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940年,出版了各類描寫川島芳子的小說,和那些死後的名人傳記不同,川島芳子此時正當芳華。這些小說把川島芳子捧成了明星一樣的人物,此時的川島芳子不但沒有否認這些小說的內容,而且還穿著日本軍服,招搖過市,還聲稱自己是「安國軍司令」,一個打著復闢旗號的千人小隊伍。這些都為她日後審判埋下伏筆,雖然她聲稱這些都是小說家之言,但是像《男裝麗人》這類小說流行太廣,至於事實如何,已經不重要了。懲罰她已不是刑法上的需要,而是民眾情緒上的需要。
川島芳子生世
1906年5月24日,川島芳子出生在北京東交民巷板船胡同肅親王府內,肅親王善耆有一正妃,4個側妃,膝下有21個兒子,17個女兒,川島芳子是第四個側妃所生,取名愛新覺羅·瑞玗,小名東珠,東方明珠之意。
肅親王善耆身世非常顯赫,他的先祖是皇太極,但是到了辛亥革命時期,清王朝已經沒落,川島芳子出生後不久,溥儀就宣布退位。善耆是強硬派,他一直主張清廷的復闢,於是為了藉助日本人的力量,把自己的愛女過繼給了日本浪人川島浪速當養女。
川島浪速當時受滿清所聘,是大清國的警察總教官,清廷退位之後,川島浪速帶著川島芳子來到日本。浪速沒有孩子,因此十分珍視川島芳子,先是讓她在豐島師範附小讀書,後進入松本高等女子師範學校。
川島芳子從小就不喜歡女紅,喜歡開車,學打槍,騎馬,柔術等等,川島浪速完全按照軍警的方式教育她。川島浪速在日本是非常有威望的人物,這也讓川島芳子從小就結識了日本軍政界各個頭面人物,包括侵華日軍司令多田駿等。
川島芳子一直期望滿蒙獨立,並於1927年,同蒙古王爺小兒子甘珠爾扎布結婚,甘珠爾扎布父親是蒙古的王公貴族,在他父親戰死之後,他被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曾經在川島浪速家居住,因此倆人從小便相識。但是甘珠爾扎布名聲不好,是一位花花公子,川島芳子婚後3年,承受不了甘珠爾扎布的暴脾氣,隨後來到瀋陽。
在瀋陽,川島芳子整日與關東軍大小頭目密切來往,作為愛新覺羅的皇室血統,讓川島芳子在日本軍界廣受尊重,而她日後的「東方魔女」、「男裝麗人」、「藍色妖姬」等稱呼,也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她以「金碧輝」的名義組織起一個千人的「安國軍」,召集原滿清王朝的舊部,投靠日本人,企圖依靠日本人實現滿清的復闢。她自封為安國軍司令,經常騎著高頭大馬穿行於瀋陽街頭。
偷出皇后婉容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特務土肥原賢,將溥儀從天津靜園偷偷運出來,乘暗夜逃到白河,然後搭乘小蒸汽船,經塘沽改搭大連汽船淡格丸號前往營口,由關東軍接應,送到了旅順大和旅館。可是皇后婉容依然留在天津靜園,而且租界當局加強了對婉容的安防工作,長期處在國民黨軍統特務嚴密監視之下。
日本特務機關長土肥原、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徵四郎與駐上海特務機關長田中隆吉的共同謀劃,決定讓川島芳子到天津將婉容秘密接到旅順。隨後婉容女扮男裝,化妝成川島芳子的隨從,隨川島芳子的汽車離開了靜園,而且還把婉容的狗也一同帶了出來。
這段歷史在小說《男裝麗人》中被描繪得驚心動魄,婉容躺在了棺材之中被偷送出靜園。先是川島芳子探望婉容突然暴病而亡,然後讓婉容躺在棺材之中,隨後川島芳子化妝成扶靈人員,一起護送棺木出天津,因為川島芳子是肅親王十四格格,皇親靈體要回東北長白山安葬。最後在與國民黨鬥智鬥勇中,成功將婉容接到東北。
不過據審訊川島芳子材料來看,川島芳子駕駛汽車很輕鬆就逃過了國民黨的軍統特務的監控。在溥儀退位之後,國民黨政要並沒有重視溥儀的重要性,甚至之前和袁世凱籤訂的協議,也被大打折扣。馮玉祥甚至派部下闖進皇宮搶劫,溥儀逃進日本使館方得安全。後來移居到天津,雖然同各軍閥有往來,不過都把他當作政治工具,直到7年之後,被日本人接到東北,才被各界所關注。所以婉容並沒有引起這些軍閥的重視,這也是川島芳子能夠成功的原因。
1932年3月1日,滿洲國成立,溥儀自稱滿洲國皇帝,並對川島芳子獎勵,封為滿洲國女官長。
被神化的川島芳子
