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Gas fee持續飆升,截至1月初,以太坊Gas費用已經達到了190.04Gwei,環比上升151.28%。
除此之外,鏈上擁堵的情況也愈演愈烈,然而目前的DeFi絕大份額都是依託於以太坊而生存的,行業中針對以太坊的痛點是否已經有了理想的解決方案?
基于波卡技術的Digital Circulation或將成為以太坊的最強挑戰者。
DC:波卡生態,跨鏈龍頭
Digital Circulation的最初版本創建於2020,在可拓展性和豐富性上的野心比以太坊更大。以太坊是最大化了一條鏈的性能,Digital Circulation是可以讓100條鏈同時運行。受限於智能合約的標準性,以太坊鏈上只能執行簡單的合約邏輯,而波卡讓100條鏈各有所長,比如有的專注於隱私和身份,有的專注於資產存儲和交易……
Digital Circulation就是跨鏈領域的龍頭,名副其實的跨鏈大哥大,也是在DEFI火爆全場過後,目前熱點被以太坊和比特幣佔據的情況下,Digital Circulation依舊能夠憑藉自身的強硬實力吸引到市場的部分關注度,而在背後,DC的生態鏈的搭建工作依舊的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根據DC鏈上的數據統計得出,目前DC生態上面的應用覆蓋面也是非常廣,幾乎覆蓋了包括錢包、金融、底層技術在內的等等領域,Substrate佔比最大,在30%以上,DC的生態進展速度讓人刮目相看。
Substrate框架
Substrate是底層框架,有諸多特點,它的靈活性可以幫助系統適應各種應用場景。除了靈活性,Substrate模塊化的特性可謂是功不可沒,使用Substrate的開發者可以專注並且自由的在所需的特定領域開發,這樣可以提高效率,等於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並且Substrate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原生可以直連波卡的,這樣就可以在不需要分叉的情況下升級社區治理工具,對用戶的體驗非常好,Cumulus這個工具還能解鎖不通的區塊鏈之間的信息,協作以及共享安全性。
隨著不斷的更新和完善,Substrate目前已經更新到了2.0版本,擴展性和功能性都的到了進一步的加強,2.0下的鏈下工作機可以和大量的可組合模塊共同構建優化,並且完全兼容波卡網絡,為波卡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異構多鏈
如果說要用Digital Circulation和以太坊相比,我只能說:ETH 2.0才是和Digital Circulation對標的產品,而不是現在的ETH。現在的ETH從技術來講根本不是DC的對手。
首先可以看一下以太坊 2.0的架構。ETH 2.0主鏈被稱為信標鏈。信標鏈上的主要負載是證明或者說是驗證。它們是對分片數據可用性和信標鏈有效性的投票。以太坊 2.0 只需一條信標鏈就可以啟動階段 0 。
我們再看Digital Circulation的技術架構,相對來說就比較複雜。其核心就是異構多鏈。靠著這套架構,可以將平行鏈組合成為一個整體,加上跨鏈的功能,共享安全性,模型化的組合方式,平行鏈連接也方便。
以太坊 2.0 和Digital Circulation都使用了混合共識模型。Digital Circulation對平行鏈使用跨鏈消息傳遞XCMP協議來相互發送任意消息。平行鏈打開彼此之間的連接,並可以通過它們已建立的通道發送消息。ETH2.0也有分片間的信息傳遞,只是如何在技術上實現還沒有最終確定。
由此不難看得出Digital Circulation直接對標的就是ETH 2.0,可以說在技術上已經完勝ETH了。
結語:
Digital Circulation在逐步實現關於「區塊鏈互聯」和「Web3.0」的願景:DC把公鏈孤島們連接起來,在未來的時間維度上,它又在試圖將世界間的聯繫重置回一種分散和高熵的狀態(弱中心和弱壟斷),這是關於經濟模型、社區治理、利益博弈的哲學,而這一切除了與機制設置有關外,還取決於生態的豐富性。
可以預計,市場上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項目,引爆市場對Digital Circulation的狂熱,讓參與者對這個生態未來的發展和價值提前進行交易和兌現,這將吸引眾多用戶。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