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又被稱為俚語、方言土語、街談巷語等,經過千百年的文化沉澱而留存於世,在民間廣為流傳,應用場景也非常廣泛,即使耕田的老農,也能隨口說出幾句看似簡單,卻包含哲理的俗語。
形容一個人貪心,會說他「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意見不統一時,俗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可以概括。今天咱們介紹的幾個俗語,或許你沒聽過,但都具有深刻意義,值得認真品讀。
一、人不出門身不貴,火不燒山地不肥
這句俗語並不晦澀難懂,咱們從後往前分析,「火不燒山地不肥」應該如何理解呢?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都知道,以前收割完莊稼,人們會放火燒掉秸稈,一方面比較省事,方便接下來的耕種;
另一方面,燃燒後的秸稈對於土地來說,可以當成肥料。近年來,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秸稈不再直接焚燒。其實,「火不燒山地不肥」的道理,跟多年前的焚燒秸稈的道理相同,使得山地更肥沃,來年的草木更加旺盛。
再看「人不出門身不貴」,不能窩在自己的舒服區,尤其是精力充沛的年輕人,要離開故鄉,到外面闖蕩一番。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外面的世界雖然略顯無奈,卻也充滿各種各樣的精彩,從故鄉到遠方拼搏,不僅可以積累財富,更能拓展視野和知識面,格局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孔子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不是不可以到遠方追尋夢想,而是出發之前,要把計劃和目的地告知父母。此處的「貴」有兩層含義,即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出門打拼混出名堂,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是一種富貴;在外遇到知己,思想境界提升,也是一種富貴,所以「人不出門身不貴」確實很有道理。
二、無錢莫入眾,言輕莫勸人
當貧窮的時候,要學會享受孤獨,儘量不要往不屬於自己的圈子裡硬擠。人微言輕,沒有地位和顯貴的身份時,即使看出別人的過錯,或者有比較好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勸說他人。從小就接受「生而為人,務必善良」的教育,但長大後逐漸發現不是所有人善解人意,很多人都非常現實。
物慾橫流、唯金錢至上之人屢見不鮮,不經歷他人之苦,切勿指指點點,或許別人經歷太多背叛與嘲笑,久而久之變得現實。但無法否認,不管一個人以前如何,只要他功成名就,擁有令人羨慕的財富,昔日好友之間的關係慢慢變淡,所結交的都是跟他旗鼓相當的成功人士,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與差距太大之人交往。
身份不同,圈子肯定不一樣,當你沒有錢,最重要的事情是努力奮鬥,而非攀附親朋友好,或許別人表面上對你還不錯,內心卻看不起你。如今的同學聚會,也失去了味道,變成攀比顯擺的酒場,少參加為好。有錢有勢之人,隨便說句話都被當成名言,反觀人微言輕者,即使講一堆大道理,也會被鄙視唾棄。所以,要認清自己,謹記老祖宗常說的「無錢莫入眾,言輕莫勸人」。
三、看看她娘腳後跟,斷她姑娘七八分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雖然未必百分之百正確,但八九不離十,話糙理不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從某方面來看,父母的性格和處事方法,直接影響兒女的人生,良好的家庭氛圍,培養出的孩子肯定不會太差;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幾乎是後天無法癒合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自由戀愛找到另一半,但在農村,相親依舊是結婚的主要方式。媒人在當中牽線,年輕男女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見面,如果彼此印象不錯,才有機會進一步接觸。
從初次見面到走入婚姻殿堂,中間有一個環節非常重要,男女雙方會打聽對方的家庭,尤其是父母的人品,同村人對他們的評價。久而久之,就總結出俗語「看看她娘腳後跟,斷她姑娘七八分」,究竟啥意思呢?
如果母親與左鄰右舍經常鬧矛盾,多數村民對她的評價都不好,那么女兒的脾氣和性格,往往跟她母親差不多。如果母親人品很好,處理家務井井有條,為人誠實善良,在村裡的口碑非常好,正常情況下,培養出的女兒比較優秀。
所以,要想短時間了解跟你相親的女生,打聽她母親的人品即可,儘管或許會出現偏差,卻也不會差太遠。你對「看看她娘腳後跟,斷她姑娘七八分」,是如何看待的呢?你覺得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