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看看她娘腳後跟,斷她姑娘七八分」,究竟啥意思?

2020-11-22 諸葛品歷史

俗語,又被稱為俚語、方言土語、街談巷語等,經過千百年的文化沉澱而留存於世,在民間廣為流傳,應用場景也非常廣泛,即使耕田的老農,也能隨口說出幾句看似簡單,卻包含哲理的俗語。

形容一個人貪心,會說他「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意見不統一時,俗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可以概括。今天咱們介紹的幾個俗語,或許你沒聽過,但都具有深刻意義,值得認真品讀。

一、人不出門身不貴,火不燒山地不肥

這句俗語並不晦澀難懂,咱們從後往前分析,「火不燒山地不肥」應該如何理解呢?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都知道,以前收割完莊稼,人們會放火燒掉秸稈,一方面比較省事,方便接下來的耕種;

另一方面,燃燒後的秸稈對於土地來說,可以當成肥料。近年來,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秸稈不再直接焚燒。其實,「火不燒山地不肥」的道理,跟多年前的焚燒秸稈的道理相同,使得山地更肥沃,來年的草木更加旺盛。

再看「人不出門身不貴」,不能窩在自己的舒服區,尤其是精力充沛的年輕人,要離開故鄉,到外面闖蕩一番。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外面的世界雖然略顯無奈,卻也充滿各種各樣的精彩,從故鄉到遠方拼搏,不僅可以積累財富,更能拓展視野和知識面,格局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孔子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不是不可以到遠方追尋夢想,而是出發之前,要把計劃和目的地告知父母。此處的「貴」有兩層含義,即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出門打拼混出名堂,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是一種富貴;在外遇到知己,思想境界提升,也是一種富貴,所以「人不出門身不貴」確實很有道理。

二、無錢莫入眾,言輕莫勸人

當貧窮的時候,要學會享受孤獨,儘量不要往不屬於自己的圈子裡硬擠。人微言輕,沒有地位和顯貴的身份時,即使看出別人的過錯,或者有比較好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勸說他人。從小就接受「生而為人,務必善良」的教育,但長大後逐漸發現不是所有人善解人意,很多人都非常現實。

物慾橫流、唯金錢至上之人屢見不鮮,不經歷他人之苦,切勿指指點點,或許別人經歷太多背叛與嘲笑,久而久之變得現實。但無法否認,不管一個人以前如何,只要他功成名就,擁有令人羨慕的財富,昔日好友之間的關係慢慢變淡,所結交的都是跟他旗鼓相當的成功人士,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與差距太大之人交往。

身份不同,圈子肯定不一樣,當你沒有錢,最重要的事情是努力奮鬥,而非攀附親朋友好,或許別人表面上對你還不錯,內心卻看不起你。如今的同學聚會,也失去了味道,變成攀比顯擺的酒場,少參加為好。有錢有勢之人,隨便說句話都被當成名言,反觀人微言輕者,即使講一堆大道理,也會被鄙視唾棄。所以,要認清自己,謹記老祖宗常說的「無錢莫入眾,言輕莫勸人」。

三、看看她娘腳後跟,斷她姑娘七八分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雖然未必百分之百正確,但八九不離十,話糙理不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從某方面來看,父母的性格和處事方法,直接影響兒女的人生,良好的家庭氛圍,培養出的孩子肯定不會太差;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幾乎是後天無法癒合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自由戀愛找到另一半,但在農村,相親依舊是結婚的主要方式。媒人在當中牽線,年輕男女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見面,如果彼此印象不錯,才有機會進一步接觸。

從初次見面到走入婚姻殿堂,中間有一個環節非常重要,男女雙方會打聽對方的家庭,尤其是父母的人品,同村人對他們的評價。久而久之,就總結出俗語「看看她娘腳後跟,斷她姑娘七八分」,究竟啥意思呢?

