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 莫飛
周一開盤,A股故事不斷!既有曾經「退市股」原地復活開盤暴漲超180%,也有此前地表最強「地攤經濟」概念股意外熄火,上演高臺跳水行情。
到底怎麼回事?一起來看下。
6月8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其中「退市股」ST國重裝重返市場就快速掀起暴漲行情,開盤不到五分鐘就觸發臨停,盤中股價最大漲幅超180%,近五萬股東迎來重生狂歡。
而另一邊,曾經連續三日暴漲220%的大牛股五菱汽車卻遭遇市場資金集體砸盤。當天早盤,港股五菱汽車開盤狂跌超20%,隨後跌幅快速擴大近30%,「一哄而起」的熱門概念快速淪為一地雞毛。
當天A股盤面上,消費電子板塊領漲兩市,射頻及天線、手機屏幕等相關題材集體大漲,在華為5G手機上市被熱搶的消息刺激下,手機產業鏈題材買入資金活躍。同時海南自貿區板塊異動明顯,相關個股漲停。
不過,高位股退潮跡象明顯,炒作資金表現低迷,截至午盤收盤,滬指漲0.28%,報收2939點;深成指漲0.48%,報收11233點;創業板指跌0.43%,報收2157點。
從資金面看,剛剛,央行提前官宣下周續作MLF操作,爆款基金頻頻湧現,場內千億活水注入可期。而券商發布的多份中期報告也透露出強烈的看多信號。
從當前A股大盤指數表現看,距離3000點重要關口,僅剩一步之遙。
開盤暴漲迅速觸發臨停
主動退市股「滿血復活」
果不其然!「退市股」的回歸掀起了一波火爆的行情。
6月7日晚,ST國重裝公告稱公司股票將於6月8日在上交所重新上市交易,總股本為72.68億股,無限售流通股為4.94億股。據悉,公司股票將在風險警示板交易,重新上市首日,股價不設漲跌幅限制,開盤參考價為3.32元/股。
公開資料顯示,ST國重裝的前身為二重重裝,是中國最大的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基地之一,2010年2月上市。上市後連續四年虧損,公司2015年5月主動退市。這也是2014年退市制度改革後A股市場上第一家主動退市的公司。
時隔五年後,二重重裝先後完成破產重整、重大資產重組、定增等方式,將國機集團旗下的中國重機100%的股權及中國重型院82.827%的股權注入公司,並更為國機重裝,同時引入東方電氣、三峽控股、中廣核控股、國新資產等國資背景的股東。
從ST重裝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截至6月8日,ST重裝股東戶數高達4.8萬人,這也意味著這批仍然堅守在公司的股東們終於等來重生的狂歡。
6月8日開盤,ST國重裝果然迎來大漲行情。當天早盤開盤,股價迅速高開80%以上,隨後股價不斷上衝,短短五分鐘,股價漲幅就衝上134%,觸發了上交所最新修改公布的臨停規則。
停牌十分鐘後,ST國重裝恢復交易,股價再度衝上最高180%。不過由於對退市股回歸的預期不同,場內資金博弈也較為激烈。在股價衝上高位後,ST國重裝的股價又快速俯衝下調。截至午盤收盤,ST國重裝報收7.21元,漲幅117%;換手率超17%。
不過,退市股的重生,也吸引一批資金炒作級差股或準退市股。6月8日當天,受ST國重裝大漲刺激,ST板塊再現漲停潮,*ST晨鑫、*ST商城、*ST北訊、*ST剛泰等集體漲停,換手率較高。同時,市場中也存在「看好退市股」的聲音。
不過,ST國重裝方面提醒,其後續仍然存在因現金分紅能力不足無法進行股權類再融資、下遊行業景氣度下降、未來三年盈利預測實現具有一定不確定性、業務調整導致業績下滑等風險,提醒投資者在重新上市初期切忌盲目跟風「炒新」。
三日暴漲220%的大牛股崩了
「地攤經濟」最強概念股熄火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市場另一隻大牛股卻突然崩了,盤中猛跌超30%,引發關注。
6月8日當天,港股五菱汽車開盤股價意外大跌,跌幅不斷擴大。短短幾分鐘,股價直線跳水,跌幅最深逼近30%。
前幾日,五菱汽車因沾上「地攤經濟」概念而突然大火。6月2日,五菱汽車在公眾號宣布,旗下五菱榮光推出一款翼開啟售貨車,助推「地攤經濟」。資料顯示,該款車售價為56800元,為五菱汽車在2020年5月份推出。
據中新網報導,有電商銷售一輛五菱汽車補貼3000元,該車型目前生產了400輛,但諮詢和訂單絡繹不絕,截至6月4日,訂單已經超過1000輛。
隨後。「五菱擺攤神車」,引來市場一頓瘋狂炒作。短短三個交易日,港股五菱汽車股價暴漲220%,最猛漲幅超300%。
而在五菱汽車的影響下,包括吉利汽車、江淮汽車等車企業懵掉半天后也紛紛行動,借勢「地攤經濟」宣傳自己的汽車。而在A股市場,一眾汽車股也先後大漲,股價大幅拉升。
