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曾想成為「中國固有領土」

2021-01-20 國家人文歷史

1636年的蘇祿國,已遭到西班牙的逐步蠶食。(資料圖)


點擊【閱讀原文】可參與相關話題討論


菲律賓這個群島國家海岸線離中國島嶼最近距離尚不足200公裡,其9500萬人口中,至少有1500萬人帶有華裔血統,是東南亞華裔血統人口比例較高的國家之一,至今仍具有鮮明華人特徵、且自認為華裔的菲律賓人,也有100萬以上,這一切都表明,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確是有一些「固有」關係。


最早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國家力量是東吳


菲律賓在漫長歷史時期內,其境內7000多個島嶼上雖有人居住,但並未形成國家形態,而最早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國家力量,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東吳。公元226(吳孫權黃武五)年,東吳官員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浮海巡撫東南亞,前後歷時數十年,抵達過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也曾到過今天菲律賓境內的臣延、耽蘭和杜薄。由於康泰回國後著有《吳時外國記》(俗稱「扶南傳」,扶南即柬埔寨),這本書雖然早已亡佚,但裴松之注《三國志》時有所引述,《晉書》中也有提及。此次「出訪」的目標是扶南,菲律賓各地僅是順風路過,因此中國此時對菲律賓,也只能說是「到此一遊」,去過而已。


隋唐時期,中國航海業空前發展,南方大港泉州十分繁榮,海船和航海設備也大為進步,已出現了中國-菲律賓之間的較固定海上貿易航線。由於風浪、潮流的關係,這條航線並非從福建沿海直接前往直線距離最近的呂宋島(即今菲律賓群島中的呂宋島),而是從泉州出發,先繞過海南島,沿越南海岸線抵達越南南部的佔城,然後繼續沿海岸線南下,在馬來半島一帶橫渡南海,抵達加裡曼丹島的渤泥(汶萊),再從汶萊北上,抵達今天菲律賓的蘇祿群島和棉蘭老島一帶。


還應看到,唐代「海上絲綢之路」十分繁榮,但菲律賓群島卻只是這條海商黃金航線的一個並不起眼分支。菲律賓列島人煙稀少、經濟落後,中國的大宗輸出產品(絲綢、瓷器、茶葉),當地市場容量有限,而當地出產的水果、香料、海產品等,其它南洋地方也不難買到。這條航線最重要的意義,是開闢了一條中國福建沿海居民遷徙菲律賓的通道,此後幾百年間,呂宋等地逐漸聚集起不少華人,他們經商、務農,甚至成為海盜,在當地居住下來。


位於中國山東的蘇祿國東王墓


菲律賓第一個國家的第二代東王葬在山東


唐、宋、元三代,中國官方對菲律賓群島的興趣似乎並不大,一直到明初這種局面才開始改變。1405(明成祖永樂三)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在前往渤泥途中經停呂宋,在當地見到許多福建僑商,並應僑商請求,任命福建晉江籍華僑商人許柴佬為呂宋總督,此後直到1424年,呂宋島的最高行政長官都是這位華僑商人。


從理論上講,這17年是菲律賓和中國關係最直接、最密切的時期,因為此時呂宋最高行政長官是中國人,最高行政機構法理上直屬中國明朝中央政府。但實際情況卻遠沒這麼誇張:鄭和許下的不過是「紙上富貴」,既沒有給兵,也沒有派員,而許「總督」所能依靠的,不過是聽命於己的一些商人、同鄉和夥計,所能控制的不過是商埠周圍一小塊地盤,廣大島嶼上絕大多數土地、人口他們既不能統治、管理,也無法徵收賦稅,甚至彼此間都未必知道對方的存在。1424年明成祖去世,明朝對外政策發生劇變,耗資巨大的「下西洋」因內部激烈爭議暫停。


在此前後,呂宋以南,出現了菲律賓歷史上第一個國家——蘇祿蘇丹國(在西班牙入侵菲律賓前,該國是當地社會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公元1409年鄭和三下西洋時路過蘇祿,在和樂與蘇祿第二代東王巴哈剌會晤,並贈對方豐厚禮物。叭哈剌對中國富庶繁榮十分仰慕,與同信奉伊斯蘭教的鄭和也一見如故,請求同船到中國「朝覲觀光」,但鄭和當時領命出訪印度、錫蘭(斯裡蘭卡),歸期未卜,因此婉拒。叭哈剌在鄭和走後向西王、峒王轉述中國「盛況」,令二王嘖嘖稱羨,三王決定共同設法赴華。


