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宮崎駿老爺子的動畫電影,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僅是動畫中優美精緻的畫風,精彩的故事劇情、深刻的主題,還有電影中的音樂,電影中的音樂總能帶給我無限的喜悅與感動。而談起宮崎駿電影中的配樂就不得不談一位國際音樂大師久石讓。
1950年12月6日出生於日本中野市,日本音樂人、作曲家、鋼琴家。
久石讓本名藤澤守,之所以叫做久石讓,是為了向他的偶像美國黑人音樂家及製作人昆西·瓊斯致敬,他把Quincy Jones這個名字改成日語發音,再聯上最近似的漢字姓名,就變成了「久石讓」
久石讓4歲時在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小提琴家鈴木鎮一的音樂教室裡學習小提琴,之後在中學裡的演奏部社團裡擔任吹奏小號的位置,並在此時期興起從事作曲家的念頭。1969年進入日本國立音樂大學作曲科學習。
1984年名不見經傳的久石讓經人介紹與正在為《風之谷》配樂發愁的宮崎駿相識,聽過久石讓創作的風之谷的音樂後,宮崎駿被深深打動了。《風之谷》就成了兩人的第一次合作,久石讓為該片創作的配樂當時也深深地打動了無數的觀眾以及評論人。因此久石讓便一直擔當宮崎駿動畫的音樂監督至今。到2013年的《起風了》,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史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人說宮崎駿的成功,是因為有了久石讓的音樂,其實很難說是久石讓選擇了宮崎駿,還是宮崎駿造就了久石讓,總之就是兩個人的結合造就了日本動漫史上的不朽神話。
宮崎駿在30多年間分別創作了10部優秀的動畫電影《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紅豬》《幽靈公主》《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姬》《起風了》。
1984年《風之谷》
這是久石讓和宮崎駿的第一次聯手合作,《娜烏西卡安眠曲》從此成為經典名曲。每當歌曲響起,我們總能想到娜烏西卡獲得解救,被安撫下來的王蟲們用金色的觸鬚託起,行走在一片金色的草原上,夢一般迷離的場景,將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主題被襯託的淋漓盡致。
1986年《天空之城》
久石讓創作的主題曲《伴隨著你》(通稱:天空之城)應該是流傳度最廣的曲目之一了,因其讓人落淚的優美曲調和動人心弦的美妙音律而聞名全球,還被改編成多種版本。每當心情浮躁時響起這首音樂,心會慢慢平靜下來,讓人不自覺地沉浸在一片祥和安寧的氛圍當中。
1988年《龍貓》
這部平靜而溫馨的電影讓龍貓這個可愛的生物在全世界都家喻戶曉。當時在經過了440周以後,它的銷售量已經突破了一百萬張。《塚森的大樹》這首輕快的插曲更渲染了整部電影的童趣。有軟萌的龍貓,有動聽的樂曲,治癒溫馨的音樂把每個人心中那曾經的美好與童心被挖掘出來。
1989年《魔女宅急便》
這部電影講述純潔天真的小魔女琪琪去尋找自己的城市,開始獨立成長,但在希望獨立與自力更生中面臨許多困境。每當在逆境中看到那個堅強的小魔女,能給人無限的力量。久石讓的配樂《更替的四季》讓整部電影更加歡樂美好,聽到這段音樂,總會心中不自覺地充滿力量,明天一定會更好。
1992年《紅豬》
曾經是個王牌飛行員的他,因為被敵人追擊落入傳說中的「雲中平原」,被魔法詛咒成了豬,帶著激情在藍天碧波間暢遊,擁有名望和榮譽,卻也有孤獨和悔恨。一首鋼琴獨奏《一去不返的時光》追憶起往昔,那些不屈不撓、勇於獻身的戰友們仿佛又出現在了眼前,重新點燃了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
1997年《幽靈公主》
《幽靈公主》傳承自宮崎駿長久以來關於人與自然之間的深邃思考,從人與自然之間無從化解的天然矛盾出發,通過人類自身的生存角度,探尋人類與自然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和諧共存這一終極命題。
《幽靈公主》是久石讓在交響樂上創作最為成功的一部,這也是他走向世界級電影配樂大師最為關鍵的一部,久石讓在電影中運用了大量弦樂,奏出交響樂般宏大的效果,讓人一聽就感到蒼涼廣闊,遐想無邊。並融入了東方風格的調性,也有古代傳說般的氣氛。
2001年《千與千尋》
少女千尋意外來到神靈異世界後,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的故事。《千與千尋》的音樂與畫面,就象是一個人完整的一生,輾轉來去,一點一點地尋回我們曾經失落的東西。久石讓的音樂在淡淡的憂傷中充滿關懷,溫暖,人性,如春風輕柔地撫平人們心中的傷痕。
2003年《哈爾的移動城堡》
主題曲《人生的旋轉木馬》配以少女蘇菲和魔法師哈爾在空中的奇幻邂逅,讓電影畫面極具詩意與浪漫,讓人對愛情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08年《懸崖上的金魚姬》。
該片講述了深海裡一心想變成人類的人魚波妞與人類男孩宗介之間的愛情故事。《懸崖上的金魚姬》中的配樂營造出一個充滿想像力的海底世界,讓人不經意地產生共鳴感,沉醉其中。
2013年《起風了》
《起風了》是昭和時代的真實寫照,褪去了宮崎駿之前電影的奇幻色彩,沒有不可思議的魔法,也不會出現怪物,恬靜悠長的配樂也更加深刻地體現著時代的氣息。《飛機雲》更加偏重抒情,對少年追夢過程以及時代變遷均有所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