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衛健委」公眾號半年漲粉百萬 醫衛界頂流「段子手」啥樣?

2020-12-22 南方周末

天天用不重複的「段子」做科普,稍不留神每篇文章就十萬+,會玩梗的「深圳衛健委」不愧是廣東21地市衛健公眾號的「頂流」。在「廣東21地市衛健政務新媒體健康傳播力榜」一季度、二季度的製作中,南都課題組發現,「深圳衛健委」公眾號以其巨大的閱讀量、接地氣的選題、極具「網感」的編排方式、詼諧的文風,在一眾政務號中脫穎而出,已擁有了大批擁躉。

作為深圳市衛健委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它是怎樣呈現出這樣的風貌?近日,南都記者採訪了「深圳衛健委」背後的小編——「深小衛」團隊,聽他們暢談官微運營理念和經驗,以及疫情期間力推公布病例所在小區的內情。

關於運營理念

南都:你們是深圳衛健委的官微,為什麼呈現出了與其他政務號完全不同的風貌?

深小衛:很多粉絲把我們稱為政務宣傳的一股「清流」,不少人懷疑我們真的是官方號嗎?真的是衛健委嗎?畢竟我們這麼活潑,有時候還有點「汙」。可以說,過去的政務宣傳是「60後」的風格,到我們團隊想要呈現出一個「90後」的風格。我們的團隊也是「90後」為主,「前浪」和「後浪」相結合,以「後浪」為主。另外,我們的團隊成員基本都有媒體的工作背景,或者是醫院系統中搞宣傳的好苗子。

想要改變,最大的利器是「市場化」,我們本身是一個自主運營的市場化團隊,對標的是市場上新媒體領域的精品、大V,市場上的受歡迎的東西都擺在那裡,我們學兩招回來,就已經能夠在傳統鐵板一塊的政務宣傳中讓人眼前一亮。

南都:具體有哪些「招」?

深小衛:我們做「官宣」,從來不會把紅頭文件直接堆上去,而是面向深圳市民。深圳市民的平均年齡不到34歲。我們的思路就是,寫每一篇推文前都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用戶為什麼要讀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裡面有沒有用戶需要的東西?我們要找到他們需要的點,這個點要麼是有價值,要麼是有趣,要麼是有共鳴。

日常運營中,我們遵循三個原則,一個是「懂人心」:要知道站在你對面、拿著手機看的這個人需要什麼東西;第二要「說人話」,醫療這個行業很專業,特別是臨床上的術語,每一個字都能看得懂,但是連起來就不知道什麼意思,所以我們要充當翻譯,把術語翻譯成大白話。第三要「做潮人」,我們也在不斷嘗試更多的新玩法,比如條漫、新媒體視頻、封面圖,比如怎樣把政務宣傳文章寫得好看。

另外,我們後來慢慢覺得,只是有趣或者搞笑也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點溫度,只有能撫慰人心的文章才能成為經典,尤其是在醫療領域,是事關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人間世」,,很多病人以及家屬都是焦慮、痛苦的,需要有一些人文關懷的東西。

同時,政務新媒體想要保持接地氣,必須頂住發「官宣體」的壓力,如果一些政務類信息對市民來說沒有價值,僅僅是展風採、秀成績,那就不能發布。這類題材必須轉化成市民需要的乾貨,才能夠發布。這裡要特別感謝我們委領導,務實、包容、不好大喜功,給予我們足夠的創作和發布空間。

疫情期間的漲粉

南都:疫情中「深小衛」的表現非常搶眼。

深小衛:是的,我們2019年全年只有64篇10萬+的文章,但是疫情來了之後,閱讀10萬+已經成為日常,到現在為止有360多篇10萬+。我們今年閱讀量最高的一篇是公布病例所在小區的那篇文章,已經有700多萬閱讀量了。

我們是在1月16號前後啟動的疫情報導,那個時候粉絲數是228萬,疫情來了後,大家對衛健領域關注度空前的高,加上要發疫情通報,發各種相關的指引,到現在,我們粉絲數是334萬,漲了超過100萬,漲粉漲得最狠的就是剛開始公布確診病例所在小區的那幾天,漲了30萬粉。

南都:深圳是全國第一個公布病例所在小區的,你們衛健委在裡面起了多大作用?

