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調解故事」優秀徵文展播」能調成,找他行!李大調的調解三兩事

2021-01-14 瀟湘晨報

「李大調」是熟悉的人對我的稱呼,「能調成,找他行」是百姓中流傳關於我的最多一句話。其實我只是一名基層司法行政工作人員,也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調解員。我紮根於偏遠鄉鎮至今已有十餘年,其中從事調解工作7年。7年來,我一半的工作時間不是在調解中,就是在去調解的路上,所調解的各類矛盾糾紛共計1354件,平均每年調解矛盾糾紛近200件。調解工作中,我始終懷揣一顆為民之心,認真對待每一個矛盾糾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忠誠地履行好調解員的職責,為政府分憂,為百姓解愁。七年的調解歷練,讓我積累了很多調解工作經驗,也掌握了各種調解技巧,但唯一讓我保持高調解成功率的秘訣還是將群眾的事當成自家的事來處理,竭盡全力,促使當事人雙方握手言和,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真心關愛弱勢群體 撐起法律保護傘

調解工作中,我經常遇到一些弱勢群體,他們因不懂法律和維權意識不強等原因,而不能及時合法主張自己的權益,對於弱勢群體,我總是對他們多一份愛心,用情理兼容保護弱勢群體,調解中幫他們據理力爭,使其獲得應有的賠償,從而維護了他們的合法權益。

2018年7月18日,我按照慣例在轄區龍門衝村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排查過程中村幹部向我反映了一個矛盾糾紛,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某,於2018年5月13日騎電動三輪車與他人駕駛的汽車在該鄉龍西路發生交通事故,張某事故中受重傷,後送至六安世立醫院進行搶救,經搶救無效死亡,交通事故責任被認定為同等責任。張某其妻子患有智障,系無行為能力人,兩個女兒也均為未成年人,張某是家中的主心骨,平時就靠他把家撐住。事故發生後,一家人均陷入恐慌中,不知所措,也致使事情一直拖著未解決,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親朋救濟、鄰居施捨來維持,生活極其困難,且陷絕望中。

我在了解事情來龍去脈後,主動介入,向當事人伸出援助之手,當天就多次與保險公司和肇事者進行了溝通,並約定三方進行調解。調解過程中,為實現當事人合法權益,我不斷的做保險公司負責人和肇事者的思想工作,要求他們充分考慮死者的家庭情況,從大局考慮,既要遵從法律規定,也要考慮社會效果。在我近5個多小時的努力調解下,三方達成賠償協議,使死者張某的合法受益人獲得了65萬元的高額賠償款,充分保障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讓死者張某的家人後期生活有了一份充分的保障。

臨危不亂謀善斷 處事不驚化糾紛

農村人民調解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千頭萬緒。我所在的山區鄉鎮群眾大多不懂法律,遇到矛盾糾紛只會衝動解決,一根針、一粒米都有可能會引發矛盾,甚至可能引起發生惡性事件。每當這些矛盾來勢洶洶,我身處其中始終保持勇敢和定力,臨危不亂,處事不驚,多謀善斷,敢於鎮定果斷的做出決斷。同時面對這些不懂法律的群眾,我不僅僅就案調解,還積極的結合案情向群眾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努力實現調解一案,普法一片的功效。

2019年1月23日,該鄉淠河村田某民拆房建房時,鄰居田某球則以田某民夫婦所建房屋將來影響其採光,以及改建房屋門口所建的臺階影響其交通為由進行阻止,雙方家人為此發生爭吵,並相互間進行推搡。已在現場調解的村幹部眼看形勢不妙,立即電話聯繫我到現場進行調解。

