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象日丨走進我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2020-12-10 央視新聞

今天(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這個日子的設立,旨在呼籲人們對身處困境的非洲象和亞洲象予以關注和保護。在我國,隨著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不斷加強,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從上世紀末的100多頭到2019年底已經增長到約300頭。在雲南西雙版納州的野象谷,設有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每天早上8點,位於西雙版納野象谷的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就逐漸熱鬧起來。這個中心2008年建成,先後救助過20多頭野生亞洲象。

總臺央視記者 王溪:繁育中心養護人員的一天就是從做鏟屎官開始的。一晚上呢,一個象舍就能拉出這麼一車的象屎。

觀察清理糞便,打掃衝洗象舍,給大象們洗澡後再量體溫,做身體檢查,這是飼養員們每天都要進行的工作。準備工作完畢後,工作人員還要帶象群進入山林,進行野外生存訓練。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飼養員 自建明:本來它就是在山上活動的動物,你不給它經常去的話,天天在那個地板上面,腳底板會壞掉。所以說我們每天要帶它到山上,最起碼也要七八個小時。因為山上的那些植物多嘛,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野象被救助的原因都不相同。有些是為爭奪配偶打鬥而受傷,有些是被獸夾傷害傷口感染,也有意外跌落山崖受傷被困的大象,還有因體弱多病被象群遺棄的小象。這些受傷的象在野外被人們發現後送到救助中心,飼養員們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野象,被人們稱為「象爸爸」。「象爸爸」陳繼銘說,他印象最深的是照顧一頭叫「羊妞」的小象。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飼養員 陳繼銘:以前「羊妞」它來的時候,經常會拉肚子,因為它出來的便便有比較稀嘛,會粘在它的屁股後面,然後我們每天用手帕這些用溫水給它擦洗,但是我的孩子我幾乎沒做過,我的兒子幾乎沒有像「羊妞」這樣照顧過,換一個尿不溼都很少。那時候真的還是挺虧欠自己家人和孩子的,然後現在的話,「羊妞」也慢慢健康了,你看現在5歲了,然後從剛開始來的76公斤,已經長到了1.3噸了,所以說我們的付出我覺得還是非常值得的。

網紅小象「羊妞」長大了

「羊妞」是一頭非常可愛的小象。2015年8月17日,「羊妞」在普洱市一位村民家的柴房裡被發現,因為患病,當時它已經奄奄一息,救助人員把它帶回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飼養員們開始精心照料它,可愛的「羊妞」性格活潑,還曾因為呆萌的行為上了熱搜,一起去認識一下「羊妞」。

這個扭動著身體,順著山坡滑滑梯的小象就是「羊妞」,當時它不到兩歲,飼養員把它日常的生活拍了下來發在了網上,贏得了不少網友的喜愛。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大象醫生 保明偉:它非常聰明,當時也是在馴養的過程中,也是七八月份,這個泥土比較鬆軟嘛,下坡的時候它就兩腿一蹬,刺啦一下就滑下去了。當時很小,你看現在1米78,比我們要高得很多了。吃也吃得多,一天要幾十公斤,除了喝羊奶,還是要吃幾十公斤的草啊,或者是各種水果。

5年前,「羊妞」被發現時出生才一周左右,當時它在一位村民家的柴房裡被發現,臍帶嚴重感染。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大象醫生 保明偉:羊妞比較特別,因為救它的時候僅出生了7天左右吧,那時候是處於一個哺乳期,但是因為疾病啊,掉隊啊,或者其他的原因就被媽媽拋棄了,帶到有人家的地方,因為它(象媽媽)也很聰明,它可能感覺這個大象很難以存活,就把這個救助的希望交給人類,所以讓我們發現了,救了它,把它轉到這個救助中心來。

羊妞來到救助中心後,「象爸爸」陳繼銘24小時陪伴看護,悉心照料,因為是羊年出生的,陳繼銘給它起名「羊妞」,同時,為了幫助它儘快恢復身體,羊妞需要喝營養更豐富的羊奶,不過這讓它在融入象群時遇到了難題。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飼養員 陳繼銘:(小時候)它主食還是羊奶,體表發出的一些味道都是羶味,所以說很多的這些大象也好,我們這個小象也好,都不願意跟它玩耍,可能在想,羊妞也和我們長得是一樣的,但是你的味道和我們不一樣,所以說大部分的時間,它都是跟著象爸爸(飼養員)在活動,現在呢,它的食草量也慢慢增加,它的奶量就會慢慢減少,它的味道就沒有以前那麼濃,所以說現在它也和其他的成年象也可以到野外進行康復訓練了。

從被排斥到被接納,「羊妞」逐漸融入了集體,生存技巧也取得了巨大進步,這也成為了我國在亞洲象保護研究領域的一個成功案例。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飼養員 陳繼銘:因為像羊妞這種出生兩周左右就被救助的這個小象呢,可以說是還是首例,能夠活到現在這麼長,5周歲那麼長的時間,也是刷新了整個新的紀錄吧。

近年來,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不斷「添丁進口」,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中心已經繁育出9頭小象。