1417年,東王巴都葛叭哈剌、西王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王妻叭都葛巴剌卜及隨員、家屬等共340多人航海來到中國,當時明成祖正在北京為遷都做準備,蘇祿三王抵達南京後又換船沿運河北上,於八月初一抵達北京朝覲,逗留27天,受到明成祖接見、賜封和隆重接待,進貢「金鏤表文」和「珍珠、寶石、玳瑁諸物」,明成祖「賜印誥、襲衣、冠帶及鞍馬、儀仗器物,其從者亦賜冠帶有差」,臨行時再獲接見,三王各獲得「金鑲玉帶一條,黃金100兩,白金2000兩,羅錦文綺200匹,絹300匹,鈔1萬錠,錢3000貫,金繡蟒衣、麒麟衣各一襲」。終明朝一世,外國國王親自來訪的寥寥無幾,三王一齊來訪的僅蘇祿一例,因此所受的禮遇也是最鄭重的,和南洋號稱「最恭順」的滿剌加相同。


由於南北往返,舟車勞頓,加上寒流突襲,習慣熱帶氣候的叭哈剌沿運河南下至山東德州,因病醫治無效,於九月十三日與世長辭,遺命留葬中國。明成祖聞訊後派禮部郎中陳士啟前往祭奠,以國王禮節將扒哈剌葬於德州,並賜諡號「恭定」。安葬扒哈剌後,西王、峒王一行辭別歸國,而東王一家除長子都馬含回國嗣位外,其餘家屬包括王妃葛本寧、叭都葛蘇性,次子安都祿、三子溫哈剌等10人留德州守墓。


蘇祿王國古蹟


蘇祿蘇丹國希望成為「中國固有領土」被乾隆拒絕


東、西、峒三王則得到明朝「冊封」,屬於東亞典型的「藩屬關係」,但這種所謂「藩屬國」並非真正的統治,而是一種特殊利益交換關係,即中國皇帝從「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傳統理念,認為自己是天下萬國宗主,其它國家都歸自己「領導」,而弱小鄰國一來畏懼中國實力,二來希望通過「朝貢」換得成倍的「賞賜」,獲取利益,也樂得「嘴上服軟」。不過,此後在明朝官書上,蘇祿三王此後的「朝貢」紀錄寥寥無幾。蘇祿東王留下守墓「三年」的10名家屬,僅叭都葛蘇性一人在6年後歸國,其餘都留在德州,終明朝一世,他們的國籍都是蘇祿,是明朝的「客人」。


17世紀,清朝取代明朝統治中國,此時江河日下的蘇祿蘇丹國,國王正是東王后裔,他們希望依靠中國,抵禦西班牙人的步步蠶食。1726(清雍正四)年,蘇祿蘇丹遣使「朝貢」,重建了和中國的「藩屬」關係;1731年,蘇祿蘇丹親自「來朝」並拜謁了蘇祿東王墓;1733年,蘇丹應在德州守墓的東王后裔請求,上書雍正,希望給予這些人中國國籍,獲得批准;1753(乾隆十八)年,蘇祿「老蘇丹」上《請奉納版圖表文》,請求將本國土地、丁戶編入中國版圖,這是因為蘇祿被西班牙百般欺凌,強弱不敵,希望依託中國,尋求庇護。


但此時乾隆正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對海岸線以外並無興趣,甚至認為華僑都是「漢奸」,死不足惜,殖民者殺死華僑對中國有利,在這種思維定式下,他顯然不會對純屬「外人」的蘇祿請求有絲毫積極回應。蘇祿希望成為「中國固有領土」的請求最終被婉言謝絕,但雙方的「藩屬」關係依舊維持。1851(清鹹豐元)年,西班牙人佔領蘇祿古都和樂,蘇祿和中國間的航路就此被切斷,這一年也是中國太平天國金田起義的年份,此後中國自顧不暇,所謂「藩屬」關係,也只剩下民國時清朝遺老所編「清史稿」中雲山霧罩的幾筆了。


