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A股白酒快瘋了,連A股都有酒香的味道了,大家對白酒有多少了解呢?
昨天看了一則新聞,白酒也有鄙視鏈,哈哈,館長突然來了興趣,白酒原來也有這麼多好玩的事情啊。
要說白酒,自然是離不開汾酒,大家都應該聽說過那句有名的詩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酒是中國人生活的必備,《左傳》有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凡祭祀、出徵,必設佳宴,必置美酒。白酒對於國人而言,實非飲食,乃文化傳統也。
經常喝酒的人都知道,酒按不同香型分成醬香、濃香、清香等類型,後來又出現很多新的品類,比如兼香等,到現在也不太清楚兼香是什麼味道?
相比那些在營銷上做足功夫的現代酒企而言,其實在記憶中,有關酒的記憶還是「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汾酒,一直讓人念念不忘。
館長今天給大家說說: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遺址博物館,以及汾酒的故事。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鎮東堡村蘆家街,全國唯一的白酒作坊「活化石」——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遺址博物館在風雨中屹立千年,至今「香火」旺盛。
考古發現,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山西杏花村就開啟了人工釀酒的歷史。看來,杏花村的酒的歷史真是源遠流長啊。
據文獻記載,杏花村蘆家街釀酒史起始於晉代,北齊時成為宮廷御酒,唐時有七十二家作坊,宋時的甘露堂名滿天下。
據《北齊書》記載,杏花村的釀造史自北齊河清年間(561--564年)始,歷經唐、宋、元、明、清,至今1500年沒有間斷。遺址為宋代"甘露堂"原址,現存作坊遺址為堡牆式院落,由南北兩組院落組成,總佔地面積9000平方米。
北院為釀酒作坊原址。有五個院落,面積約7000平方米。現遺存清代釀酒作坊,且遺存有埋入地下的發酵地缸。院內有一古井,為元代,古井上建亭,名曰"古井亭",亭依牆而構,牆上嵌有傅山手書"得造花香"碑一塊,此井至民國間一直是汾酒釀造專用水源。院內還保存明代釀酒所用的甑筒一個。作坊遺址保存完整,反映了汾酒文化的傳承,是一處十分珍貴的釀酒業實物遺址。
據專家說,杏花村極有可能在隋唐,甚至北齊時就出現了蒸餾酒。「只有蒸餾才會有清澈透明的清酒,北齊時杏花村產的宮廷御酒『汾清』就可能是蒸餾酒。」
到了明清兩代,晉商崛起,「會做山西酒,腰無半文天下走」。不少晉商靠造酒賣酒起家。某種程度來說,汾酒孕育了晉商,也隨晉商撒播到全國和海外,衍生出濃香、醬香、兼香等白酒品類,奠定了中國白酒的產業格局,所以說,汾酒是真正的國酒之源。
歲月荏苒,老作坊經歷了中國白酒史的許多重要事件——中國最早的股份制釀酒企業、中國第一枚白酒商標都誕生在這裡。周恩來總理參加萬隆會議、日內瓦會議所有的禮品汾酒,都是在這裡生產出來的。
博物館「前店後坊」格局,完整保存了釀造、儲藏、銷售的全部過程。前面是銷售門市,後面是生產車間。門市裡,老白汾、竹葉青、狀元紅、白玉露、玫瑰露、茵陳露、佛手露招牌亮堂,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明清酒家。
汾酒採用地缸發酵,以保證酒品衛生純淨。在老作坊博物館的發酵車間,甚至門市地下,遍地整整齊齊布滿的發酵大缸不忘提醒訪客,從前的這裡,該是何等興旺發達。
據說,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汾酒一舉奪魁,揚名海外,許多外商不遠萬裡來到杏花村採購酒品。為了增加產量,在作坊地下遍布發酵地缸。
汾酒當時有多火?從掌柜們把睡覺的土炕當成儲藏財產的銀窖就可以一窺風貌。當時的汾酒老作坊對於白酒行業的影響,就如同日升昌票號對於金融業的影響,真正是「酒通天下」。
俗話說「名酒產地必有佳泉」,老作坊裡本有八口古井,現保存完整的有一元一宋兩口古井。元井有亭,名「古井亭」,系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井後牆壁上的「得造花香」系清代名士傅山所題,意即此井得天獨厚,釀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泌人心脾。
在宋井井口旁,展示著發掘出來的一摞摞與眾不同的磚塊。據張琰光介紹,在修繕此井時發現了由宋代子母磚圍砌成的井壁,子母磚上帶有榫頭,流行於漢魏,最初主要用於宮殿建築,用以加固房屋磚牆體。據汾陽縣誌分析,此井應為宋代最著名酒坊甘露堂古井。
「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時,糧必得其實,器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溼,火必得其緩。」這便是著名的汾酒釀造七大秘訣,如今仍為全國眾多酒廠視為圭臬。
據史料記載,汾酒自巴拿馬博覽會奪魁後,在閻錫山推動下,成立晉裕汾酒有限公司,是為中國白酒行業有史可查的最早的股份制企業。1924年,經理楊德齡還註冊了全國白酒業第一枚商標——高粱穗汾酒商標。
中國白酒的傳統釀造技術必須同時具備三點:一看是不是糧食地缸固態發酵,二看是不是大曲發酵,三看是不是傳統蒸餾。
汾酒釀造採用的是傳統製酒工藝,釀造過程主要分四個階段:制曲、釀造、貯存和包裝。人工技藝口傳心授、師徒相教。
「曲為酒之骨」,汾酒制曲需先將大麥、豌豆粉碎、拌和,壓成大小均勻的曲坯,經過上黴、晾黴、潮火、養曲等一系列工序,做好紅心、後火、清茬三種曲,大曲一般需要近半年的存放老熟。
「固態地缸分離發酵,清蒸二次清,一清到底。」汾酒釀造先將高粱粉碎,加水潤糝,裝甑清蒸糊化,冷卻後加曲入缸發酵。28天後,裝甑蒸餾便是頭茬酒,而二茬酒就是同樣的工序再反覆一次,剩餘的就是酒糟。
中國白酒遺址有很多,但直到現在仍能用於生產的釀酒遺址只有這裡了。而從唐代傳承至今仍能用於生產的,全球酒類遺址中也是獨此一家。所以有人說,這是一座活著的遺址,傳統的技藝,清冽的汾酒,撲鼻的酒香,從千年前穿越而來,讓人們聆聽到歷史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