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提醒:人際交往中別得罪這三種人,寧可忍氣吞聲,也別有過節

2020-12-15 一頁歷史吧

易經提醒:人際交往中別得罪這三種人,寧可忍氣吞聲,也別有過節

人生在世,總得與旁人打交道,但並不是每一次人際交往,都能圓滿收場。

遇上三觀不同者,話不投機者,徇私偏向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場和利益,很多時候你不得不與其爭辯,甚至是翻臉。

假若是尋常人,倒也不怕將其得罪,大不了撕破臉皮,以後不來往就是了。

但要注意的是,我們的身邊,總有那麼一些難纏的人,他不怕與你結梁子,就怕治不死你。得罪了這種人,不光後患無窮,有時候還會危及家人。

石頭大了,就得學會繞著走。《易經》提醒:人際交往中,永遠別得罪這三種人,寧可忍氣吞聲,也別有過節。

第一種人:一無所有,又窮又橫的人,別得罪

老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拖家帶口的,別去招惹一無所有的,因為你豁不出去,可他豁得出去。

老家那邊有個重組家庭,兩個兄弟沒有血緣關係。老大人長得醜,又沒本事,所以到三十四五還沒對象。老二人長得帥,學了手藝,所以老早就結婚生子了。

這弟兄兩個,在一個院子住著,老大心裡不平衡,時常在家裡喝醉耍酒瘋,一會砸窗戶,一會摔東西,自己的人生不如意,便也不讓別人痛快。

老二心裡是憋了一肚子氣,可他不敢把事鬧大,因為他還得為老婆孩子著想。

他知道老大一無所有,心裡沒顧慮,又嫉妒別人過得好,這種人,就等著你得罪他,然後好將你的生活攪得也不順心。

後來老二在自家另一塊地上修了房子,雖然不大,卻把老大躲得遠遠的。走的時候他也沒撂狠話,低低調調的出了門,從此與那個爛人劃清界限。

一時的忍氣吞聲,真的沒什麼,遇到那種人生糟糕透頂的人,千萬要繞著走,他已經廢了,所以恨不得多拉幾個作陪。

第二種人:極愛面子,易惱羞成怒的人,別得罪

人有千百種,有些人你當眾說他一句,他可以不痛不癢。可有些極愛面子的人,你要是當眾讓他難堪,他就能馬上與你翻臉。

以前上學的時候,去餐飲店做兼職,在那裡認識了許多服務員。其中有個小姑娘,性子直,喜歡調侃人,不過大多數人拿她當小妹妹看待,也就不計較了。

興許是大家太包容她了,導致她在那個地方很無所畏懼,後來店裡來了個男生,年齡比她大好幾歲,因為個子特別矮,她就又時常拿這個缺點取笑人家。

她不知道的是,那個男生是極愛面子的人,身高又是人家的痛處,所以最受不了別人當眾說他矮,或者以此嘲諷他。

於是呢,在她又一次當眾嘲笑人家的時候,那個男生火冒三丈,隨即就動手,將她痛打了一頓。當然,這事最後肯定要交給法律解決,不過這頓打,她原本可以避免的。

一個有缺點的人,內心往往比較自卑,所以就極其在乎面子,也極其敏感。

遇到這種人,要懂得照顧其感受,千萬別一再冷嘲熱諷。你不喜歡他,別來往就行了,你若非要刺激他,讓他下不來臺,那就怨不得他惱羞成怒。

第三種人:報復心重,手段下作的人,別得罪

有那種心眼極小的人,你哪年哪月幹過得罪他的事,他這輩子都耿耿於懷,只要逮住機會,必定要出陰招整你,你防不勝防。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住,我們一個巷子裡的小孩,總在一起嬉笑打鬧,有時候免不了推搡打架,不過大多數家長也都不往心裡去,很少有見鬧翻臉的。

但我記得清楚,有一家人特別護短,他孩子與挨牆鄰居家的孩子打架了,他出去跟人大吵大鬧,人家也反過來罵了他幾句,自此就開始被他算計。

他故意在自家院裡,挨著人家牆根挖了一道水渠,遇上下雨天,裡面全是積水,目的就是要淹壞人家的房子。

因為之前關係好,他知道人家不少家務事,關係鬧僵後,他去到哪裡都要大肆宣揚,弄得人家處境特別尷尬。

得罪了小人,結果真的不會太好,小人陰險狡詐,其心裡的怨氣一輩子都撒不完,被這種人纏上,註定難以清靜。

做人,儘量不要與旁人結仇,尤其上面這三種人,你若將其得罪,怕是會後患無窮。遇到不順心的人和事,你要學著寬慰自己,沒必要為了逞一時之快而與人爭執。你是君子,你還有快意人生要去享受,何必與惡人糾纏,壞了心情,亂了分寸。

