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阿拉伯人將火藥帶到歐洲以來,歐洲人逐漸學會了火藥和火器的製造技術。在黑火藥被發明出來之後,第一批金屬管火炮就問世了。傳統上曾認為是德國人貝特霍爾德·施瓦茲創造了這種金屬導管"火炮",但一些學者也認為是後世德國人為了增強民族認同感而虛構的。後來催生了一種新的武器——射石炮。
從花瓶火器到射石炮
早期的射石炮在14世紀為歐洲鐘錶匠所創造,多半都是花瓶形狀的,且十分渺小,至今存放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國家歷史博物館中的洛斯胡爾特炮只有30釐米長,被認為出土於1300到1350年之間。這種早期花瓶火器用來發射弩矢或箭頭,但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一把弩。
除了能發出響聲驚嚇敵人意外。在14世紀早期的很多手稿都提到了這種早期武器,例如1326年的《De Secretis Secretorum》手稿插圖,不過在這份手稿中花瓶形火器顯得並不是那麼渺小。這種武器顯示了它的進步方向,同時期的很多文獻中都提到了在軍事行動中攜帶著火器,以及炮彈。隨著時間發展,火器的大小也變得更大,例如在1338年有關英法海軍的記錄中,法軍就運載了1門25磅重的花瓶型火器,3磅火藥和48枚發射物。
1378年,根據資料顯示,奧格斯堡的工匠製作三門炮,分別是50磅,70磅和120磅。並且用青銅鑄造了另外13門火炮,鑄炮師們將錫和銅混雜冶煉成成青銅來鑄造火炮。紐倫堡的槍炮市場為了運載火炮,動用了12匹馬運載一門大炮,用另12匹馬運載3門發射百磅石彈的鐵炮,用16匹馬來運輸製造火炮槓桿吊裝架的木材,用4匹馬運載卷揚機,用15輛車運載火炮所需的石彈,還需要4輪炮車和兩輪炮車隨行。這門新技術不但帶來了更大,更有威脅的火器,也帶來了一套圍繞著火炮的編制和後勤系統。一隻炮手小分隊編制有射手,裝填手和若干士兵。炮兵的附件,備用件也愈來愈多:卷揚機,石彈裝運車,火藥運送車,炮車等等。
火炮技術人員
早期的火炮是一種分工明確的技術性工作。在早期火炮所使用的的粉末火藥容易在運輸期間失效,往往需要現場調配火藥,炮手需要按照射程和炮的類型自行取出自己火炮所需的發射藥量,用一把長鏟將其塞入火炮內,並用搗藥杆將火藥壓實,這是一項極其危險的工作,火藥既不能壓得過實也不能壓得太松,否則不能充分燃燒。火藥燃燒還取決於炮膛內部的氣密性,受限於技術,早期的火藥武器總會留有一定的"遊隙",就是炮彈和炮膛之間的間隔。所以很多炮手會在火炮內填裝"填充物",或者木塞來減少遊隙,但是這種方法如果加入過多的填充物,就有發射炸膛的危險。
點燃火炮比填裝火炮要危險,很多火炮由於各種原因可能在發射之際提前觸發引燃火藥導致炸膛,沒有預警就發生炸膛的火炮有時候比火炮的目標更能傷害到炮手的存在,蘇格蘭的詹姆斯二世國王就在一次火炮炸膛中身亡。高危險度和複雜的技術讓火炮操作的任務落到了民間的專業炮手身上,一些大師級別的炮手往往也是某些方面的專家(例如機械專家,鐘錶匠等),留下了不少的手稿供後人進行研習。
民間炮手也擁有自己的組織模式,獨立於軍隊普通士兵之外,這些炮手從事繁重的火炮體力勞動,穿著更輕的盔甲。普通的士兵會將這些操縱"口吐火焰的地獄機械"的人員潛移默化的和魔鬼聯繫在一起,在1437年的梅斯圍城戰中,一名射石炮手在一天內讓大炮發射了三次,被罰到羅馬進行懺悔。
在早期的歐洲,除了射石炮裝填緩慢之外,操作這些火炮的人員工作也是十分危險的。不僅要隨時擔心被自己的射石炮炸膛炸死,也要面對複雜的社會輿論。如果這些炮手被俘虜的話,因為看到他們使用這種遠程殺傷武器,進而激怒了他們敵人,對方往往會毫無風度地處死這些炮手。當然也有人會用他們的專業知識組織新的炮兵,來對付之前的軍隊。這些炮手領取著不菲的佣金,從事著在當時戰爭中最危險也是讓人對其畏懼的職業。
早期火炮的陸戰和圍城戰
