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為什麼要把趙雲在北伐時的年齡寫大了十幾歲?

2021-01-08 鬼說天下

在前文《為什麼說<三國演義>在對趙雲年齡的描寫上出了「BUG」?》中提到:小說《三國演義》在描寫趙雲年齡的時候出現「bug」,將趙雲的年齡寫大了十幾歲。那麼羅貫中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首先,《三國演義》是一部整體基調為悲劇的歷史題材小說,描寫了以季漢為代表的近乎完美君臣在面對天命難違時的悲壯。無論季漢君臣的「主角光環」有多麼明亮,季漢的大悲劇結局都是註定的。

在「六出祁山」的章節中,季漢「逆天而行」的悲壯感達到了高峰。為了凸顯季漢「六出祁山」的悲壯蒼涼與諸葛武侯的孤獨,《三國演義》有意將趙雲寫成「七旬老將」,讓讀者對季漢的悲壯更能感同身受。

其次,雖然《三國演義》是悲劇,但羅貫中很好地處理渲染悲劇的節奏,否則會導致讀者棄書。特別在火燒連營到六出祁山兩大悲劇高潮之間,羅貫中有時要適當淡化悲劇氛圍,控制小說的感情節奏。

在真實的歷史上,季漢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失去了法正、關羽、黃忠、張飛、馬超、劉備以及孫乾、糜竺、簡雍、馬良,創業團隊幾乎全滅。但要是完全按照歷史來寫肯定導致小說的感情節奏失控。

於是羅貫中要適當地衝淡火燒連營到六出祁山之間的悲劇氣氛,採取的方法主要有兩個:一是給某些人物延長壽命,比如馬超在歷史上早於劉備去世,但小說卻讓馬超活到了諸葛亮一出祁山的前夕。

二是通過某些細節描寫和對具體年份的虛寫來影響讀者對情節時間的感受,讓讀者覺得火燒連營到六出祁山不是隔了幾年而是十幾年。那麼就可以衝淡季漢創業團隊在幾年之內幾乎去世的悲劇氛圍。