我接到電話後,立馬放下手頭工作,緊急趕到現場。到達現場後,看到雙方你推我搡,並引起周圍群眾相繼來圍觀,現場極為混亂。面對混亂的現場,為及時制止雙方的不冷靜行為,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我當場提高嗓音,高聲喊道:「都給我住手,我是鄉人民調解員,有什麼矛盾我來解決」。在我的震懾下,雙方迅速冷靜下來,停止了推搡行為。緊接著,我召集雙方家人進行調解。調解過程,我充分發揮了懂法律和善調解的優勢,耐心安撫,待雙方情緒穩定後,向雙方宣傳講解物權法中相鄰關係等法律內容,講解鄰裡之情的重要性。同時採取分別勸說,各個擊破的方式進行調解。歷經4小時的勸說,使得雙方相互理解退讓達成田某民夫婦所建房屋為了不影響隔壁採光,二樓走廊不多出隔壁房屋60公分,田某球也不得再以其他任何進行阻攔建房的協議。在籤完協議後,我抓住這個有利有機會,積極地向圍觀群眾宣傳物權法中關於相鄰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等相關的法律知識。

至此成功地調解一起村幹部多次組織調解都無法了結的宅基地糾紛,解決了雙方當事人的心頭難題,促進了鄰裡和諧,贏得了當地村民一致好評。圍觀群眾一致感嘆:冤家宜解不宜結,多虧調解。

七年調解促和諧 真誠贏得百姓心

在七年的調解工作中,我始終心懷善良,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全力化解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用真誠來打動每一位調解案件中的當事人。

2020年9月18日一早,我還沒到司法所大門,遠遠的就看到一位滿臉充滿委屈的中年婦女正焦急的在司法所門口來回走動。看我過來,張口就問「你就是司法所李所長吧?我丈夫不要我了,要把我趕出家門,你幫我調解一下。」我隨聲應和「嗯」,然後熱情的招呼著她進所,仔細的詢問事情原委。聽完她含著淚的述說之後,了解到其為貴州人,在打工過程中認識了我鄉村民劉某,後隨劉某一起到西河口鄉居住生活,但至今一直未辦理結婚證。現雙方因家庭瑣事產生矛盾,劉某讓其無條件滾回貴州。我當即用手機撥打其丈夫電話,讓其丈夫到司法所來調解。

經過耐心細緻地做雙方當事人思想工作,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雙方終於握手言和。張某對調解結果感到非常滿意,沒有覺得自己是外地人,男方是本地人,調解員會偏袒男方,而是一碗水端平。事後第二天,她特地到司法所送來一面錦旗,上面寫道:「人民的好警察,百姓的貼心人」。

七年來投入的精力和時間,讓我在調解這項工作中快速成長起來,從一名小白逐漸成長為一名能獨當一面的調解員,也讓我現在非常熱愛這份工作,使調解變成了我的一個愛好。現在的人民調解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工作,更是一份責任和承諾。在今後的調解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地在堅持依法調解的前提下,用心、用情調解,努力化解每一件糾紛,為社會和諧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 裕安區司法局西河口司法所 李世法 )