成為中國人的蘇祿東王后裔訪問故土,受到時任菲律賓總統的阿羅約接見。


1897年11月2日,呂宋成立了菲律賓第一共和國,1902年7月4日,美國吞併了菲律賓,次年宣布「摩洛蘭」為「非法土地」,向原蘇祿蘇丹國領土大量移民。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第三共和國成立並維持至今,和「摩洛蘭」的關係始終不睦,屢屢爆發戰爭和暴力衝突。1989年11月6日,「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成立,包括巴西蘭、馬京達瑙、南拉瑙、蘇祿和塔威塔威五省;2012年4月26日,菲政府和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籤署協議,宣布同意該組織在菲律賓南部組建「政治實體」,但具體細節尚未議定,目前南方這塊蘇祿故地局勢仍十分微妙,至於「蘇祿蘇丹國」,理論上一直存在,如今已傳至17世,在當地享有崇高威望,但並無實權,如今的蘇丹王室,仍然是當年蘇祿東王的後裔。


從前文可知,菲律賓北方的呂宋,和南方的蘇祿,歷史上的確都曾和中國存在一些「固有」,但大抵為象徵性隸屬關係,中國並未真正實際控制過菲律賓,最接近於「隸屬」的,自然是乾隆年間的那一次蘇祿蘇丹「請奉納版圖」,但請求者系被殖民者所逼而迫不得已,被請求者又正式拒絕,這件事並未成為事實——哪怕是理論和形式上的事實。


如今「蘇祿國恭定王」的陵墓仍矗立在山東德州市北的長莊鄉北營村,東王后裔如今繁衍為安、溫兩姓(分別為二王子安都祿、三子溫哈剌之後),已傳承至第21代,被劃為回族(因蘇祿人篤信伊斯蘭教),大部分聚居於北營村,世代守墓,一部分則散居江蘇、河北、天津等地,已很難看出他們與普通中國東部回族的區別了。 


(摘自《芳草(經典閱讀)》陶短房/文)

--


*新欄目上線


【國曆社區】

關注國曆微信,點擊「國曆社區」欄目,即可參與文章相關話題討論!各位微友快來發問吧!



