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子愷」而來 百年中國漫畫大展

2021-01-20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三毛從軍記》《子愷漫畫》《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老夫子》《烏龍院》《爆笑校園》《阿衰》……聽到這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似乎記憶瞬間就穿越回了童年,這些精彩的故事、過目不忘的畫面為我們構築了一個又一個自由翩躚的世界,為無數的童年抹上了鮮活的色彩。

百年國漫大展展出現場

曾創刊《時代漫畫》的核心人物邵洵美極為欣賞漫畫,他認為漫畫是一種 「幽默的藝術」,不是諷刺,也不是遊戲。漫畫家畫漫畫,是徹底了解、同情觀察後的一種不動火的表示,目的不在激怒或挖苦,而是引起你會心的微笑。一個真正的漫畫家,除了成熟的藝術以外,一定要有善良的意志,清晰的頭腦,充分的修養,豐富的經驗和尖銳的觀察力。他崇拜漫畫家,說他們「不但要是天才,簡直要是星宿!」

百年國漫大展展出現場

百年中國漫畫發展史,就是一代又一代「星宿」們不懈的探索和堅持。1925年,豐子愷的漫畫集《子愷漫畫》出版發行,開啟了現代中國漫畫的歷史;十年後,張樂平創造了最受讀者喜愛的中國漫畫人物之一——三毛;同期發行的中國早期漫畫專業雜誌《上海漫畫》《時代漫畫》則集結了包括豐子愷、張樂平、薩巴喬、葉淺予、張光宇等一大批先鋒漫畫家,常選用具有視覺衝擊感的作品作為雜誌封面,刊登與動蕩時局有關的諷刺漫畫。

現場展出的子愷漫畫

隨著新中國成立,連環畫迎來了黃金時期,風靡中國,發行量常以百萬計。1951年發行的連環畫雜誌《連環畫報》至今仍在發行。趙宏本、錢笑呆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顧炳鑫的《渡江偵察記》、賀友直的《山鄉巨變》、王弘力的《十五貫》以及張仃的諷刺漫畫等都是這個年代的優秀作品。

展出作品《猴子撈月》

20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與國際上的交流愈加頻繁,中國讀者開始接觸西方與日本漫畫,許多國內的漫畫藝術家也受到了啟發與影響,當代中國本土漫畫開始興起。創刊於1993年8月的《畫王》是中國最早連載外國漫畫的雜誌之一。漫畫家顏開1994年在《畫王》上連載長篇科幻漫畫作品《雪椰》,是20世紀90年代本土最具影響的漫畫作品。1999年,《漫友》創刊,為許多新興漫畫家提供了嶄露頭角的機會。

展出的《雪椰》手稿

進入21世紀,中國年輕一代漫畫家逐漸走向國際,他們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出版和展出。近百年來,中國漫畫在畫風、題材、媒介等方面持續演變,並逐漸發展出獨特的「國漫」風格。從畫風上,國漫經歷了從傳統水墨、白描到國際化風格的轉變,直至近年來形成風靡國際的「特色國漫」。從題材上,國漫涵蓋日常生活、文學名著、玄幻武俠、校園與科幻等廣泛領域。從媒介上,數位化浪潮讓漫畫從紙本延展到屏幕,「讀」與「畫」的定義隨之演變,並反過來影響、改變著漫畫的創作方式。

開幕式現場

開幕第一天眾多觀眾前來觀展

7月19日,由設計互聯團隊自主策劃的《百年國漫大展Y-COMIC-X?》在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正式拉開帷幕。來自85位中國漫畫家的400餘件漫畫作品,包括73件珍貴手稿,將觀眾帶入一趟視覺與情懷之旅。展覽以時間為線索,串聯起中國漫畫初長成、連環畫的黃金時代、外來影響下的新國漫、國際化與數位化、獨立精神、漫畫與多媒體時代六大章節。「《百年國漫大展Y-COMIC-X?》是設計互聯的一次全新嘗試。漫畫喜聞樂見,輕鬆真摯,與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匯聚心懷大愛的國漫先鋒,呈現漫畫的藝術發展脈絡,帶領觀眾遨遊神筆飛馳的國漫宇宙,尋回丟失的童心,秉持時代的良心,凝結一個世紀的文化記憶,重建幾代人的青春飛地。我們希望通過對漫畫的梳理和展覽,能夠鼓勵個體的表達,讓更多的人了解漫畫、尊重漫畫、喜愛漫畫。」