【來源:市司法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崗位爭先 | 「十佳所隊」候選對象優秀事跡展播(蕪湖、宣城)
    崗位爭先 | 「十佳所隊」候選對象優秀事跡展播(蕪湖、宣城) 2020-12-14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日報:「人民調解」解民煩心事
    群眾遇到矛盾糾紛,先到調解室來坐一坐、說一說,讓人民調解員來調解,「調解先行」「訪調對接」逐漸成為宿松縣解決信訪難題的一種「新模式」。針對當前信訪新特點,該縣將人民調解員充實到接訪隊伍,讓調解下沉、信訪下行。自2018年以來,該縣就在縣信訪局矛盾糾紛聯合調解中心增設「信訪事項人民調解委員會」,22個鄉鎮均設立信訪事項人民調解委員會,在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設立「信訪聯繫點」,人民調解與鄉鎮信訪部門直接對接。人民調解委員會重點做好初信初訪調解,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就地化解,避免矛盾升級。
  • 「有事找秋哥,萬事無囉嗦!」三水基層又一「調解專家門診」成立
    「有事找秋哥,萬事無囉嗦!」現任蘆苞鎮西河村委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調解委員會副主任,村裡人稱「秋哥」的李耀秋同志,便是當地有名的調解專家。「有事找秋哥,萬事不囉嗦」「有事找秋哥,萬事不囉嗦。」蘆苞鎮委副書記謝慶星、西河村書記岑頌剛齊聲說道,短短一句話,對秋哥在群眾中的地位及工作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 湛江市司法局作品《三代傳承守初心》 入選國家級期刊十佳文章
    由湛江市司法行政系統劉三保、莫文彬、陳海珊創作的《三代傳承守初心》成功入選十佳文章,也是我省唯一入選文章。該文章圍繞霞山一家三代人民調解員的「和事佬」故事展開,他們堅持以人為本的目標,通過一代代人、一件件事,生動反映了湛江市司法行政系統牢固人民調解防線,創新人民調解模式,也全面展現了湛江人民調解發展歷程。
  • 線上線下一站式化解矛盾 上海構建大調解格局
    上海通過集成統籌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司法調解等各類爭議解決力量,形成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相向而行的大調解工作機制,大大降低了社會治理的成本和壓力,不斷提升爭議解決效能。
  • 人民調解 感謝有你——第三季度星級人民調解工作者評選發布
    從事行業性專業性糾紛調解工作多年,他堅持以良好的心態認真傾聽當事人陳述,以富有感染力的溝通打開來訪者的心結,風雨無阻,假日無休,竭盡全力維護當事人權益,受到本地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退休前任堡鎮人民村黨支部書記,現為堡鎮名書記, 從事人民調解工作26年,成功化解數以千計的各類矛盾糾紛,深受本地百姓的讚譽。陳石根陳家鎮陳西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矛盾糾紛來找我,竭盡全力還公道。
  • 傾心調解解法結心結 案結事了促人和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戰海峰近日,重慶鐵路運輸法院綜合審判庭朱峰法官遠赴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送達案件庭前法律文書,在出差期間敏銳地抓住契機就地開展調解工作,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庭前調解協議,圓滿化解一起矛盾糾紛。
  • 湖北省赤壁市創新發展打造縣域調解綜合體
    湖北省赤壁市調解中心是赤壁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論述,著眼縣級行政區域城、鎮、村特點,以建強「一個中心」,完善「兩大平臺」,充實「三支隊伍」,健全「四項機制」為目標,重點打造的市域治理現代化、「半小時公共服務圈」便民服務中心。
  • 派出所裡有個「老鄭調解室」
    在淮陽分局黨委的支持下,耿凱依託「一村一警」機制,在周口市的派出所中首家設立以個人名義命名的調解室——「老鄭調解室」。鄭集派出所民警在調解鄰裡糾紛。老鄭名叫鄭新啟,今年64歲,曾任鄭集鄉運管所所長、鄭集交管站站長,在當地頗有名望,人熟、地熟、情況熟,退休後仍居住在鄭集,父老鄉親遇到事,都願意找他商量。
  • 「最美人民法官」 優秀法官候選人事跡展播(十四)楊君
    「最美人民法官」 優秀法官候選人事跡展播(十四)楊君 2020-06-05 2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佳天漢衛士候選人事跡展播】勉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寧志剛...
    【十佳天漢衛士候選人事跡展播】勉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寧志剛:滿腔熱血灑警營 一片丹心護民安 2020-12-09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構建新時代大調解工作格局|上海:線上線下一站式化解百姓之憂
