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6對於我國而言已經是非常熟悉的一款戰機了,一用就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因為找不到可替代的機型,所以只能不斷的升級加改裝。最新的改造型主要有K\N\J這三款,它們都有一個相同之處,即外掛越來越多,航程越來越大。
說到轟-6的原型,其實是一款雙發高亞音速中型轟炸機,這是對蘇聯技術進行仿製的成果,它是第一代噴氣式轟炸機,不過並沒有什麼特別令人驕傲的性能。它的作用主要發揮在1955年至1966年間,之後圖-95「公牛」就頂替了它的位置,說到底它只是一種過渡型號。
轟-6有一個很大的局限,即機體的原始設計很難進行大幅度的改動,所能選取的方法也只有不斷增加外掛方式,不斷加大掛彈量,亦或是對各種新銳武器進行嘗試與組合。
其實遠在大洋彼岸的B-1B「槍騎兵」與轟-6有很多相似之處,不過相比之下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只不過它的最新改進之路竟然開始和轟-6劃等號了。
B-1B最輝煌的時代是冷戰時期,那時它是作為核轟炸機而存在的,冷戰一結束便沒有了預想中的核威脅,B-1B如此昂貴,只能不斷進行常規任務升級,在局部低烈度戰爭中發揮一些作用。
雖然B-1B原來的內置彈艙並不算小,但是外部威脅的減少降低了它的價值,也只能以犧牲隱身性能為代價來增加載彈量,這樣可以減少出動架次,降低使用成本,也能夠換來更強的打擊效果。
11月20日這一天,外部掛點攜帶JASSM的B-1B進行了飛行驗證,原本它的內置彈艙可以攜帶24枚JASSM,如今外部掛點又可以再增加12枚,算起來有了內外加持以後,一架可以頂兩架來用,據悉美軍未來還有計劃讓B-1B攜帶高超音速飛彈。
美國很早就開始研製高超音速武器,但一直都沒有落地進行過實戰,倒是後起之秀轟-6搶了先。
B-1B最大載彈能力高達61噸,不能白白浪費掉,鑑於目前B-1B針對的是低烈度戰爭或衝突,有時會用來大量應用遠射程武器,為了既能省錢又能保證作戰效能,直接增加外掛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考慮到B-1B的維護成本較高,所以未來它的裝備數量會有所減少,美軍有計劃在2021年讓17架退役,將數量維持在44架。為了保障打擊效率,增加外掛的改裝自然勢在必行。
美國方面已經有報告顯示連續九年裡B-1B的維護性與任務執行能力都不達標,所以B-1B很可能於2036年全部退役,由B-21「突襲者」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