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17年的一部神仙題材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賺了我不少眼淚,連躺在產床上生娃的我,都恨不得忍住陣痛掙扎著瞅兩眼。
不得不說,而白狐族女王白淺與龍族太子夜華那驚天地泣鬼神的三世情緣,實在哀怨婉轉,讓人拿的起放不下。
當然,劇中那天族、龍族、鮫人族、九尾白狐一族等不同族系的神仙,也有其獨立的個性和故事,他們的恩怨糾葛同樣讓人著迷。
原來,神仙們也如凡人一樣,有善有惡,有悲有喜。他們除了擁有人類無法匹及的魔法仙力,其愛恨情仇,悲喜愁苦,與人類差別無二。
中國的神仙如此,那麼歪果仁的神仙呢?
本人最近真的讀了一本關於歪果仁的神話——《北歐神話》,我很認真地告訴你,原來歪果神仙跟《三生三世》一樣樣滴,故事曲折動人,哀怨婉轉。
而且,北歐神話和中國神話一樣,也喜歡將雷公、雲母等等這些自然現象賦予到神話人物的身上。比如,天狼吃月、奧丁造人、造萬物,死神海拉、雷神索爾等故事和人物,與中國的天狗吃月、女媧造人、盤古開天闢地、閻王爺、雷公電母等神話人物一一相對應。
在中國,我們常常把神話理解為,當人類無法抵禦自然力量的時候,便繼而尋求神話人物的幫助,會虔誠地去燒香祈拜。現代人常常把古人的這些行為稱之為:迷信!
但是,如果全世界的人民都有這種習慣呢?還是迷信嗎?您能格局再大點兒,說他們是文化嘛?!
北歐神話的人物,將自然現象加以人格神化,用生動的故事,講述了宇宙的形成和形態,還暗喻了人與自然的相互對應關係。
女神霍爾達是雲霧之人格化,人們把下雪說成是霍爾達在清理她的臥床,下雨則說是她在洗衣,把白雲說成是她的布。當長條的灰色雲散布於天空的時候,說是她在紡織。
而其他諸神,如雷神、戰神、詩歌神、春神、夏冬神、光明與黑暗之神、稼嬙神弗雷、森林之神、海洋神等神仙,皆是將自然現象人格化,將自然的規律按在人格化的神仙身上,不僅表達了人類對自然的喜好,更是一種對自然的敬畏。
同時,諸神之中也不乏人類對美醜、善惡的理解。比如,美與愛之神、真理與正義之神、命運女神、火與惡、神之使者與守望者、女武神、冥世神話與死神,均表達了善勢力與惡勢力之間的對立色彩。
無論哪一國家的神話,都是人類的一種寄寓。比如,北歐神話中的戰神提爾是獨手,只能袒護一面,也正是說明戰爭只有一面勝利,不可能戰爭中的兩方都勝;春神伊頓恩的故事,也比喻了當春離大地,鳥的歌聲亦不可復聞,但春天總是要回來的,這正是人們殷殷的希望。
這本書的作者是文學家茅盾先生,他也是我國神話學的開創者之一,著有《神話雜論(理論)1929》、《歐洲神話ABC(理論)1930》(又名《北歐神話》)。他在《北歐神話》中很細緻地梳理了北歐諸神的架構與體系,將北歐人民的神話故事完美地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01.
神也有被戲弄和戰敗的時候,雖諷刺卻說盡人生。
北歐諸神中的雷神——索爾,是北歐神話12位正神之一,他出行必帶雷雨,能夠驅走寒冰,使大地恢復生機,產生豐饒食物。因此,索爾是農民、貧民及奴隸們的恩主,是神聖的代表。
但就是這樣的神仙,卻依然有被戲弄的時候。
某一天,他和火神洛基一起出行,打算教訓給人類帶來冷凍和災害的霜巨人。索爾他們進了霜巨人的城堡後,因為被嘲笑矮小,就提議比賽本領。
洛基說他餓了,願意先比賽吃。烏特迦·洛奇命人拿來兩長盤的肉,讓洛基和他的對手——堡內的廚子羅吉,各吃一盤。洛基原是好食量,立刻就吃到盤的中央,可一看他的對手,早已連肉連骨頭連盤子都吞下去了。
索爾說他渴了,願借堡裡最大的鬥來喝些水。於是一個大鬥被拿進來,滿滿地盛著水。雖然索爾用盡能力喝,幾乎把肚子都漲破,然而鬥中的水還是滿滿的。
索爾的坐騎提議賽跑,他的對手是一個小孩子,可是坐騎竟然也失敗了,雖然他跑得實在很快。索爾又提議試試他的力氣。
他舉起一隻貓,雖然他將腰間的寶帶收緊一下,這可以使他非凡的神力又加一倍,可是即便如此,也只能將貓的一足提離了地面。
最後是和巨人的老乳母埃莉角力,結果又是神們失敗了。可是事實上,結果卻是這樣的:
和洛基比賽吃肉的廚子羅吉,是能燒盡一切的"野火";索爾喝水的鬥,直接連著大海,而他已經讓海水起了波浪;與提亞爾菲比賽跑的修基(Hugi),是"思維",世上不能再有一物比"思維"跑得更快的了;那貓也不是貓,而是環繞著大地的米德加爾德巨蛇,索爾幾乎把它拖出海來;至於老乳母埃莉就是"老年",老是不可抗的。
神們就這樣被戲弄了,而能夠瞞天過海的竟然是野火、大海、思維、巨蛇與老年,這些都是人類無法抗拒的自然力量。
在人這一生,總有許多是自己想要,卻總也無法得到與掌控的東西,比如思維與衰老。人類也曾抗爭過、憤怒過,但最終卻只能無奈地接受。而人們也正是在用一個個精彩的神話故事來解釋制度,解釋風俗,解釋著大眾的人生。
02.
