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達仰·布弗萊,是19世紀末法國學院派最著名的繪畫大師之一

2021-01-13 滄海一礁石

#油畫藝術推介#

帕斯卡-阿道夫-讓·達仰-布弗萊(Pascal-Adolphe-Jean Dagnan-Bouveret,1852-1929年),是19世紀末法國學院派最著名的畫家之一。

《一位布列塔尼姑娘》

布弗萊從小就在繪畫上表現出了超群的天賦。他在17歲時就跟當時著名的風景畫大師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學畫。

柯羅作品《蘭衣女》1875年 巴黎羅浮宮藏

柯羅言傳身教,對布弗萊悉心教導,這讓他受益匪淺,也間接影響到了他的人物風景畫風格;同時,布弗萊也從老師柯羅身上學到了良師風範,以後也對他畫室的後輩畫家們不遺餘力地指導。

Orphelia 1900年

布弗萊於1869年前往巴黎,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院求學。先是在學院派畫家亞歷山大·卡巴內爾(Alexandre Cabanel,1823-1889)的工作室學習,後來又師從學院派畫家讓·萊昂·傑羅姆(Jean-Léon Gérme,1824-1904)。經過這些求學,布弗萊的學院派繪畫技法紮實而嚴謹,也奠定了他以後的藝術風格。

勒帕吉作品《垛草》1878年 巴黎奧賽博物館收藏

布弗萊在求學期間,遇到了自然主義畫家朱爾·巴斯蒂安·勒帕吉(Jules Bastien-Lepage,1848-1884),學院派畫家居斯塔夫·庫圖瓦(Gustave Courtois, 1853-1923)和保羅·阿爾伯特·貝納爾(Paul Albert Besnard, 1849-1934),並與他們成為好友。

貝納爾作品《杜恩·熱納的畫像》1892年

他們在一起互相觀摩,互相切磋畫技,並交流繪畫心得,盡情陶醉在藝術的天地裡。

庫圖瓦作品《安妮·瑪麗·達格南的畫像》1880年

但是,好朋友間也有競爭。直到1880年代,布弗萊都生活在他的朋友巴斯蒂安·勒帕吉的陰影下。勒帕吉過世後,他才站到了藝術舞臺的臺口,獲得沙龍的成功,並當選法蘭西研究院院士,他也成為了該研究院中最年輕的藝術家之一。

《O.V.帕雷公主的畫像》1902-1904年

布弗萊結婚後的1880-90年代,他開始創作更為個人化和生活化的題材,畫了不少妻子、朋友和家庭成員的肖像。

《la lettre》1884年

而他的工作室也在巴黎美術界享有了盛譽。在這裡,他不遺餘力地提攜與指導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的畫家們。

《young watercolourist in the louvre》1891年

1920年,中國畫家徐悲鴻(1895-1953)在到達法國之後就曾經到布弗萊的畫室中學習。在這個畫室裡,徐悲鴻看到了大量的素描,速寫和油畫,也從67歲的布弗萊身上讀到了天才畫家的勤奮與執著。所以說,通過徐悲鴻,布弗萊對後來的中國現代藝術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徐悲鴻的《群馬》

在藝術生涯的最後階段,布弗萊創作了許多肖像畫作品。憑藉其創作的總體成就,他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獲得了大獎。同年10月27日,他又當選為法蘭西美術學院院士。由此可見,布弗萊是19世紀末法國學院派最著名的繪畫大師之一。

《bretonnes au pardon》1887年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來自您的閱讀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歡迎收藏、關注、點讚及轉發!