收容肇事野象 緩解人象衝突

除了救助被困野象,近幾年雲南發生的「人象衝突」事件也在不斷增加。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野象的數量不斷增多,當保護區內食物減少時,不少象群便到保護區外取食,人象活動空間重疊導致「人象衝突」難以避免。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也收容了部分發生過衝突的野象。

2018年4月8日凌晨,一頭亞洲野象闖進雲南普洱市思茅市區,在城裡逛了5個多小時後被工作人員請出城外。8日傍晚,這頭野象再次來到普洱城郊逛起了公園和農家樂。為避免發生人象衝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當地政府和林草部門將野象麻醉並捕捉救護,送入西雙版納救助中心。這也是我國首次在城區對成年健康亞洲象進行麻醉並將其控制。

2019年3月,西雙版納勐海縣境內18頭野生亞洲象在勐阿鎮轄區內頻繁出現,多次進村入戶,走街串巷,攔路搶食,損壞過往車輛,造成了財產損失,嚴重幹擾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其中一頭名叫「維吒喲」的公象性情暴躁,於3月17日—4月4日,先後6次進入勐阿鎮主要街道等人流聚集區,攻擊破壞大小車輛16輛、損毀房屋等基礎設施5處,為確保當地民眾生命財產安全,4月5日當地有關部門將 「維吒喲」依法捕捉並送往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昔日的破壞大王,經過和飼養員們的朝夕相處,現在情況如何?2020年8月10日,記者見到了「維吒喲」。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飼養員 陳繼銘:來的時候它的脾氣性格還是比較暴躁的,它自我保護意識也非常強,我們一靠近它,可能有一個反抗的心理,現在通過我們「象爸爸」每天和它接觸,現在我們的飼養員「象爸爸」已經可以這樣近距離地給它清理象舍啊這些,但是這個呢,有一點特殊,不是它的飼養員象爸爸(飼養員)不可以靠近,包括我也不可以靠近,你靠近它的話,它可能會有主動保護,會攻擊的現象。

目前,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內的象舍已經滿員,而在普洱和西雙版納,野象群進村入戶的趨勢仍在加大,人象衝突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記者從亞洲象專家委員會了解到,目前雲南正在積極探索緩解人象衝突的方式,並通過人防監測、無人機預警、大象圍欄等方式暫時緩解衝突。而在未來,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還將繼續擴建並加大收容救助等功能性區域,在緩解人象衝突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級工程師 沈慶仲:下一步將更科學地把救護中心規劃為四個區域:一個叫隔離救治區,一個叫種源繁育區,另一個叫管理辦公區,還有一個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基地,我們叫康養回歸區,就是通過康復放養、野化訓練以後讓它能夠實現一個目標就是回歸到大自然。

(總臺央視記者 王溪 趙鵬 陳政 孫振濤)

(編輯 王鶴翔)