正因如此,羅貫中故意將趙雲的年齡寫出了「BUG」。通過趙雲的年齡寫大了十幾歲,羅貫中讓大部分讀者感覺火燒連營與六出祁山之間相隔了十幾年,成功衝淡了小說在「走麥城」之後的悲劇氛圍。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在對趙雲年齡的描寫上出了「BUG」?
    趙雲是《三國演義》重點刻畫的主要人物之一,在民間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情節,比如長坂坡趙子龍救主等等。但鮮為人知的是,《三國演義》在對趙雲年齡的描寫上出了「BUG」。這是怎麼回事呢?趙雲在《三國演義》裡的首次登場是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原著明確寫到此時的趙雲是「少年將軍」。而類似「少年」的年齡形容詞在劉備、關羽、張飛第一次登場的時候都沒有。《三國演義》此後更多次提到趙雲的年齡要小於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比如關羽在書中就曾說:「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正因如此,民間故事中才有「後續四弟,姓趙名雲字子龍」的說法。
  • 趙雲比劉備大2歲,劉備不願和趙雲結拜,諸葛亮不願帶趙雲北伐
    諸葛亮上了《出師表》,在緊鑼密鼓的籌劃北伐的時候,發現蜀漢集團無將可用了。蜀漢開創時的將領。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只有趙雲依然健在。此時的趙雲,雖然不服老,但是確實老了。諸葛亮不放心,不敢讓趙雲領兵去衝鋒陷陣。趙雲,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到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趙雲到底有多老呢?
  • 《三國演義》說趙雲73歲還在作戰,是真是假?他到底活了多少歲?
    官渡之戰後,劉備和曹操作戰,劉備被曹操的大將高覽追得上天無地、入地無門,趙雲斜刺裡殺入,一槍將高覽刺於馬下,嚇得曹軍四散奔逃。高覽是袁紹手下著名的大將,顏良、文丑、張頜並稱河北四庭柱。一槍將高覽刺死,可見他的武力值有多高,在劉備攻取零陵、貴陽時,又是單槍匹馬、身先士卒,曹兵不敢上前,可以說趙雲是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中流砥柱。
  • 趙雲長坂坡能夠七進七出,為何到了北伐時卻嘆氣「死於此地矣」?
    趙雲大家都知道在《三國演義》中屬於一流武將的行列,當年在長坂坡七進七出,一時間風頭無兩。那為什麼到了北伐時,趙雲卻不復當年的神勇,面對敵人只能仰天長嘆了n=呢?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所以這時候的趙雲基本上處於自己戰鬥力的巔峰,一來因為他心中有一股信念,那就是要救出後主;二來正值身強力壯的年紀,所以戰鬥力自然飆升了一個檔次。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北伐是這位臥龍先生的一大軍事傑作,6次伐魏的舉動一度打得曹魏瑟瑟發抖。然而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卻面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就拿諸葛亮的第1次北伐來說吧!蜀國經過了夷陵之戰已經元氣大傷,而且北伐之際的西蜀人才匱乏,五虎將中的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已全部作古,僅存常山趙雲這一顆碩果。
  • 趙雲有多老?學者:比劉備和關羽大三歲,比張飛大八歲!
    少年將軍,根據古代男子行「弱冠」禮是在二十歲,也就是說二十歲以上不能稱少年,按照羅貫中的說法,此時的趙雲應該是在二十以下。 下一次準確提到趙雲年齡的已經是到了《三國演義》的第五十二回,由趙雲和老鄉趙範的對話,我們可以得知趙雲比趙範大四個月
  • 他才華勝過司馬懿,智超諸葛亮,武壓趙雲,卻被三國演義寫成菜鳥
    三國演義中很多人的形象都被無限放大了很多,其實歷史當時他們有些人真的言過其實,歷史中真有一個人才智謀略不輸諸葛亮、司馬懿;戰鬥力不輸趙雲的文武全才。此人就是曹真!字子丹,其父親叫做曹邵,是曹操手下的將領。公元228年,那時候諸葛亮第一次率兵開始北伐,當時還不是司馬懿出面阻擋諸葛亮,而是曹叡。
  •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不讓趙雲、魏延鎮守街亭,而是讓口嗨的馬謖去?
    那麼街亭的地理位置如此的重要,諸葛亮為什麼要一定要派遣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去鎮守呢?要知道當時趙雲、魏延一直在軍中。那麼筆者以個人觀點來分析以下。首先來說,第一次北伐時間在建興六年(公元228年),這一年蜀國的人才數量已經陷入低谷,五虎上將先後或死於沙場或死於小人之手,現在只剩老將趙雲一人,在苦苦的支撐蜀國名將的人設。諸葛亮很明白一件事情,趙雲雖號稱常勝將軍,但是不得不說這時的趙雲已經老了,他的存在更多的是震懾而不是出擊。
  • 諸葛亮北伐前,為何不肯向劉禪提及趙雲?只因趙雲這一仗太要命
    三國是將星璀璨的一個年代,而在三國年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人物,應該要數諸葛亮,也就是諸葛武侯了。很多人都覺得諸葛武侯是在《三國演義》中被過度神化了,但其實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明朝之前的各個朝代都有諸葛亮的粉絲。唐朝的宰相房玄齡就曾經因為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批評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而對其破口大罵,還拉上了魏徵一起批判。
  • 三國演義:趙雲不及張苞?張苞之死,孔明為何悲傷到吐血?