更多精彩請點擊↓↓


相關焦點

  • 這個國家把中國告上南海仲裁庭,但曾渴望成為「中國固有領土」
    此次「出訪」的目標是扶南,菲律賓各地僅是順風路過,因此中國此時對菲律賓,也只能說是「到此一遊」,去過而已。這條航線最重要的意義,是開闢了一條中國福建沿海居民遷徙菲律賓的通道,此後幾百年間,呂宋等地逐漸聚集起不少華人,他們經商、務農,甚至成為海盜,在當地居住下來。唐、宋、元三代,中國官方對菲律賓群島的興趣似乎並不大,一直到明初這種局面才開始改變。
  • 菲律賓曾請求編入中國版圖被拒絕
    「中國固有領土」。不過,這個群島國家海岸線離中國島嶼最近距離尚不足200公裡,且有1500萬國民帶有華裔血統,這一切都表明,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確是有一些「固有」關係。菲律賓列島人煙稀少、經濟落後,中國的大宗輸出產品(絲綢、瓷器、茶葉),當地市場容量有限,而當地出產的水果、香料、海產品等,其它南洋地方也不難買到。這條航線最重要的意義,是開闢了一條中國福建沿海居民遷徙菲律賓的通道,此後幾百年間,呂宋等地逐漸聚集起不少華人,他們經商、務農,甚至成為海盜,在當地居住下來。
  • 開羅宣言明文規定東北,臺灣,澎湖列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羅斯福表示中國應取得四大國之一的地位,平等參加4強機構。參與制定此類機構的一切決定。對此蔣介石欣然同意。對於中國領土羅斯福蔣介石二人一致同意,日本用武力從中國奪去的中國東北,臺灣和澎湖列島戰後必須歸還中國。
  • 離中國最近的美國領土,馬裡亞納群島——幾易其主,如何成為美國...
    美國跟中國隔著一個太平洋,相距上萬公裡,但那是美國本土,美國的一處領土距離中國最近僅有2500公裡左右,而距離美國本土卻高達8500公裡,即便是距離夏威夷也有5000公裡,這就是今天要說的——馬裡亞納群島。 馬裡亞納群島是位於西太平洋一系列火山和上升珊瑚構造群島,陸地總面積734㎞ 。
  • 位於西太平洋地區的關島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
    美國的領土是由哥倫比亞特區和50個州以及關島、北馬裡亞納群島、美屬薩摩亞、美屬維京群島、波多黎各等海外領地共同組成的。這其中的關島位於太平洋西部的馬裡亞納群島最南端。總面積549平方公裡的關島略大於中國第四大島舟山島。位於中國東南方向的關島距離中國臺灣2700公裡。
  • 菲律賓侵食南海:策劃「民間探險隊」滲透 派出坦克登陸艦「坐灘」
    此後十幾年,受菲律賓國內出現的民族主義思潮影響,有人開始強調南沙群島對菲安全的重要性,由此為炮製所謂的「卡拉延群島」(「卡拉延」在菲他加祿語中意為「自由」)尋找「合理性」,進而多次試探性提出非法領土要求。伴隨著冷戰的到來,美蘇分別在菲律賓蘇比克灣和越南金蘭灣駐有大批海軍部隊,南海地區一度成為冷戰的前沿陣地。菲律賓自恃在美國勢力的所謂庇護下,謀求採取實質性行動。
  • 新中國成立後收復了哪9塊領土?其中一塊領土相當於176個澳門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實力不斷增強,收回了哪些固有領土?中國古代一片繁榮,但自進入近代以後始終被列強入侵,而清政府卻無力阻攔,列強們要求清朝賠款、割地、租地,中國丟失了大量的土地。新中國成立後,與蘇聯重新籤訂條約,規定不遲於1952年末,蘇聯無條件歸還所有權利和財產給中國。1955年5月31日,蘇軍全部撤離回國後,該港才歸我人民海軍管轄至今。黑瞎子島又稱撫遠三角洲,位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市黑瞎子島鎮,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銀龍島、黑瞎子島、明月島等島嶼組成,面積為335平方公裡,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 杜特爾特:菲律賓不做美國附庸,將繼續與遭美制裁的中企合作
    綜合菲律賓拉普勒新聞網站(Rappler)和俄羅斯RT新聞報導,菲律賓總統羅德裡戈·杜特爾特的發言人表示,杜特爾特宣布菲律賓不會被美國針對中國公司的制裁嚇倒,將繼續與被制裁的中國公司開展業務,並堅稱馬尼拉不會向外國勢力低頭。
  • 中國南子島:1971年菲律賓來了,1975年越南也來了
    是中國三沙市南沙區雙子群礁的主島之一。在永暑島、美濟礁等島填海前,南子島是南沙群島第六大島嶼,現在是第九名了。南子島自古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南子島自古屬於中國領土,在古代中國漁民就常到此捕撈,島上有兩口水井,水有澀味,勉強可飲用,因此常有文昌縣、瓊海市漁民來此居住和從事漁業生產。我國漁民自清代以來一直開墾該島。
  • 該地區原是中國領土,後被迫分離,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口為果敢族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時期,多民族得到統一,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且清朝統治者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乾隆年間,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西方列強通過工業革命,開始了對外擴張的道路,中國成為了他們眼中最大的一塊「肥肉」。清朝末年,我國丟失了大片領土,其中包括江心坡、南坎、庫頁島等地,果敢也是其中之一。果敢全稱為「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為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其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的雲南省。
