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高推出可編程積木雲軟體 Lego Boost,可通過手機 App 不用敲代碼

2020-12-10 跑酷財經網

樂高推出了新的可編程積木雲軟體產品「Lego Boost」,一款針對 7 歲以上兒童的教育機器人。

可編程積木雲軟體Lego Boost 有 5 款產品,包括一個名叫 Vernie 的機器人、一隻叫 Frankie 的小貓、一把吉他、一輛拖車和一個 3D 搭建平臺。任何現有的樂高積木都可以在上面創作出新的作品,樂高表示:「可編程積木雲軟體Lego Boost是一個智能的兒童教育機器人,用戶可以構建一個可以製作一條龍或一匹小馬等動物的行走基地,或是一個承載越野汽車或探測車等汽車的駕駛基地,以及一個可供孩子們打造自己的城堡甚至是未來空間站的入口。」

此外,可編程積木雲軟體Lego Boost 還附帶有三個 Boost 模塊,可以承受大部分重量,其中包括一個傾斜傳感器、彩色距離傳感器和一個發動機,同時還有 843 塊傳統樂高零部件和一個特殊的爬行墊,機器人可以在上面移動。 與其它可編程產品相比,可編程積木雲軟體Lego Boost 最大的不同在於不需要編輯代碼,也不需要用到 PC 和數據線。只要使用 Lego 官方推出的 Android 、iOS 應用,即可用模塊化編程的方式控制機器人的動作。