忍氣吞聲,從來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在一些恰當的時機,你能保持沉默,反而會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傷害。如若實在想不通,你還可以這樣安慰自己:惡人還需惡人磨。

他在你這裡佔了上風,日後定會欺負別人,遇上比他還陰險的,他有苦頭吃。

《易經》裡給我們的告誡,早懂少吃虧,古人的智慧以及忠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在很多人的心中《易經》是舊時代的書籍,應該被歷史所淘汰,而且易經常被騙子所利用。講道理,這樣的書籍應該是被禁才對,然而事實卻相反,他的評價高到不可動搖。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涵養福報的古籍!若覺人生迷茫,便來讀一讀它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手捧易經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一本僅需要59.8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易經》提醒你:用餐時有這3種行為的人,沒啥真本事,不能深交
    《易經》提醒你:用餐時有這3種行為的人,沒啥真本事,不能深交在我們國家,有種特有的文化藝術,那便是酒局文化藝術,無論是紅白事還是工作中工作都是會碰到,簡易用餐身後反映的是一類人情往來,磨練的是咱們的交際能力。在飯桌,也是咱們結交朋友和擴展新項目的好機會。
  • 人際交往,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做到三個「不得罪」,趨利避害!
    人際交往,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做到以下這三個「不得罪」,懂得趨利避害,人緣會越來越好。這是因為,既然是小人,那肯定都是性格低劣、心胸狹小,為了爭奪利益,他們往往會無所不用其極,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他們都幹得出來,他們的拿手好戲就是睚眥必報、惹是生非、落井下石甚至是無惡不作。人際交往,沒有人願意與小人有所牽扯,都是唯恐避之不及,但是很多時候,遇到小人又是難免的。
  • 易經忠告:一個人年過半百,家裡千萬別留這三種人,說得很有道理
    易經忠告:一個人年過半百,家裡千萬別留這三種人,說的很有道理第一種人:放高利貸的人人過半百這個年齡,已經擔負起主要的家庭重擔。此時,我們已經明白何時要低頭,何時要說話,變得穩重,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 易經識人術: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所以有很多名人追捧。易經告訴我們: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第一種人:獐頭鼠目之人。
  • 人際交往,真正厲害的人,在說話時往往有五種「心計」,你有幾種
    人際交往,掌握以下五種說話「心計」,既保護自己,也不會輕易得罪人;真正厲害的人,在說話時往往也有這五種「心計」,你有幾種? 「心計」一、說話要過腦 人際交往,沒有什麼人想受傷害,也沒有人想主動得罪人。
  • 《易經》:「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遠離這4種人,更別施恩
    《易經》:"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遠離這4種人,更別施恩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發現,有一些人,會把別人對他微小的幫助掛在嘴邊,言談舉止中全是感激。而對於那些對自己有莫大恩情的人,往往會閉口不談,甚至會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 《易經》:人過半百,這3種人來家做客,不宜久留,是對家庭負責
    《易經》是"大道之源",對於普通人來說,恰恰就是解決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易經》需卦提醒世人: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意思是說,進入洞穴之中,有多位不請自來的客人,尊敬他們,結局會很吉祥,但是不宜久留。
  • 《易經》忠告:朋友間關係再好,也不能說這3件事,太有道理了
    《易經》忠告:朋友間關係再好,也不能說這3件事,太有道理了《易經》中有這一句話: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意思是天下本沒有禍患,只有自找苦吃,沒事找事,才引來了禍患。那麼禍從何處起?有一句老話說的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三思而後言",一味地"口無遮攔"只會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做人要懂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遇到什麼樣子的人,就說什麼樣子的話。
  • 人際交往的秘籍,如何讓人喜歡你?
    這些只是身體的懶,人啊還有更懶的:「動腦子」。跟別人說話就要動腦子,這句話別人會不會不喜歡啊,這件事別人會不會不感興趣啊,你看多累啊。人為什麼要以群分,因為你跟我一樣嘛。熟悉假設有兩扇門,第一扇門告訴你裡面有一條蛇,是你害怕的但不會要你的命。第二扇門告訴你有一種未知的動物。你會選擇哪個?
