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不見低頭見。
文 |楊璐 餘亦婷編輯 |小豆
近日,有眼尖的市民發現,在廣州天河北與林和東路交界的人行道處,紅綠燈竟然安裝在了地面上。
據了解,這是由廣州市交通運輸局與廣州交警聯合開展的智慧斑馬線項目,日前在天河區天河北路和林和東路十字路口試點實施。該十字路口有三條人行道,已安裝六條紅綠燈帶,每天晚上7點,智慧斑馬線帶會按時亮起。
面對地上的紅綠燈,不少市民表示走路的時候會被地上的亮光吸引,「閃得都不敢低頭看手機了。」
也有市民詢問地面紅綠燈的成本,認為如果低價且環保是可以全市推廣的,因為這樣能更顯著地提醒大家橫穿馬路時要小心。
其實,地面紅綠燈最早在中國的應用,是在2018年的西安灞橋區柳鳴路與長樂東路丁字口。除了提醒行人以外,一定程度上還能美化城市。
現在,在很多城市,擔負著交通指示作用的紅綠燈已經成了一道顯示城市文化和性格的風景線。
交通信號燈最早沒有黃色
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號燈,是1868年12月在英國倫敦議會大廈前安裝的信號燈。那時仍是用燃氣式的,而且只有紅和綠兩種色彩。
對於交通信號燈為什麼使用紅色和綠色,也有科學的解釋。在各個文化中,紅色一直都被賦予「警戒」「禁止」的含義,最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人們普遍認為紅和綠,就像黑和白一樣,是一對互補色。既然紅色代表禁止通行,那麼就用與其相反的綠色來表示允許通行。
而黃燈的出現是中國專家、愛迪生的高徒胡汝鼎提議的。20世紀20年代,留學美國的胡汝鼎,有一天在十字路口準備過馬路,信號燈一變綠,他便預備通行,此刻一輛汽車突然從他身邊飛馳而過,嚇了他一跳。
然後,他便開始思考怎麼避免信號燈切換的剎那間,汽車和行人發生衝突。通過反覆揣摩,他想到在紅燈和綠燈中間加一個黃燈,可在變燈前起到一個提示作用。隨後他的提議便被使用到了交通信號燈中。
於是紅黃綠三色信號燈以一個完整的指揮信號家族,遍及全世界的交通領域。
在美國的一些城市,一根繩子上串著各種組合式信號燈,高高的掛在馬路上空,隨風晃動。
創意交通信號燈大賞
世界各地的紅綠燈都長得差不多,但也有一些地方的紅綠燈設計得別出心裁,有趣又富有創意。
2018年,烏克蘭出現過一種非常新穎的紅綠燈。它出現紅燈指示的時候,不僅指示燈會顯示,連著的杆子也會一起發亮,並且是同樣的顏色。這樣的紅綠燈對於司機來說更為醒目,即使有小轎車跟在大貨車後面,也能非常清楚的看到指示燈的狀態。
為了使司機開車或者行人步行等紅綠燈時不再那麼無聊,也為了緩解"焦慮症患者"或者"急性子"在等紅綠燈時越發焦慮,2019年,汽車品牌Smart與廣告代理商BBDO合作打造出一款紅綠燈——名為Dancing Traffic Light的交通信號燈。
除了紅綠燈這個固定物外,在不遠處還會設立一個小黑屋,如果有行人在裡面跳上一段舞,其動作會被捕捉記錄下來並同步至紅綠燈,紅綠燈將不再是單調的一個圓點,而是紅綠燈小人自主跳起「魔性」的舞。首個產品被安裝在在葡萄牙首都裡斯本的街頭。
還有人把交通信號燈做成了藝術品,比如藝術家皮埃爾 威溫特在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的交通燈樹,共有75盞交通燈,已成為倫敦金絲雀碼頭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每年都吸引著無數遊客。
以下各地的交通燈則主要在亮起部分的形態上做創新。
比如柏林街頭的卡通交通燈。
紐約市街頭拉法葉 休斯敦拐角的紅燈
英國倫敦街頭專為馬匹設計的交通燈。
丹麥著名的世界級港口腓特烈西亞交通燈。
比利時布魯塞爾情人節專用交通燈。
哥倫比亞波哥大市,後現代藝術家設計的交通燈。
美國專為色盲和不明白交通燈顏色規則之人設計的圖解式交通燈。
越來越智能的交通信號燈
2019年,日本動畫設計師Yoshida Takayuki創作的一段影片曾被網絡瘋傳。這是一篇全息投影交通號誌,畫面是在日本東京的街頭。當綠燈亮起行人通過時,斑馬線上會自動產生一面「牆」,有文字和有警告圖標,讓汽車駕駛員更加警覺,不會闖紅燈。網友紛紛表示:好炫酷!也太賽博朋克了!
