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介紹蜂王被工蜂咬怎麼辦?
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失王是很常見的問題,蜂群失王后的主要表現就是出勤率下降,消極怠工,為了儘快的讓蜂群恢復正常,養蜂人都會採取介紹新蜂王的方法,讓蜂群快速恢復。但是要在一個失王群裡面,重新介入一隻新蜂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可能就會出現工蜂圍王咬死新介入蜂王的問題。哪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才能成功的介入新蜂王呢?百事通認為先還是從了解蜜蜂失王后的表現說起,最後來說如何介王讓成功率更高,也不會出現圍死蜂王的現象。
蜜蜂失王初期表現:蜂群出現失王后,表現方式、時間並不相同,弱群蜂一般在兩到三個小時左右,就會出現明顯變化,而強一點的蜂群,可能要五到六個小時以後才會有明顯表現。但失王表現的明顯程度,往往弱群比強群更強烈。初期表現方式主要為蜂群騷亂,巢門口來回爬行,繞蜂箱轉圈飛舞等等。
蜜蜂失王出勤率變化:蜂群出勤率表現一般在出現失王反應以後,表現方式也是弱群或者是沒有幼子的群比較明顯,強群或者有幼子的群反而沒有明顯表現,因為失王后,如果有足夠多的幼子等待哺育,就會淡化掉蜂群失王的陰影,如果是弱群或者無幼子群,出勤率會表現為斷崖式下跌。
蜂群失王后的自我補救:蜜蜂失王的表現出現以後12-24小時,蜂群就會開始進行自我補救行為,補救的方式就是急造王臺,培育新蜂王,蜜蜂會根據所需選擇合適日齡的卵蟲,只要有三日齡以內的卵,培育出來的蜂王和自然孕育的蜂王,基本上沒有區別,如果用三日齡以上幼蟲培育新蜂王,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急造王。
蜜蜂雖然會最快速度進行自我補救,但是蜂王的生長發育期從卵到出臺,需要16天,出臺5天開始交尾,第8天開始產卵,而工蜂從卵到出臺需要21天,如果失王,讓蜂群去進行自我補救,第一批工蜂出來大概需要45天,所以會出現短暫的蜂群衰弱現象,這個是養蜂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哪應該怎麼辦呢?
一、介入產卵王。為了能夠讓蜂群儘快恢復,不出現群勢衰弱的現象,唯一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介入已經產卵的蜂王。正常情況下,養蜂人都會儲備一些蜂王,以備不時之需,如果蜂群出現失王,一般24-48小時後就可以介入產卵王,但百事通認為最佳介王時間應該選擇在36小時以後,因為這個時候蜂箱裡已經完全沒有老蜂王留下來的信息素,介王成功率會更高。這樣蜂群從失王到介王產卵,只需要幾天時間,對蜂群群勢不會帶來明顯影響。
二、介入處女王。在沒有產卵王的時候,也可以介入處女王(對於專業養蜂人來說是不用介入處女王的),但是介入處女王的難度比介入產卵王更大,大部分失王群都不會接受處女王,可能是因為處女王沒有足夠的蜂王信息素,和工作蜂沒有太大區別,所以蜂群不太願意接受。
三、介入成熟王臺。蜂群介入王臺是比較容易的,在正常有王群,介入王臺蜂群都會接受,失王群本身就在造王育王,如果有王臺介入,蜜蜂會甘願坐享其成。所以介紹王臺是蜂群失王后,最簡單的讓蜂群儘快恢復正常的一種方法,和介入處女王沒有明顯的區別,但比介紹處女王更簡單,更直接有效。
蜂群失王后介王具體方法有哪些?介王方法有很多,可以直接介入,也可以間接介入。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選擇,如果蜂群比較弱,也可以採取蜂群合併的方法,具體操作如下。
(1)、直接介入方法。顧名思義就是直接給失王群介紹新蜂王,不過這個方法容易出現圍王現象,解決方法:可以在蜂王身上塗抹蜂蜜,讓工蜂在吸食蜂王身上蜂蜜的過程中,接受新蜂王氣息,也可以仿照合併蜂群的方法,往蜂箱裡噴入刺激性味道,讓蜂王和蜂群在同一味道的蜂箱裡,逐漸適應彼此。
(2)、間接介王方法。把蜂王裝在王籠內,懸掛在巢礎之間,讓蜂群緩慢接受新蜂王氣味,過幾個小時後,如果沒有發現工蜂圍攻王籠,打開王籠放出蜂王即可。
(3)、合併介王方法。其實也是間接介王的一種方法,先用少部分工蜂直接介入蜂王,讓蜂群接受蜂王后,再把蜂群合併到介王完成的蜂群。如果有交尾成功的交尾群,也可以把失王群直接合併到交尾群,把給失王群介王改成與弱群合併,簡單方便也不會圍王。
(4)王臺介入方法。介入王臺非常簡單,直接介入即可,失王群基本都會接受。操作方法也比較簡單,直接把成熟王臺掛兩個巢脾中間就可以,但掛臺位置最好是巢礎的中間往上一點,也就是封蓋蜜下方,這樣更利於保溫和工蜂護臺。
總的來說,給失王群介紹新蜂王其實並不複雜,只要掌握好方法和時間,基本上都會成功,但對於新手來說,還是選擇比較迂迴的方法介王,這樣才能保證介王的成功率,大家說是不是這樣,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點評,分享一下你遇到蜂群失王是怎麼介紹新蜂王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