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伴隨著日益攀升的氣溫,各類新鮮可口的應季水果上市了。甜美的西瓜、誘人的葡萄、好吃的山竹,還有楊梅、荔枝、芒果、櫻桃……光在腦子裡想一想,口水就止不住了!只好摸摸口袋裡的錢,冷靜冷靜。
不過,上市的可不只是「水果」們,打著低價嘗鮮、免費贈送的「水果騙局」帶著全新升級的「圈錢陷阱」也來了
斂財形式變化多端「水果騙局」套路升級福建省廈門市的肖肖同學前兩天在某個群裡,看到有位自稱「果園店主」的網友發布了「水果滯銷免費贈送做推廣」的活動,還配上了多張水果靚照;看著又紅又大的櫻桃,心動的肖肖添加了對方帳號。
加上好友後,對方非常熱情的先發來了幾張果園實拍照和無線果汁機、便捷空調風扇的產品圖,表示參與活動就可任選水果和產品,並一再強調「領取水果不需要任何費用,包括運費也是他們承擔」。這徹底打消了肖肖的疑慮,當即表示要參與活動。
隨後,對方介紹道,「因推廣需要,參與活動者要協助邀請店家帳號至40人以上的群組內,邀請的群組越多可以獲得的獎勵就越豐厚,哪怕只拉入一個群也可以換一斤水果」。
肖肖心想,「一斤水果怎麼也得幾十元,拉個群不過舉手之勞」,於是便將店家拉入了5個40人以上的群組內,並將入群成功的截圖發送給了對方。收到截圖後,對方表示肖肖已成功獲得領取資格,並向肖肖索要了「姓名、電話、身份證號、收件地址」等詳細的信息以便郵寄水果。同時,對方還以「後續還會有其他優惠活動」為由,將肖肖拉入了一個名為「果園福利派送」的群組。
在等待快遞的日子裡,肖肖發現,「果園福利派送」群內每天都在派發「做兼職返佣金」的活動,簡單來說就是協助店主進行「刷單」,先行「墊付款項模擬下單」,待店家「虛假髮貨」完成訂單後,就可以得到佣金。並且,群裡不少小夥伴都在參與,積極地搶單,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曬收益」。
蠢蠢欲動的肖肖在觀察2天後,終於忍不住了。在「群內客服」的指導下,掃碼下載了指定的「刷單APP」,並先嘗試做了2個小任務,果然很快便收到了返款及佣金,嘗到甜頭的肖肖開始接連刷起了大單。
但沒想到,隨後的任務要求一次性「連刷單數」越來越多,先後支付了8000餘元,卻沒有得到任何返款,詢問客服或群裡的其他夥伴,也只是被以「系統故障」、「下單衝突」等為由要求繼續刷單。直到墊付了3萬元,肖肖才起了疑心,當她怒氣衝衝準備在群內指責「店主」時,發現自己已被踢出群組並拉黑,肖肖才意識到自己上當了!而當初說好的那7斤水果也早已「查無音訊」……
近期,類似肖肖這樣被「水果低價品嘗、免費贈送」噱頭吸引,而陷入騙局的案例不在少數。根據騰訊違規帳號打擊公示數據顯示,2020年5月,騰訊針對「免費送行為」開展專項治理,打擊違法違規帳號2440例,做永久封號處理。而就在3月21日, 安徽省宣城、寧國警方破獲了一起涉及全國各地、案值高達800餘萬元的特大網絡投資外匯詐騙案,33 名團夥成員被抓。據了解,該團夥正是以「9.9 元優惠購水果」為誘餌,再用「投資賺錢」的朋友圈信息吸引被害人,通過虛假的投資平臺來騙取錢財。
串聯上下遊黑產混合騙局套路連連關於「水果低價購、免費送」騙局,各大反詐帳號已不是第一次解析了,在過往的文章中也曾多次提及。指路1「免費送商品」活動舉報量持續上漲!請警惕營銷騙局,指路2低價試吃水果,重拾水果自由?更大的麻煩在後頭......這類型的騙局,實質上就是以免費贈送一些看似高價值的物品為誘餌,吸引參與者上鉤,從而達到騙取隱私信息、謀取錢財或為其他黑產引流等目的。這裡贈送的東西不只有水果,還可以是名牌手錶、高檔化妝品等任何吸引人的物品。
