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想用文藝女青年這個詞,但是這個詞放在今天來看已經逐漸貶義。忽然想到日系動漫作品裡真的塑造出很多各種風格的女性,比如軟妹子這個詞,多年前是可愛的化身,但是一旦上了一點年紀還非常軟的那種基本上就是心機女人了。不過就電影本身來說,體現了新海誠一貫的水準,唯美、純真,值得還念。
男主有做鞋匠的夢想,而女主卻因被人喜歡而被欺負,情緒最糟糕的情況下遇到了男主。男女主雖然差十幾歲,但卻都是對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真的感覺很美好。新海誠的作品,似乎都美到讓人心驚。而言葉之庭,連名字都讓人喜愛的不得了。相比於秒五,記得裡面的雪野說過,27歲的我並不比15歲的我聰明,也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吧,似乎長大後的生活有些亂糟糟,心境也難以像從前那般乾淨,璀璨。電影的節奏一直很平淡,舒緩,風格低調,如同裡面人物的生活,簡簡單單的享受孤獨。是不要忘記,享受孤獨的時候也要將心打開,讓愛你的人走進來。
27歲的雪野老師,15歲的秋月同學,六月的雨季,雨聲淅淅瀝瀝,在這被充滿空氣味道的雨水浸溼的公園裡,愛情打破了年齡的枷鎖,萌發了羞澀的種子。細膩的背景音樂,美好又悽切,一面為溫馨的畫面營造美好氛圍,一面又為離別抹上灰色的塗鴉。
《言葉之庭》,有動畫電影版和小說版,但是小說版根據廣大讀者的心願給了一個結局,孝雄和雪野五年後見面了,而動畫版是沒結局的。如果只是抱以看小說的心情,相信沒人不想孝雄和雪野在一起,可是如果這故事是現實版呢?別說不可能,它就是現實版且發生了,相信會引來無數人的嘲諷,孝雄和雪野也會因為比小說和電影裡的承受更大的壓力而選擇不在一起,個人喜歡電影結局,就是沒有結局,電影結局只有一句孝雄的話。
大概願意如下,如果有一天我可以走得更穩更遠,那就去見她?非常短,在人生的陰雨中相遇相知陪伴相愛,雨夜衝破一切擁抱在一起。雪野再也控制不住放聲痛哭,是孝雄給她向前走的勇氣,孝雄心中只有雪野,儘管師生戀,儘管相差12歲,但也狠心說,我不喜歡你,你這樣的人活該孤獨一輩子,看似傷害,內心具痛無比,但是兩人還是相擁一起,看一次哭痛哭一次。甚至再也不敢看而又忍不住去不斷看,如果是現實版,我想就沒人會想支持小說版那樣支持這匪夷所思的兩個人,雪野懂孝雄,即使不見,卻從未感覺分離,雪野一直在國內。孝雄選擇一直在國外努力,唯一的一封很長的信,雪野感謝他耐心讀完。孝雄一直堅定,如果能走得更遠,那就去見她,師生戀,12歲,國內國外。
年少時相遇、相識、相知、相愛,分隔兩地的思念鋪成整個少年時期的底色,至真至純至靜至和的少年心事,在青春過半的日復一日的真實生活中,回望時,心底是無數美好的濾鏡中閃耀的真情實意,那麼厚實,那麼軟糯,一顆心被安撫得可以忘記現實的各種煎熬。一些事物時常冷不丁戳中內心某個奇怪的點,勾起人巨大的懷念或感動亦或其他什麼無論如何表述都不準確的感覺。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想刷一遍這部電影,看見這樣朦朧帶著雨露的綠意,總會有被治癒的感覺 。
它是每到夏季雷雨天氣都會再重溫一遍的電影。畫面美得不像話,窗外的風和雨和雷聲竟和影片裡的風雨雷聲融為一體,那種觀影體驗真的很奇妙。所以,如果你那邊也正在下雨,恰巧無事可做,新海誠的《言葉之庭》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言葉之庭》,日式庭院落於都市,下了雨,就只剩等雨的人。人要等的,是雨境,也是無聲。偌沒有無法排遣的情緒,斷不能在城市的喧囂中特意尋這一方孤獨。孝雄在雨中畫他製鞋師的夢,心無旁騖的追夢人。百香裡在雨中逃避,也可憐雨中逃避著的自己。孝雄畫了百香裡的腳,也悄悄把百香裡畫進了自己的夢。比往年更長的梅雨,沒有誓言,沒有守候,雨停了,也就再沒相見的理由。新海誠說,在萬葉假名時代,戀,即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