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養老險甘為民:加速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商業保險迎發展新...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政府部門正在通過不斷釋放政策紅利,因勢利導推動商業保險擔當起緩解社會養老及醫療壓力的重任。

  為了大力鼓勵商業養老保險發展,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表示: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對此,業內人士難掩興奮,認為政策的出臺可謂「及時雨」。平安養老險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甘為民接受央視財經採訪,就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建言獻策。他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出臺相關政策,便於養老保障體系第二、第三支柱的資金帳戶打通。「在這方面,可以借鑑美國、英國等國家,打通第二、第三支柱,資金劃轉暢通,沒有障礙。」

  鼓勵商保多角度介入養老產業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社會養老壓力驟然增大,依託商業保險為政府分擔養老壓力、補齊社會保險短板的呼聲此起彼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支持商業養老保險的制度接連出臺。

  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進完善金融服務,促進人身保險發展,有利於更好服務民生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我國人身保險平穩較快發展,目前商業人身保險已在全國達到一定覆蓋面,但也存在保險產品供給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因此,要適應群眾對健康、養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動保險業深化改革開放、突出重點優化供給,提供豐富優質的人身保險產品。

  其中,具體涉及商業養老保險部分,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按照統一規範要求,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強化商業養老保險保障功能,支持開發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養老保險,積極發展年金化領取的保險產品。針對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各種靈活就業人員需要,開發合適的補充養老保險產品。鼓勵保險公司提供老齡照護、養老社區等服務。鼓勵保險業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事實上,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初,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也為保險業圈定了未來的發展目標。其中一大核心目標就是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商業養老保險被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並獲國務院高度肯定,這一系列的利好均釋放出以下信號:商業養老保險獲政策支持被上升到新的高度,負債端、資產端均迎來擴面提質,商業養老保險市場勢必將迎來變革性的發展機遇。

  養老險公司大有可為

  在平安養老險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甘為民看來,建立健全與基本國情、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直接影響國家的國際競爭力,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而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是養老、醫療保障體系。

  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業內通常泛指三支柱建設,分為養老金保障和養老服務保障。其中,養老金保障分別為職工及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第一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二支柱)、商業養老金產品(第三支柱);養老服務保障分為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以及當前正在推行的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以養老險公司為主的商業保險公司,是養老保障三支柱體系尤其是第三支柱方面的探索先鋒。不僅積極參與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而且在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個人生命年金保險(長期領取)方面亦布局實踐。

  在養老服務領域,商業保險公司以支付方的角色串聯起消費者、服務提供者,成為養老服務體系的關鍵力量。一方面,保險公司積極布局機構養老,與養老地產相結合,滿足高端人群的養老需求;另一方面,以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為契機,初步構建起面向大眾人群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能力,讓商業保險公司從單純的承保理賠服務為主,發展成醫養結合的綜合服務提供商。

  在個人養老年金保險實踐方面,以平安養老險為例,該公司在積極推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的過程中,面向民眾的普惠養老需求,認識到前者僅覆蓋正式就業的職工人群,而後者的年金化領取屬性不足。

  「為此,我們構建了萬能型、投連型、生命年金型的個人養老年金保險產品系列。其中,萬能型『安之心』個人養老年金保險自5月份上市以來,短短數月規模達數十億元,再次印證民眾強烈的養老金儲備需求。」甘為民表示。

  與此同時,面對風起雲湧的「網際網路+」平臺經濟業態,區別於傳統合同制用工形式,大部分網絡打車、外賣、加盟制快遞等新業態從業人群與平臺屬於供應商關係,具有勞動關係不穩定、地域跨度大、收入波動強等特徵,難以參與基本養老保險,退休養老保障水平存在隱憂。

  基於此,平安養老險與網絡打車、本地生活服務等行業巨頭聯合研究,探索以養老年金保險形式,為平臺新業態人員提供補充養老保險,讓養老保障普惠更多人群。

  個人養老保障市場空間廣闊

  與此同時,商業養老險公司也是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主力軍。

  據甘為民介紹,在醫療保障第一支柱上,平安養老險積極經辦基本醫療保險,並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同時,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在第二支柱上,平安養老險也是企業補充醫療保險的主要供應商;在第三支柱健康險上,積極參與國家推動的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並通過百萬醫療保險、惠民保等產品,滿足數千萬民眾的大病保障需求。