在近期的案件中,我們還發現,如今的「免費送騙局」斂財形式已不僅僅滿足於一次性騙取少量的「快遞費」,而是形成了串聯上遊「引流拓客」、下遊「詐騙斂財」,集「免費送」、「投資理財」、「兼職刷單」等為一體的混合騙局。整個詐騙的運作套路大致是這樣的:套路一:收割流量 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平臺,打著「水果滯銷」、「商家促銷」、「免費推廣」等看似合理的噱頭,推出「水果、商品包郵免費贈送」的活動,吸引受害者主動上門。隨後要求受害者協助將自己的帳號拉入各大群組等,以此不費吹灰之力就拓展了「獲客渠道」,有機會騙到更多人。
套路二:盜取信息待利用完受害者的「宣傳力」後,不法分子就會以郵寄商品需要為名,要求參與者提供詳細的個人信息,這些資料轉頭就可能被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渠道進行轉賣牟利,或者被用於針對「信息主」實施的精準詐騙。套路三:轉移戰場隨後,不法分子更會藉口「有其他福利活動」,將受害者拉入事先準備好的詐騙群組。在這樣的群組內,潛藏著「從事其他詐騙的騙子們」,主要以「兼職刷單」、「炒股詐騙」、「投資理財圈套」、「網絡賭博」為主;無一例外,他們都會先編造出一個「發財美夢」,讓受害者以為「有利可圖」想要參與,而實際上卻是進入了更大的陷阱。套路四:實施欺詐費盡心思地吸引用戶、轉移用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變現牟利」。在這些群組內,通常還安排了許多「託」,他們會配合出演「普通用戶」,瘋狂的曬自己的收益,營造「賺錢假象」。當受害者完全相信後,不法分子就會將受害者引入指定的「平臺內」進行刷單、投資或者賭博等一切「掏錢」的舉動。
前期先返還小額利潤,降低受害者的戒備,等受害者逐步加大投資後,再不斷設置「提現、返款困難」,最後關閉平臺,將受害者踢群拉黑。在不法分子的連連套路之下,騙局中的受害者可能遭受以下幾大損失:被動成為「宣傳工具」,為了獲得領取資格,受害者通常得配合不法分子進行轉發點讚、邀請好友、拉入群組等行為,在無形中為不法分子進行了宣傳,擴大了他們的詐騙範圍。個人隱私信息遭洩漏,姓名、電話、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本都是比較重要的個人隱私信息,但在「商品免費贈送」的誘惑下,受害者往往會將這類信息如實「送給」不法分子。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升級後的「免費送混合騙局」,由於融合了多重套路,危害力更大,相比過往單純的「免費送騙局」詐騙郵資而言,受害者的損失更為慘重。▼「免費的餡餅」,往往是「昂貴的陷阱」。「免費送」類型的騙局,之所以可以成功實施,就在於不法分子利用了人們「愛貪小便宜」以及「想要不勞而獲」的心理,並且緊跟時事熱點,通過大眾感興趣的事物來實施欺詐。國家反詐中心要提醒大家:1.不要相信網絡上,任何天上掉下餡餅的「免費送、低價嘗試」活動;2.拒絕參與任何「兼職刷單」、「網絡賭博」、「炒股理財」等「小投入高回報」的活動;3.如果遇到貨到付款的快遞,可以選擇先驗貨後付款;4.注意個人隱私的保護,不隨便透露包括身份證、銀行卡號、家庭住址等信息給他人。來源:公安部刑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