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各位漫迷都已閱番無數,相信對動漫這種影視作品都有一定的了解,而對動漫怎麼製作也是瞭然於胸。大家一定知道很多動漫都是先有輕小說,之後進行漫畫化來在市場上驗證這部作品的好壞,一般人氣高的作品便會進行動畫化。許多的動漫都是如此便開始製作,而且良品很多。但是在近些年來非常火爆的一部動漫作品卻不是如此,具備了漫畫人氣非常高這一條件,但在動畫化之時卻選擇了新的人物形象與製作方式,沒有使用漫畫改編。
這部作品便是人氣國漫《鬥破蒼穹》,這部作品於2017年進行動畫化,每隔一段時間便播出一季動漫,現在第三季已經播完。在此之前鬥破蒼穹這部小說就已經有一部漫畫出現,並且人氣非常高。但在這種情況下,動畫化之時卻並未使用漫畫的人物形象,而是構建了新的人物形象,使用3D製作技術進行製作。
要知道很多人氣非常高的動漫都是先漫畫試人氣,之後借用漫畫積累下的人氣使動漫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雖然未使用漫畫已有的人物外貌,但動畫化之後動漫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人物建模進一步優化之後更是如此。那為什麼動畫化之時不使用漫畫的形象呢?
當然,會出現這種情況自然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作品的風格不一。各位應該看過鬥破蒼穹這部小說,對其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知道鬥破蒼穹小說中所突出的鬥氣大陸是一個強者為尊、殺伐鬥武氣息非常濃厚的世界,小說總體風格是比較嚴肅的;但漫畫中的風格卻不同,在小說的基礎上會有許多輕鬆歡快的細節,讓整個作品都缺乏那種為生存而拼搏的嚴肅氣息。若是以漫畫為主進行動畫化就可能出現與原著偏離過多的情況。
其次,人物形象太過久遠。鬥破蒼穹漫畫是在2012年開始創作的,到現在已有七八年之久,就算離鬥破蒼穹動畫化的時間也有五年的時間差,那時的人物形象不一定適合現在的觀眾。若是使用漫畫進行動畫化的話,也是要對人物形象進行一定的改變與優化的,與其如此,還不如直接重新進行人物設計。
最後,動漫製作技術。漫畫中的人物形象是2D的,最後動畫化使用的動漫製作技術是3D。在國漫中既不缺少2D動漫作品,也有很多3D動漫技術製作的動漫。但就近些年來國漫來說,3D動漫中的優秀作品明顯要多於2D動漫,3D動漫製作技術已然成熟,製作動漫自然自然是優先選擇最擅長的技術。在這種情況下,2D漫畫自然不能滿足動漫製作的要求。
當然,鬥破蒼穹也是有漫畫改編的動畫作品,使用的是動態漫畫的形式,播出時間明顯要晚於動漫,知名度與人氣自然也是要差上一籌。不過,總體上來說鬥破蒼穹無論是動漫還是動態漫畫都是非常不錯的作品,也非常受漫迷們的喜愛。
對於這部動漫小夥伴們有什麼看法,可以寫在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