在《男裝麗人》中,川島芳子被認為是上海「一·二八」事變幕後主使,這也是河北高等法院特種刑事判決的主要依據。
「九·一八」日本佔領中國東北之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世界上也是一片譴責之聲,而且日本遭到國際聯盟的制裁。因此日本軍部希望在上海租界,製造一些事端,能夠把國際視線給吸引過去。板垣徵四郎、土肥原賢等人,在上海招募敢死隊,並於1932年1月18日,讓5個喬裝打扮的和尚,一路為東北戰死的日本僑民亡魂祈禱。他們來到三友實業毛巾廠,把三友廠門口的抗日宣傳畫給撕了下來,同時和守廠的工人們爭鬥了起來。
此時冒出一群手持鐵棒的工人,對著日本和尚就打了下去,將這5個和尚打死在三友廠門口,這件事情也被稱為「日僧事件」。隨後日本駐上海總領事要求上海市長吳鐵城緝拿兇手,日本僑民也開展了大規模的報復行動。1月20日,大批日本僑民衝進三友廠砸毀機器,並與三友廠工人發生衝突,之後打死華警1人,打傷2人。
隨後這件事情迅速蔓延,上千名日本僑民上街遊行,吳鐵城答覆了賠償等要求,但日本第一艦隊司令官鹽澤幸一少將,還是在當夜給陸戰隊下達了出動命令,開進日本警備區域外的閘北,與十九路軍展開激戰——「一·二八」戰爭終於爆發了。
在這場戰爭當中,日本小說家,把川島芳子形容為女特工,她隻身潛入吳淞炮臺,查國軍的部署等,甚至喬裝打扮成十九路軍的士兵,偵查情報,對整個戰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有多少演繹,現在很難考證,但是民國政府卻把這些小說的內容,當作呈堂證供。
按照《民國三十六年特字五00號判決》內容記載,如果從司法角度看,這些證據都是不充分的。最後的判決很明顯是一起政治審判,但是不能否認川島芳子沒有做過間諜,反而因為這些司法審判不清晰,也給各類影視小說,留下了編撰的空間。
作為一個女人,本來就很容易被關注,而且她還要穿日本軍裝拍照,並且聲稱自己為「安國軍司令」,這些都助長了對她的謠言,即便是沒有間諜的事情,但是她與那麼多日本軍政界要人來往,洗脫嫌疑非常困難。民國政府殺川島芳子已經不是司法公正的問題,而是要平息民憤,平息社會的怨氣。
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川島芳子是否被槍殺也成為歷史的疑案。2009年,日本朝日電視臺組織科學鑑定人員,利用最新的技術,從川島芳子生前照片,復原了她骨骼的影像,然後根據民國政府公布的行刑照片進行骨骼圖像的對比。發現兩人骨架有明顯的差異,死者骨骼大,尤其是肩胛骨,明顯幹過農活 ;骨盆大,生過孩子,絕非川島芳子。
並且從外國記者拍攝到的照片看,川島芳子滿臉血汙,赤手赤腳,根本看不清臉部的細節。而且在6點多行刑,行刑者一槍從後腦射入,眉心偏右穿出,就是要讓汙血蓋臉,讓人無法辨認。
也就是說,川島芳子有可能在1948年,逃脫了死刑,並且隱姓埋名,偷偷過完了自己的後半生。這些歷史都成為了懸案,也成為野史濃墨重彩書寫的地方,有些認為是滿清的皇族用金條收買了典獄長,還有些認為民國政府認為川島芳子還有利用價值,但是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人們在川島芳子身上找到了各自的需求。
歷史有很多不確定性組成的,人們總希望找一個確定性的答案,「一·二八事變」張治中圍攻上海租界的日本駐軍,導致整個事件升級,而且日本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讓整個戰役持續了三個多月。人們容易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把「一·二八事變」失敗歸咎於川島芳子身上。
混亂局面下,很多歷史的走向是不確定的,人們寧願把小說當作世界的真相,所以看到的事情會扭曲。川島芳子所生活的年代,以及她的身份,讓她在當時環境當中能夠選擇的選項並不多,擁有的愛新覺羅皇室血統,以及她父親川島速浪名望,都讓她在歷史的交匯點,讓她成為事情的焦點,而《男裝麗人》過分渲染傳奇性,更加速了針對川島芳子的謠言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