如果母親與左鄰右舍經常鬧矛盾,多數村民對她的評價都不好,那么女兒的脾氣和性格,往往跟她母親差不多。如果母親人品很好,處理家務井井有條,為人誠實善良,在村裡的口碑非常好,正常情況下,培養出的女兒比較優秀。

所以,要想短時間了解跟你相親的女生,打聽她母親的人品即可,儘管或許會出現偏差,卻也不會差太遠。你對「看看她娘腳後跟,斷她姑娘七八分」,是如何看待的呢?你覺得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什麼意思?
    今天的老俗語就能告訴你答案,這句俗語是古人世世代代的經驗總結。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腳後跟」是指一個母親說話、做事的方式,母親對於子女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母親是什麼樣的人就可以推測出她的子女是什麼樣的人。
  • 民間俗語:「無仇不成父子,無怨不成夫妻」,究竟啥意思?
    除了一些家喻戶曉的著作,婦孺皆知的千古名言和詩詞,老祖宗總結的民間俗語,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顧名思義,所謂俗語是普通百姓根據生活經驗、常識創造的,形式相對簡單形象,而且比較口語化,通俗易懂方便流傳開來。比如常說的「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即使沒讀過書的人,也能明白此話比喻太貪心,辦事不夠踏實,不值得給人信任感。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吧!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是啥意思?這兩句話,一個說的是家庭中妻子德行的重要性;一個說的是人在落魄貧窮之時的生存法則。一親壞,九代敗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男人是一家之主,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但是同時又強調,女主人對家庭幸福的影響,比男人還要重大。
  • 俗語「女顧娘顧不長,娘顧女顧不起」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本文中,筆者要帶給大家的主題是——俗語「娘娘顧不上長,娘娘顧女顧不起」是什麼意思?這是合理的嗎?我們國家千餘年的文化傳承,一直延續著文化的傳承。有的以文字記載的方式,有的以口頭傳道的方式,讓後代能夠有所了解和借鑑。
  • 民間俗語:「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說的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說的是啥意思?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其中的俗語文化更是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經非常流行了。在當時那個年代教育還沒有普及,所以民間俗語很容易得到推廣。和詩歌辭賦什麼的相比,俗語在深度內涵上要落後許多,但是俗語通俗易懂,而且在很多方面都適用,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很多俗語都得到了廣泛的流傳。雖然在今天俗語的地位不如從前,但熱衷於使用俗語的人仍然非常多,而且對於很多學者們來說,研究俗語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我們從俗語中能夠發現很多古人很多為人處世的態度。
  • 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何意?有道理嗎?
    而俗語,就是農村人特有的一種文化,因為它接地氣、簡單易懂、寓意深刻,所以深受農村人的喜歡,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了數千年。今天,我就分享一句農村俗語,關於親戚關係、人情往來的,「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這句俗語你聽過嗎?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 「男人娶妻先看娘,女人嫁夫先看爹」啥意思?這句俗語適用嗎
    這句俗語在農村聽的最多,因為女兒和娘,兒子和爹相處接觸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所以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娶妻先看娘『』,這個意思是說,男人找媳婦娶老婆時,不用先看閨女,首先看看,瞧一瞧她的娘是什麼樣子,從娘身上就可以大概知道女兒的樣子了。
  • 農村俗語:「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啥意思?
    現在有不少人覺得農村俗語只有老一輩人才會去說,它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到現在,不就是因為它的重要嗎? 每一句俗語都是老一輩人的生活啟發,他們把俗語傳承下來也是想讓自己的後人少走彎路,不要在無用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 農村俗語「兒子隨娘,金磚做牆,女兒隨老子,反穿皮襖子」啥意思
    「兒子隨娘,金磚砌牆,女兒隨老子,反穿皮襖子」,這句話啥意思呢?兒子隨娘,金磚砌牆,這句話的意思說孩子在出生後,會隨著父母的特點,有的孩子在出生後會隨著父母的優點,那麼還有的孩子會隨父母的其中一個人,那麼有的男孩出生後就會隨自己的母親,比如長相,脾氣等都是目前很像,對於這樣的說法是,女性的脾氣比較柔弱,而且做事比較細膩,做什麼事也會想到後果,對於這樣的男孩在以後的生活中必然會有一番好的作為,也是會出人頭地
  • 農村俗語「兒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老子,反穿皮襖子」啥意思?
    在我國農村地區有很多非常通俗易懂的民間俗語存在。這些俗語涉及到生活生產的各個方面,有一些是指導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有些則是教人如何為人處事。還有一些則是表明農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在農村裡面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兒像娘金磚砌牆,女兒像老子反穿皮襖子」,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第一,兒子像娘,金磚砌牆在大家的通俗理解中,男人和女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物種,他們在身體方面有明顯的差異,而在性格方面更是顯得尤為不同。