深小衛:這件事是深圳衛健委力推的,是中國內地公共衛生史上的一次突破。當時網民的需求非常高漲,微博底下一片罵聲,有人專門做了圖罵我們「深圳衛健委,病例到底在哪一個小區!?」

我們發了病例所涉小區之後,社會反響很強烈,我們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不過輿論的熱度立刻降溫,大家都開始點讚深圳市政府非常英明、響應及時,世衛組織考察專家來深圳時也點讚。輿情宜疏不宜堵,我們必須讀懂我們的「用戶」,公開透明發布信息,把輿情給釋放掉。

南都:你們的疫情通報都會做得比別人更有意思、閱讀量更大,花了哪些心思?

深小衛:對,疫情期間每天都要有疫情通報,通報到後面每天都是零新增,粉絲開始不愛看,他們想要有一些新的亮點。後來大家就商量,第一,我們除了發布每天的疫情數據,也要收集一些香港、全省、全國的突發疫情事件,讓內容更豐富。另外,我們要跟別人不一樣,不要再發那種千篇一律的「疫情通報」「最新消息」的頭圖,儘量找一些段子、「毒雞湯」,讓人每天都耳目一新。

比如在「上班狗」最怕的「黑色星期一」,我們就會說「看看誰要遲到了」,周末就發臨時加班的東西,這樣可能會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鳴,掐中別人的槽點、痛點,讓大家覺得,嗯,深小衛懂我!

即時是疫情通報,「深圳衛健委」也會在圖片和封面上加入更多趣味內容。

南都:疫情期間你們做出了這麼多成績,有什麼經驗嗎?

深小衛:要用專業的人才,要有市場化的理念,要有持續創新的精神,沒有這三樣東西根本沒法跟我們拼。

我們的團隊是衛健委自主團隊,目前有8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比如有人很會配圖,同樣的內容,她配的圖就是比別人閱讀高;有人可以把政務宣傳寫得很帶勁;有人特別擅長想封面頭圖的段子;有人很會跑現場,總能抓到最「狗血」、最驚心動魄、最耐人尋味的案例和細節;有人腦洞特別大,隨便給一個題材都能寫出一篇「小說」,尤其是寫「汙科普」,總能寫得百轉千回又尺度得當,「汙」也「汙」得清新脫俗。

做小編的技巧

南都:你們推文的頭圖讓人印象深刻。

深小衛:做頭圖就是要乾淨,顏色要很明快,要在很多頭圖裡面,一眼被看中。頭圖裡的文字必須是「段子」,總體的風格就是「賤萌賤萌」。

「深圳衛健委」公眾號的頭圖。

我們為什麼做這樣的頭圖?就是為了能在很多號中脫穎而出,要在一堆號裡成為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

一個頭圖要做出來就十分鐘左右,最難的是想段子,我們平時刷手機也會攢一些段子,到現在為止,我們每天發的頭圖段子都沒有重複過。每天都會有粉絲在後臺問我們要封面圖集合,也有很多號開始模仿我們做頭圖。

南都:你們與讀者的評論互動也很多,有針對讀者互動做出相應的內容調整嗎?

深小衛:我們這個平臺能呈現出現在的樣子,很多都是用戶的功勞。我們有300萬粉絲,疫情前很多孕婦關注我們的號,所以婦產類的文章比較多,後來因為疫情人群變雜了,需求就跟原來不太一樣了,有關心政策的,關心疫情的,這時候內容就需要調整。

比如我們的封面圖,是根據用戶的反饋日積月累慢慢去調整的。還有,一到周末我們就會發點「汙」科普,不發的話就會有用戶在評論裡「催更」:今天怎麼不「開車」啊?

有點「汙」但不尬的科普文。

我們放評論也比較寬鬆,基本除了說髒話的不放,其他全部放,包括反對的聲音,讓評論區保持社會該有的多樣性。其實網絡是有「自淨」功能的,不同聲音放出來,會有人來辯的,真理越辯越明。

而且我們放出評論很及時,刷到了就會放,還會不斷更新新的留言出來,因為粉絲活躍度很好,經常很快就到100條留言極限了。現在對粉絲來說,看評論也成了閱讀內容的一部分,看完文章不到留言區打個卡是不完整的。

南都:關於轉載與原創,你們有一個比例的控制嗎?

