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電視劇《安家》熱播,讓隱匿在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裡的老洋房,再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十裡洋場一朝夢,百年風情永世傳。
其實,不只是上海,杭州也是一座擁有老洋房浪漫情懷的城市,它們見證了城市變遷歲月更替。
「每一個老洋房都有自己的呼吸,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主人。」《安家》中的這句臺詞,讓人感受到老洋房是有著生命力的。一磚一瓦,一窗一廊,老洋房「西風東漸」的線條,總能勾勒出一座城市裡那些深邃的記憶。
在杭州,到底有多少花園別墅類型的老洋房呢?
答案是:近百處。
有人說,老房子就是生長在人們記憶中的草,懷舊的氣息,會隨著老洋房瓦牆上的藤條四處蔓延。
而故事的紋理,就如年輪般鐫刻在這些建築的每一扇門扉、每一塊磚瓦、每一扇窗欞裡。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打開杭州老洋房的故事吧——
上城區佔杭州老洋房「半壁江山」
老洋房,星星點點地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為杭州城增添了不少歲月風情。這其中,上城區的老洋房最為密集,幾乎佔據了杭州老洋房的「半壁江山」。西湖景區裡的老洋房也不少,總量差不多佔了三分之一,像南山路、北山路,都是杭州老洋房的聚集地,不少大名鼎鼎。
杭州城裡的這些老洋房,大多都是民國時期所建,總體的保存現狀都還不錯,不過,在歷經滄桑褪去鉛華後,不少老洋房看上去已不復昔日的容彩。也有不少老洋房經過修繕改造後,被賦予了新的功用。
「杭州城裡的這些老洋房,起碼有一半以上都是對外開放的,這也讓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去近距離感受這些老洋房的魅力。功能用途還是挺廣泛的,有做展覽的,有商業辦公的,也有做餐飲、做宿舍的,開幼兒園的也有,以不同的方式,發揮著它們的價值。」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樓舒說。
「大家可以在這些老洋房改建的商業體中,喝杯咖啡,看個展覽,去感受一下那時候的文化,也能培養大家對杭州這座城市的感情,而且,我們也鼓勵對老洋房進行多元化的利用,這對建築的保存也是有好處的。」樓舒說。
據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中心統計,在「西湖文化景觀」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範圍內,就有43幢歷史建築,杭州南山路上的澄廬、恆廬,北山街上的潤廬、秋水山莊、靜逸別墅等等,這些當年的「花園洋房」無一不訴說著這座城市的傳奇故事。
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體現文化碰撞
杭州不少老洋房都擁有自己獨有的雅號,就和現在很多樓盤都會絞盡腦汁取一個或文藝或別致的案名一樣。老洋房的這些雅號,常常比它們自身的門牌號要出名許多。杭州南山路上的澄廬、恆廬,北山街上的潤廬、秋水山莊、靜逸別墅等,這些當年的「花園洋房」因雅號被很多人所熟悉。
「當年啊,能夠住進老洋房裡的人,大多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文化水平也比較高,所以,他們都喜歡給自己的花園別墅取一個雅號,有時候甚至會請人來給自己的房子命名,這代表著一種品味。」樓舒說。
住在老洋房裡的人,在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杭州人眼中精緻生活的代表。
杭州的這些老洋房,大多採用了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可以看出在當時那個年代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
外牆的磚縫拼接,地面的拼花,西式的拱圈和羅馬柱,還有精緻的吊燈,設計中的每一個細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建築藝術水平和審美水平,「當年,老洋房用的都是國外進口的材料,像是木材,地磚,工藝水平都相當高,還有很精緻的雕刻藝術。現在,我們在對這些老洋房進行修繕和改造時,因為一些工藝的失傳,有時候很難找到同樣的材料來恢復。」
「我們曾經修復過郵電路上的一處老洋房。那個別墅裡,有一個水磨石的地面,但不少地方已經破損。因為無法找到替代品,我們在上面做了一個玻璃罩,人可以在玻璃罩上行走,透過玻璃罩,又可以看到建築最真實的狀態。我們希望儘可能根據房子裡的線索,去還原它本來的面貌,多保留這些原始的工藝,讓歷代的痕跡可以傳承。」樓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