樂高製作可編程機器人的歷史可以追溯至 1998 年,其 Mindstomes 系列產品至今仍是最經典的編程機器人產品之一。一年前,樂高宣布推出針對小學課堂的 WeDo2.0 課程,布置一間教室的成本大約在 2000 美元。通過教授學生相關的概念,可以讓其輕鬆理解機器人控制原理。而此次推出的可編程積木雲軟體 Lego Boost,針對的則可能是年齡段更低的市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樂高推出可編程積木雲軟體 Lego Boost,可通過手機 App 不用敲代碼.
    樂高推出了新的可編程積木雲軟體產品「Lego
  • 樂高推出可編程積木 Lego Boost,通過手機 App 不用敲代碼
    樂高推出可編程積木 Lego Boost,通過手機 App 不用敲代碼 作者:怡彭 發布時間: 2017-01-06 17:45
  • 樂高推出積木雲應用終端軟體 化身3D設計軟體
    摘要:據好奇心日報報導,樂高積木是不少孩子們最心愛的玩具,而這家玩具巨頭最近更是推出了一款積木雲應用軟體,能夠通過技術讓樂高積木雲應用變成屏幕上的3D模型,這樣的話   據好奇心日報報導,樂高積木是不少孩子們最心愛的玩具,而這家玩具巨頭最近更是推出了一款積木雲應用軟體,能夠通過技術讓樂高積木雲應用變成屏幕上的3D模型,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為自己中意的主題製作續集了
  • 敲代碼很難?那你是還沒玩過樂高的Spike Prime機器人
    相信不少玩過樂高的朋友都深知其魅力,小小的幾塊積木在每個人手中都能變換出不同的樣子。而現在,樂高可不止想開發你的想像力,還想讓你順便學習一下敲代碼的能力,近日,就推出一款針對11-14歲孩子的可編程套件Spike Prime。
  • 樂高深度掃盲⑤-產品篇(可編程系列)
    什麼,你想玩樂高機器人?上班時間還沒碼夠代碼是麼 ;)   這篇我來介紹一下樂高的MindStorms系列產品,通常也直呼其為樂高機器人系列,它的重點,是可編程的能力……   樂高可編程機器人的產品歷史,源自於和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的項目。
  • 樂高和亞馬遜合作,推出了一個互動積木雲遊戲項目
    樂高和亞馬遜在英國和美國推出了一個互動積木雲遊戲項目,孩子們可以一邊搭樂高的積木,一邊聽亞馬遜的語音助手 Alexa 講故事。Alexa 上一共上線了 5 個動物故事和 5 個汽車故事,每個故事側重於發展孩子不同的技能。例如,「鳥的故事」講述了一隻喜歡冒險的鳥,需要找到一個家。
  • 樂高推出積木App 化身3D設計軟體
    鳳凰數碼訊 2月16日消息,據好奇心日報報導,樂高積木是不少孩子們最心愛的玩具,而這家玩具巨頭最近更是推出了一款軟體,能夠讓樂高積木變成屏幕上的3D模型,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為自己中意的主題製作續集了。
  • 可編程的機器人玩具,能夠變換各種形態丨試用
    能拼裝成各種形態 樂高積木相信各位同學在小的時候都有玩過而這款套件,說白了就和樂高的積木一樣由一個又一個的小零件組成 玩法多多 這可不是個擺件只要通過手機 APP 就能控制機器人的活動做出各種有意思的遊戲
  • 可編程智能無線電子積木套件,孩子也能掌握造物之術
    不過這僅僅只是站在傳統的玩具角度來看,實際上市面上有不少益智類的玩具,既可以滿足小孩娛樂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小孩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無論是日常學習和思維上都能夠有所提升,比如魔趣童心——可編程智能無線電子積木套件是不錯的選擇。
  • 讓STEAM教育更有趣,樂高新品將積木搭建與計算機編程相結合
    樂高教育正式推出一款基於STEAM的教學工具Spike Prime,將樂高積木與編程相結合。樂高積木玩起來很有趣,它不僅是孩子也是大人最喜歡的玩具。但它同時具有教育意義,有助於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分析思維和創造性表達。
  • 無需編程技術自己就能製作app的技術,你了解嗎?
    可更換背景圖使用 在過去,app開發往往是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開發,了解技術的人不了解實際的市場業務,而懂業務的人又不懂技術。 現在,無代碼軟體製作,對開發技術員與普通用戶進行了重新分工,為製作app提出了新的方法。 在app軟體底層開發領域,某些技術可以被稱為黑科技,應用公園免編程app製作平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樂高又來種草,拼積木也能學會編程 | 極客酷玩
    說起積木,大名鼎鼎的樂高(LEGO)一定是很多人的首選,即便價格昂貴,但出色的品質和各種有趣的創意令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著迷,極客之選(公眾號 GeekChoice)也不止一次和大家介紹過樂高的各種腦洞。不過今天要介紹的這個樂高積木不太一樣,作為配合課堂推出的針對 11-14 歲孩子們的玩具,它讓孩子們有機會能在玩積木的過程中學習代碼,也給了普通樂高積木更廣闊的舞臺,這就是樂高 Spike Prime。Spike Prime 並不是多麼複雜的可編程玩具,如果你玩過樂高,那麼看到這些花花綠綠的配件或並不陌生。
  • 可編程米兔積木機器人 讓成年人回歸童心的玩具!
    但在2016年11月,小米生態鏈推出了米兔積木機器人,它除了像樂高積木一樣可以自主拼接,更是主打「可編程」功能。天妹最近就拿到了這款米兔積木機器人。「積木拼接」不難理解,可是這個「智能可編程」到底是什麼鬼?下面,天妹就為各位小夥伴揭秘一下!
  • 手機遊戲開發的編程軟體
    手機遊戲開發,說白了,也是經過編程軟體不斷地敲代碼敲出來的,但是呢,大家對於這門行業一直保持著好奇又疑惑地心理。對於一直從事軟體編程的人來說,這確實小兒科,但也不僅僅是小兒科,有時也相當於一座小山一般。因為,這既是一次很艱難的任務也是一件很輕鬆地旅程。
  • 學習樂高、機器人編程、少兒編程的區別是什麼?
    樂高課程:樂高課程覆蓋的年齡段比較廣泛:由3歲-12歲比較多,但是主要還是集中在幼兒階段及小學階段;通過積木的搭建,鍛鍊孩子的動手協調能力、空間想像能力,雖然目前的樂高也有編程課程,但還是集中在比較簡單的圖形化編程,所以學習樂高的課程,並不是完全學習編程課程,樂高搭建課程及樂高與圖形化編程課程的結合僅適合幼兒階段的孩子或者只喜歡搭建的孩子
  • 樂高LEGO推出可以手機遙控的蝙蝠俠戰車拼裝玩具
    樂高LEGO積木的受眾人群非常廣,而且涵蓋的方向也是眾多,從電玩到電影動漫周邊都會見到樂高積木的身影。近日樂高LEGO又發布了一款全新的蝙蝠俠戰車拼裝玩具,可以用iPhone或Android 手機遙控操作,屬於電動機械遙控拼裝玩具,喜歡蝙蝠俠和這類拼裝玩具的玩友們,可不容錯過。
  • 【最全解讀】少兒編程、樂高、機器人的區別,家長該如何選擇?
    樂高學的是什麼?樂高機器人就是學編程嗎?編程就是用電腦敲代碼那樣嗎?編程和樂高、機器人,究竟是啥關係?讓孩子學樂高、機器人還是學習少兒編程呢?這三者哪個對孩子教育和未來發展更好?別慌~這就為家長們分析一下三者之間的區別:樂高(丹麥語:LEGO)是丹麥的一家出品積木玩具公司,其產品由五彩的塑料積木、齒輪、迷你人型和各種不同其他零件,可組成各種模型物件。
  • 用可視化編程軟體,樹上科技想讓學編程如拼積木一樣簡單
    樹上科技是一家致力於青少年創客教育的教育服務公司,試圖讓孩子在學習編程時就像拼積木一樣簡單。針對孩子,用可視化編程軟體讓編程更簡單樹上科技軟體功能模式樹上科技創始人杜宣宇認為,創客教育目前在國內處於起步階段,就其中的少兒編程機器人教育來說,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難度大:目前市場上的編程課程主要適用於成人,對於孩子來說難度較大;缺少硬體支持:很多做純軟體教學的機構沒有對應的硬體做支撐,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 樂高®機械組推出新品遙控越野車,可通過Control+APP智能操控
    樂高集團推出機械組2019年下半年新品,其中42099 RC X-treme 遙控越野車搭載升級版動力作業系統,通過Control+ APP操控,全新的玩法和技術革新,為樂高玩家帶來新穎有趣的玩樂體驗。
  • 如何製作一個手機app軟體?做個app多少錢?
    手機app軟體得到了極大的發展,app的製作問題也圍繞著大家。大家以前都會選擇傳統開發方式,可是傳統app製作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吐槽,是因為已經不符合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要開發一款app軟體從前期的需求溝通、規劃設計,到編程開發、測試修改、上線發布等等,是一個非常複雜且漫長的過程,而且上線後還需要進行定期維護、功能修改等等。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成本自然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