不過在熱鬧背後,不少機構指出,該「地攤經濟」概念炒作氛圍濃重。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伴隨著各地政府對支持「地攤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出臺,預計「地攤經濟」相關概念股仍有望受益,但需關註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業績基本面的支撐。
據央視發表的最新評論文章表示,當前,「地攤經濟」在一些地方熱鬧起來,這固然有其生存發展的價值,但並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發展階段,一旦脫離實際,一哄而起、盲目跟風,就會適得其反,「蠶食」來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消費電子概念集體開花
「搶購」華為新機點燃行情
除了上述熱門股表現之外,當天A股市場也出現不少熱點。
6月8日早盤,三大指數集體高開,滬指高開0.38%,深成指高開0.77%,創業板指高開0.84%。不過隨後,場內資金博弈情緒開始升溫,三大指數高開低走,滬指漲幅收窄,創業板指翻綠。
從盤面上看,結構性特徵依舊明顯。消費電子、蘋果概念、汽車電子等板塊領漲。油價、通訊、航天板塊表現活躍。
從概念題材看,射頻及天線、收集品目、新型顯示技術、光模塊等手機產業相關指數領漲兩市。
市場分析認為,手機產業鏈熱度不減,也和周末華為上市新機被搶售一空的消息有關。據數據寶報導,6月6日上午10時08分,華為高端5G手機P40 Pro+首銷,上線當日華為官方商城的P40 Pro+就被搶購一空。另據媒體報導,北京多家線下店就已經沒有P40 Pro+現貨了。
行業分析認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整個行業都不會放棄,未來很可能催生無美國技術的代工線,華為向高端市場前進,有望大大提升產業鏈上下的毛利率,對於整個產業鏈的公司無疑是非常大的利好。
同時,海南自由貿易港板塊異動拉升,大東海A漲停,羅牛山、海德股份、海南瑞澤等跟漲。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表示,海南自貿試驗區試點任務實施率達97%以上,為承接自由貿易港政策做好了充分準備。
此外,高位股繼續退潮,未名醫藥、愛司凱跌停,短線炒作資金表現低迷。
央行提前預告續作MLF
國債期貨迅速拉升
從資金面角度,A股市場也持續迎來不斷的利好消息。
6月8日上午,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6月8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0%。此外,央行將於6月15日左右對本月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一次性續做,具體操作金額將根據市場需求等情況確定。
受央行利好消息影響,今日國債期貨價格迅速反應,大部分翻紅,其中10年期主力合約一度漲超0.3%。
Wind數據顯示,今日無逆回購到期,上次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2.20%。6月央行公開市場累計有7400億元MLF到期,其中6月6日5000億元到期(順延到6月8日),6月19日2400億元MLF到期。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將有2200億元逆回購到期,分別為6月11日到期700億元,12日到期1500億元,6月6日另有5000億元MLF到期,將順延至6月8日。據此統計,本周央行公開市場將有7200億元到期資金。
儘管央行通過逆回購的方式解決市場資金流動性問題,但市場對繼續降息的預期卻存在分歧。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央行大概率通過逆回購的方式來緩解流動性壓力,但是利率下調的可能性不大。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2020年最寬鬆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但流動性不會持續收緊,後續降準或仍有空間,主要用於對衝政府債券發力帶來的資金缺口。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6月15日左右對本月到期的74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一次性續做,預計本月降準或將「落空」。