將神話歷史化在各民族皆不能免,北歐神話當然也不是例外。
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愛將神話歷史化。荷馬史詩、山海經這兩本中西方最廣為人知的有關上古時代的記載,沒有一個脫離神話。
而事實上,包括《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鑑》這些正史典籍,其中也夾雜著志怪鬼神,如《史記》中記載劉邦乃至其娘與龍苟合而生,《三國志》更是堂堂正正的為方士左慈立傳,記載其奇異之事。
在遠古時代,因為沒有文字記載,歷史多是靠部落之間口口相傳,很多
神話的歷史化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神化人物歷史化,奇人異事,或是三皇五帝等有大功德的人,常常被傳作神靈。北歐神話亦不例外。
在北歐的許多國家,貴族們多喜歡將自己的祖先追溯到這些神仙巨人。例如,古老的法蘭克帝國的祖先,墨洛溫王朝就說是出於海巨人;墨洛溫王朝的第一代王后,據說是在海邊散步的時候,突有牛形的東西從海裡出來,直接強姦了她,後乃生墨洛維斯。
再到後來,史書中將這些傳聞一步步誇大,這就是神話的由來。神話並不是毫無根據的虛構。神話和歷史,本就是相互結合的。有人說,當神話結束的時候,歷史開始了。而歷史傳到後來,也就成為了神話。
03.
神仙也有末日,稱為"諸神的黃昏"。
北歐神話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那些神仙總有一天也會死亡。有生必有死,是北歐神話中牢不可破的觀念,諸神亦不能例外。
而且北歐神話中的神,都是神種和巨人種的混血,亦即善與惡的混合體,是不完備的、非純種的。在諸神的身體裡埋藏著死的根源。所以,在北歐人看來,諸神也必得像人類一樣,有死亡的那一天——經過了肉體的死亡,而後達到精神的永存。
萬物,即使是神,也不免是善惡雜交的混合,這便是北歐人的基本思想和世界觀。因此,北歐神話的整體結構就變成了戲劇式的,是一步步走向頂點或悲劇的結果。《北歐神話》的各章均已經講到諸神的漸盛及漸衰。
我們看到,諸神是如何容納洛基——惡的代表,雜居在他們的阿斯加德。諸神又如何軟弱地聽從了洛基的提議,讓他們自己捲入了困難的旋渦,終至犧牲和損害了他們的道義與平和。最後,還讓洛基盜走了他們最寶貴的東西,純潔與天真的化身,光明神巴德爾。
至此,諸神方醒悟到,容忍洛基這種惡的源頭在他們中間是多麼可怕,於是方才驅逐這惡的精神到地上,可是已經太晚了。
洛基在人間還是作惡,而並不比諸神聰明些的人類,又在聽從洛基的教唆下,一天一天地墮落了。於是諸神終於決定將洛基禁錮於山洞中,然而又已經太晚了。
所有這些錯誤,使諸神承認古老的預言必將實現,所謂Ragnarok——"諸神之黃昏"已經籠罩在阿斯加德了。最終,善和惡,同歸於盡。
混沌的黑暗籠罩著宇宙,這便是世界末日。但是善良而又堅毅的北歐人,他們的想像並沒有就此結束。他們相信,蘇爾特爾的大火雖然燒毀了世界,卻也燒毀了一切的惡。
在"惡的廢城"上,將會有新的善發生,世界將重生,倖免於大難的神將再來重整神宮,永為世界的主宰。
04.
神話終是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所積累的經驗和表現出的智慧。
在中國神話中,關於發明創造的故事,如后羿射日、神農嘗百草等,無一不是人們把自身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對各種自然、社會障礙的克服,都加在一個個神話人物身上。
而北歐神話亦是如此。
《北歐神話》的雷神、戰神、詩歌神、春神、夏冬神、光明與黑暗之神、稼嬙神弗雷等等,往往都是大自然的人格化,而這些也恰好反映了遠古先民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積累的經驗與智慧。
在《北歐神話》中,詩歌神布拉吉便是有著無窮智慧的神話形象的代表。他唱著歌,彈著琴,走過那些枯凋荒涼的樹林,樹木便能立刻發芽開花,到處都是一片生機。這是人類對文明的渴望與嚮往。
總的來說,《北歐神話》極其細緻地向我們展示了北歐諸神的故事,也讓我們了解了北歐人民美好的寄寓與願望。從神話們的故事裡,讓我們領悟對生命、智慧、情感甚至是死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