第一章:中國漫畫初長成

「漫畫」一詞在中國家喻戶曉,始於《子愷漫畫》,而豐子愷亦被稱為「中國漫畫之父」。他性格溫柔悲憫,文風平實、畫風純真。看他的漫畫,小中能見大,弦外有餘音,即使是他的諷刺漫畫,也是心平氣和。豐子愷尤對兒童題材情有獨鍾,在代表作品《鑼鼓響》中,他巧妙截取了生活中一個傳神的瞬間——街上鑼鼓響,祖孫看熱鬧忙。畫面充滿了濃鬱的人間煙火味,能使我們感受到作者淡然出世又眷戀塵世間的生活態度。

《子愷漫畫》——鑼鼓響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子愷有非凡的能力把瞬間的感受抓住,經過提煉深化,把它永遠保留在畫幅上,使我看了不得不引起深思。」……不僅大眾熱愛子愷漫畫,俞平伯、朱自清、葉聖陶等學者也是愛不釋手,反覆玩味,感慨良多。

《子愷漫畫》——爸爸回來了

《三毛從軍記》創作於抗戰勝利後,是以三毛為主角創作的一部揭露國民黨軍隊腐朽的連環漫畫,講述了在無可依靠的情況下,三毛的曲折從軍之路,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從側面反映了近代社會的歷史變遷。這部漫畫在海內外反響熱烈,曾有海外藏家提出高價收購漫畫原稿,但張樂平先生謝絕此請,並於1983年將《三毛流浪記》原稿共234組全部捐獻給國家,由中國美術館收藏。

張樂平《三毛從軍記》

著名的臺灣女作家三毛之所以取此筆名,一是因為覺得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喜歡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記》。因為崇拜,她後來還跑去上海拜張樂平為乾爹,這個故事也成為了一段佳話。

上海是中國現代意義上的「漫畫」的發祥地,湧現了一批優秀的漫畫雜誌。《上海漫畫》創刊於上世紀20年代,揭示了20世紀上半葉的上海漫畫發展史,記錄了活躍在上海漫畫界的豐子愷、黃文農、張光宇、葉淺予、張樂平、薩巴喬等中外著名漫畫家的生平和代表作。

《上海漫畫》

1930年,《上海漫畫》停刊,核心成員轉入時代圖書公司,邵洵美於1934年創刊《時代漫畫》,至1937年3月因抗戰終刊,共出版39期,銷路逾萬,將上海的漫畫推向了一個高峰。主編魯少飛當年宣稱該刊是「中國唯一首創諷刺與幽默畫刊」。《時代漫畫》聚攏了一大批當時有名的漫畫家,如魯少飛、張光宇、張正宇、曹涵美、林語堂、張樂平、葉淺予、華君武、黃苗子、豐子愷、丁聰等,可謂「一代漫畫大師的搖籃」。

《時代漫畫》創刊號

翻開《時漫》,一幅幅人間百態的描畫讓你莞爾,讓你噴飯;其中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讓你皺眉,讓你按著胸膛嘆氣;更有當局的專制,日本侵略的民族仇恨,讓你握緊拳頭要吶喊。

第二章:連環畫的黃金時代

長久以來,連環畫不登大雅之堂,被視為平民百姓的市井通俗讀物。但魯迅先生卻積極為「連環圖畫」辯護,他認為,圖畫敘事和電影有因緣,連環畫能做到「只靠圖像,悟到文字的內容」,不但可以成為藝術,還能坐在「藝術之宮」裡。新中國成立之初,民眾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識字有限,以畫代文的連環畫因而大顯身手,被政府大力提倡和支持,價格低、受眾廣的連環畫迎來第一個黃金時期,風靡整個中國,印刷發行量常以百萬計。