    然而由於缺乏一個集成統籌的工作機制,老百姓遭遇矛盾糾紛一時找不到北,各種調解組織也亟需有序管理,希望形成合力提升效能。」上海市司法局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張禕如此形容上海社會矛盾糾紛化解面臨的新形勢。 他說,形勢倒逼創新,上海通過集成統籌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司法調解等各類爭議解決力量,形成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相向而行的大調解工作機制,大大降低了社會治理的成本和壓力,不斷提升爭議解決效能。
  • 新昌縣司法局緊盯人民調解「前後內外」四端環節
    落實「一般矛盾就地化解,重大疑難複雜矛盾集中攻堅」工作機制,著力實現矛盾糾紛應調盡調,應調優調。今年以來,全縣已累計集中開展矛盾糾紛排查14次。二、緊盯「後端調處」環節,入駐與創新並行,提供「專業化」服務模式。
  • 下足繡花功 專解「疙瘩事」——清苑區大福村鄉賢調解助力鄉村治理...
    □保定日報記者 安亞靜通訊員 李淑玲寒露時節,走進清苑區大福村,整個村子透著一股精氣神:路面乾淨整潔,樹木錯落有致,街道井然有序,處處洋溢著祥和的氛圍。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村裡活躍著14名鄉賢,經常深入村民中間,專解『疙瘩事』,化解群眾身邊的糾紛,讓村子更和諧,讓村民安心發展經濟,我們村10多年沒有上訪案件了。」村黨支部書記丁建交說。老百姓居家過日子,難免磕磕碰碰,產生一些矛盾糾紛。在丁建交看來,矛盾糾紛無小事,如果不及早處理或處理不好,就會釀成大事,甚至發展成刑事案件和群體性事件。
  • 黃陂區全力推動「一街一品」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規範化建設
    調研組實地察看了前川「朱建平調解工作室」、王家河「龔衛平調解工作室」、六指「李守斌調解工作室」建設情況,聽取了三個街道及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負責人情況匯報。康偉九對三個街道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建設運行情況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一街一品」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創新項目,是廣泛發動社會資源及時就地解決群眾訴求的生動實踐。
  • 互助縣首個個人調解室——軍正調解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
    12月1日上午,互助縣首個個人調解室——臺子鄉「軍正調解工作室」在臺子鄉政府掛牌成立。縣委政法委、縣司法局、臺子鄉黨委政府負責同志出席掛牌儀式。「軍正調解工作室」是我縣繼承和發展「楓橋經驗」,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人民調解工作模式的有益嘗試,也是我縣以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為宗旨設立的第一個個人調解工作室。「軍正調解工作室」負責人吉軍正同志現任互助縣臺子鄉下一村村委會主任,從事人民調解工作已有五年時間。這些年來,他圍繞「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的目標,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0餘件,深受村民好評。
  • 論行政訴訟調解機制的構建
    調解是我國民事訴訟、刑事自訴和行政賠償訴訟中廣泛運用的一項傳統制度,享有「東方經驗」的美譽。然而,我國《行政訴訟法》第5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隨著法制的進步及完善,以及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行政訴訟中是否適用調解是當前理論界和實務界爭論較大的一個問題。筆者嘗試從理論及實踐兩方面對行政訴訟是否適用調解作一下探討。
  • 他們獲封「金牌調解工作室」「金牌調解員」
    2020年12月3日,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東莞第三法院」)召開訴調對接經驗總結交流會,對2019至2020年度優秀調解組織和調解員進行表彰,莫滿水調解員工作室獲評「金牌調解工作室」,莫柏強、黎順珍、黃銓升、賴玉文、葉碧玲、周小勻、莫志全、江奕飛、餘劍波、方塊等十位調解員被評為「十大金牌調解員」。
  • 他們獲封「金牌調解工作室」和「金牌調解員」
    為表彰先進、發揮示範帶動作用,12月3日,東莞市第三法院召開訴調對接經驗總結交流會,對2019至2020年度優秀調解組織和調解員進行表彰。莫滿水調解員工作室獲評「金牌調解工作室」。莫柏強、黎順珍、黃銓升、賴玉文、葉碧玲、周小勻、莫志全、江奕飛、餘劍波、方塊等10位調解員被評為「十大金牌調解員」。
  • 【中省媒體看平涼】家門口的調解室——崆峒區興合莊社區「老街坊...
    11月27日一大早,一女子哭泣著來到平涼市崆峒區東關街道辦事處興合莊社區「老街坊」調解室,氣衝衝地說。調解員潘小文了解到,該女子李某和丈夫馬某是一對年輕夫妻,平時靠打工維持生計,今年由於馬某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且在家照顧不到三歲的孩子。26日馬某由於玩手機,讓孩子一個人在外面玩耍,差點被過往的車輛剮碰。李某下班知道此事後,一氣之下產生了離婚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