雖然這樣的場景在目前只是想像,但是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對於交通信號燈如何更好地發揮其作用的研究和實踐一直在進行。
2000年起,視感更好、更省電、更耐用的LED交通信號燈,代替白熾燈加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濾色罩的老式交通信號燈,開始批量進入市場。
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科技的發展,交通信號燈也越來越智能化。
2016年,南寧首個行人過街手動信號系統在錦春路率先啟用。這套新系統包括信號燈、倒計時燈、語音提示柱等。
行人如果有過街需求,手動按一下按鈕,向信號系統發出請求。過一會兒,斑馬線就會綠燈放行。當有行人要闖紅燈過街時,從主柱和副柱之間通過,就會阻斷紅外線對射。此時,主柱和副柱會同時發出「紅燈越線,請退回等候」的語音提示,以提示行人已闖紅燈。行人綠燈每次最長持續40秒。
紅綠燈的控制方法也在不斷改進。
最早期的紅綠燈一般是由值班警察人工控制,而現在的紅綠燈一般由電腦程式控制,是人為地根據路口車流量編好各方向各種燈色的啟閉時間表,輸入到控制電腦中,電腦再對燈光進行控制的。
而2017年,廈門海滄區南部新城主次幹道已經安裝智能交通系統。路口的紅綠燈不用人工設置固定秒數,而是懂得「思考」,會根據路口的車流量自行調節時間。
主次幹道的監控杆上安裝的小喇叭形狀的裝備,即超聲波採集設備,會在當車輛經過時自動收集檢測下方經過的車流量等路面實時數據,並傳輸到智能管控中心,繼而進行終端系統分析,並自動調節信號燈時間。
2018年,上海警方啟用的國內首套行人過街提示系統。當行人信號燈亮紅燈時,人行道LED發光磚亮紅色,當檢測到有行人闖紅燈時,會有擴音器和顯示屏提示。同時,人行橫道燈光帶紅色長亮,提示「低頭族」禁止通行;車輛通行燈光帶亮綠色,與機動車信號燈綠燈一致,表示機動車可以通行。
行人信號燈綠燈時,人行道LED發光地磚顯示綠色,人行橫道燈光帶綠色閃爍,提示行人可以通行;停車線發光帶長亮,車輛通行燈光帶亮紅色,與機動車信號燈紅燈一致,表示機動車禁止通行。
2019年,臉書上有一小哥發布了一段3D投影交通信號燈的視頻。視頻中我們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由3D投影技術投射出的光影幕牆。在車輛行駛期間,道路兩旁豎起大片的紅色虛擬幕牆,同時還有計時器。計時結束,中間道路會相應豎起紅牆並計時,道路兩邊的行人幕牆消失,中間通道供行人過路。這樣顯眼的幕牆,行人和車輛不管從哪個方向都很難忽視。
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與視頻中的幕牆類似,甚至更為令人驚嘆的交通信號燈會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給我們帶來更便捷的交通體驗和更安全的交通環境。
參考來源:
《城市道路安全背景下的交通投影信號燈研究》,2015,作者何方
《LED交通信號燈的研究進展和市場前景》,2000,作者方志烈
來源|南都周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