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這是一部改編成真人電影比改編成動畫還要早的小說作品,真人電影在國內叫做《念念手紀》,於2017年在日本上映一年後,於2018年在國內上映,據說這部電影榮獲許多獎項,不過小編沒看,作為一名死宅,不怎麼喜歡看真人劇,而且標題這麼「恐怖」,雖然改名為《念念手紀》,那小說的標題又該怎麼解釋?然而,在真人電影上映1年後,小說改編動畫電影也在日本上映了,同時,在明年1月份我們也能在國內影院這部作品,由於在日本上映這部動畫接近過去半年了,所以,資源還是比國內上映要來得快些。
小編就不多做觀後感,免得對沒有看過的小夥伴劇透太多,首先就是標題「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的理解,其實就是「以形補形」的說法,由於女主櫻良患有胰臟疾病,於是對男主開玩笑似的說出「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然而整部作品都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所以你們可能懷疑作者起小說的名字不是「標題黨」嗎?但是,在後半段劇情的時候,男主通過簡訊用同樣的話告訴給女主,其實這並非是「標題黨」,而是一種比喻,「以形補形」就是喻指自己缺乏某樣東西,需要通過對方來獲取,而男主女主雙方是個性相反的兩人,在「交往」中不斷與對方接觸和學習,來彌補自己所缺乏的感情,當然這點對於男主來說最為明顯,讓一名「三無」的沉默少年成為一名主動交友的積極少年。
上述是小編對於標題的理解,而在劇情一開頭就很直接告訴我們這是悲劇,不做太多修飾和鋪墊,女主就是得了絕症命不久矣,男主也知道女主的病情,所以結局必定是女主會病逝,那麼還有什麼值得我們感動,都已經是韓劇套路的節奏。小編就是憑著這個觀念觀看下去,然而看到男主女主間接觸互動、外出遊玩、感情深入等等,直到一個「意外」出現把套路打斷了,女主突然去世了,前面所有病情惡化的徵兆卻沒有成為她真正去世的原因,一下子懵逼了,當時才播放了三分之二,還有三分之一的劇情都能講些什麼?
只剩下男主一人,當然是說他的故事,催淚不是通過小編的概括能體會到,而該作最後的催淚線,就是剩下男主一人時開啟的,女主的死和男女主兩人的日常是能起到催淚鋪墊,但感情升華還是最後三分之一的劇情裡爆發,所以大家可以在明年到影院支持一下,不容錯過的佳作。
最後的最後,在正片裡,我們幾乎全程只知道女主叫做山內櫻良,卻不知道男主的名字,在接近尾聲時才知道他的名字叫做志賀春樹,和女主天造地設的一對(櫻和春),可惜從生離死別來說註定是悲劇,就算男主得到了改變,但是對於女主的逝去依然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