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楊伶霞 通訊員 羅冰 懷化報導
「向老師,提前送您一份節日禮物——我被心儀的大學錄取了!」「向老師,我也收到錄取通知書了!」……最近,向文革老師的微信裡不時能收到學生報喜的信息。看著一張張學生們曬出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向文革直言:「這是即將到來的教師節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向文革表示:「從教三十多年來,最開心、也最不舍的,就是三年一屆的畢業季。當看到學生們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分享自己的喜悅,與學生和家長一起聊大學、聊未來、憧憬大學生活,偶爾分享一點大學生活的點滴,這種亦師亦友的感覺,我真的非常開心。」
向文革是懷化洪江市黔陽一中生物老師,現在兼任學校的教學副校長。多年的教學生涯,不僅桃李滿天下,自己也教學相長,學識頗深。不僅帶出了「懷化市優秀班集體」,多次在各種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而且其系統性、啟發性、研究性、互動式和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也得到了學生和同行的一致好評。
更讓學生們印象深刻的,還是向老師課堂上的各種「小玩具」。在黔陽一中,只要問學生誰的課最有意思,向文革老師一定會被列入其中。
學生們口中的「小玩具」就是課堂上向文革自己或帶著學生一起做的小模型。「幾乎每上一個新知識點向老師都會做一個模型,讓我們觀看、觸摸,有時候還會帶著我們一起做。」向文革的學生介紹,平時在教學中,遇到可以製作模型的內容,不但他自己會動手去做,也鼓勵學生做,在製作過程中就運用了相關知識,這樣學生們既學到了知識,又不覺得無聊。
向文革向記者展示自己製作的DNA模型。
「課堂教學本身是比較枯燥的,作為老師更應該讓這件有意義的事變得有意思。」
為了將教學這件有意義的事變得有意思,向文革一直在為之努力。
向文革介紹,生物的知識不像其他科目那樣有規律,知識體系不明顯,如何表現出生物的規律並且全面地傳授知識是一個很大的難題,而模型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一個模型可以包括一節的知識點。
他舉了個例子,DNA是生物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節內容,其結構也非常複雜。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製作DNA模型,便可以明確其中的不同點。展示時,大家一起來評價,發現問題,再由大家給出意見修改,老師則在旁邊適時插入相關的知識點。最後展示一下比較完整的模型,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再次講解。
向文革用來製作模型的材料。
「這樣就讓學生成為了主體,他們更容易進入學習的狀態中來,迅速跟上老師的節奏,一個良好的互動就形成了。」
在向文革看來,課堂教學要想變得更有趣,除了讓學生可觀、可感,還要讓大家的手也動起來,這便是學生自己做實驗。
向文革認為,生物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物現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好地解釋 ,各種生物體的結構也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因此,他一直堅持讓學生自己動手。「真正做了一遍,發現也沒那麼難了。」這是做完實驗後向文革經常聽到學生說的一句話,由此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堅持讓學生多動手的決心。
多年來,向文革始終堅持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即以學生為中心,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生物實驗和多媒體技術創設真實情境,利用生物興趣小組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延伸課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發現問題、思考探索,討論、交流、展示,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生物學核心素養,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回首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每次想到學生發來的一張張大學錄取通知書,教師節前夕從全國各地發來的節日問候,已經散布各地的得意門生……向文革做模型的手似乎更有力量了。
來源:紅網懷化站
作者:楊伶霞 羅冰
編輯:彭淵林
本文為湖南頻道
【來源:紅網懷化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