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代表著二維動畫電影的巔峰,那麼三維動畫的巔峰,毫無疑問,當屬《瓦力》,至少在現在看來是這樣。
豆瓣上超出百萬人給予了《瓦力》9.3分的綜合評分,在動畫大電影中,《瓦力》比起神作《千與千尋》僅僅只差了0.1分。在豆瓣TOP250電影排行中,《瓦力》高居第15位。這是皮克斯動畫電影中評分最高的動畫電影,讓其他動畫作品望其項背。
他拿下了幾乎所有一切可以拿下的獎項: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安妮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等等。它對得起「神作」的頭銜。
《瓦力》在國內被翻譯成《機器人總動員》,對於皮克斯的動漫電影系列,片名翻譯的尷尬我們早已習以為常。但對於《機器人總動員》的翻譯,很多人都表示不滿,可見《瓦力》在粉絲們心中的地位遠超皮克斯的其他「總動員」作品。
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件擬人化,並賦予豐富的情感是皮克斯動畫的的拿手好戲,而對於《瓦力》,第一次使用了真人作為演員參與演出,雖然關於真人的鏡頭不是很多,但是卻使得這部科幻片更具現實感和代入感。
01故事設定科幻超前,卻反映了對未來科技的擔憂
《瓦力》的故事發生在公元2700年,人類的科技高度發達,但伴隨著的是環境的破壞,物種的滅絕,地球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垃圾場,生態環境已經被破壞到無法讓人類居住。
人類只能乘坐真理號太空母艦逃離地球,在太空安家並尋求合適居住的環境。同時,人類也派遣了大量的垃圾清理機器人——瓦力,來到地球清理垃圾。故事的主人公瓦力是地球上唯一剩下的一隻垃圾清理機器人。
雖然人類由於地球的環境惡化逃離了地球,但是人類並沒有放棄重返地球的願望。人類利用搜索植物機器人——伊芙,在地球各處搜索植物存在的跡象,為的是有一天可以回歸出生的家園。而伊芙的到來,打破了瓦力一個「人」生活的平靜。
他愛上了伊芙。
但是伊芙卻要帶著發現植物回到真理號完成自己的使命。於是瓦力跟隨著伊芙開始了穿越整個銀河系的太空之旅。
這樣的背景設定對於每一個喜歡科幻電影的人來說算不上新奇。但是《瓦力》卻用非常「觸目驚心」的方式給我們呈現了一個滿目瘡痍的地球。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而科技往往都和工業離不開關係,工業的高度發展對於環境和資源來說勢必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當工業的發展超出了環境的最大承受能力,那麼距離生態的崩塌也就不遠了。
《瓦力》的故事背景將科技與環境的矛盾凸顯得淋漓盡致,充分暴露了《瓦力》對於當代工業科技發展對於環境造成破壞的現狀,也反映了對未來環境的擔憂。
02無聲的極致,肢體動作比語言更具人性
和別的動漫電影不同的是,《瓦力》在影片的前四十分鐘,幾乎沒有任何角色的對白或者旁白。這讓影片的開頭極其壓抑,瓦力本身是一個機器人,他不會像《玩具總動員》或者《海底總動員》裡的角色一樣,會說人話。
影片僅僅只是通過瓦力的肢體表現,以及兩顆大眼睛來表達他的喜怒哀樂。他沒有像人類那樣擁有各種誇張的臉部表情,觀眾們只能通過他發出來的電子響聲以及一些動作來猜測他到底在想什麼,想要做什麼。這對於以「擬人化」為拿手好戲的皮克斯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無聲默片在當下已經成為了一種藝術,通過默片來傳遞角色的情感以及故事的發展無疑非常考驗導演編劇以及主創們的能力,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喜劇默片大師卓別林。
所以,觀眾們如果不能夠理解瓦力想要表達的情緒、不理解瓦力想要做什麼,那麼在看這部「默片」風格的動畫電影時,會感到非常無聊。
但是《瓦力》幾乎顛覆了人們對於無聲電影的認知,通過瓦力的肢體語言與作品中的細節,觀眾們可以很容易猜測出瓦力的意圖,這樣的觀影方式反而會特別有趣。觀眾們在看《瓦力》時會得到更多潛在樂趣,並且可以得到一種「原來如此」的滿足感。
皮克斯將《瓦力》做到了無聲的極致。瓦力雖然不能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卻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傳遞自己的情感,這種情感已經超出了語言的範疇,他可以讓觀眾們感同身受。
所以,與其說無聲是一種電影的表現形式,不如說無聲是一門藝術。而《瓦力》便做到了這種藝術的極致。
03瓦力的百年孤獨和愛情,冰冷的外殼下也有一顆溫暖的「心」