    趙雲死的時候,諸葛亮居然哭了,在書中,諸葛亮被描述為哀號,畢竟,趙雲是蜀漢高官,也是與他共事多年的老朋友,諸葛亮不可能傷心。但張苞之死,諸葛亮的反應要激烈得多,不僅哭了,還傷心地吐血,張苞是諸葛亮的侄子,白髮人送黑髮人確實不好,但也沒那麼激烈,為什麼諸葛亮對張苞之死反應如此強烈?有不同的死因首先,趙雲去世時,已經七十多歲了,他死了,在那些日子裡,他活得這麼長並不容易,諸葛亮活不了這麼久。
  • 五虎之一的趙雲真如傳奇一般?不,只怪《三國演義》誤導人!
    趙雲,在我們所認識的裡面,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是被劉備稱之為一身是膽的將軍。不論是於亂軍中七進七出就阿鬥,或是年老之餘的北伐先鋒,趙雲在我們所熟知裡是一個風流倜儻,勇猛剛強的大將。然而歷史上的趙雲真的是如此生猛,富有傳奇嗎?
  • 《三國演義》中,死亡將領數,折射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多徹底!
    三國演義應該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國學經典,其中大家最喜歡的應該是諸葛亮,和《三國志》相比,諸葛亮應該是被神化了的那種。公元223年,在彝陵之戰中劉備被陸遜打敗,這時候蜀國的國力大損,原本是三國鼎立的局面,現在蜀國明顯式微,諸葛亮接受了劉備的託孤,之後盡心輔佐劉嬋治理蜀國,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蜀國國力的已恢復,之後公元225年,諸葛亮收復了南蠻的各族,同時充實了北伐的各種物資,準備再次北伐。公元228年,諸葛亮眼看北伐的時機成熟,就寫了份《出師表》給劉禪,然後率領三軍開始北伐。
  • 94版《三國演義》為什麼要找三個人演趙雲?現在我終於知道真相了
    簡單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東西,一定要寫七八十集。此外,還諷刺有些演員演技很爛。但在過去,它也是一部七八十集的電視劇,卻很有意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翻拍的電視劇《三國志》。劇集有84集,但我們發現還是會有人反反覆覆地看。經典的東西總是百看不厭。即使你已經知道了所有的劇情,你還是會情不自禁地看上幾遍。
  •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趙雲?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出場人物沒有上千,至少也有好幾百。在這好幾百號人物中,武將佔了一半多。且不論眾多武將的武力和軍事才能如何,在擁有的粉絲數量上,趙雲無疑是數一數二的。那麼,相對於曹操、劉備、孫權等當世豪傑,趙雲的人氣為什麼這麼高呢?
  • 其實羅貫中獨愛趙雲,看看三國演義為趙雲準備的大禮包就知道了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根據三國志和元雜劇,寫出了火了幾百年的長篇巨著《三國演義》,任何人都會有喜好,也會有厭惡。即使小說的作者也不例外。 無疑,羅貫中喜歡的蜀漢一方,其實並不是因為蜀漢是正統,要說正統,曹魏皇位來自漢獻帝禪讓,絕對要比蜀漢更加正統。
  • 諸葛亮愛用趙雲,但為什麼一直不重用趙雲,因為諸葛亮有一個缺點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49,閱讀約2分鐘筆者在前文中寫道,長坂坡一戰是趙雲一生中最光榮的一戰。趙雲最終能夠逃脫,與曹操下令活捉他有很大關係。相信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讀者都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劉備請來諸葛亮後,諸葛亮起用趙雲,而不是關羽和張飛。舉幾個例子,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上南屏山頂的白鳳臺時,帶著趙雲。
  • 94版《三國演義》,為何要找3個人演趙雲?現在終於知道真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非常感謝現在的演員讓我們戒掉了看電視的習慣」,這一句話其實是在諷刺現在拍的影視劇特別的沒有營養,還像老太太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明明簡單幾句話就能夠說明白的事情偏偏要寫到七八十集。除此之外,也諷刺了一些演員的演技非常的爛。
  • 參加北伐之後,五虎上將趙云為何突然身亡?與這兩個人脫不了關係
    此刻作為蜀漢的棟梁之才,他對此次北伐也是十分重視,基本上把蜀國能徵善戰的將領都帶上了戰場,其間包含:魏延,吳班,廖化,陳式等等。不過,諸葛亮卻唯獨沒有給老將趙雲組織使命,此刻的趙雲至少也是在70歲左右。趙雲發現沒有自己的使命,便自動問詢諸葛亮,為什麼不組織他去北伐?諸葛亮回答道,「將軍年事已高,如有參差,會不堅定一世英名,一起還會減卻蜀中銳氣。」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樣兵敗,為什麼馬謖被殺,而趙雲只是被降級
    所以如此算來趙雲的失誤並不比馬謖小太多,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諸葛亮在戰後總結的時候,才會說「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那麼同樣的失誤,為什麼馬謖被斬殺,趙雲卻只是被貶職呢?那麼為什麼趙雲的結局完全不同於馬謖呢?
  • 「單騎救主」時趙雲戰力有多高?《三國演義》細節描寫,令人膽寒
    換句話說,《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是趙雲單槍匹馬至少擊敗過兩支成建制的軍隊。而「奪槊三條」的意義更為重大。趙雲「奪槊三條」,即使這個「三」不是虛指,就是指具體的三次,那麼也相當於趙雲單槍匹馬,正面擊敗的並不是普通的雜牌軍,而是曹操麾下有資格稱悍勇的精銳部隊。這些成建制的精銳部隊不僅沒能斬殺趙雲,還被其僅僅一人一騎的衝陣斬殺了主將。要知道,無論是「斬旗」還是「奪槊」,趙雲所面對的目標都不是固定不動的,成建制的精銳部隊裡,士卒會拼死保護「將旗」和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