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種,他們分布在各地,也擁有與眾不同的樣貌,我們常常很容易通過外貌特徵來判斷一個人來自何方。
比如,歐洲以白種人為主,他們體型高大,擁有藍色的眼睛;而非洲以黑種人為主,他們的身材比例更加完美,同時擁有較厚的嘴唇、捲曲的頭髮;亞洲人的身材偏瘦小,以黃色的皮膚為主,並且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擁有明顯的單眼皮…
人們在觀察不同人種的外表時,也會不斷思考,歐洲人難道沒有單眼皮的嗎?
在整形技術不斷發展成熟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亞洲人希望擁有「歐式雙眼皮」,仿佛看起來可以更加深邃。但是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雙眼皮和單眼皮都存在於我們的遺傳基因中,即便能夠通過整形改變現狀,後代也無法擁有類似的樣貌。
這聽起來十分遺憾,不過從某種角度來看,亞洲人的單眼皮也是對環境適應的明顯表現。
科學家表示,大部分亞洲人的眼角前方會有一塊垂直的皮膚皺壁,成為上眼瞼的延續,這也被稱為內眥贅皮。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以及遺傳基因不同,內眥贅皮覆蓋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一部分人成為內雙,一部分人成為徹底的單眼皮。而歐洲人往往具有高鼻梁,恰好將內眥贅皮撐起來,所以歐洲人幾乎沒有單眼皮的情況。
當然,雙眼皮往往與高鼻梁配合在一起,對顏值方面的加分還是很明顯的,為了彌補單眼皮在美觀方面的缺陷,科學家們還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有觀點認為,厚重的單眼皮可以在為眼睛遮光的同時,也增加了眼睛的適應程度,在某種方面來說也有很多必要性。
目前來看,歐洲人中也有一部分擁有單眼皮,只不過他們的眼睛較大,在不斷眨眼的過程中也擁有了雙眼皮,這種情況偶爾也可以在亞洲人中得到體現。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不同的人種開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因此有關雙眼皮的爭論也漸漸消失。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村,每一種膚色都擁有獨特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