瓦力原本只是一個被批量製造出來的,收拾垃圾的機器人,在地球上的工作除了整理垃圾還是整理垃圾。後來,他的同型號機器人都報廢退役了,只剩下了瓦力還在勤勤懇懇地工作,日復一日地幫助人類清理地球的垃圾。
就這樣幾百年過去了,瓦力開始衍生出了自我意識,除了清理垃圾之外,瓦力也有了自己的愛好。他對這個荒蕪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會將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當作收藏品收藏起來,其中也包括現實生活中1969年的歌舞影片《你好,多莉!》。
《你好,多莉!》是《瓦力》這部動畫電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細節。通過這部歌舞片,瓦力開始有了人類的情感,他開始感受到孤獨,漫長的幾百年,陪伴他的只有一隻小強。
他就這樣,默默忍受了700年的孤獨,這也為瓦力後來追求伊芙埋下了鋪墊。
700年後的每一天,一艘從太空降落到地球的飛船成為了瓦力人生的轉折點。他對前來搜索植物信息的伊芙一見鍾情。
瓦力就像是單純、樸實、勤勞、勇敢的農村小夥子。
而伊芙就像是大都市的靚麗白領。一場農村小夥追逐都市白領的愛情大戲就這樣上演。
伊芙很高冷,對待植物之外的一切事物都愛理不理,她的心中只有四個字:完成任務。在取得了瓦力偶然得到的植物之後,伊芙便進入了休眠的狀態,她在等待飛船前來接她回真理號,完成她的使命。
而瓦力在此期間,一直都在照顧著伊芙,不管是春夏秋冬,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蕭瑟,他都願意守候在伊芙的身邊,為她撐起一把傘,擋風遮雨。
很多粉絲看到這裡都被瓦力的執著和堅持打動。直到太空飛船再次降臨地球,瓦力的生活再次迎來了變化。
伊芙被真理號接走,不得不和瓦力分開,而瓦力已經陷入愛情中無法自拔,跟隨著伊芙飛上為了太空。到這裡,標誌著《瓦力》中「默片時代」的結束。
瓦力的百年孤獨和他的愛情感動了無數的觀眾,原來在瓦力冰冷的外殼下,有著一顆非常火熱的心。
04和無法行走的人類相比,機器人瓦力才是真正活著的人
在真理號上,形形色色的機器人和人類和平共處,到處充滿了生機與人氣。喧鬧的真理號是人類的第二家園,這裡有著高度潔癖的清潔工機器人,有著只會執行命令的警察機器人,有著會化妝的機器人,會做飯的機器人……人類的一切勞動都可以用機器人代替。
真理號上高度發達的人工智慧系統,讓人類完全解放了雙手和雙腳,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神仙日子」。
但與此同時,人類經歷了幾百年不勞動不運動的生活之後,身體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他們的四肢開始退化,就像嬰兒一樣短小無力,由於長時間沒有運動,肥胖成為了人類的共同特徵。
他們已經不知道陽光有多麼溫暖,藍天有多麼迷人,草地有多麼柔軟。
他們躺著活著,能夠生存下來,已經是無比的幸福。
和喪失了行走能力,和毫無想法的人類相比,瓦力的生活軌跡更像是一個人類。
但人類畢竟是人工智慧的開發者,他們在系統中設置了一旦發現綠色植物就自動返航地球的代碼,但是,這卻被人工智慧系統「奧託」阻止了。它軟禁了艦長,奪走了真理號的控制權,它不希望人類返回地球,它希望自己可以掌控人類。
而這場陰謀,在瓦力和伊芙的努力下,最終被粉碎。而在這場和人工智慧的戰鬥中,艦長的表現可以說是可圈可點。
他通過瓦力和伊芙的了解到了人類最真實的樣子,他開始覺醒:「我不要生存,我要生活。」最終,瓦力和伊芙在艦長的關鍵協助下,讓飛船成功返航地球。
但瓦力也在這場人工智慧的戰鬥中,晶片嚴重受損,危在旦夕。而伊芙被瓦力的勇敢、真誠打動,最終喚醒了瓦力,兩個人終於可以手牽手,迎來了真正的愛情。
通過瓦力和伊芙的表現,不難看出故事的設定完全就是在嘲諷人類,比起四肢退化無法行動的人類,比起不思進取,忘記自己故鄉地球的人類,比起沒有情感,不懂得愛情的人類,他們雖然活著,但卻和已經死了沒有什麼區別。
而瓦力和伊芙雖然是冰冷的機器人,但是他們才是真正定義上活著的「人」,他們不僅懂得生存,他們更加懂得如何去生活。他們雖然有著冰冷的軀殼,但他們卻有著一顆溫暖的電子心。
05熱愛生活,珍惜生活,是《瓦力》真正的核心主題
每個人在看《瓦力》的時候,都會有著不一樣的感受,不一樣的心情。
有些人可能將它當作一部保護環境的教育片,有些人可能把它當作一部愛情片,而有些人可能會當作一部純粹的科幻片。在科幻背景的包裝下,《瓦力》是對環境的擔憂,是對人類的嘲諷,是對愛情的歌頌。
但在作者看來,《瓦力》想要傳達不僅如此,它更想要傳達的是對生活的態度:熱愛生活,珍惜當下。
熱愛生活的方方面面,珍惜生活的一切美好:包括星空、藍天、大海、草地、歌聲、生命、愛,以及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賴以生存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