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師,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或許還需要有更多的,除教學之外的技能才能勝任這份工作呢?這個問題對於我們在城市上班的老師可能有點多餘了,但在情況複雜的山區或者鄉村,就很有必要了。
在湖北監利縣毛市鎮的南剅小學,情況就比較複雜,學校有743名學生來自四湖河兩岸的8個村,其中北岸共302名學生需要渡河上學,他們80%以上都是留守兒童。為了解決上學難的問題,在2014年,這裡修建了湖北唯一的學生渡口,3名老師主動培訓取得內河船員證書,擺渡7年接送學生。
在南剅中心小學渡船上我們每天都能聽到這樣的對話:
「同學們請注意,不要把手、頭伸出窗外,聽見了沒有」,熊高文老師說道。
「聽見了」,孩子們齊聲答道。
南剅小學校長,張文芳說:「2014年9月前,學生上學靠的是2艘木船渡河,船小,學生和家長經常有擁擠落水的情況發生。地方海事局2014年9月為我們贈送了一艘專用船隻,由海事局、教育局、鎮政府投資近25元萬修碼頭,每一周有一位老師開船,另外佩兩名老師一個在船頭,一個在船艙來注意學生的安全」。
學生專用渡口建好後,3名老師主動參與培訓取得內河船員適任證書,在四湖河總乾渠擺渡7年接送學生。
每日5點30分開船,7點左右結束,冬季稍遲。河面寬約150米,大約5分鐘,客船載著學生們抵達對岸。
南剅小學教師,劉禮富老師說:「因為老師也是一份責任,只要學生能夠安全到校、回家,是我們作為老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家長對我們越來越認可,辛苦一點也是值得的」。
2016年監利市地方海事所又先後投入70萬元,重修這個湖北省唯一的學生專用渡口。
南剅小學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的難題得以被看見,也得以解決。但其實,在更多的地方,還有許多的孩子面臨著上學難的問題,或被大山阻擋、或被風沙吹阻、或被泥濘陷阻,更有甚者,連老師都不夠齊全,何談得到老師的幫助啊!
教育從來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但各家又有各家的難處,不過最難的一定是教育本身這兩個字,有些孩子連接受教育的依仗都沒有,希望我們看到「光明」的時候,也多看看「黑暗」,讓光照進祖國大地的每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