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歌德(德)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990,閱讀約2分鐘
中國古人講究「義與金蘭」,這是結拜兄弟的說法。蔣介石最喜歡與人結拜兄弟,以拉近關係。但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愁」。蔣介石是在為利益奔走。
一旦失去使用價值,或觸動蔣介石自身利益,或為了利益,就會翻臉。被蔣介石害死的結拜兄弟不在少數。其中,有三位聲名顯赫,被軟禁的張學良結局最好。
張學良為何被蔣介石軟禁,大家都知道。他也是蔣介石的坑,但蔣介石大半輩子都是坑。蔣介石比張學良大14歲。在他十五六歲結婚的那個年代,他們兩個可以說是兩代人了。
那蔣介石為什麼要跟小14歲的張學良結拜呢?說到底,是為了蔣介石的利益。中原大戰時,蔣介石几乎敗下陣來。他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張學良。當然,蔣介石答應了副總司令的位置。
後來,為了把兩人的關係鞏固得更牢固,蔣介石乾脆萌生了結拜兄弟的想法。但後來與張學良翻臉時,蔣介石對張學良仍有所顧忌,只是軟禁了張學良。俗話說:「生不如死。」
蔣介石的另一個結拜兄弟是戴季陶。蔣介石比戴季陶大3歲。兩人在日本留學時相識,後來結拜為異姓兄弟。戴季陶幾乎沒有離開蔣介石,成了蔣介石的智囊團。
蔣介石對戴季陶非常尊敬,稱他為「佛教徒」。戴季陶也全力輔佐蔣介石。蔣介石能夠成功執政,離不開戴季陶的支持。戴季陶是國民黨內為數不多的智者。
日本投降後,戴季陶勸蔣介石不要急著出兵東北。後來,蔣介石在東北潰敗,充分證明了戴季陶觀點的正確性。而蔣介石更是將東北戰敗的怒火撒向了戴季陶。
當時戴季陶的朋友來看望戴季陶,慶祝抗戰勝利。結果蔣介石竟然說:「有什麼好祝賀的?哭還在後面呢!」蔣介石的行為打了戴季陶的臉,隨後蔣介石逐漸冷落了他。
1948年11月13日,被稱為蔣介石「文旦」的陳布雷自殺身亡。起初戴季陶看不起自殺的陳布雷。然而,幾個月後,戴季陶步陳布雷後塵,服安眠藥自殺。
蔣介石另一個結局慘澹的結拜兄弟是馮玉祥。1928年2月18日,馮玉祥任第二集團軍軍長時,蔣介石為了拉攏馮玉祥,主動與他交換金蘭樸。從此成為兄弟,說白了就是結盟。
然而在1930年,兩人卻成為水火不容的敵人,從此分道揚鑣。1948年9月1日,馮玉祥乘船回京。在回北京的路上,船著火了,他和女兒一起被燒死。死因至今仍是個謎。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