創刊於1951年的《連環畫報》記錄了這一連環畫的黃金時代,其刊名題寫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茅盾先生。《連環畫報》充分發揮了連環畫博採眾家之長,集各類特色精華於一身的通俗藝術特點,無論傳統線描、水墨淡彩、油畫水粉、卡通漫畫,無論寫實、浪漫、誇張,都在這裡一展風採。

《西遊記木刻版畫》展出手稿

連環畫《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由擅長畫猴的趙宏本先生和以仕女畫聞名的錢笑呆先生組合成黃金搭檔創作的。作品在1963年全國首屆連環畫評獎活動中一舉奪得金獎,被公認是中國連環畫創作巔峰。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從事連環畫創作50多年的賀友直,共創作了百餘本連環畫作品,是中國線描技法藝術的泰鬥級藝術家。《我自民間來》一書記載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經歷:從鄉下到上海,作品內容到形式無不充滿了親切的「草根」氣息,反映了我國農村合作化的社會背景。但這位泰鬥級藝術家卻非常淡泊,儘管著作等身,但一直居住在上海巨鹿路一套一室的老房子裡,畫畫、迎客、起居都在這個空間,自嘲寓所是「一室四廳」。

李志武從1981年開始就進入中國人壽工作,但這位主業不是畫畫的「畫家」,卻利用加班和周末的時間完成了連環畫《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以同名小說為藍本,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深刻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這部作品影響不俗,李志武也被稱作是「中國傳統連環畫的最後一個旗手」。不過,創作完成時,他不僅瘦了一圈,還因過度疲勞,原為1.5的右眼視力下降到0.2。

李志武《平凡的世界》

除上述作品外,顧炳鑫的《渡江偵察記》、王弘力的《十五貫》以及張仃的諷刺漫畫等都是這個年代的優秀作品。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的浪潮將音樂、電視等新娛樂活動引進中國,連環畫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成為了幾代人心中永恆的經典回憶。

張仃《兒童勞軍》

第三章:外來影響下的新國漫

20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與國際上的交流愈加頻繁,中國讀者開始接觸西方漫畫與日本漫畫,許多國內的漫畫藝術家也受到了啟發與影響,當代中國本土漫畫開始興起。

創刊於1993年8月的《畫王》是中國最早連載外國漫畫的雜誌之一,同步刊登日本連載漫畫和國內漫畫家的作品。漫畫家顏開1994年在《畫王》上連載長篇科幻漫畫作品《雪椰》,是20世紀90年代本土最具影響的漫畫作品。

《雪椰》彩稿

漫畫家金城憑藉《明姑娘》一舉成名,但他卻不走尋常路,沒有把精力只專注於個人創作上,而是毅然轉身,致力於推動當時還處於劣勢的漫畫事業發展,創辦了眾多動漫及文學期刊,其中包括現在大家常看漫畫雜誌《漫友》、《漫畫世界》。《漫友》的辦刊理念立足本土,扶持原創,有「中國動漫第一刊」之稱。今日著名的漫畫家夏達、班傑明等起初都在《漫友》雜誌發表過連載漫畫。

《漫友》

這一時期,深圳金虹漫畫製作室發行的《漫畫原子彈》,是當時在南方頗為流行的中國漫畫刊物,深港兩地受到以金庸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的影響,湧現出許多以江湖故事為題材的系列漫畫。同時期誕生的《爆笑校園》《阿衰》等幽默的校園漫畫至今仍在流行。

《爆笑校園》

第四章:國際化與數位化

全球化浪潮下,中國年輕一代漫畫家逐漸走向國際,他們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出版和展出。早稻的作品有著鮮明的中國水墨風格,創造性地演繹了唐宋時期的志怪傳說;夏達的作品古風濃鬱、畫風細膩,她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大受歡迎,也同時在日本《ULTRA JUMP》漫畫雜誌上連載。米二的《一人之下》和許先哲的《鏢人》也是兩部在海外很受歡迎的中國漫畫,其題材都是中國的江湖故事。

早稻作品《松風》

許先哲作品《鏢人》

第五章:獨立精神

中國漫畫經過近一百年的發展,獨立漫畫已成為一股中堅力量。獨立漫畫家不太關心市場需求,而更注重通過不拘一格的表現形式和敘事手法進行個人化的表達。

2009年,由胡曉江、煙囪、張迅、唐彥共同主編、攜百位漫畫家共同出版的《SC(Special Comix特別漫畫)》系列,至今已推出六本。其中的《SC3》曾摘得2010年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另類漫畫獎」。