相關焦點

  • 19世紀法國畫家讓-萊昂·傑羅姆,把學院派繪畫藝術推向了頂峰
    #油畫藝術推介#法國畫家讓-萊昂·傑羅姆(Jean-Leon Gerome,1824 - 1904),是19世紀最有影響的古典主義學院派畫家和雕塑家,他與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是同時代的法國學院派翹楚。
  • 19世紀法國學院派藝術大師保羅·德拉羅什,以歷史題材繪畫而聞名
    #畫家#法國學院派畫家保羅·德拉羅什(Paul Delaroche,1797 - 1856),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這樣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有條件跟著啟蒙老師學習繪畫。自畫像 1838年德拉羅什的老師是擅長創作生活畫的著名畫家安託萬·簡。可謂是名師出高徒吧,1822年,德拉羅什的第一幅個人的作品在法國展出,受到了當時著名畫家傑裡科的關注。兩人因畫結緣,成為了好朋友。
  • 法國學院派藝術大師託馬斯·庫圖爾,培養出來了很多著名的畫家
    託馬斯·庫圖爾(Thomas Couture,1815 - 1879),法國著名的學院派藝術大師。自畫像託馬斯·庫圖爾的一生對藝術的貢獻是巨大的,首先,他在繪畫藝術上有著很高的成就,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美的享受和藝術的薰陶。
  • 法國學院派畫家——亞歷山大·卡巴內爾油畫作品欣賞
    凱勒伯爵夫人 亞歷山大·卡巴內爾 Alexandre Cabanel 1823年9月28日-1889年1月23日 法國學院派畫家
  • 世界級繪畫大師們的自畫像作品選集
    雷東(Odilon Redon 1840--1916)法國19世紀末象徵主義畫派畫家。 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法國雕塑藝術家,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
  • 學賞畫:法國19世紀學院派畫家Paul Delaroche作品賞析
    Paul Delaroche (1797-1856年)法國19世紀中期學院派畫家之一保爾·德拉羅什Paul Delaroche,1797年7月17日,生於巴黎,1816年,德拉羅什在C.H.瓦泰爾門下學習。1818年,轉到A.-J.格羅畫室。
  • 2020年寧夏教師招聘考試——17世紀美術專項訓練
    A.法國畫家普桑 B.荷蘭畫家維米爾   C.費蘭德斯畫家魯本斯 D.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凱茲   7.倫勃朗是17世紀偉大的油畫家和銅版畫家,他的代表作是( )。   A.《阿馬松之戰》 B.《夜巡》 C.《梅杜薩之筏》 D.《草垛》   8.歐洲最早的美術學院建於( )其中博洛尼亞是當時的最著名的學院之一。
  • 少女迷離眼神的視覺解構——法國19世紀學院派天才畫家卡巴內爾
    文| 大雨798法國19世紀學院派畫家亞歷山大·卡巴內爾(Alexandre Cabanel 1823—1889年)以學術風格繪畫歷史、古典和宗教題材,更以其肖像畫作而聞名。學術藝術,即學院派,也被稱為學院主義或折衷主義,傳統上用來描述歐洲藝術學院,尤其是美術學院所倡導的藝術風格。對卡巴內爾來說,學院派才是真正的藝術,以至於有生之年,他不斷地在反對印象派畫家及其藝術風格。
  • 英國皇家學院派的代名詞——Fucaschaikovi作品賞析
    Frederic Leighton弗雷德裡克·萊頓(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是19世紀末英國最有聲望的學院派畫家,他輝煌的藝術光芒甚至衝淡了雷諾茲的影響,成了英國皇家學院派的代名詞。
  • 唯美學院派-阿道夫·威廉·布格羅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1825年11月30日- 1905年8月19日),是法國19世紀上半葉法國學院派繪畫的最重要人物。
  • 華麗的大師(3)法國新古典和浪漫主義畫家
    記得先點藍字關注我哦~(1)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的社會背景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法國,與資產階級革命有關。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社會動蕩不安,伴隨著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資產階級反對舊制度下的陳腐藝術風格,他們需要藝術成為宣傳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藝術培植人們的鬥爭勇氣,樹立英雄主義的氣概。他們追求古代希臘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新古典主義美術應運而生。