深小衛:我們轉載的比例大概是1/4到1/5,有些轉自深圳各醫院、各公衛機構的文章通常都是經過重新加工的,有的大號,比如「丁香醫生」「好奇博士」等都跟我們有合作關係,有時候我們也會付費轉載他們的文章。

南都:作為深圳衛健委的官微,內容的有趣性跟權威性怎樣平衡?

深小衛:傳統媒體講職業操守,我們做新媒體也一樣,我們將準確性放在第一位,不違反醫療上的倫理、新聞上的倫理、人文上的倫理。我們一直強調一個詞「得體」,就是文章再怎麼搞笑,再怎麼「汙」都要得體,收放自如,不管發給誰看,都不會覺得尬。

比如,我們發過一篇關於深圳醫改被頂尖醫學雜誌《柳葉刀》報導的文章,(《深圳基層醫改為何能上《柳葉刀》?這8個人說出了「真相」》)要是一上來就寫「深圳又成了全國第一」,就很不得體,因為這只是《柳葉刀》的角度,但是並不代表它真的是全國第一,我們不能自吹自擂,自已看了也不好意思。

另外,有一些話題,尺度要把握好。

還是為人才煩惱

南都:作為官微中的「領頭羊」,你們還有什麼煩惱嗎?

深小衛:人才一直是我們的痛點,作為一個官方機構,我們不能像市場上的公司一樣,想招多少人就招多少,如果我們有足夠多的人力,就可以減少轉載,生產更多更好的原創,也能更深入地挖掘政務、政策的東西,做得更接地氣,更多人看。

我們還遇到過這種事,有時候想做好的產品,接觸外面的廣告公司或者視頻公司,發現他們並不太願意跟政府合作,原來,在一些市場化團隊的眼裡,覺得政府團隊是很古板、很多條條框框、很難接受創新的「甲方爸爸」,但其實我們是一支市場化的政務宣傳團隊,市場上最新最潮的玩法,我們都樂於嘗試。

南都:下一步,打算做哪些新嘗試?

深小衛:微信只是日常的流水,我們能夠在業內聞名,離不開一些「爆點」,比如短視頻上的一些頭部產品,「戲精女護士」短片一炮而紅(《戲精女護士和「90後」硬核飆戲!全程沙雕差點笑裂!》),第一季的全網流量就有5000萬+,還有一個講抑鬱症的短視頻,現在很多號一發抑鬱症的話題,都會轉發和引用。

我們也跟進各種新玩法,比如條漫,剛興起的時候我們就跟進了,去年很火,今年大家有點疲了,我們又開始做抖音,目前的兩個號流量還是不錯的。

最近我們打算進駐B站,前不久發了一個帖子,向全市醫療系統徵集明星UP主,讓做抖音的那個專業團隊去給他們做包裝剪輯,醫生是社會上比較優質稀缺的人才資源,但因為專業上的壁壘,很多人不了解。

南都:你們認為,深小衛的這種面貌會是政務號未來的發展方向嗎?