《 SC3》

這些獨立漫畫家每一位都別具一格:anusman習慣用漫畫去記錄生活、透過水墨筆觸流露情緒變化;甘木的作品擅長以留白表現欲言又止的內斂情感;我是白常善於用簡潔的線條構造具有戲劇性的漫畫世界;左馬的漫畫總在現實與幻想中交錯重疊,漫畫家Tango的作品詼諧有趣,在網絡上大受歡迎;而Newliu則是少數仍堅持在紙上作畫的漫畫家。

《指甲鉗的收藏》

第六章:漫畫與多媒體時代

多媒體時代的其他藝術形式,也持續從漫畫獲取新的活力與靈感。比如漫畫的敘事形式和人物設計就持續影響著動畫創作。從20世紀六十年代的動畫片《大鬧天宮》(1964)到2005年央視發行的動畫片《夢裡人》,漫畫改編的動畫作品層出不窮。

《夢裡人》海報

角色扮演(cosplay)是另一深受漫畫影響的領域,其專業化與商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在不少與漫畫相關的線下活動中,都可以看到角色扮演者們的身影。《全職高手》和《魔道祖師》就是兩部在角色扮演愛好者群體中頗受歡迎的中國本土漫畫。

此次展覽的顧問、中國著名漫畫家、動畫導演顏開在開幕式上動情地說:「我們常常駐足在日本東京,在美國聖地牙哥,在法國昂古萊姆……看到各種在藝術館、博物館內的漫畫原作藝術展;而在中國,這樣的展卻如鳳毛鱗角,未被大眾所知。感謝設計互聯和籌展的各位老師,也感謝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讓這個紀念百年國漫的展覽在深圳開展。國漫要發展,需要被看見。」

中國著名漫畫家顏開

曾創辦「中國動漫第一刊」《漫友》,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動漫藝委會副主任金城也談到:「漫畫是中國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藝術傳統,中國漫畫在過去的歷史中產生了許多名家大師,更產生了許多精品力作,這些都是我們的寶貴文化財富。祝賀設計互聯,祝賀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通過本次展覽,將這些藝術精品完美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更多人認識到漫畫這一藝術形式,感受到『中國故事』的精彩和美好。」

展覽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動漫藝委會副主任、廣東省動漫藝術家協會主席、廣州市動漫藝術家協會主席金城在開幕式上

「百年國漫大展 Y-COMIC-X」相關信息:

展覽時間:2019-07-20 - 2019-09-30

展覽機構:設計互聯·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 10: 00-22: 00

展覽地址:深圳市南山區蛇口望海路1187號

相關焦點

  • 「子愷杯」第十三屆中國漫畫大展開幕
    11月17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和桐鄉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子愷杯」第十三屆中國漫畫大展暨桐鄉市第六屆豐子愷漫畫藝術節在桐鄉市文化館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漫畫名家及相關人士齊聚一堂。桐鄉市領導潘敏芳、費玉林、徐劍東等出席開幕式。
  • 觀點|「子愷漫畫」緣何後繼乏人:須從畫外求答案
    近日,浙江美術館正在舉行「此境風月好——豐子愷誕辰120周年回顧展」,展出豐子愷作品125件,師友作品72件,文獻120件,全面展現豐子愷先生的文藝人生。直至今日,誕生於上世紀20年代的「子愷漫畫」依然備受推崇,與此同時,學界對於其漫畫的探討也不曾停止。「子愷漫畫」緣何後繼乏人?
  • 「中國漫畫百年回顧展」作品徵集活動在京啟動
    本報訊 「中國漫畫百年回顧展」作品徵集活動3日在京啟動。活動將以「百年漫畫」為創作主題,通過漫畫家約稿和社會徵集作品兩種形式,篩選一批中國百年漫畫史上有影響力的漫畫作品集合展出。由北京晨報、恆源祥集團主辦的這次活動,以通俗性、史料性、知識性、形象性、趣味性為基本要求,面向社會徵集自1910年到2010年之間發表過,並產生重大社會影響的漫畫作品。
  • 中國動漫百年,我們依舊年輕
    八大山人性格孤僻,同時又很宅,很想吐槽又不敢,於是孵化出一個翻白眼鳥兒的IP,並籍此影響中國畫壇數百年。八大山人影響的人裡,有一個叫齊白石,於是齊白石也開始了畫漫畫:中國式的幽默感,加上水墨大寫意的肆意,讓齊白石在漫畫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百年方成》:從百年漫畫說起
    而「方成漫畫」是這次漫畫高峰的一個引領點和閃光點。1980年8月6日至24日,「方成漫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這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一次個人漫畫公開展覽,展覽期間,美術館裡觀者如潮。北京展覽結束不久,方成又應邀在濟南、上海、成都、重慶、廣州、南寧、南京、杭州、天津、昆明、深圳、珠海、香港、鄭州等地巡迴展出,全國颳起了「方成漫畫旋風」。   我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識漫畫、接觸漫畫的。
  • 第六屆「三毛杯」——中國漫畫大展開展
    第六屆「三毛杯」——中國漫畫大展開展 發布日期:2020-11-11 10:59 信息來源:海鹽新聞瀏覽次數:   ■見習記者 董仕淵 朱敏露  本報訊 昨天下午,2020中國長三角·海鹽南北湖文化旅遊節之一的第六屆「三毛杯」(2020)——中國漫畫大展在張樂平紀念館開展。
  • 重溫百年漫畫的動人時刻
    由設計互聯團隊策劃的「百年國漫大展Y-COMIC-X?」展覽日前在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正式拉開帷幕。充滿趣味性的策展吸引了市民關注的目光。 此次展覽以時間為線索,串聯起中國漫畫初長成、連環畫的黃金時代、外來影響下的新國漫、國際化與數位化、漫畫與多媒體時代等章節。回溯國漫往昔,一部部承載文化記憶、演繹中國故事的經典之作歷歷在目。
  • 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漫畫大展在邱縣開幕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9月20日,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漫畫大展開幕式在河北省邱縣宣傳文化中心舉行。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主任陳黎青,中國動漫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守民,河北省文聯副主席張海英,中共邯鄲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叢健、苑清民,邯鄲市文聯黨組書記張全民,中共邱縣縣委書記李劍青,邱縣人民政府縣長閆龍虎8位同志共同上臺啟動漫畫大展開幕式。
  • 「子愷杯」第十三屆中國漫畫大展在桐鄉開幕
    2020年11月17日,「子愷杯」第十三屆中國漫畫大展在浙江省桐鄉市開幕。展覽由中國美協和桐鄉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中共桐鄉市委宣傳部、桐鄉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開幕式現場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名譽主任徐鵬飛,主任陳黎青,副主任劉曼華、劉克軍,原副主任張耀寧,委員鄭華衛,原委員李二保、沈天呈,豐子愷先生親屬朋友,中共桐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關領導,以及各界代表和新聞媒體近200人出席開幕式。