  • 立春將至,俗語「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啥意思?立春後還冷嗎
    摘要:立春將至,俗語「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啥意思?立春後還冷嗎?文/農夫也瘋狂今天是大年初二了,按照農村的習俗,在今天是要出去給親戚拜年了,而在筆者這裡初二是去丈母娘家拜年。和老人們聊天,他們就說再過幾天就要立春了,而在農村裡關於立春也有不少俗語,比如「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啥意思?立春以後還會冷嗎?答案來了!立春是24節氣中第一個節氣,因為在過去立春節氣是春節第一天,所以立春也叫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歲旦等。當太陽到達了黃達了315°時就迎來了立春節氣,其時間點在公曆2月3-5日交節。
  • 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什麼意思
    在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有關於蓋房的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那這句俗語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這裡面最關鍵的「落斷」其實就是指斷層,從地理學的角度解釋就是說在外力的作用下,地殼斷裂成兩個部分,倘若房屋剛好建在地殼的斷裂處,就會給家人帶來很多危害。其實這樣的說法放在我們古代農村建房時的選址是很容易理解的。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
  • 農村俗語:「女子臉殼胖嘟嘟,不憂衣食有洪福」是啥意思?
    然而,當遠房親戚說明給小李介紹的對象是誰家的姑娘後,老李和小李頓時沒了高興勁兒。原來,這家孫姓姑娘已經曾經有人給小李提過,但由於孫姑娘的身材比較豐滿、尤其是面部看上去比較「渾圓」,因此,自認為長得還比較帥的小李不太願意,故此,這場姻緣便擱置起來了。遠房親戚見老李父子倆都不太樂意這門親事,便感覺很納悶。
  •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啥意思,這樣的人你身邊有多少?
    我國民間自古就流傳很多老話和諺語,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和發展,逐漸形成了俗語文化。可以說俗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星,由於其字面意思淺顯易懂,背後的道理又極為深刻,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和關注。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很多人就不解其意,這句俗語到底說的是啥意思?背後的道理其實就是在說人性,讀懂後引人深思。鍾無豔首先這句俗語中的鐘無豔和夏迎春,都是一個人名。鍾無豔是齊宣王的王后,但是外貌極醜,民間稱其為「醜娘娘」。
  • 俗語:「富人愛養『二姑娘』,窮人愛養『日日忙』」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富人愛養『二姑娘』,窮人愛養『日日忙』」。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思考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能夠思考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富人愛養「二姑娘」所謂的「二姑娘」,其實,指的就是鸚鵡。在我國的一些農村地區,鸚鵡被叫做「二姑娘」。
  • 農村俗語:「蛇遇猛虎仇上仇,豬見猿猴必斷頭」是啥意思?
    去年初的時候,小王到浙江打工,遇到了一位貴州姑娘,經過互相了解,彼此處上了朋友。據小王本人介紹,貴州的這位小張姑娘不但聰明漂亮,而且,還非常賢惠和樸實。因此,小王對小張還是非常滿意的。去年秋天的時候,小王特意回了一次家,與父親商量年底準備與小張結婚的事情。
  • 小滿到,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小滿下雨有何說法?
    導讀:小滿到,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小滿下雨有何說法?文/農夫也瘋狂天氣是越來越熱了,這個時候在南方本來是移栽紅薯苗、高粱苗的好時節,但是因為一直沒有下雨,農民不得不推遲高粱苗的移栽。小滿節氣就要到了,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小滿下雨有何說法?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小滿是24節氣中第八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當太陽到達了黃經60°時,就迎來了小滿節氣。時間點是在公曆5月20-22日,而今年的小滿節氣是在5月20日,農曆4月二十八日,也就是這周的星期三。在小滿節氣的時候,南方地區就要開始進入雨季了,降雨增多,同時雨量也比較大。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冬至又稱之為「冬節」、「亞歲」、「小年」,在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民間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作為24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古人也發現了這天的天氣情況,還可以預測後面的天氣好壞。而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就是這樣一句農諺,其字面的意思是說冬至節氣如果比較暖和,那麼這一年的冬季就會冷得遲,可能要持續到明年農曆的三月份。
  • 民間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啥意思?
    那為什麼民間的俗語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明明可以娶妻,為何不娶? 實際上《答蘇武書》所描繪的情景,是蘇武回國之後家中的悲慘情景,而「生妻」其實是指「年輕的妻子」,並沒有太多其他的意思。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特別是到了宋朝以後,「生妻」逐漸就被人們認定為那些被休掉的女子,而且這類女子也逐漸被社會所拋棄,很難再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