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網際網路對人們的生活來說已經是無孔不入,種類繁多的網絡信貸平臺也是層出不窮,但網絡信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往往都是負面的信息,很少能聽到,網貸幫助誰渡過了難關,反而是因陷入網絡貸款催款導致家破人亡的故事。
錢,自古就是人人賴以生存的東西,
有錢能使鬼推磨、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的古語,足以說明錢對生存的重要性。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是當下很流行的一種觀念,能掙錢很重要,能讓錢生錢更重要。
針對顧客的需求,而今的各大銀行也推出了很多理財產品,通過各種金融手段,為的就是讓錢在合理的範圍內,利益最大化。
也有很多「月光族」,對存錢嗤之以鼻,但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都是在拼命的存錢,概不外借。但在晚清時期,有這樣一個人,
他借錢從來不花,放進箱子定期就還,多年後攢下億萬身家。
離開安樂窩
江浙一帶自古就是富庶之鄉,也是出生意人的地方,浙商在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黃楚九,1872年生於浙江的餘姚,用現在的話說,算得上是一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
此人祖上是大夫,這個行業是無論任何年代都餓不死人的,拖賴著祖上的高超醫術和造福鄉裡的醫德,黃家在當地已經是小有名望。
如無意外,黃楚九也應該是子承父業,延續家族的醫藥事業,如果有可能,再把家族的事業做大做強,在餘姚地區聲名遠播。
富庶之家也往往都注重孩子的教育,黃楚九學習也認真,書本裡的知識讓他眼界大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黃楚九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加上晚清時期的中國雖然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但資本主義已經在港口城市萌芽發展。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這大概是有志之士的共同的信念吧,在晚清那個信息和交通尚且不發達的時期,黃楚九也有了遠走他鄉,另謀發展的想法。
畢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總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不枉此生。說走就走的旅行對現在人來說很容易,但對那個時候的黃楚九來說,這一去就是兇吉未卜,何日再能回到家鄉,也是遙遙無期。
黃楚九不顧家人的勸慰,也不留戀安樂窩,毅然決然的要去尋找自己的一片天空。
此時的黃楚九隻有16歲,這是年紀,很多人還躲在父母的蔭庇下享受著家庭的歡樂,根本不知世事艱難。但黃楚九走了,一個人踏上了未知的上海之旅。
勇闖上海灘
上海相對於當時的其他城市來說,無疑是個最繁華的都市了,既然要走,就去最好的地方,黃楚九就這樣來到了上海。
雖然黃楚九出生在頗為有錢的家庭,但一路的花費也早已讓黃楚九在經濟上捉襟見肘,畢竟那個時候沒有飛機和火車,距離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來到上海,黃楚九幾近身無分文。
既來之、則安之,黃楚九的當務之急是找個安身立命的工作,思來想去,小小年紀的他只能幹些小本買賣,擺地攤是最合適的。
不要租金、成本小,適合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他。本小自然利薄,擺地攤的生意對於黃楚九來說,離自己的期望值太遠了,他背井離鄉來到上海,並不是為了做個小本買賣的。
黃楚九還是稍微經濟頭腦的人,要想做大事,就要借雞生蛋,用別人的錢為自己生錢,這是他的計劃,因為只有資本大才能生利多。
可是剛到上海的他孤身一人,誰肯借錢給他呢?那就從略微熟悉的人開始,從借小錢開始。但黃楚九借錢最神奇的地方在於,
他借來錢並不是花掉,而是放在箱子裡,到期就立刻歸還。
如此一來,黃楚九的在大家的眼裡成了特別講信用的人,大家都怕借出去的錢成了打水漂,畢竟有借無還的人太多了,延期償還都已經是很好的了。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黃楚九也深諳這其中的道理。把錢借給黃楚九的人,都很放心,因為都知道他借錢準時歸還。
由此來看,黃楚九還是很有生意頭腦的,但凡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借錢不花,按時歸還,積攢的是信譽和名聲,最長的目的是讓人放心的給他借大錢,放長線釣大魚,他的如意算盤打的恰如其分,原始的資本積累眼看就要完成了。
成功聲名起
借款由小到大、借期由短到長,做成一的本金有了,黃楚九的第一步成功了,他就趕緊租下店面,做起了駕輕就熟的藥店生意。
憑藉著自己的聰慧、積攢的人氣和家裡祖傳的醫術,
黃楚九的藥店逐漸的在上海立穩了腳跟
,藥店的
盈利不僅讓他還清了貸款,還有很盈餘
。至此,黃楚九闖蕩上海灘的故事,看似已經有了很好的結局。
然而,黃楚九依然不知足,不滿足於小小的成就,就像他當初不滿於在餘姚安穩的度過一生一樣。大街上隨處可見的連鎖藥店,當下的人早已司空見慣,但在晚清的時候尚屬於新生事物,黃楚九成了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連鎖藥店也成功了,黃楚九的人生在許多人眼裡也成功了,優秀的人從不停止進步的腳步,黃楚九也不滿足於當下的成就,他對自己的人生有更深遠的規劃。
經營藥店他有祖上積累的經驗,而連鎖藥店的成功更是給他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管理經驗,這就讓他有了涉足其他領域的勇氣和信心。
隨著產業鏈的延伸和經營規模的擴大,黃楚九由當初在上海籍籍無名的外來人員成了在當地名聲大振的人。
白手起家的黃楚九在當時的外人看來,只知道他成功了,
擁有億萬身家,
很少有人知道這期間經歷多少磨難,每一次的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智慧,期間的辛酸無人可知。
小結: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每個人成功者的背後都是不懈的努力,縱觀黃楚九的一生,每一次的抉擇都是事關成敗,但他都賭贏了。
他成功的背後未必都是運氣的成分,更多的與他少年時讀書分不開、果敢的性格分不開,敢想敢做敢承擔的魄力分不開。
黃楚九一生的創業史與當下一些甘於平庸的年輕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明明是富家子弟,黃楚九卻不甘心做個「啃老族」,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了當時一個商業上的奇蹟。
他借錢從來不花,放進箱子定期就還,多年後攢下億萬身家。
這樣的大智慧不是人人都有,但勤儉持家、自力更生、努力奮鬥的精神卻值得很多人學習,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活成黃楚九的樣子,但每個人只要努力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