  • 興化漫迷作品入選中國農民豐收節漫畫大展
    近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術委員會主辦的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漫畫大展評選結果揭曉,興化市漫畫愛好者沈海濤創作的《蛙聲一片》成功入選,這也是泰州地區唯一入選的作品 8月21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術委員會主辦的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童心與詩心:讀豐子愷的漫畫
    子愷先生為漫畫始於上世紀20年代,近一個世紀,畫作仍然老少鹹宜,作為藝術品,為中國漫畫史上不刊之經典。  「只有孩子們保住天真」  我國本無漫畫,20世紀初,報章始有單幅之諷刺畫,後來發展為漫畫,以社會諷刺、政治諷刺為主流,如大師華君武、米谷、方成的作品。
  • 孫紹振讀豐子愷漫畫的童心與詩心
    子愷先生為漫畫始於上世紀20年代,近一個世紀,畫作仍然老少鹹宜,作為藝術品,為中國漫畫史上不刊之經典。「只有孩子們保住天真」我國本無漫畫,20世紀初,報章始有單幅之諷刺畫,後來發展為漫畫,以社會諷刺、政治諷刺為主流,如大師華君武、米谷、方成的作品。
  • 童心與詩心——讀豐子愷的漫畫
    子愷先生為漫畫始於上世紀20年代,近一個世紀,畫作仍然老少鹹宜,作為藝術品,為中國漫畫史上不刊之經典。  古詩寫新畫,雅中求俗   子愷漫畫藝術生命長存,更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徹底將漫畫中國化了  「畫工意初未必然,而詩人廣大之」  將詩直接寫入漫畫中,乃中國漫畫之一大發明,舉世無雙。  本來,中國有題畫詩之獨特傳統,《四庫全書》中題畫詩卷帙頗多。古代畫家於畫作題名,往往隱於邊角,如山石、花草之間,謂之「藏款」,意在不以文字幹擾畫意也。
  • 紫禁城六百年展埋了多少知識點?故宮官方解讀大展細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正在故宮午門展出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展示了數百個紫禁城歷史細節。故宮近日出版《丹宸永固》展覽圖錄,並發布解讀視頻,讓策展人和文物專家解讀展覽中的那些知識點。策展團隊成員趙鵬說,此次大展以明線和暗線兩條線索展開,明線是故宮歷史時間軸,暗線則是表達勞動人民的智慧。比如展覽中展出的「樣式雷」長春宮燙樣,反映了古代人是如何建造宮殿的。燙樣就是古代建築的設計模型,文物專家在視頻中展示,長春宮燙樣可以拆成很多組件,每個部件都標明了尺寸。揭開燙樣屋頂,能看到長春宮戲臺裡的畫是蘇氏彩畫,燙樣已經達到如此精緻的程度。
  • 國產漫畫的硬核,不輸老乾媽
    中國動漫百年,作品燦若星河。曾經我們有「連迪士尼也拍不出」的《大鬧天宮》,在坎城獲獎的《哪吒鬧海》,還有「此曲只應天上有」的《山水情》。子愷漫畫一出,風靡中國大地,由此開啟中國動漫百年波瀾壯闊的發展史,影響波及至今。
  • 孫紹振讀豐子愷漫畫的童心與詩心(文末有贈書)
    【談藝錄】收到精裝畫集《子愷遺墨》,驚喜無以言表,閱讀之,撫摸之,幾不能釋手。子愷先生之漫畫,上世紀40年代末吾小學時代曾甚著迷,家中即有《護生畫集》六冊。翻閱畫集,美好回憶復活如初,有返老還童之感。子愷先生為漫畫始於上世紀20年代,近一個世紀,畫作仍然老少鹹宜,作為藝術品,為中國漫畫史上不刊之經典。
  • 宿遷漫畫家畢傳國作品入選「子愷杯」第十三屆中國漫畫大展
    宿遷網訊  筆者在11月17日下午獲悉,「子愷杯」第十三屆中國漫畫大展當天上午在浙江省桐鄉市開幕,宿遷市漫畫家畢傳國作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入選本次展覽。畢傳國作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據悉,「『子愷杯』中國漫畫大展」,是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的品牌屆展,每兩年一次,旨在弘揚豐子愷先生漫畫藝術思想和精神
  • 品讀熠熠生輝的古代漫畫
    漫畫是採用比喻、誇張、象徵、寓意、概括等手法來表現主題的繪畫。水墨漫畫屬於中國傳統水墨畫與漫畫聯姻的藝術,是極富民族特色的漫畫品種。大家知道,漫畫在我國形成獨立的畫種,始於清末民初。1897年7月香港《輔仁導報》發表的《時局圖》,被史學界公認為中國近代第一幅漫畫,隨後中國近代漫畫如雨後春筍,得以迅猛發展。在中國,「漫畫」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1904年的上海《警鐘日報》上,但只連載四次便不見蹤影。
  • 「百年上海設計展」,以設計講述城市歷史和時代審美
    如何從上海百年設計中尋找和選擇300件展品?展覽團隊將1843 年至今的百年設計分為「 匯流」「奮進」「開拓」三個時間跨段,以20個上海設計故事主題、向觀眾歷時性地扼要展示代表性案例。每件作品的展籤也對應到主題之中,其中20餘件設計手稿、文獻為首次公開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