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卷語
女人在一生中要經歷以下幾個重要的階段:孩童時期、青少年時期、婚嫁時期、中年時期,和老年時期。
每一個階段,都或多或少的有男人的身影,他們在不同時期擔當著不同的任務角色。
在孩提時期,我不能想像還有什麼需要比父親的保護更強烈——弗洛伊德
剛開始,父親的角色,在孩童時期,他是一個穩定的家庭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如凳子的兩條腿。接下來,青少年時期,他是家庭教育的基石,婚嫁時期,他是男朋友或者丈夫的模板。最後,丈夫的角色,他是中年時期家庭的頂梁柱,他還是中老年時期寸步不離的伴侶。
有人說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所以最需要男人的時間是30歲到40歲之間。這問題真是這樣的嗎?心理學上從女人的4個時期分析。
01不可或缺的父親角色
孩子不僅由母親懷胎十月孕育,而且還因為我們現在的社會職業技能,母親承擔了主要的照顧任務,所以父親的角色在孩子的生長過程,家庭教育裡顯得尤為重要。
從孩子出生後,父母的行為方式就在潛移默化得改變著孩子。其實兒童的世界是敏感的,比如小女孩在和父母分房間的時候,會害怕黑,父親此時對於孩子是力量的存在,他能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也會更大程度上減少孩子的焦慮、自卑、怯懦的心理。所以大多資料顯示,與父親接觸多的女孩智力、社交感比父愛早期缺失的更超前。
02父親是減少叛逆的基石
很多父母都看過李玫瑾教授的育兒知識書籍或視頻,她對青少年心理問題很有研究,她說女孩早戀很多時候是父親不在身邊,女孩接觸得太少,接觸時會有吸引力。
還說孩子只相信他們信任的人,什麼樣的人孩子信任,一定是經常陪伴她的人,這樣你說的話對她才有管教意義,她才會聽。
著名的教育家格爾提出,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殊的力量。
有研究表明,穩定的家庭結構會使孩子更快理解男人和女人的區別,父親教會孩子更多的是男人特徵的獨立、自信、進取。
03父親是丈夫的榜樣
為什麼有的女孩子識人不清,總以為這個男孩子對她很好,結果卻是分手。原因要從家庭上面找。發展心理學認為,孩子在複製父母的「日常表現」,女孩子在複製母親的日常表現,覺得以後的男朋友,要像父親一樣善良,有擔當。父親影響女兒的婚戀觀,他是女兒以後找男朋友的標準。
但如果一個家庭父親總是有和母親吵架,或者不賺錢養家等等不負責任的表現,就會使女孩心中沒有一個標杆,不了解一個正常家庭中,男人角色的樣子,當選擇另一半的時候就容易識人不清。
04丈夫是家裡的頂梁柱
現代社會的女人獨立自主,不依附於任何人生存,她們多數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
但是大多數女人避免不了生孩子這個問題,做全職太太可以更好的照顧孩子,老人照顧畢竟精力體力都不如從前,而且在教育問題上也有代溝。但是這樣就需要丈夫一個人賺錢養家。
此時她需要丈夫的理解與包容,很多丈夫認為在家裡帶孩子就很輕鬆,認為女人不賺錢了,就不給予相應的尊重,這樣會導致家庭不和睦,甚至離婚。又會使孩子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孩子長大後再一次不知道怎麼成為好父母,這可能會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
05老伴老伴老了才是伴
前不久看了一張兩位老人互相攙著攀登長白山的照片,突然有點淚目,感覺這才是長白山名字的由來呀,「長」相廝守,「白」頭偕老,「山「盟海誓。
從剛開始的認識,到後來的了解,再到最後的相互陪伴,在老年時候,同進同出,相互關心,回憶著年輕時轟轟烈烈的愛情,細數著兒孫們的趣事,才是最浪漫的事。
綜述
從兒時的父親到後來的丈夫,不同階段的女人對男人有著不同需求,小時候父親的家庭教育會影響以後的價值觀,長大後婚姻狀態決定幸福與否,哪個階段都是重要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不可否認的是,還是有很多女人需要男人的陪伴、支持。自己一個人生孩子、養家的畢竟是少數,家庭對於大部分的女人來說,都是可以依靠的港灣。即使女人認為自己足夠強大,也無法替代男人的作用。
無論是哪個階段,女人對家庭都至關重要,每一個男人角色都在相應的位置支持她們,愛護她們。
作者|亂世撫琴編輯|亂世撫琴圖片|來源網絡參考資料|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