「有樣學樣,無樣看世上」,意思就是自己不會不懂沒關係,跟著先進學就行。在這三位「最美貧困戶」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們從「最窮」到「最美」的蛻變。盤龍八組的楊日生家,曾經是全村最貧窮的家庭,楊日生本人身體殘疾,老母親和妻子均患有長期慢性病,獨子不僅身患長期慢性病,還有二級精神殘。這樣一個悲苦交加的家庭,一度在絕望中掙扎。2014年識別為貧困戶之後,通過政策幫扶,基本擺脫了「看病難」的楊日生和妻子耕種了12畝水稻田,每年養殖200多隻土雞,年收入達到了27000多元。因為是踏踏實實用稻穀進行原生態餵養,楊日生家的土雞在市場上得到了認可,回頭客眾多,收入也有了保證。看著家庭條件一天天好起來,楊日生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曾經眼神凝滯言語不多的他,也漸漸開始能說能笑了。

大崇鄉黨委書記易美霞在茶話會上說:「其實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絕望放棄了,可怕的是沒有人伸手來拉一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在努力去強調『扶貧先扶志』,我們首先要有志氣去克服困難,要有信心、有盼頭,黨委政府、幫扶單位都是你們的後盾,是娘家。只要腳踏實地的去努力,好日子是肯定會來的。」

貧困戶的心聲

茶話會的最後,後盾單位贈送給貧困戶每家一份小禮物,領到了禮物的顏早生喜滋滋地從隊伍裡走了出來,見到電視臺的記者在整理素材,主動走上前去搭訕:「小夥子,你是電視臺的吧?我這裡還有幾句話想說,希望你也給放電視上,給大家聽聽我們大山裡老百姓的心裡話。」新聞記者連忙打開了錄像機,示意老人家說下去。「我好幾十歲的人了,年輕的時候也出去過,也埋怨過自己生在這麼又偏又窮的地方,我真沒想到國家會關心我們這些大山裡的老百姓。現在政策這麼好,我們只要肯勞動就不怕受窮,你看現在我們山裡也有了水泥路,有了路燈,有了自來水,有了新房子,有了各種家電,我們種的糧可以賣好價錢,我們生病不再擔心花錢,我們的孩子都能進學校讀書,想起這些我真的特別高興。感謝黨,感謝國家記得我們!」