  不得不提的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被提上了加快發展的日程。今年9月,國家醫保局、財政部發布的《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指出,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基本形成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推動建立健全滿足群眾多元需求的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制度。

  整體上看,長期護理保險還處在發展初期,從政策體系、籌資機制、運行機制、管理模式等方面都處在探索期和實踐期。

  近期大熱的「惠民保」類保險產品,也是由平安養老險開創的。平安養老保險在長期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基礎上,發現有進一步提高民眾大病保障的空間。於是,在2015年,經過招標,在深圳推出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覆蓋超過50%的深圳市民,總保費規模超過2億元,參保人數及覆蓋率在類似項目中均為全國最高。

  2020年,在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保障升級,推出「深圳專屬醫療險」,開售3個月參保人數已突破100萬,保費超10億元。在普惠醫療的創新上,平安養老險再次走在行業前列。目前,該公司已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廣西等多個省份及其地市開展「惠民保」項目,為超千萬參保人群提供高額醫療保障及增值服務。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參加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時指出了發展第三支柱的緊迫性。他表示,大力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障,可有效緩解中國養老保險支出壓力,滿足民眾多樣化養老需求。同時,也可集中長期穩定資金,探索跨周期投資模式,成為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重要力量,滿足基礎建設和科技創新的資金需要。

  從國家政策導向和社會公眾的需求來看,養老保障市場特別是個人養老保障市場面臨著廣闊的市場空間。業內專家預計,未來5年,中國養老保障市場規模或突破10萬億元。不難預見,未來,市場上的養老保障產品系列也將會更加完善,市場參與者也不僅局限於保險公司,多類金融機構將成為養老金融產品的提供者。