英國是較早使用火炮進行作戰的國家。克雷西戰役中,英軍就使用火炮和長弓手一起挫敗了法軍的衝鋒。克雷西戰役後嘗到了甜頭,之後就非常頻繁地應用於戰爭之中。1428年,英軍圍攻法軍奧爾良,動用了15門後裝臼炮猛轟,後來在聖女貞德的帶領下,法軍才反敗為勝。而在接下來的阿金庫爾之戰,英軍攜帶的10餘門火炮給法軍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法軍雖然也有火炮,但是被小山上的英軍火炮壓制,根本無法有效的反擊。火炮在百年戰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法國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多次失敗後,開始認識到了火炮的巨大價值,自查理七世開始,法國的火炮製造和使用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1494年,法國國王查理八世率領3萬多法軍,攜帶新式火炮136門,入侵義大利,義大利聯軍和法軍在福爾諾沃進行了一場決定性會戰,會戰結果偏向了法軍一邊倒。所以說射石炮是一款當時的「明星」武器。
巨型射石炮輝煌於15世紀,而奧斯曼更是對其寵愛有加,奧斯曼土耳其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聘請了烏爾班為他鑄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射石炮:烏爾班巨炮。用她來敲開東羅馬帝國首都居士坦丁堡的城牆。同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和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也偏愛大型的射石炮。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贈送了詹姆斯二世一門射石炮,蒙斯梅格巨炮。在1455年特裡維城堡的圍攻戰中,蒙斯梅格巨炮的第一枚炮彈就打穿了城堡主塔樓。
傳統的城堡往往重視城牆的高度,將城牆修的高而窄,在城牆上配備射擊孔,幕牆,並建造各種塔樓。 在火炮出現前,城堡的發展可謂到了最高的程度。城牆上密布著巧妙殺人機器,在幕牆下留有射擊孔,弓箭手可以輕易射殺靠近到城牆底的敵軍步兵,士兵從城牆上滾下木頭,石頭,或者潑下熱油,讓中世紀的堡壘幾乎堅不可摧,只需要少量部隊就可以防禦一座城堡。但是在射石炮發明之後,高而窄的城牆在火炮面前完全不起作用,這些城牆多數是無筋砌牆,炮彈在城牆上打出洞來,受損的城牆很快就會因為重力而倒塌。
奧斯曼在1453年圍攻居士坦丁堡,法國在新式火炮的幫助下收復法國北部的英國堡壘,在查理八世摧毀了那不勒斯的堡壘後,馬基雅維利對法國人的影響總結到:"城牆不復存在,除非他們是厚道炮兵不能在幾天內摧毀。"整個歐洲都對新型武器帶來的破壞力感到驚訝,義大利人在爭先研製新的築城堡方式,歐洲陷入了一場堡壘革命。
從城堡到稜堡
1500年,法軍和佛羅倫斯圍攻比薩城,就在城牆被火炮攻破後,法國士兵衝上了城牆,然而迎接他們的是城牆後帶有溝壕的土堤,法國士兵被土堤上的佛羅倫斯士兵劈頭蓋臉的射擊。法國的進攻失敗了。在傳統過時的城堡之上,產生了新的稜堡。
稜堡的一角結構圖
城堡被修得厚而矮,能夠承受住火炮的轟擊,在被火炮轟開的城牆後挖掘戰壕和土堤。土堤具有傾斜的正面,寬度大於高度,正面傾斜遵循重力原理,不會被炮擊傾覆。在城外築造護城壕,在正面阻礙推進的進攻者,或者在戰壕外挖掘護城河,在戰壕邊建造圍欄等,廁所通向護城河,給圍攻者帶來心理壓力。火炮也在之後被應用來守城。早期的稜堡是圓形堡,丟勒設計了圓形堡體系,把每一個圓臺堡視為獨立堡壘,各堡都有對護城戰壕進行縱向射擊的炮塔。圓形塔在堡壘的防護上還有不足,圓型塔樓的交叉火力線會形成交叉死角盲區,而稜形堡壘在設計時不存在死角。
稜堡示意圖
在顆粒火藥出現後,火炮的性能更進一步,火藥的燃燒增強了一倍,火炮的威力也增加了一倍。炮膛同時也需要被加厚,以滿足火藥的威力。在顆粒火藥發明之後,加農炮逐漸代替了龐大而厚重的射石炮,更小,更方便的火炮成為了主流。火炮逐漸使用鐵製的實心彈來對付步兵,一發炮彈過後,一隊士兵中被炮彈拉出一個缺口,炮彈在地上會像打水漂一樣,即使炮彈落在地上,炮彈在地上滾動也會因為其巨大的動能打斷士兵的腿腳。火炮除了更方便了野戰之外,也被抬到了守城方的城牆上,守城方的火炮和攻城火炮相互對峙,更為攻城帶來了難度。
自火炮在歐洲誕生之後,歐洲的軍事武器前進了一大步,火炮將舊的中世紀城堡摧毀,扔進了垃圾堆中,而新的戰術,新的堡壘應然而生。在接下來,縮小版的火器——火槍,即將連同火炮把冷兵器埋葬進入歷史的垃圾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