[責編:婁蘭芳]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洪江市大崇鄉:一箱口罩,暖一鄉民心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啟動以來,湖南省懷化洪江市大崇鄉黨委、政府積極響應,全力組織工作人員開展各項防控工作,以24小時待命狀態,奔波於各村各組,湧現出眾多「最美逆行者」。與此同時,一些愛心群眾的自發暖心之舉,也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強大的後備力量。
  • 洪江市大崇鄉:老樹因風折 村乾急除險
    懷化新聞網訊 受大風影響,路面突發情況不斷,日前,在洪江市大崇鄉和平村320國道旁一顆直徑約80公分的老樹被風吹倒,橫臥在道路中間,阻斷了車輛通行,嚴重影響了過往車輛及行人安全。大崇鄉和平村村幹部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向該鄉黨委、政府匯報,並及時趕赴現場,採取緊急措施,進行道路清障。
  • 洪江市大崇鄉:戰「疫」路上彰顯初心使命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日訊(尹智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洪江市大崇鄉黨委將「黨員網絡講習所」作為疫情防控網絡宣傳的主陣地,帶領全鄉13個基層黨組織和470餘名黨員主動扛起責任,把抗擊疫情作為踐初心、擔使命的實際行動,帶頭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也湧現出許多暖心故事
  • 洪江市大崇鄉:防疫當前!我們基層幹部要做什麼樣的人
    日前,筆者在洪江市大崇鄉主幹道設立的交通聯防卡點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用電子體溫計測量進鄉人員體溫,並詳細諮詢到您是到哪個村哪個組去?從哪來?如體溫正常將提醒村民注意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護,村民也正在不厭其煩地配合工作人員的排查。雖然,進鄉的時間拉長了,但是幹群的內心距離拉近了。「喂,是鄉幹部嗎?
  • 「我回來看看梨」——「金秋梨之父」黃淵基副教授到大崇鄉調研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哲)五一勞動節來臨之前,湖南省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原安江農校)82歲高齡的黃淵基副教授與洪江市農業農村局經作站、病蟲害防治站負責人來到洪江市大崇鄉查看金秋梨的種植和產業發展情況。金秋梨是大崇鄉地理標誌產品,因其果肉潔白、口感脆爽、甜度高、耐貯藏,素有中國「南方梨王」的美稱,袁隆平院士稱讚其為「梨之極品」。目前,大崇鄉金秋梨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形成了金秋梨連片扶貧產業基地,年產量達到兩千萬斤,幫助300餘戶貧困人口脫貧,成了實實在在的「金寶貝」。
  • 扶智扶志扶產業 讓扶貧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王玉鵬走防貧困戶口凌家生家「王書記,通過你們的幫扶,我有一份穩定的環衛工作,還享受了低保、健康、教育等扶貧政策,現在日子越來越好,感謝黨的扶貧政策,感謝你們。」凌家生激動地說。  簡單的感謝,飽含濃濃深情。據了解,2018年9月經精準識別後,全村建檔立卡戶23戶66人。
  • 宿州市埇橋區扶貧扶志深度融合成效顯著
    2019年6月中旬,全國扶貧扶志研討班在宿州市埇橋區舉辦,來自全國32個省(區、市)扶貧機關幹部近百人到現場觀摩學習,扶貧扶志工作經驗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領導和參會人員的充分肯定。 宿州市埇橋區是省級貧困縣(區),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期,埇橋區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 大崇鄉:召開禁捕退捕工作推進會
    10月20日上午,大崇鄉召開禁捕退捕工作推進會。會議傳達了市禁捕退捕工作緊急視頻會議的相關精神,對禁捕退捕工作的重要意義,當前禁捕退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下一步禁捕退捕工作的重點進行了解讀。會議結合大崇鄉實際,對禁捕退捕工作做出具體安排。
  • 「志智雙扶」中的「臥龍經驗」
    臥龍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金鍵帶隊督查「志智雙扶」工作織好三個網 確保工作成效為確保「志智雙扶」各項工作落在實處,以織好「三個網」為主要抓手,全力推進「志智雙扶」工作。一是加強領導,完善組織,織好「機制網」。
  • 「理響合肥」與時俱進,促進扶貧與扶智扶志深度融合
    落實扶志、扶智推進精準扶貧急需解放思想、統籌兼顧、與時俱進。為此,必須調動政府、社會組織、媒體和群眾等多元主體的積極性,加大資金投入,推動體制創新,實施脫貧攻堅宣傳輿論工程、鄉風文明工程、惠民教育工程、技能培訓工程和人才計劃工程。
  •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涇陽」「扶貧+扶志+扶智」不斷激發內生動力
    涇陽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依託「扶貧+扶志+扶智」三扶模式,通過政策宣傳、典型選樹、鄉風培育、移風易俗、文明積分激勵機制等方面給貧困群眾補足「精神之鈣」,激發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真正從思想上脫胎換骨,從行動上戶戶爭脫貧,人人奔小康。
  • 大崇鄉:鄉人大走訪慰問抗美援朝老兵
    李斌對老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敢於鬥爭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時,感謝他們為抗美援朝做出的貢獻,稱讚他是保家衛國的功臣,是大崇鄉的驕傲,並祝願老兵們健康長壽,晚年幸福。老戰士蔣明連在佩戴好紀念章之後,眼裡噙著淚花說:「感謝黨和政府從來沒有忘記我們這些老兵。」
  • 【衡水好網民 脫貧故事】河北景縣王瞳鎮:扶「心」扶「志」助力...
    【衡水好網民 脫貧故事】河北景縣王瞳鎮:扶「心」扶「志」助力「一戶一業」脫貧 2020-07-08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洪江市大崇鄉衛生院多措並舉抓實行風建設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 賀武元 段承嬪)為加強新形勢下衛生健康行業行風建設,規範醫療服務行為,今年來,大崇鄉衛生院多措並舉圍繞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醫療質量,全力抓實行風建設,優化發展環境。
  • 來聽聽這些「扶貧扶志」生動故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12月14日下午,河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扶貧扶志專場發布會在鄭州舉行。來自我省宣傳、文旅等部門的領導,以及基層扶貧、新聞一線的工作者,結合各自真實經歷講述「扶貧扶志」故事,深深打動了在場記者。
  • 南召縣皇后鄉:志智雙扶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動力
    今年以來,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皇后鄉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聚集「一戶不留,一人不落」全部脫貧目標,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宣傳引導活動,不斷深化志智雙扶工作,有效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助推全鄉169戶337人貧困戶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康市委書記郭青談扶貧扶志的...
    近年來,陝西安康市委、市政府把新民風建設作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的重要舉措,尤其是在脫貧攻堅領域與扶貧扶志有機結合,針對「幹部幹、群眾看」「懶漢難扶」等影響脫貧實效的精神貧困頑疾,大力開展「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扶志工程,整治陋習、培育良俗,切實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共開展道德評議
  • 商洛市「志智雙扶」齊發力 共圓全面小康夢
    商洛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文明辦主任李丹峰向與會媒體介紹了商洛市扶貧扶志工作開展情況。  紮實開展四扶五風六化,鼓足脫貧攻堅精氣神  據介紹,全市上下通過扶志強信心,扶智富腦袋,扶技增本領,扶德正風氣,達到了「
  • 志智雙扶 讓精氣神成為扶貧力量——記新疆莎車縣巴依都維村駐村...
    看著眼前的這幅場景,中國太保壽險新疆分公司派駐新疆莎車縣阿熱勒鄉巴依都維村任扶貧駐村書記劉建輝的心裡,湧上一股自豪與激情。2018年2月,他來到村裡,兩年多的時間,通過志智雙扶、組織村民務工就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美麗庭院……昔日的「深度貧困村」正化繭成蝶,舊貌換新顏,成功實現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成為莎車縣脫貧攻堅示範村。
  • 道德積分兌物資 信豐扶德扶志出新招
    客家新聞網訊 王駿 郭媛媛 劉濱報導:「一袋食鹽2分,一瓶醬油5分,一瓶食用油70分,一包50斤大米114分……」近日,筆者走進信豐縣大塘埠鎮新龍村扶貧「愛心超市」,貨架上各種生活用品下方都有一個標籤「明碼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