溫彬表示,考慮到半年季節性流動性壓力,央行或將重啟28天逆回購,並採取「逆回購+MLF」組合維持流動性和市場利率穩定。下階段看,利率債和信用債的集中發行,對市場資金供求關係仍將帶來較大影響,全面降準仍然可以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高層對貨幣政策的表態聲音也較多,值得關注。6月2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創設兩項新的政策工具與現有的貨幣政策工具並不矛盾。這兩項新的政策工具無論從性質上還是規模上都談不上量化寬鬆。與一些發達經濟體比較,中國貨幣政策還有空間。
此前央行行長易綱也表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綜合運用、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將繼續深化LPR改革,疏通貨幣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有序推進存量貸款基準轉換。
爆款基金快速建倉
千億「子彈」上膛待發
隨著上周市場的明顯回暖,百億級爆款基金再度重新回歸市場。
據基金君此前報導,5月份開始,爆款基金捲土重來,權益類新基金髮行已經超過1300億元。從基金淨值變化上可以看到,多位明星基金經理的新基金已開始建倉,但節奏分化,部分4月下旬成立的新基金或已完成建倉,而隨著市場走高,5月下旬以來成立的新基金建倉節奏有所放緩。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5月以來成立的包括股票及混合型在內的權益基金共計84隻,募集規模達到1328.97億元。新發基金建倉將為市場提供更多「彈藥」。按照60%的平均倉位計算,新一批權益類基金將為市場帶來近800億元的增量資金。
同時,存量公募基金倉位處於歷史高位。好買基金倉位測算數據顯示,5月25日~29日,偏股型基金整體小幅減倉1.41%,倉位為70.65%。其中,股票型基金倉位下降1.12%,標準混合型基金倉位下降1.44%,倉位分別為90.15%和68.05%。
一位即將於本周發行新基金的基金經理透露,未來新基金的建倉思路會根據市場走勢而定。「後續如果市場在2700~2800點,則機會大於風險,可以適當加快建倉速度;如市場處於2800~3000點位置,則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建倉。」
整體來看,公募偏股型基金小幅減倉,名義調倉與主動調倉方向一致,且主動調倉幅度小於名義調倉。目前,公募偏股基金倉位總體處於歷史高位水平。
A股即將衝關3000點
券商中期策略透露看多信號
A股再度衝擊3000點關口的關口,各家券商機構也先後發布了中期策略。從內容看,多數機構依然持續看好A股前景,下半年大行情到來的預期升溫,更有券商明確喊出A股「牛市可期」的口號。
「我們開始期待牛市。」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表示,下半年逐步轉向戰略樂觀,至少可以期待一波「非常像牛市」的大反彈。
其主要判斷邏輯在於:下半年A股基本面趨勢向上有望得到確認,新周期開啟的樂觀預期可能階段性發酵;新經濟基本面觸底回升,疊加「十四五」規劃和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等改革持續推進,科技成長有望重拾進攻屬性;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更徹底的出清,而牛市生於絕境;居民儲蓄率上升,配置需求釋放。
招商證券則認為,整體A股盈利在經歷了一季度較深跌幅之後將重新進入上行周期,業績表現將會平穩修復並且實現逐季改善,預計2020年A股盈利增長將呈現「V」型走勢。
而從行業表現看,不少機構依然強烈看好技術創新的機會以及科技板塊的行情。中信證券中期策略顯示,2020年下半年A股科技板塊具備結構性投資機會,重點關注數位化、新基建和自主可控相關細分領域龍頭。
「疫情的影響預計仍將持續,企業IT開支增速、消費者購買支出短期受到影響,但同時傳統領域也加速向線上遷移,數位化成為剛需,新基建在數字經濟需求和政策推動下加速發展,國內自主可控在複雜形勢下加快推進。」中信證券指出。
不過,也有券商提示了市場短期波動的風險。國泰君安證券指出,全球範圍的流動性寬鬆一方面帶動了美股的反轉,另一方面造就了A股的龍頭溢價、龍頭的反轉。寬鬆之下仍要警惕風險;中期維度,市場欲揚先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