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一中初中語文老師魯俊今年被評為閔行區金獎班主任。從教18年來,她鼓勵學生每天寫「七行日記」,「再難也要去努力、去堅持」。18年,500多本心靈「秘密花園」將老師與500多個學生及家庭緊密聯繫在一起。
藉助日記走進心靈
「老師,別給我什麼A不A+的了!我不配!我不配做班幹部!我不配做小隊長!好學生不會讓你失望,而我不是!班幹部不應該在上課時講話,我也不配!」……小王同學的一篇日記令魯俊十分驚訝,平時一個「乖小囡」怎麼說出這樣激烈的話。
原來一天前,魯俊像往常一樣去教室看自習課情況。快到教室時,她看見小王扭著頭和小陳說話,於是快步走到小王面前批評:「自習課就是自己學習,不要講話影響班級紀律,更何況你還是班幹部!」小王沉默了,一聲不吭。魯俊又問:「剛布置的《背影》這一課的抄寫作業做完了嗎?」小王的臉憋得通紅,始終一言不發。
看了小王的日記,魯俊反思:小王平時是個嬌弱溫和、不太愛表現自己的孩子,可能自己處理方式過於簡單。為了挽回學生對老師的信任,魯俊把《背影》這篇課文在小王的日記本上抄寫了一遍,最後還寫下——「請重新開始吧!相信老師不再會不問青紅皂白地批評你!……」第二天,小王在日記中回覆:「老師,對不起,我也有錯。我太不冷靜了……」師生的隔閡很快消除,這位學生後來考上了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藉助日記,老師走進一個個學生的心靈。「這些日記記錄了孩子們每天的點點滴滴。讀學生的日記,不僅看到他們的成長,也反思我的教育,幫助自己成長。」魯俊說,與其和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逾矩」行為針鋒相對,不如好好引導他們。
文字對話溫暖彼此
有一天,一位同學在日記裡告訴魯俊:最近情緒不太好,總感覺自己的能力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樣子。魯俊便在日記裡寫下自己的感受。回家後,她又翻出以前自己寫的日記,截了一段文字發給她,並告訴她——你的感受,我也有過,我能感同身受。和這位學生當面溝通時間不夠時,她還寫信鼓勵她。
學生的日記,也時常溫暖老師。前年,魯俊媽媽病故,她請假回了老家。當她重返學校時,有位女生在黑板上留言——「we are family」,這讓她倍感溫暖。後來,她在這位女生的日記中也讀到留言的初衷:希望用文字對話,溫暖彼此的心靈。
「我們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心』挑戰,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到底怎樣,很多時候我們無從知曉。」這幾年,魯俊在梳理500多本學生日記時發現,初中四年,學生的心理特點有著各年齡段的共性:六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心理上比較幼稚,對初中的新環境、新老師、新學科感到好奇,側重行為規範、學習習慣教育;七年級進入困惑期,側重情感教育;八年級學習學科增多、難度增強、課時延長,需側重意志品質教育;九年級開始思考人生問題,關心畢業去向,應側重理想教育。
感恩生活傳遞幸福
魯俊會用文字的力量尋找生活中的美,她鼓勵學生堅持手寫「七行日記」,感恩生活,傳遞幸福,發現美麗人生。在她看來,日記既是寫作素材的積累,也是學科知識和思維能力的延伸,更能把品格教育融入其中。
有一天,魯俊的兒子讓她畫一個紅綠燈。她很糾結:紅燈和綠燈哪個在上面哪個在下面?自己竟然沒留意過。第二天,她把這件事告訴同學們,大家商量了一個日記題目《走過紅綠燈》。有的同學就在日記裡寫——「不是每個人都能重新站在當初的十字路口」。浦江鎮177路公交車很多人都坐過,於是,魯俊布置了一個題目《177》。日記中,有同學這樣寫——「177度角,總遺憾那缺少的3度會讓你無法擁有180度平坦的人生」。在《45度角》日記中,有學生寫道——「抬頭仰望天空,是為了不讓自己的眼淚掉下來」。
一到秋天,金黃色的銀杏葉很美,魯俊想把這種幸福感傳遞給學生,於是,大家把撿來的銀杏葉夾在日記本裡,做成書籤。冬季學校長跑,有同學在日記裡提出「老師,你也跑起來啊!」言傳不如身教,魯俊一起陪跑完後正好上語文課,就布置了一個題目《陪你聽風》,希望跟蹤長跑這一校園活動,讓同學感悟「堅持」這一品格的重要。
「利用日記發揮『彼此心知肚明、秘而不宣、點到即止』的點撥藝術,做好學生的『師友』,可以增強彼此信任度。」魯俊說。(記者 許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