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國慶大閱兵相信小夥伴們看過後都很激動,再一次的感受到了祖國母親的偉大,祖國就是我們每一個的溫暖的家,確實,家,是我們永恆的港灣。傷了痛了,那便是你的治癒之地,累了倦了,那便是你的無盡動力。
有家就有家人,而家人,則是我們永恆的臂彎。有充滿愛的溫情,有父母撐起的一片天空。
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部有關家和家人的動畫短片,備好紙巾,不加特效就能讓你內心DUANG的被震撼。
前面六部是國外的優秀短片,天知道我有多愛其中的《父與女》和《回憶積木小屋》這兩部短片!!!後面兩部是國內某些高校的學生製作的優秀短片。
《父與女》
以導演麥可·度德維特家鄉的平原和單車為景,沙畫般的純真與自然,配以手風琴富有情感的旋律,訴說了一個小女孩等待父親歸來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生命的齒輪不斷的轉動,從牙牙學語的懵懂到開始認識世界,結交同學朋友,與愛強相遇,然後成家立業,從而兒孫滿堂,最後垂暮之年、孤獨老去,來到生命的終點,也是原點,回到最初父親溫暖的懷抱。
這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有多經典,看過之後你便會懂得。短短的幾分鐘,影片流淌出來的溫情和感動,傳達出的意境,是會讓你久久無法忘懷的。
《回憶積木小屋》
動畫充滿了濃濃的法式情調,導演卻是日本導演加藤久仁生,作為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不僅徵服了評委,也徵服了我的淚腺。
仿若一個孤獨的燈塔,在被海水淹沒的土地上屹立著,一個老人,偶爾在屋子裡打開地窖釣釣魚,或偶爾叼著菸斗搖搖搖……
一天,海水漫進了屋子,老人又繼續把房子蓋高。為了尋找意外掉落的菸斗,他來到了充滿回憶的各個積木小屋。
那些塵封了的美好記憶,,一層層堆積的思念,喚醒了溫暖的曾經。為他撿起菸斗的妻子,彌留之際的妻子,兒孫滿堂,女兒戀愛和結婚,再到女兒上學和出生的畫面,親情溫暖而感懷最後,在最初的小屋裡,與青梅竹馬的妻子共同修建的小屋,愛情美好而甘甜。
不禁想,多麼樂觀而又熱愛生活的老爺爺,在回憶堆積的小屋中,在歲月堆積的寂寞中,永遠閃耀著那一抹指路的光。
不知若干年後的水城威尼斯,會否變成短片中的樣子,溫室效應下的地球,或許會迎來那一天,至少,不要讓回憶被淹沒。
《象之背》
大家應該都知道,當一頭大象意識到自己老了,會變成別人的負擔時,便會離群而去,孤獨的不吃不喝,默默地離開這個世界。
這個被譽為「日本第一感人落淚的七分二十秒」的動畫短片,講述了一個被宣告死亡之日的象爸爸與自己的家庭的故事,敲擊著我們脆弱的心房,家,對我們來說是永遠的避風港,也是那片最柔軟的地方。象爸爸想要在有限的生命,將自己的全部奉獻給家庭,短片的上半部分「起程之日」,便是寫的他剩下的日子與家人的相處,當他親吻家人默默離去時,那偉岸的背影,叫做「父親」。短片的下半部分「雲上的父親」,描述象爸爸離去後,象媽媽和兩個孩子的生活,無時無刻,無處不出現象爸爸的身影,他是如此刻骨的銘在了家人的心裡。
沒有臺詞,只有那娓娓道來的歌曲,這就是象爸爸的獨白,「請原諒我丟下你們獨自離去,我一定會化作陽光守護你們。」
短片的末尾,雨過天晴後得大海邊,掛著彩虹,孩子在海邊玩耍,羽毛飄落在他的遺像旁,仿佛看到了所有人釋懷而幸福的微笑。
《The Lighthouse光之塔》
太多的人看了這部關於父愛的短片之後感同身受,從而淚奔~
家,永遠都是孩子心目中的燈塔,為其照亮回家的路。
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從一葉小舟到大遊輪,父親總在橋頭,或塔頂守候著孩子的歸來,直到有一天,郵箱不再有人打開,父親偉岸的身軀也弱小單薄,直到重歸來處。父母,永遠是孩子心中的港灣。
獻給天底下所有無私奉獻一生的父母。
《火車火車過山洞》
「Who lasts longer,who lasts longer」,耳畔一直傳來孩子們的聲音,卻心塞至極,Ander成了童年遊戲的贏家,卻因為沒繫鞋帶,造成了一生的悲劇。
腦部神經性損傷,相當於智障,身體功能在復健治療中逐漸恢復技能,但父親的突然離去,以及母親的逐漸老去,使得這個家已搖搖欲墜。一天,從醫院歸來的母子倆再次走在了Ander曾經出事的山洞鐵路上,火車從不遠處呼嘯而來,這時,Ander的腦海中迴響起童年的歌謠,他以為母親在同他玩遊戲,於是他跳出了鐵軌,並開心的說道:媽媽贏了!
這樣的結局,真是撒狗血,是沒繫鞋帶造成的悲劇,但卻愛意滿滿,親情就是如此偉大。
《2201.Mom》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對這部短片會有一千種理解,但唯一共同的認知就是,這是一部關於母愛的讓人悲傷的短片,鋼琴伴奏,以及遼闊的大海和孤單的海上小屋,給人無盡悽涼之感。
在片尾寫道:「To my daughter Matilde, who loves eating paper with love. Mom"
這是一個母親獻給自己女兒的短片,她的女兒愛吃紙。而短片中的被釣上來的紙條全都寫著」where is my son?「,究竟牆上的大魚代表什麼,母親?還是孩子?你可以大膽假設,再小心求證。
《無聲歲月》
歲月無聲,回憶溫情。來自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的學生導演用這樣一部看似簡單,卻別具匠心的動畫,訴說了一個父親與兒子在歲月變遷中聚散別離的故事。
從六歲到父親的離世,在這個充滿回憶的公交站,不停的重複著送別和等待,通過對背景裡商店、樓房和圍牆等的改變,體現時間的流逝,每個年齡段不同的紙張顏色,卻都透著泛黃的懷舊氣息。從校車、公交車、城際車、小轎車、急救車等的不同中,展現人生的起起伏伏和生離死別。
只是在父親離世便結束這點上稍有遺憾,生命的齒輪是不斷轉動的,就像《父與女》那樣,如果能再次牽起下一代的手站在那個車站旁,相信會是另一番感受。
《回憶回憶的回憶》
曾經的小男孩如今故地重遊,引出回憶中那個男孩成長的過程中和父親的點點滴滴,童年時那小小的願望「
我要成為像爸爸一樣的男人」所表現出父親的偉岸形象和對父親的崇拜。
回憶中鮮明的橙色,和父親離開後現實中的灰色形成了鮮明對比,從而體現出對父親的思念,和回憶中父親那溫暖的愛。
回憶只需淡淡的品味,無需轟轟烈烈的陷入曾經而無法自拔,就如短片所傳遞的感覺一樣,平淡卻緩緩淌入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