深小衛:從長遠來看,只有做面向大眾的內容才有生命力,堅持走群眾路線,與市民大眾在一起,才能生機勃勃。

「深圳衛健委」公眾號主創團隊

統籌:尹來 李文 遊曼妮

採寫:南都記者 李文 實習生 尹嘉怡  麥曉婷

受訪者供圖  部分圖片來源於公眾號

(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公眾號如何引流漲粉?推薦6個靠譜的漲粉方法!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木木老賊(ID:mumuseo),作者:木木老賊,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漲粉、漲粉、漲粉!曾經的江湖流傳著一個傳說:得粉絲者得天下。雖然現在言論不一,但漲粉依舊是絕大多數運營者高度關心的話題。漲粉越來越難,單個粉絲獲取成本也越來越高。這是一個赤裸裸、血淋漓的事實,做公眾號運營總是逃不過這個苦難。那話不多說,有哪些靠譜的公眾號引流、漲粉方法呢?
  • 微信公眾號從零開始如何快速漲粉
    現在是全民自媒體時代,除了新興的百家號、頭條號、搜狐號,微信公眾號算是老資格的自媒體,但現在仍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運營微信公眾號,更不知道如何積累粉絲!如何漲粉成為很多自媒體運營者面臨的問題嗎,或者說沒有很好的工具來做漲粉活動。
  • 公眾號漲粉為什麼那麼難,渠道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公眾號做了這麼多年,身邊很多人開始說,漲粉越來越難了,不僅是做不出爆文,也有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新媒體大軍,競爭壓力也就大了
  • 旅遊類的微信公眾號有什麼裂變漲粉技巧!
    旅遊類微信公眾號如何漲粉,和其它類型的公眾號漲粉是否有所區別?說到底,旅遊類微信公眾號漲粉也和其它類型的公眾號相差無幾,漲粉主要是從微信文章、互推、裂變、分銷等活動來實現粉絲的增長。接下我們就一一從微信文章、互推、分銷、裂變活動4個方面來講,具體分析旅遊類微信公眾號如何漲粉!常見的微信圖文問題我就不講了,就簡單提下旅遊類公眾號微信圖文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 公眾號大軍「入侵」B站:有人漲粉400萬,有人一地雞毛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微果醬(ID:wjam123456),作者:Ceci,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短視頻的號角吹響,多少公眾號步伐整齊劃一地踏進B站的大門。據果醬妹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近 50 個知名公眾號在B站創立了帳號(統計不包括視頻類的公眾號),而且近 4 成是今年才入駐的。
  • 半年漲粉80萬,「長春奇點」如何成為視頻號頭部玩家?
    2020年6月底起,她開始運營視頻號「長春奇點」,通過揭露社會現實、講人際交往,談勵志,半年漲粉80萬,其中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達2.4億。同年10月,她又開設小號「開心的奇點」,截至目前,2個多月漲粉30萬。評論區常有網友感慨,說她講得透徹,還有不少人加她微信,私下傾訴和諮詢情感問題。
  • 現在微信公眾號該怎麼做?這份攻略請收下!
    2016年,毒舌電影估值超3億元;  2017年,同道大叔以2億元的價格被上市公司收購;  2018年,上市公司瀚葉股份花38億元收購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981個微信公眾號。  ……     跟熱點除了要快,還需要結合自己的定位和領域來跟,就像你看報紙一樣,你只想要了解這個熱點事件的前因後果,並不關心這個報導記者是誰,公眾號也一樣,如果粉絲只想要了解事件,對公眾號本身並不感興趣,那並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熱點必須要和公眾號的定位有深層次的關係,根據熱點發表自己的獨特觀點,這樣內容與公眾號定位有了聯繫,閱讀量上升,也達到了公眾號漲粉的效果。
  • 半年漲粉2800萬,影視自媒體如何成功轉型短視頻?
    6月過去,毒舌電影的抖音帳號漲了657.94萬粉絲,在漲粉榜單上已經連續兩月蟬聯桂冠。今年1月-6月,總漲粉量近2800萬,目前共有3294萬粉絲,是抖音影視帳號分類下的絕對第一。這個從公眾號時代走起來的影視類頭部帳號,順利完成了在短視頻時代的轉型。
  • 「奧美定」幽靈再現深圳壹號醫美
