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努力,廣東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已陸續回家啦!這些「逆行者」是廣大少年隊員的學習榜樣。
「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由廣州市文明辦、廣州市少先隊理事會指導,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市越秀區東川路小學主辦,廣州日報•嶺南少年承辦的「從小學先鋒對話逆行者」廣東省人民醫院+東川路小學活動,在4月2日下午3:00隆重舉行!
活動邀請到了廣東省人民醫院援鄂醫護人員:廣東省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馬曉軍、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ICU二科杜楊護師、廣東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麥聰三位醫護工作者,與東川路小學少先隊員代表在網絡上進行視頻對話,通過群訪的形式,了解醫護人員在前線的工作與心路歷程,醫護人員向少先隊員分享馳援武漢的切身感受和體會。
馬曉軍
廣東省人民醫院
感染科副主任醫師
杜楊
廣東省人民醫院
心外ICU二科護師
麥聰
廣東省人民醫院
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
採訪前準備
正式活動前,少先隊員們為三位醫護人員「雲佩戴紅領巾」,隊員們紛紛表示,因為「紅領巾」的加入,讓這場活動變得更加神聖和印象深刻。
現場採訪回顧
馬聆嘉
爸爸,我很自豪我跟我的小夥伴們今天可以來採訪您,您能跟我的小夥伴們介紹一下您到武漢醫院支援的經歷嗎?
馬曉軍醫生
我們剛剛從一線撤下來,非常地想念你們,非常地想回到廣州。這場疫情來得非常突然,在武漢我們經歷了大概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月24日到2月14日之前,是疫情的上升期間,在前方人力和物力比較匱乏;第二階段,在國家的統一部署下,情況逐漸好轉,雖然感染人數還在繼續上升, 但是我們由原來跟病毒的防守戰進入到了相持戰;終於在最後,我們迎來了武漢新增病例的第一個0,這都是四萬多位醫護人員的奮力拼搏。在這期間,我們始終想著一定要發揮自己的所能,總體來說,現在我們是帶著滿心的喜悅回來了。
胡樂凡
叔叔,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很突然,湖北武漢又是最嚴重的地方,是什麼讓您下定決心要離開廣州去武漢支援醫療?
馬曉軍醫生
叔叔作為醫生,就像發生火災時需要消防員,發生疫情的時候就需要醫生!而且叔叔不是一個人,叔叔後面是一個團隊,我相信隊員們長大以後,掌握科學知識,也會挺身而出!
周子涵
馬叔叔您好,我爸爸也和您一樣參加了這次「新冠」抗疫,從媒體報導得知,您並非呼吸科醫生而是感染科醫生,我想問問在這次支援湖北「抗疫」中是怎樣發揮 「威力」的?
馬曉軍醫生
叔叔有威力嗎?我不是炸彈哦。其實就是做好我們所有醫護人員的防護,「盯著」病毒不要感染我們的醫生,並且利用我們所學知識努力控制病毒,這也取決於我們平時所學知識。隊員們也一樣,現在學到了多少,以後就能發揮多大的威力!平時多流汗,戰時不流血。看著病人一天天地恢復,確實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劉芷寧
叔叔,對於這次的疫情,您作為醫務人員,能不能給我們小學生關於預防新冠肺炎病毒的一些提醒和忠告?
馬曉軍醫生
像這樣的疾病可能以後還會再來,我們要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堅持鍛鍊,保持好的身體,任何的疾病都不容易把我們打倒。形成規律的生活方式,儘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勤洗手,居住環境通風。從小做起,在平時做好準備,做有準備的戰鬥!
蔡樂
杜楊姐姐您好,我是三年3中隊的蔡樂,在您照料病人的過程中,是否有讓您印象深刻的患者呢?能否簡單介紹一下?