  • 易經提醒:「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四句話
    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有一句話說的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
  • 易經提醒:人到四十九,這三類人來家做客,不可久留,是有含義的
    人到中年,大多數男人會感到非常困惑。易經忠告:人到四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是有道理的。三、沒有感恩之心的人與那種不懂得感恩的人交往,只會消耗我們,因為,不懂感恩的人,都是習慣了索取的人,把別人當成免費的苦力,有些人一旦習慣了你的幫助,就無法接受你的拒絕。長此以往,你的家庭會因此變得衰敗。
  • 易經提醒:當身邊出現這幾種情況,多半說明背後有人算計你
    1當周圍的人開始遠離你的時候《易經》說:如果有人遠離你,要當心當我們突然發現,我們的朋友似乎並不怎麼交往的時候,問他們也找不到答案的時候。你可能還會發現由於意外原因,突然搞砸了很多事情。將這兩件事放在一起時,那就要當心了。
  • 易經提醒:「不好惹」的人,往往有四種特徵,有一個,我們也要重視
    易經提醒:"不好惹"的人,往往有四種特徵,有一個,我們也要重視世間萬物皆有自己的靈性,每個人也理所當然有自己的性格,只是有的性格是和別人與他相處,有的人的性格雖然不能說壞,但卻不容易交往。人們都喜歡去接近一些,在性格上比較溫柔好相處的人,因為這種人身上自帶一種暖意,讓人和他在相處過程中感覺很舒服。
  • 易經建議:人到五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是有含義的
    易經建議:人到五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要久留,是有含義的古時候,《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告誡:人到五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能多做停留,是有道理的1、放高利貸的人到這個年齡,已是家中的頂梁柱了,肩膀扛起的是1個家庭的重擔。這時的我們,身上更多的是成熟和沉穩,應當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事業。假如在這個年齡,我們有了一定的錢財積累,那 ,我們就要知道正確對待「守財」的方式。
  • 劉震雲:在單位別惹三種人,惹下事業難有大發展
    根據劉震雲小說中的描寫和自己5年機關單位的工作經歷,我覺得在單位工作,特別是機關單位,三種人千萬不能惹,惹的後果就是你將來會有無數的「坑」,特別是第一種,如果惹了,你將在單位永遠是不被領導重視,被同事排擠,事業上不會有大的發展。
  • 易經提醒:人到四十九,這三種人來家做客,不可久留
    當人們達到49歲時,這三種人來到這所房子,並且不會長時間待在家裡。他們是有意義的人。一旦到了中年,大多數男人都會感到非常困惑。生活中有太多的顧忌和太多的遺憾,但是,告別了年輕人的物質貧困之後,中年男子不僅擁有地位和職業,而且還得到家庭的支持和朋友的毅力。
  • 易經:「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聰明的人會這麼做
    易經提醒:「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人過了五十歲,若是貧困,有兩件事情不必管;若是富裕,有兩種人就不必結交。那麼到底是哪兩件事?哪兩種人呢?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但是人老以後機會已經很少了,如果還打腫臉充胖子的話,管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不光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也會連累到自己的後代。五十歲以後,這兩種人千萬別管1.
  • 卡耐基《人際交往心理學》句句揭露人性的弱點,寫盡現實說透人生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悟就是,學會溝通,能減少很多生活中的麻煩,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提升親密關係,還能在工作中獲得成功.....卡耐基《人際交往心理學》句句揭露人性的弱點讀書要順藤摸瓜,於是我又找來了這本《人際交往心理學》,果然也沒有失望,確實能幫助解決很多現實裡常遇到的各種難題。很多人經常不經意就得罪人了,但是自己卻渾然不知。
  • 人際交往中,看不起你的人會有3種明顯的行為,如果遇到儘早遠離
    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不管一個人有多厲害,也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喜歡,畢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大多數時候都是靠利益驅使。如果你能夠給別人帶來好處,別人當然會喜歡你;反之,如果你對別人來講一點兒價值也沒有,必然也會被人看不起。
  • 《易經》識人:飯桌見人品,有這4種特徵的人,很難成事
    古話常說酒後吐真言、酒後現真形,《易經》一書中也說:我們身邊有很多人,他們往往喜歡在酒桌上表現自己。都說酒品見人品,人在酒精的麻痺作用之下會忘記許多,自覺卸下偽裝的面具,做回最真實的自己。這個時候,也是最便於我們觀察其人品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