  • 【中英文對照】中國政府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
    根據上述規定,菲律賓的領土範圍限於菲律賓群島,不涉及中國的南海島礁。1961年《關於確定菲律賓領海基線的法案》(菲律賓共和國第3046號法案)重申了菲律賓1935年憲法關於其領土範圍的規定。5.菲律賓上述行為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嚴重侵犯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是非法、無效的。中國政府對此一貫堅決反對,一直進行嚴正交涉和抗議。7.
  • 東南亞地區哪個國家能成為領導者?越南、泰國、緬甸還是菲律賓
    印尼最有希望成為東南亞地區大國 到目前為止,東南亞的大多數國家經濟狀況都較為良好,在國際上發展潛力處於中遊水平。東南亞國土和人口都處於領先地位的印度尼西亞(領土面積和人口數量都位居東南亞第一),雖說,印尼的國家體量也算是世界前列水平,但是印尼的國土太過破碎化,這就導致了一個弊端。
  • 【軍事新聞】菲律賓發生反華遊行 欲「感化中國離開南海」
  • 香格裡拉對話內幕:中國女副外長這話太給力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此前,傅瑩也針對黃巖島事件表明了不接受周邊小國「肆意侵犯和挑釁」的堅定立場。4月18日,傅瑩在第二次約談菲代辦時指出,黃巖島是中國固有領土,菲方對黃巖島的權利要求沒有任何依據,中方不能接受,也不存在提交國際海洋法庭的問題。5月7日,傅瑩第三次約見菲律賓駐華使館臨時代辦,對菲發出最嚴厲聲音:「中方也做好了應對菲方擴大事態的各種準備。」
  • 脅迫中方放棄固有權利是徒勞的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記者閆子敏)針對美方以中國在南海的行動為由取消邀請中方參加2018年環太平洋軍演,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4日表示,中方在自身領土上開展正常建設活動,進行正常軍事訓練,這是主權國家固有的權利,拿一兩個交流項目試圖脅迫中方放棄自己固有的權利,是不現實的,只能是徒勞的。
  • 菲律賓街頭突然出現紅布條,寫著「歡迎來到中國菲律賓省」!
    中國在東南亞,馬上要新增一個大省了。也就是說,中國將新增30萬平方公裡,7000個島嶼,1億多人口。中國的版圖也將由一隻大公雞,新增一條大長腿。據媒體報導,12日上午,菲律賓前總檢察長希爾貝在社交媒體發布照片,在菲律賓一個人行天橋上,懸掛著一個紅色條幅,上面用英文寫著「歡迎來到中國菲律賓省」,英文字的下方,還有中文字「歡迎來到中國的菲律賓」。這顯然是一種惡作劇,因為7月12日,是所謂的「南海仲裁」2周年,一些菲律賓人應該是藉機搞事。
  • 唯一不和我國建交的鄰國,曾我們國家領土,如今成為別國「傀儡」
    引言:「唯一不和我國建交的鄰國,曾我們國家領土,如今成為別國「傀儡」」歡迎收看本期本期內容,小編在此感謝觀眾大大們的賞臉,小編致力於傳播最優質的旅遊內容,讓你足不出戶,看遍世界!現如今,我們國家成為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國際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大,在國際舞臺上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也正在慢慢適應一個東方大國的崛起。
  • 中國巡航自家領土合情合理,日本卻蠢蠢欲動,1個動作暴露其野心
    近一段時間以來,日本不斷在領土問題上拿中國說事,頻頻指責中國。據日本共同社11月1日報導,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船當天發現4艘中國海警局船隻在釣魚島領海外側的毗連區航行。據第11管區海上保安總部(那霸)稱,在毗連區已連續56天發現中國公務船,今年中國公務船在該地區巡航的天數已與去年創紀錄的全年最長天數282天持平。對此,中國外交部多次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方維護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在釣魚島海域開展巡航執法,是中方的固有權利。中國巡航自家的領土合情合理,然而,日本卻蠢蠢欲動,1個動作暴露了其狼子野心,值得中國高度警惕!
  • 菲律賓向黃巖島增兵:中國將會擊沉菲軍艦?
    自本月8日挑起黃巖島對峙以來,馬尼拉接連打出「軍事」、「外交」、「國際化」「組合拳」,意圖進一步攪渾南海問題,將其公然侵犯中國領海領土的行為打扮成兩國有爭議的海疆劃界之爭。南海問題專家、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莊國土教授22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對峙雖是菲律賓有意試探中國南海主權底線,但中國也藉此展示了採取非軍事手段、和平解決南中國海爭端的新模式。
  • 丹屬格陵蘭:世界第一大島如何成為丹麥領土
    1261年挪威國王哈康四世對格陵蘭島實施管轄,使其成為挪威領土,挪威版圖達到最大規模。三,丹麥-挪威領土15世紀中葉卡爾馬聯盟與格陵蘭島失去聯繫,格陵蘭島在名義上仍為卡爾馬聯盟領土。1521年瑞典貴族古斯塔夫·瓦薩因為不滿丹麥主導聯盟事務,忽略瑞典利益,起兵反抗丹麥。1523年古斯塔夫·瓦薩擊敗丹麥,瑞典獨立,卡爾馬聯盟瓦解。丹麥與挪威組成丹麥-挪威聯合王國,格陵蘭成為丹麥-挪威王國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