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5月
廣州海珠小學在貴州落成
學校在今年9月已經開學
迎來了首批學生就讀
如今
這所學校的孩子們過得怎麼樣?
一起來看看!
在距廣州1000公裡外的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
有一所「海珠小學」
學校裡有5位來自海珠區的支教老師
這5位老師9月份來到這裡後
架起了一座連接著廣州和黔南的同心橋
展開了一場播種希望、傳遞愛心的接力賽
......
海珠老師赴甕安支教
甕安五小(廣州海珠小學)是海珠區實驗小學對口幫扶學校,也是異地扶貧搬遷朵雲安置點掛牌督戰項目學校。
資料圖片
5位來自廣州的支教老師,分別是海珠實驗小學的藍廣德、知信小學的高雲、南武實驗小學的陳慧迎、江南新村第二小學的駱盈盈和同福中一小的蒲雨晴。
3個多月來,5位支教老師白天和當地的教師們一起上課,晚上就在學校辦公室臨時改建的宿舍裡加班備課。
藍廣德:策劃「同齡樹」認養活動
藍廣德老師擔任了這所學校的副校長,負責統籌和管理學校事務。大到制訂學校整體工作方針,小到檢查學生男廁所衛生,他都親力親為,常常工作到凌晨,清晨又出現在校門前,迎接第一批上學的孩子。
由於不少學生是留守兒童,缺少家庭的陪伴,在行為習慣和禮儀方面有所不足。藍廣德老師從教孩子們敬禮、問好入手,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他還和師生一起,在各個教室建起圖書角、紅領巾文化角,教室面貌煥然一新。此外,他還和教導主任高雲老師籌備課後興趣小組,讓孩子們在旋律中感知音樂的魅力,在水墨和剪刀中體會美術之美……
老師輔導孩子們做手工
他還策劃了「同齡樹」認養認管活動。每個班級的學生共同栽下一棵樹,師生們寫下自己的心願,放進心願盒,把盒子埋在各班認養管理的大樹下,讓孩子們的心願隨著樹木一起成長。
高云:三個多月瘦了十幾斤
高雲老師到甕安支教後,成功「減肥」十幾斤。
高雲老師主管教務處,肩負著教師培訓和課堂教學兩項任務。
學校教師有一半是新公招入校的應屆畢業生,缺乏教學和管理經驗。為此,高雲老師為新教師舉辦了培訓講座,分享自己的授課經驗。每次旁聽過其他教師的授課後,她便組織聽課教師進行評課議課,引入廣州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老師們共同進行教學改革。
高雲老師還擔任三年級的數學、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教學任務,周課時量達18節以上。一些孩子基礎較差,她就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優先發言、優先板演,並不斷表揚他們的進步,這些孩子逐漸變得自信,成績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位科任老師各顯身手
擔任英語老師的陳慧迎有德育工作經驗,她不僅收集、裁剪、裝裱學生的優秀作品,還帶著學校其他老師一起布置課室、訂立班級口號,用不到一周的時間,打造班級文化建設示範課室。
擔任語文老師的駱盈盈則開放了自己的課堂,讓年輕教師隨時進來聽課,並手把手地指導非專業教師備課。一段時間下來,年輕老師逐漸掌握了教學技巧,課也講得越來越好。
有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欠佳,買不起畫筆,擔任美術老師的蒲雨晴發動黨支部的力量,為孩子們捐贈畫筆。課堂上,她帶領學生剪剪貼貼、塗塗畫畫,被學生稱為「神筆馬良」。
老師給孩子們上美術課
源源不斷輸入愛心
五位支教老師還發動身邊力量,支援甕安五小(廣州海珠小學)方方面面的建設。在他們的呼籲下,源源不斷的愛心輸入學校......
海珠區少年宮的科技航模組來到甕安五小(廣州海珠小學)表演,大山裡的孩子第一次看到如此壯觀的飛機模型和機器人現場匯演;
海珠區圖書館捐獻了一大批圖書;
不少黨支部和民間捐贈,讓孩子們擁有一盒盒彩筆來描繪美麗的世界,讓孩子們擁有口風琴奏響美妙的樂曲;
孩子們擁有了班級愛心藥箱……
向這五位奔赴貴州支教的老師致敬!
也願這些大山的孩子們
在廣州海珠小學的培養下茁壯成長
原標題:《貴州大山裡的海珠小學,如今怎麼樣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