杜楊護師
蔡樂小朋友你好,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一位從養老院送來的老奶奶,當時她處於昏迷的狀態,她不能自己咳嗽、自己吃東西。有一次我們去查房,就發現她喉嚨裡有很多痰,很想幫她吸痰,雖然當時的醫療環境比較有限,但是在綜合評估以後還是決定幫助老奶奶吸痰。不過這個也是在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有信心的情況下操作的。我在操作過程中保持動作輕柔緩慢,減少對老奶奶造成刺激。其實這個也是想告訴同學們,我們在日常工作學習中,要積累掌握專業的技能知識,只有牢固掌握這些必須的專業知識,我們才能在前線中保護好自己,幫助他人。
劉祺玥
杜楊姐姐,請問是什麼樣的動力,使得您在與家人團聚的春節前往武漢一線?
杜楊護師
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我們對自己職業有一種天然的使命感!這次疫情非常嚴重,只有依靠醫護人員的挺身而出才能挽救這個局面。當時武漢醫護工作者已經支撐了很久,非常需要全國各地幫助。作為醫護人員的使命感促使了我們走到前線。不管同學們以後從事什麼職業,希望大家都有對自己職業的擔當和使命感。
胡雅鳴
我們知道您家中有一位6歲的女兒,相信這麼久沒見,您一定很想她,您有什麼話想對她說嗎?
杜楊護師
確實,我非常想她。我想告訴她,媽媽這次去武漢,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也是為了保護你。所以希望你理解媽媽的選擇,雖然有兩個月我們不能在一起,這期間你的心裡成長肯定讓媽媽覺得,我的選擇是正確的,付出也是值得的,我相信我的女兒會理解我的。我以後也要讓她向你們學習,你們都好棒!
沈朗毅
麥聰叔叔,請問您在搶救病人中最驚險的事情是什麼?
麥聰醫生
其實叔叔作為重症科醫生,對我們來說搶救就跟大家吃飯一樣。在疫情期間,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假如我們脫下隔離服,走出門,突然要搶救怎麼辦呢?剛好我們就經歷過這樣的事,我們剛脫下防護服,走出隔離間,準備洗漱,但是這時候突然來了一個病人,病人心跳停了,我們只能急急忙忙穿一套,先衝進去救人,然後再來想其他的。
唐爾卓
麥叔叔,我在新聞報導中看到,您被稱為「人工肺」的守護者,也對接治療了荊州最危重的幾個病人,能介紹一下您是如何守護人工肺治療病人嗎?
麥聰醫生
叔叔在2月14日來到荊州,用了2天巡視了荊州市裡的30幾個點的醫院,收治了59個重症病人進ICU。守護「人工肺」病人就像剛剛小朋友開無人機一樣,我們的眼睛是不能離開它的,守護一個ECMO機器就像開一個無人機,我們要時時刻刻盯著它,不然它可能會停轉或者飛泵。對於治療過程,第一點是細心和用心。第二點是勤勞,治療重症病人就像扶泰山之將傾,一點一點地扶住這座山,再病去如抽絲,慢慢抽去病絲;最後慢慢好轉。第三就是膽大細心,因為病人身上會插很多管,我們要知道這些管道有什麼功能,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
劉雲璋
麥叔叔,恭喜您終於打敗怪獸,從支援湖北荊州的第一線順利歸來。聽說回來的英雄們都要被隔離14天後才能見到家人,您現在是不是特別希望第15天能快快到來?見到家人後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呢?