相關焦點

  • 世界大象日丨向救助陪伴亞洲象的「象爸爸」致敬!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的野象谷,設有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為西雙版納叢林中遭遇困難的亞洲象提供庇護港灣,中心的工作人員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象爸爸「象爸爸」每天和救助象在一起,照顧收容救助象起居,觀察清理糞便、打掃衝洗象舍,給救助象們洗澡、量體溫和做身體檢查,所有準備工作完畢後,還要帶它們進入山林,進行野外生存訓練。在「象爸爸」的細心照料下,被救助亞洲象們大多走出創傷陰影,重獲新生,還交到了人類朋友。今天是世界大象日,向這些陪伴亞洲象比自己兒女時間還多的「象爸爸」們致敬!
  • 世界大象日丨找到一條路,為我們心中「象」往的生活!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談起象,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象爸」陳繼銘的語氣都柔軟了起來:「它們相當於我的家人。「羊妞」是5年前來到救助中心的。它的生日也被定在了世界大象日這天。 人類和亞洲象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照顧和被照顧。亞洲象曾是人類活動的受害者,也是人類「危險的鄰居」。大家都在想辦法,找到和大象的和諧相處之道。
  • 世界大象日|用科技之力共建「象」往的生活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世界大象日於2012年設立,旨在呼籲人們關注身處困境的非洲象和亞洲象。我國亞洲象主要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區。近幾年,這種珍稀動物卻因肇事擾民、人象衝突等話題頻見報端,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第九個世界大象日,讓我們一起走近西雙版納亞洲象防治保護的最新進展。
  • 世界大象日 | 與象共生 「羊妞」和「象爸」 的暖心生活
    世界大象日 | 與象共生 「羊妞」和「象爸」  的暖心生活 你知道嗎?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卻面臨著滅頂之災!
  • 世界大象日|西雙版納為亞洲象過節
    大象排成長龍遊行  數十頭大象排成長龍遊行、11家餐飲企業用亞洲象食材製作美食比拼廚藝、高空棧道上的雨林集市為大象「攢口糧」,8月12日,一系列的「世界大象日」主題活動在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的野象谷景區舉辦。
  • 世界大象日:關愛大象生存,從詹姆士·卡梅倫的短片中找勇氣
    今天是世界大象日。2012年,加拿大動物保護人士、導演、作家帕特裡夏·錫姆斯(Patricia Sims)和泰國大象放歸基金會決定將每年8月12日設立為世界大象日,呼籲人們關注深處困境的非洲象和亞洲象。自從設立以來,世界大象日已經得到了全球各地100多個動物、大象保護協會和組織以及善心人士的支持。
  • 「新疆隼類繁育研究中心」項目啟動
    2014-07-04 12:25:13    華夏經緯網
  • 世界大象日|直擊雲南「追象」現場
    8月8日晚上9點20分,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阿鎮嘎賽村的一條水泥路上,「老大」突然現身。 普宗信一個人拿著手電筒往前走,快到拐彎處時發現了它,直線距離僅20米。他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往回撤。腳步聲不大,目的是為了不驚動這頭成年亞洲象。撤到安全距離後,老普鬆了口氣。
  • 7.29全球老虎日:守護森林之王我們在行動
    今年7月29日是第十個「全球老虎日」,為進一步強化對東北虎豹等野生動物保護、救助和繁育工作,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與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攜手合作,在中國橫道河子貓科動物飼養繁育中心掛牌成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黑龍江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
  • 3機構揭牌丨長治市社會福利和捐助救助中心、長治市城市管理綜合...
    3機構揭牌丨長治市社會福利和捐助救助中心、長治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長治市衛生健康綜合行政執法… 2021-01-05 0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大象日|關於非洲象你應該了解的一些事實
    8月12日,我們迎來了第9個世界大象日(World Elephant Day)。一項針對非洲草原象的調查顯示,在過去10年裡,大象的數量在急劇下降,而主要威脅是偷獵。偷獵行為對大象種群造成嚴重損害,導致每年大約有25000頭大象死亡。保護大象,不容遲緩!
  • 我國新添兩隻人工繁育高山兀鷲
    我國新添兩隻人工繁育高山兀鷲 2020-05-17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世界大象日|相約「森羅萬象」 聊聊跨界保護的那些事兒
    雲南網訊(記者 李恆強)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森羅萬象」大象保護跨界分享會將於當天在昆明恒隆廣場大象好在書店舉行。活動旨在搭建一座跨學科、跨領域以及跨國境的橋梁,與各界人士探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方式。「森羅萬象」大象保護跨界分享會。
  • 三隻小燕隼寶寶得到救助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在吉林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三隻才出生20多天的小燕隼寶寶正嗷嗷待哺,呆萌可愛的樣子讓人心動。三個絨毛未褪的小傢伙一字排開,按照統一的節奏一同搖晃著腦袋,張著嘴,發出聲聲鳴叫,等待著工作人員餵食。吉林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的工作人員用鑷子夾著雞肉,送到它們嘴邊,三個小寶寶開始滿足地大吃起來。7月30日,長春市九臺區的一位公交車司機,在林邊撿到三隻小鳥,對它們進行救助後交給了九臺區林業局。九臺區林業局將它們送到了吉林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經鑑定,這三隻小鳥是燕隼幼鳥,出生20多天。
  • 物種保護丨陝西:近5年來人工繁育大熊貓32隻 成為世界第三大大熊貓...
    物種保護丨陝西:近5年來人工繁育大熊貓32隻 成為世界第三大大熊貓繁育基地 2020-12-22 1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浪潮推出暖心短片:用科技幫助亞洲象重返雨林,讓童話成真
    這支名為《幫亞洲象重返雨林》的短片,從人文視角講述了科技助力出走的亞洲象重回家園的故事。浪潮藉此呼籲大家關注亞洲象,以新技術賦能瀕危物種和生態保護。想要讀懂這個故事,首先來認識一下故事的主角——亞洲象。亞洲象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也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境內的亞洲象僅有170頭左右。
  • 各地林草頭條丨「種」綠芙蓉國 「苗」繪瀟湘錦
    「種」綠芙蓉國 「苗」繪瀟湘錦——湖南林草種苗發展紀事 湖南是我國南方重點林區,全省森林覆蓋率59.90%、森林蓄積量5.95億立方米。調查結果表明,全省現有種子植物5475種(含種下等級),隸屬於213科、1399屬;有野生木本植物2356種,其中喬木874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達79種;植物種數居全國第七位,且木本植物更為富集,是我國亞熱帶地區低海拔常綠闊葉林保存最好的省份之一和第四紀冰期後世界古老孑遺植物的殘遺中心區及我國古老殘遺裸子植物的富集之地。
  • 市社會救助中心:打造「江陰特色」救助服務
    作為我市開展 集成改革試點的 創新舉措之一, 江陰市社會救助中心 於10月9日掛牌成立。
  • ...安邊丨森、武警聯合救助一隻國家 "三有"保護動物——果子狸
    治庸 • 安邊丨森、武警聯合救助一隻國家 "三有"保護動物——果子狸 2020-06-04 0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三十四次公眾開放日丨黑河農商行走進法庭 感受司法零距離
    第三十四次公眾開放日丨黑河農商行走進法庭 感受司法零距離 2020-12-10 1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