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中,獨自綻放的梅花真的會寂寞;孤芳自賞,會使人踟躕不前

2020-12-22 小梁下鄉

寒冬裡,一枝梅花獨自在枝頭綻放;酷夏中,那雪松在豔陽下依然挺立;春風裡,有朵夏荷仍未凋零。但是,它們真的快樂嗎?

記得年幼的我站在家門口那棵枝幹纖細,卻依然挺立的橘樹下,仰起那純真的笑臉穩著身旁的爺爺:「這棵樹,寂寞嗎?」爺爺愣了愣,似被我這問題給問住了。好半晌,才說:「寂寞與否,全看心。」我有些疑惑,無法理解這話的意思。爺爺只笑了笑,卻是再沒說一句話了。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我才有些明白這話的意思了。那時,我尚且成績不錯,回回考試都有在班級前五,但似乎順風順水慣了,老天爺下定決心要給我一次打擊。我才突然發現,在這偌大的班級之中,我竟找不到一個知心朋友。知道思緒開始飄遠,記憶開始回籠,我才發現我竟變了如此之多。

記得開學初,我雖有些內向,但因為性格不錯的原因,還是有不少朋友。但就在那次期中考試後,我取得了一個十分優秀的成績,開始變得有些飄飄然,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原本許多人會問我問題,我也樂意為她們解答。但那次後,我開始拒絕他們,還不時說一些風涼話。就這樣,所有人都開始疏遠我,而我卻還沉浸在沾沾自喜中沒有察覺。最開始,我約別人出去卻四處碰壁,令我感到有些挫敗。

那之後,我開始學著改變,學會謙虛,樂於助人。我開始主動地與人交流,又變回了原來的那個我。在此,我想對你們說:你永遠都不是世界上最明亮的那顆珍珠,人外有人,在海的那一端,也許有比你更明亮的珍珠。