    2020年8月,家住深圳市的一位中年女性張某,於深圳一家名為「壹號醫美」的整型機構,花費20餘萬做了一款「聚美嗨乳」的極速隆胸項目,而後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確是張某噩夢的開始,隆胸效果逐漸消失,並伴隨乳房紅腫疼痛、乳頭溢出異味液體等問題愈發嚴重......
  • 公眾號從0開始如何快速漲粉?這6種方法最有效!
    為什麼要開一個公眾號?開公眾號之前,你要想清楚你為什麼要開公眾號?1.因為想要通過公眾號變現賺錢?1.轉發朋友圈一個新的公眾號,想要靠自己封閉的環境自然漲粉,那是難於上天。但是我們可以藉助自己的朋友圈來獲得種子用戶,插坐學院副總裁粥左羅曾今在文章提過,公眾號運營初期,依靠轉發朋友圈引流,效果非常不錯。
  • 2021,公眾號生死劫
    官方「有形的手」,早就在揮舞了。看懂揮舞的原因和方向,很重要。5. 小號的命:我是今年2月,才開始做這個公眾號的。通過大號的單勾轉載、團隊公眾號的多次轉載、出版物(書)的引流、視頻號的引流、100多篇內容的傳播……用了大半年,才從2000多關注,做到了小2萬讀者。
  • 微信視頻號怎麼玩?如何推廣、漲粉、上熱門及變現?
    視頻號如何推廣推廣漲粉?我們知道,如果你定位好了一個視頻號,如果你沒有關注用戶,或者你視頻號發的視頻沒有人播放,點讚,評論等,其實你很難堅持下去。視頻號推廣漲粉,分享以下7大方法,你都可以去試試。1、朋友圈推廣漲粉視頻號的作品可以直接分享朋友圈,如果別人覺得你的內容不錯,看了可能會關注你的視頻號。
  • 羅翔在B站2天漲粉百萬,像他這麼牛的至少還有6人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作者: 貓哥BroCat,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都知道最近B站講法考課的老師羅翔火了。他到底有多火?
  • 哪種類型的公眾號更容易做?分享五點經驗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運營公舉小磊磊(ID:gongjulei),作者:運營學習平臺,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人的每一個選擇,都要有動機、計劃和目標,新媒體工作也不例外。公眾號有幾十種大類,成百上千種小類。
  • 抖音一周漲粉百萬,江西大林哥的秘籍竟然是抄襲?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壁虎看KOL(ID:bihukankol),作者:仙男,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上周,抖音帳號 @江西大林哥 憑藉自己在荒島求生的視頻漲粉 114 萬+,成為一匹漲粉黑馬。翻看@江西大林哥 的帳號,發現他最近在荒島挑戰野外求生 60 天,目前已經更新到了第 25 天。
  • 揭秘抖音特效師:有人一條視頻漲粉70萬,有人一條廣告不過萬
    百億次使用=漲粉兩萬你使用的那些抖音特效,並非全由內部員工製作。去年9月,抖音開始全國招募特效師。白小白是一位工作十多年的動畫設計師,目前在深圳當自由職業者。他於今年3月加入抖音特效開放平臺,半年時間共發布140多個特效道具。
  • 深圳寶安區為何升級為中風險地方?(附深圳衛健委回應)
    今天上午(4月7日),深圳市衛健委主任羅樂宣做客《民心橋》,圍繞寶安區疫情風險等級調整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寶安區為何升級為中風險地區,這意味著什麼?
  • 分享|小小何一個人是怎麼做公眾號的?
    後臺回復【漲粉】【排版】有驚喜文 / 小小何 圖片 / 網絡 說下自己,18年三月份開通公眾號(正好趕上了公眾號平臺修整沒有留言功能┭┮﹏┭┮),中間因為其他事情停更過兩次,實際運營公眾號的時間是一年左右,中途掉粉500+,閱讀量也驟降
  • 不到一年漲粉400多萬,成熟的條漫公眾號生產線是什麼畫風?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新榜(ID:newrankcn),作者: 貓哥,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每一次網絡技術迭代,人類的讀賞習慣都會經歷一次洗牌。2015年,公眾號席捲手機屏幕;2017年,長圖形式成為新星;2018年,短視頻成為流量之主;2019年,直播掀翻內容商業城池。對投機者來說,這些風口變化是此消彼長的零和關係。
  • 「疊詞女孩」田姥姥,半年漲粉上千萬,背後「走紅」的原因不簡單
    眾所周知,她沒有攝像團隊,沒有任何公司包裝他,她的日常視頻都是與外孫子一起逗笑的視頻,但最讓人驚訝的就是,在半年的時間裡,田姥姥竟然漲粉上千萬。這樣的速度可以說不是那個年輕網紅輕易能做出來的,因此有很多人說:「田姥姥走紅看似很簡單,但實際上背後的原因卻並不簡單」。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