相關焦點

  • 每日一詞∣商業養老保險 commer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12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積極發展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為更有力應對老齡化提供支撐,滿足群眾其他保險保障需求。會議提出,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優化養老保險結構。2018年3月8日,江陰市周莊鎮山泉村村民在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內查詢養老保險信息。(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2019年12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優化養老保險結構。
  • 銀保監會圈定人身險發展重點 將推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新華社上海12月17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韓宋輝)銀保監會負責人昨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說,養老金積累和領取服務更加靈活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即將推出。人身險包含養老險、健康險、重疾險等子險種,商業養老險是人身險行業未來發展的重點。
  • 經濟日報:撐起養老保險的第三支柱
    隨著全球老齡化發展趨勢明顯,「三支柱」模式正成為各國養老金體系改革的主流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何為三支柱模式?我國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包含三大支柱,其中,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由政府主導;第二支柱即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與職業關聯、由國家政策引導、單位和職工參與、市場運營管理、政府行政監督的補充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包括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是個人利用金融手段增加養老保障供給的有效形式。
  • 中央財經大學褚福靈:撐起養老保險的第三支柱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撐起養老保險的第三支柱隨著全球老齡化發展趨勢明顯,「三支柱」模式正成為各國養老金體系改革的主流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何為三支柱模式?我國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包含三大支柱,其中,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由政府主導;第二支柱即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與職業關聯、由國家政策引導、單位和職工參與、市場運營管理、政府行政監督的補充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包括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是個人利用金融手段增加養老保障供給的有效形式。
  • 「大國養老2020年度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先進單位」公益評選啟動
    「十三五」期間,國家聚焦健康老齡化,養老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充分發展、醫養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標逐漸清晰,養老服務政策支持體系初步形成,養老機構標準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有序推進,老年人健康水平持續提升。也應看到,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養老服務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 基層傳真|著力構建「3+N」養老體系 在跨越式發展中爭當養老示範區
    近年來,雁塔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養老工作作為民生事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來抓,解放思想、創新舉措,著力構建「3+N」養老體系,織密「358」線上服務網絡,在實現跨越式發展中爭當養老示範區。
  • 「舶來品」面臨「本土化」 稅延養老保險「中國之路」:道阻且長
    此前,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積極協調財政部、稅務總局等相關部門,完善稅延保險試點政策,擴大試點地區範圍。  據《金融時報》記者了解,有關部門考慮進一步推進稅延養老試點,與我國當前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但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不平衡密切相關。
  • ...養老社區!大家保險公布養老「城心模式」,已在北京三環內布局三家
    城心養老模式看起來具有多重優勢,但由於位於城市核心區,地段決定價位,布局成本也勢必較高,目前多數同業較少選擇在城市核心區布局養老機構。大家保險作為一家新公司,為何選擇在核心區布局?如何化解成本方面的壓力?何肖鋒表示,之所以布局核心區,還是從老人的需求角度出發。
  • 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養老,我們在行動
    時光似箭,歲月如梭,轉眼又至一年末,埇橋區為加快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定,充分利用優勢資源,構建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優化養老服務業發展環境,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四大亮點」促進了埇橋區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有序發展。
  • 讓網紅產品釋放長期價值,網際網路健康險助力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加快建成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到2030年,要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託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
  • 是「真養老」還是「概念秀」 銀行養老理財產品值得買嗎
    是「真養老」,還是「概念秀」?目前來看,養老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保障水平較低、名不符實等問題受到市場詬病,養老金融優質供給依然不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業內人士認為,健全養老理財市場,為老年群體提供專業化、多元化、個性化的養老金融服務已是當務之急。
  • 肖遠企:相當一部分冠以「養老」二字的金融產品並不具備養老特徵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論壇,首先要祝賀《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0》的發布。下面我就從金融的角度怎麼樣發揮金融的優勢來發展商業養老談點看法。目前我國商業養老金融的發展相對滯後,主要是體現在過度依賴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支出壓力較大,替代率整體呈下降趨勢,第二支柱覆蓋面相對不足。第三支柱稅延商業養老保險規模非常小。
  • 國常會:鼓勵保險公司提供老齡照護、養老社區等服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進完善金融服務,促進人身保險發展,有利於更好服務民生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
  • 肖遠企:徹底糾正打著養老噱頭卻不具備養老功能的金融產品
    12月19日,第十屆中國社科院社會保障論壇暨《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0》發布式——「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研討會在京召開。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在發表演講時表示,目前我國儲蓄存款、理財、保險資金三項加起來,規模合計已經超過150萬億元,這是龐大的金融資源。
  • 靈武市積極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縱深發展
    為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高效、健康、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全市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需求,靈武市多措並舉,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縱深發展。一是完善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服務網絡,推動養老融合發展。強化養老服務設施保障,通過投資新建、改擴建、購買、租賃等方式建設城鄉養老服務綜合體。大力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上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按照失能月標準享受家庭養老床位套餐服務補助。持續深化醫養康養結合,簡化醫養結合機構設立流程,不斷完善長期照護服務體系,探索建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籌資與運行機制。二是深化「網際網路+養老」,開啟智慧養老新模式。
  • 延遲退休下我們該如何養老?
    顯然,養老不僅是我們個人的焦慮,也已經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面對養老難題,國家政策方面,又有怎麼樣的趨向?我國近期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盤點全球養老保障體系最佳十國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根據美世諮詢公司發布的2014年全球養老金指數,養老保障體系最好的十個國家分別是丹麥、澳大利亞、荷蘭、芬蘭、瑞士、瑞典、加拿大、智利、英國和新加坡。這些國家養老體系雖各具特色,但一般都建立得比較早,並且經歷了數次改革完善。對於正在探索多元養老模式的中國而言,這些國家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和改革中的許多經驗都十分值得借鑑。
  • 獨生子女家庭有「福」了,新規下,養老壓力將減輕
    人口出生率下降又會加劇人們的養老壓力。2019年中國新出生嬰兒1465萬人,出生率已降到1.048%。工信部前部長苗圩認為,中國已經走出了人口紅利期,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第二大好消息,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將迎來大發展。近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有人不太理解什麼是第三支柱,實際上,基本養老金就是第一支柱,企業的企業年金被稱為第二支柱,個人養老金被稱作第三支柱。
  •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將按新辦法計發養老保險待遇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將按新辦法計發養老保險待遇 今年,本市養老、工傷保險這麼改本報訊全面落實養老、工傷保險改革任務,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今年
  • 《養老內參》2020年12月4日
    id=454&aid=85902央視《新聞聯播》:多層次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我國有一億多農村老年人,農村養老服務基礎比較薄弱,「十三五」期間,各級政府將養老扶持政策和資金向農村傾斜,構建起村、鄉鎮、縣多層次的養老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