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風雨飄搖」的一年,首先是各大巨頭殺入,讓社區團購迎來「復活賽」,緊接著快手又被爆出計劃在香港擬上市,首次IPO,B站不甘落後,也準備在上市這盤「佳餚」裡分一杯羹。如今,糧油巨頭金龍油也準備參合一下。
10月15日,金龍魚在深交所正式掛牌上市。開盤後短短一天就上漲了90%,市值突破2600億元。據數據統計,此次IPO是創業板有史以來募資規模最大的企業。
不過,當聚光燈照在金龍魚頭上時,我們才發現,金龍魚,這個透著滿滿中國風的食用油,竟然不是國貨!翻看當年,才知道背後中糧的影子。今天,輕財稅為大家帶來,食用油巨頭的相愛相殺。
一桶油,改變了中國的廚房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人們對於廚房用油還是拎著空瓶子去糧油站「打油」,在糧油站碩大的大鐵桶之內,打開閥門,帶著油汙,暗棕色的油才會流出來。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直到深圳蛇口新建的一座廠子——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
作為中國第一家大規模現代油脂精煉廠,南海油脂工業經過科研生產出了第一批包裝油。清澈透亮的食用油,裝在透明的塑料瓶裡,還貼著紅色的標籤和「金龍魚」三字,處處透露著中國風,讓早已習慣大鐵桶的群眾十分好奇。
金龍魚是益海嘉裡集團旗下的品牌,而益海嘉裡是豐益集團在華投資的全資子公司,執掌人是郭氏叔侄——郭鶴年以及其侄子郭孔豐。而南海油脂,是由嘉裡持股41%,國油「長子」中糧集團持股47%的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但管理權由嘉裡掌控。
其實早在86年郭氏叔侄就已經在,馬來西亞註冊了「金龍魚」商標,但馬來西亞的池子太小,小到滿足不了他的野心。恰巧此時,國內改革開放,伴隨著國內鼓勵外資企業入駐的春風,郭孔豐帶著金龍魚進入了中國。
而在看到中國糧油店的黑黑的大鐵桶時,郭孔豐知道,這是個巨大的商機,隨即便向自己的叔叔提出自己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準備動身。不過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此舉竟讓作為外資的嘉裡集團,在中國達到了讓人難以企及的地步。
「要成為成功商人,你每天都得像刷牙一樣,擦拭所有感官。我稱之為「磨礪商業感官」,這包括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郭鶴年在自傳中如此說道,更像在形容自己的侄子。
中油的拉攏,終究「養虎為患」
改革開放後,糧食產量增長迅速,如何解決糧油供應問題擺在了國油「長子」中油麵前。經過考核,最終中油選擇了嘉裡集團,而嘉裡集團,藉助著中油的強勢,在中國扎穩了腳跟。不過作為功臣的郭孔豐卻悄然離去,取代他的是李福官。
為了快速打開中國市場,創建符合中國國民喜愛的食用油,李福官進行了多次改版,最終在原有食用油中加入芝麻油和花生油,也是金龍魚的第一代調和油。
但銷路依然存在問題,相比於傳統糧油店的食用油可以享受國家補貼,作為外資企業的金龍魚價格高昂,很多人都不看好它的發展。為了促銷,抱上中糧大腿的金龍油具有了「國企」身份,李福官將成噸成噸的金龍油當做福利油推薦到各企事業單位,為後期發力奠定了基礎。
92年是特殊的一年,全國在「資」「社」討論中確定了「加快改革步伐」、「發展才是硬道理」的不二方針,這是中國飛速發展的起點,華為、聯想等公司都迎來轉機,而金龍油也磨拳霍霍。隨著計劃經濟終結,金龍油走入了千家萬戶。
但生意場上,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金龍油的飛速發展,讓中糧看到了問題。由於初期股權巧妙設定,中糧毫無話語權,而金龍魚品牌的曝光,站在聚光燈下的只有郭氏兄弟,中糧則無人問津,除此之外,嘉裡新建的廠子也不讓中糧參與。此時,中糧終於明白了,「我這是為別人做了嫁衣了!」
一怒之下的中糧與嘉裡劃清界限,扭頭創立了福臨門。
無間道上演?
嘉裡的「背叛」,中糧卻將目光瞄向了另一人——郭孔豐。
原來郭孔豐沒有離開油脂企業,也未曾放棄中國市場,並建立了豐益貿易公司,並在棕櫚油上有所建樹。而經營棕櫚油的同時,郭孔豐與中糧合作建立了北海糧油等三個糧油廠,此時中糧也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拿到了絕對控股權。
郭孔豐在為北海糧油尋找合適供應商時,邂逅了魯花,也認識了孫孟全。至此,魯花,步入了我們的視野。
魯花超然的運營方式與健康衛生的環境,讓郭孔豐著迷。為了扶持魯花,郭孔豐特意拉上了中糧,三者共同出資建立了萊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同時注資擴大生產規模。「滴滴魯花,香飄萬家」的口號進入了千家萬戶,也讓魯花成為了全國花生油的代名詞。
而魯花的成功引起金龍魚的注意,此後便發生了大家所知的「食用油脂肪酸含量事件」,沒成想「賊喊捉賊」的金龍魚將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 成了大家聲討的對象。與此同時,國內其餘幾家食用油企業聯名上書,請求相關部門叫停金龍魚廣告。
其實郭孔豐當年出走之後,豐益國際在新加坡上市,大殺四方,半年市值就翻了一倍。郭鶴年向自己的侄子郭孔豐遞出了橄欖枝,希望合併。
郭孔豐答應了~
魯花和中糧傻了~
魯花與豐益的合作也全部停了~
不過之後嘉裡集團和益海集團的合併,金龍魚食用油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但畢竟益海嘉裡是外資企業,這註定是一個離不開行政監管的行業。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益海嘉裡一直在努力「去外資」的原因了,這次上市也是自己釋放的信號。
回頭再看,中糧無疑是最可憐的~
輕財稅認為:商場如戰場,沒有競爭的商場就好比一攤死水。面對競爭對手,唯有「知己知彼」,才會「百戰不殆」,才不會被牽著鼻子走。對於嘉裡集團來說,擴展品牌,增加產品種類,擴寬產品範圍才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