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分辨各種顏色,他給生活帶來了不同的體驗,但是這些顏色真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嗎?顏色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事實上,顏色根本就不存在。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種幻覺,顏色是在光與視神經系統和視覺系統作用下形成的,也就是說,色彩的呈現完全取決於光和視神經系統。
那麼如果真的不存在顏色,我們看到的顏色又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要知道聲音也有不同的頻率。人耳能接收的頻率範圍是20赫茲到20000赫茲。除此之外的聲音我們是聽不到的。事實上光也有類似的特性,人也能接收到的光波波長在380納米到760納米之間,其餘的人類就無法看到了。我們眼中的顏色只能反映光波的一部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其實世界上並沒有顏色,但對人類來說,世界的色彩是多餘未知的。1666年,牛頓通過稜鏡發現了太陽光是由不同顏色組成的混合光,而顏色的產生則是物體把照射光線反射出去形成的,其實大多是物體都不發光,但是不同的物體在反射光線時會吸收不同的光波波段。比如紅色物體因為它吸收了出紅色波頓以外的其他光波。而光反射比例的不同,使得物體呈現出多彩的顏色。當然,黑白灰只是明暗度,並不屬於顏色,那如果物體反射光波頻率相同,我們看到的顏色會是一樣的嗎?
理論上講確實如此,但實際情況卻有所不同,比如色弱者看到的顏色就和我們有明顯的區別,因為光線進入眼睛後並不直接呈現在大腦中,而是要經過視覺細胞的翻譯之後,才是我們看到的顏色,視覺細胞的三種不同色彩對應了看到的顏色範圍。雖然人類沒有黃色視覺細胞,但是紅色和綠色可以組成黃色,因此我們能看到多種不同的色彩,但如果視覺細胞少了紅色,人們就不能分辨紅色和他衍生的色彩了。
對於紅色色弱者而言,紅色就是尚未發現的顏色。同樣世界上有一部分人,擁有四種不同的視覺細胞,他們看到的顏色會比普通人更加豐富,所以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顏色。我們看到的色彩是光與視覺細胞和視神經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那麼假設人們的視覺細胞也相通,我們看到的顏色就會是一樣的嗎?其實也不會完全相同,因為大腦也在創造著顏色,它可以通過已有知識中事物存在的樣子,對我們看到的畫面進行調整。
世界上每人對於顏色可能都有自己獨特的經驗,而且無法用語言來進行描述。就好像有人看到香蕉是黃色,也有人看到是藍色,但是不管你看到的是什麼,我們學習的就是稱這種顏色為黃色,所以我們可以進行溝通和交流,而且每個人對世界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體驗,這也導致他們的審美觀念並不一致,所以世界真的不存在什麼色彩,而所謂的顏色只存在於大腦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