  • 6位油畫大師的速寫和素描作品欣賞
    埃德加·德加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是法國印象派的重要畫家。他出身於金融資本家的家庭,祖父就是一名畫家,因此他從小就生長在一個非常關心藝術的家庭中。德加富於創新的構圖、細緻的描繪和對動作的透徹表達使他成為19世紀晚期現代藝術的大師之一。中學畢業後,德加報考了美術學校,他在義大利學習義大利的藝術,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
  • 色彩大師奧地利畫家馬卡特,《五感覺》成為博覽會上最歡迎的作品
    漢斯·馬卡特(Hans Makart,1840-1884),奧地利薩爾斯堡人,19世紀末的法國學院派畫家!他的家庭屬於皇家的宮廷管家,身份低微!他曾經進入維也納藝術學院學習,但對方說他沒有天賦而遭到拒絕,因為當時流行學院派和古典主義,而他的特長是絢麗多姿的色彩!
  • 19世紀,給歐洲繪畫帶來了顛覆性變革的印象派
    印象主義繪畫是19世紀最重要的藝術成就,該流派給歐洲繪畫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揭開了現代藝術的開端。印象派畫家讚美沐浴在自然光線下的各種微妙的自然景觀。19世紀末,後期印象主義出現在法國畫壇。該流派倡導藝術家應該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對繪畫形象進行再創造,徹底擺脫客觀物象的束縛,拋棄作品中情節化的因素和文學情感,只通過繪畫語言本身來表現大千世界的美感。直到今天,印象派大師們的作品仍然是人們喜愛的藝術珍寶。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 富尼耶點評弗萊對喬丹的評價,弗萊:迪奧是最棒的法國球員
    對此弗萊則回應:「伯瑞斯-迪奧是歷史上最棒的法國球員。」富尼耶則回應:「哈哈哈你不能用這種屁話來逃避你之前那個立場。」富尼耶與弗萊曾在14-16賽季做過魔術隊的隊友。
  • 聚焦19世紀末的私房攝影,這部法國大尺度電影,解放了女性的身體
    新導演盧·熱內的《珍品》,聚焦19世紀末的私房攝影和人體藝術,全片看得人面紅耳赤,欲望蒸騰,幾位女主角的美好肉體實在讓人過目難忘。該片也因尺度問題而引發了熱議,但其實《珍品》的意義恰好相反,它不是暗中「剝削」女性身體,以此為噱頭的「小電影」,而是通過娓娓道來的故事,讓男性和女性通過身體來表現性別地位的變化,徹底解放女性身體和精神,闡釋出女性主義應有的樣子。
  • 19世紀法國鄉村農婦的生動寫照|自然現實主義父女畫家的情懷人生
    「當我們第一眼看到一幅繪畫作品,怎樣評價它的好壞,是它看起來像照片一樣的逼真效果?還是它的大膽筆墨、色彩飛濺?其實象與不象、筆觸的運用方式只是繪畫的體裁、技法不同而已,除去這些,繪畫的題材、畫家所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感觸,才是最關鍵的要素,技法只是實現這個目的的途徑。
  • 16世紀的法國巴黎建築師有何風格?其中有哪些代表人物?
    1663年,法國建築師按照當時興起的古典主義原則做了一批設計,送到義大利徵求意見,被幾位紅極一時的巴羅克建築大師們嘲笑了一頓,否定了。但那些大師們提出來的設計,也沒有被法國宮廷看中。於是,1665年,用迎接友好國王的禮儀,鋪上紅地毯,把貝爾尼尼請到巴黎。
  • 安格爾美術史上最重視素描的大師之一,感悟他"書卷氣"的作品.
    安格爾(1780-1867) 安格爾(1780-1867) 安格爾是古典大師中我最喜歡的素描大師之一,他是舉世聞名的繪畫大師經過達維特和義大利古典傳統的教育,安格爾對古典法則的理解更為深刻,當達維特流亡比利時之後,他便成為法國新古典主義的旗手,與浪漫主義相抗衡。
  • 帕斯卡計算機:第一臺被寫入百科全書的計算機
    1642年,年僅19歲的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年)發明了一種機械計算機,它能夠實現自動進位,可進行加減乘除4種運算,史稱帕斯卡計算機(Pascal’s arithmetic machine,也被稱為Pascaline,以下簡稱帕斯卡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