麥聰醫生
好的,我們不是叫作被隔離,叫休整。在前線的時候我們每天睡三四個小時,所以剛從前線回來,大家都要先好好休息睡覺。現在是第13天,明天4月3日就可以回到家人的身邊了。不過在這裡我們每天都會給自己安排很詳細的計劃,我們會做一個小清單,知道每天要做什麼事,就不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我們每天都知道自己往前走一點點,往前走,很快第15天就到了。
麥聰醫生給隊員們寄語。
才藝展示雲祝福
中場休息的時間,隊員還錄好了視頻,進行才藝展示。最後,播放東川路小學隊員雲祝福視頻,省醫的叔叔阿姨也對東川學子寄予深切厚望,並共同高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互敬隊禮。
隊員心聲
雲採訪有感
今天是4月2日,距離廣東省首批援漢醫療隊去武漢已經有兩個多月了。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所有中國人的新春佳節。是這些白衣戰士不畏生死,勇敢地向前線出發,這種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當天下午,我有幸參與由嶺南少年報主辦的東川省醫「對話逆行者」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我得知自己要採訪的是廣東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麥聰叔叔時,心中欣喜萬分。畢竟在前幾天,我就聽說了34歲的麥聰叔叔是病人眼裡不停大聲鼓勁的「麥醫生」,是合作夥伴眼裡非常較真直言不誨的「麥教授」,是荊州醫生眼裡凌晨3點還在群裡討論病情的「拼命三郎」。他與廣東醫療隊的24名醫護人員拍攝了一個溫馨的「三八節」祝福MV。我在心裡暗暗想到:這名醫生還真是業務精湛又多才多藝呀!
期盼已久的雲採訪終於到了,在採訪過程中我還看見了麥叔叔幽默的一面,他經常會用一些簡單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些深邃的道理。當我在採訪他如何守護人工肺患者時,他說:「扶泰山之將傾。我們醫生千裡迢迢過來,就是希望病人可以恢復,如果病人不給我信心,我也沒辦法給他信心。」是啊!醫者仁心。
他送給我們少先隊員的一句話讓我受益匪淺:「你的夢想有多雄奇,你以後看到的中國就會有多美麗」。我們會好好利用「停課不停學」的這段日子不斷學習,用知識縫製鎧甲,不遠的將來,當我們走出社會,在各行各業都將由我們披甲上陣。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現在好好學習,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不懼艱辛、勇敢前行!
再次感謝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夜以繼日連續奮戰,為人民生命健康築起安全防火牆。在這危難時刻,正是你們,全國所有的醫務工作者,不顧安危,挺身而出,放棄休假,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捨我其誰的勇氣,為保護全民的健康,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科學防禦的銅牆鐵壁。你們身上表現出的這種可歌可泣的精神,不僅是你們職業精神的體現,更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所在。
——六5中隊 唐爾卓
大美逆行,向您致敬
今天,我作為小記者有幸參加了東川省醫「對話逆行者」活動,對省醫馳援武漢漢口醫院的逆行者—杜楊姐姐進行了採訪。所謂「逆行者」便是逆私情,行公益者。
從今天的採訪中,我了解到「逆行者」杜楊姐姐剛到前線的時候,內心還是有一絲恐懼的,但是她和她的戰友們很快就克服了內心的恐懼,接受了非常嚴格的防護培訓,開始了他們的有準備之戰。面對嚴峻的疫情和非常辛苦的工作,杜楊姐姐樂觀面對,除了保證自己休息之餘,還要不斷學習,更新她對新冠病毒的認知,調整治療和護理的方案。
沒有人,生而無畏。當他們大步走向抗疫一線的時候,我只看到 「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大美逆行,今日是他人為我,明日希望有我們少先隊員成長為新一代為他人的身影!讓我們努力學習,一同期待,一同守望。
——三年3中隊 蔡樂
向白衣天使學習
今天通過與省醫的逆行者叔叔和阿姨的連線,讓我收穫許多。他們積極樂觀、勤奮刻苦的精神,與時間賽跑、每日制定工作計劃的習慣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向白衣天使們學習,努力用知識武裝自己,長大後向他們一樣為社會做貢獻。
——一年2班 劉雲璋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廣州日報·嶺南少年》組織少先隊員們通過參加「從小學先鋒 對話逆行者」活動,雲採訪抗疫醫護人員,在網絡視頻交流互動中深入了解醫護人員的故事,感受最美逆行者的力量,學榜樣,做先鋒,樹立遠大理想。
來源 | 嶺南少年報
編輯 | 羅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