原來,寒冬中,獨自綻放的梅花真的會寂寞:豔陽下的雪松也並不是無時無刻都挺立著身姿:孤芳自賞,真的會使人踟躕不前。

相關焦點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的傳說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初開,反間沒有一絲一毫的花草,光禿禿的一片大地。
  • 千年宋詞,最美在寒冬
    除了清秋,宋詞中的寒冬,雖沒有那麼為人所熟知,卻也別有一番韻味。清平樂·年年雪裡宋代:李清照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雪花好似梅花一樣潔白無瑕,梅花又如同雪花一般晶瑩剔透。無論你認為他們是相似還是不相似,梅花與雪花都是一樣絕美。但就是這絕美無雙的雪與梅勾起了我的一腔愁思。有誰能體會到我的哀愁呢?只有南樓上的皎皎明月是我的見證。是啊,記得去年我們還一起在月光下踏雪尋梅,而今年只留下我在這個美好的夜晚,獨自悔恨。
  •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當時就因為這一句學習了崔道融的《梅花》: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而且因為這一句姜白石寫下了暗香和疏影的名篇啊,而這首詞裡面的「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讓我想起了「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讓我們大武漢有了「江城「的美稱。還有裡面「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我想路遙的名字也許就是從引自這首詞吧!
  • 清冬品詩|試問梅花何處好?(冬日詩詞鑑賞與感悟系列)
    除了別號「梅妻鶴子」的林逋之外,還有「梅花屋主」王冕、「高梅花」高啟、「梅知己」吳昌碩、「應梅魂」應象翁等。詠梅詩詞更加不勝枚舉,小學生都能脫口而出「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等數句。梅花究竟有何魅力讓一眾文人墨客競揮毫?答案就在詩篇中。
  • 做人應該學習在烈烈寒風中梅花的精神
    梅花精神也就是梅花的文學形象,隨著國花評選活動,談梅花精神的多了,由於賞梅的角度不同,詠梅的體味異趣,造成眾說紛紜,究竟什麼是梅花精神?從前人詩詞中,或可找到較滿意的答案宋代詩人林逋(967-1028)的梅妻鶴子,在梅的花文化中佔有一席地位,他的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凌寒獨自開的梅花,國畫大師的梅花千姿百態
    國畫中梅花作為很好的素材,被大師們繪畫在宣紙上。和蘭花、竹子、菊花一起稱為「四君子」,也與松樹、竹子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中華文化有謂「春蘭,夏荷,秋菊,冬梅」,梅花在冬季盛開,傲雪凌霜,中華民族崇尚這樣的精神。
  • 最消魂梅花三弄——讀書筆記236
    【最消魂梅花三弄——讀書筆記236】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梅花以它的凌寒傲雪、高潔幽香列中國十大名花之首,深受文人士大夫們的讚賞,可謂「梅蘭竹菊四君子」,「松竹梅歲寒三友」。宋王安石《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盧梅坡《雪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陸遊《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數枝與獨自文理不通嗎?
    前言讀過這首詩的人,大概沒有幾個讀者會想到這個簡單的問題。「數枝梅"與"獨自開"矛盾嗎?乍一想,有點類似"白馬非馬"的問題,不小心會被繞進去。細思量,獨自開其實有3種解釋,都能解釋的通。一、牆角數枝梅與庭前一樹梅首先,數枝梅與獨自開並不矛盾。數枝梅並不一定是幾棵梅花,而可能是一棵梅花,牆角數枝梅即牆角有一樹梅花的意思。
  • 梅花香自苦寒來,通篇寫梅,卻不見一梅字,蘇軾的千古寫梅第一詞
    可見不論是古人還是今人,對於梅花的喜愛都是一樣的。因為梅花開放的時節乃是寒冬。這樣的開放時節怎麼能夠不讓人驚喜,畢竟大多數的花都是在春日時節開放,爭相鬥豔,一展其美。而只有梅花能夠在寒冬臘月之時,傲然開放,為銀裝素裹的大地點綴一二。
  • 梅花釀酒歲月寒,靜光浮遠情糾纏
    文 | 愛博青山梅花釀酒歲月寒,靜光浮遠情糾纏。酷熱念舊涼斟滿,雪花烙印觸心尖。去年冬雪漫天飛舞的時候,採來數十多梅花浸泡酒中,酒的味道總是可以留住梅花的清涼芬芳,打開蓋子,馥鬱的花香透著烙印在記憶裡的寒幽,清酒尚且沒有粘上嘴唇,就已經陶醉於其間了。斟滿一杯,放入適量的冰塊,玻璃杯外面迅速的形成了一層水霧,瞅著這吹過來的涼意,心波滴轉的瞬間豁然的貫通過整個秋天。
  • 伍六七:梅花十三真的會跟阿七在一起嗎?
    在刺客伍六七中,相信我們看到阿七和梅花十三是最看好的一對。但是他們真的如能所願嗎?要知道梅花十三是青鳳從小收養的,在梅花十三小的時候因為他父親的武功只傳男不傳女,而梅花十三,而梅花十三從小就喜歡練武,卻未能繼承家父的武功卻也很努力地去練武,卻不想被自己父親所拋棄,兩母女被流放在外,卻還著殺手追殺,搞不好還是他父親僱傭的。從梅花十三在小的經歷來說,青鳳是她的恩人,有如養父一般。
  • 有夢花居——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更未被人賞識,梅花卻毫不在乎。「牆角"寫出了梅花的生長環境極為偏僻,孤芳自賞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凌寒獨自開」,這裡沒有寫梅花的姿態,而只寫梅花「獨自開」,突顯出梅花不畏寒
  • 國畫梅花的畫法及介紹
    梅花李枝可分為主枝、側枝和小枝。主幹彎彎曲曲,側枝細。側枝一般在主枝彎曲處發育。主幹的彎曲一般不應過長,而應改變彎曲和伸展的長度姿勢。毛筆應該是靈活的。中心和側翼都使用。生動自然很重要。梅花有正、陽、豔、陽、背等方向,有盛開、初開等風格,有單瓣、雙瓣兩種花式。
  • 我承認我自卑我真的很怕黑是什麼歌 孤芳自賞原唱是誰歌詞介紹
    我承認我自卑我真的很怕黑是什麼歌 孤芳自賞原唱是誰歌詞介紹  我承認我自卑我真的很怕黑是什麼歌?歌曲《孤芳自賞》。最近在抖音有一首歌曲非常火,很多人用來做bgm,其中有一句歌詞唱的是「我承認 我自卑 我真的很怕黑 每到黑夜來臨的時候 我總是很狼狽我徹夜在買醉 但我不曾後悔 只是想讓自己清楚 為什麼 我會掉眼淚」。
  • 在寒霜中與菊花爭豔,在冬雪中與梅花綻放,你是花中的獨一份
    月季那飽滿的花骨朵經歷了夜晚的嚴寒霜打,在溫暖的陽光中盡情的綻放。它的花朵會一朵一朵的開,不像桂花那樣開滿枝頭,能讓我們不斷的欣賞花朵的豔麗。在寒冷的初冬月季花枯萎的也很快,它留給了我們短暫的芬芳,它的花是那樣的短暫讓我格外的留心觀察,我怕我一不小心而錯過它嬌豔的花瓣。
  • 寒冬時節,梅花盛開,看攝影師們怎樣拍出梅花的意境
    梅花不像很多花卉那樣在溫暖的春天開放,而是開放在寒冷的冬天,正如王安石在五言絕句《梅花》中描寫的那樣:「凌寒獨自開」。梅花傲雪開放的氣節感染著無數文人墨客,他們用詩、散文、畫作謳歌和讚美梅花。同樣,好的梅花攝影作品給人美的享受。那麼怎樣拍好梅花作品?
  • 那些年,我們聽過的梅花歌,最後一首讓人淚奔
    寒冬臘月,花枝還結著冰,冰裹著的可愛的梅花,變得越發清純,那包裹梅花的冰凌也富有了藝術的魅力。也有些梅花藏在牆邊,默默無聞卻散發著清香。正如王安石的名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一 剪 梅作詞:娃娃 作曲:陳彼得一剪梅,原是詞牌名,1984年臺灣推出同名電視劇,主題曲《一剪梅》由費玉清演唱,小哥乾淨清亮的嗓音,加上委婉的尾音,不嘈雜,不喧鬧,脈脈深情地把梅花的淡雅和悠長唱得絲絲入扣,讓人有無盡的回味和沉思。
  • 一首流傳了900多年的詠梅詩,無人能出其右,寫出了不一樣的梅花
    梅花是一種極為普通的植物,但是歷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歡梅花,也都把這種花當成人生的追求,其實主要還是由於梅花身上高尚的品格;大多數的花那都是在春天綻放,這個時候春風和煦,花自然開得無緣豔麗,所所有的花兒都是在春風中爭相競放,但是梅花不一樣,它是選擇在冬末初春時節開花,這個時候大地一片肅殺
  • 喜歡下雨,留戀深夜,獨自在角落享受「寧靜」?寂寞還是被寂寞?
    獨自於窗前仰望綿綿細雨,傾聽淅淅瀝瀝的雨聲,不刻意去想什麼,只是隨心,開心也好,悲愴也罷,讓一切隨小流輕輕流逝細潤無聲。我想大概很多女孩子都有過這樣的時候吧,雖然我不是,但也在兒時會時常這樣做,那時的心境我想或許叫做「寧靜」吧!可惜如今卻是再也找不回往日的心境了。成年之後事情難了,壓力大了,想的也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