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並隨後蔓延全球。當很多人隔離在家,不能外出之時,遠在異國他鄉的留學生們也同樣擔心著祖國的安危。他們身體力行,通過各種途徑募集物資,運回國內,拳拳赤子心,令人動容。而在這無數心牽祖國的留學生中,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2020屆本科生劉心怡,便是其中一員。
劉心怡,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俄語語言文學專業2020屆本科生,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大二時通過外交部遴選,成為外交部定向培養人才。大學四年,她綜合評估保持年級前二,大三便考取了俄語專業八級「優秀」證書,併入選北外複合型人才培養戰略班,曾榮獲校長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億陽學業獎學金等多項榮譽。劉心怡同時修讀經濟雙學位,並以總分排名第一獲得雙學位一等獎學金。課堂之外,她熱心公益,曾擔任北外青年志願者協會部長一職,由她參與創立的公益項目曾獲得JA中國創業大賽全國第三名。在今年疫情期間,她在俄羅斯自發募捐一萬隻口罩,為國內的抗疫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俄語學習 — 從熱愛到專精
劉心怡從小便對語言學習和跨文化交流很感興趣,所以在報考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北外。而在眾多小語種中選擇俄語,一方面是被俄羅斯的地大物博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吸引;另一方面,劉心怡也從實際方面進行了考量,「隨著中俄關係不斷提高、深化,雙邊合作項目落地開花,學習俄語未來就業面更廣、機會更多,這也是我選擇俄語專業的原因」。這樣一個兼有熱愛和方向的選擇,為她日後在學業上的成功鋪墊了道路。
在俄語學習這一方面,劉心怡很有自己的心得。她說,在大一剛開始學俄語時,大舌音是一道難關。同學之間會交流各種「奇奇怪怪」的方法,比如含水練習、壓筷子、坐車到顛簸的路面時抓緊機會把舌頭也顛起來等等。這些方法雖然看似不那麼「正經」,但其實對於掌握大舌音很有幫助。此外,俄語學習的基礎上,在北外初步構建的複合型知識體系,使多領域的複合知識能夠在大腦中相互作用、產生奇妙的反應,於劉心怡而言是非常寶貴的收穫。複合型的思維模式激發了她很多的靈感,也因此得以更好地處理各類問題。
規劃整理 — 自律成就自我
大學四年,劉心怡的綜合評估一直保持年級前二,大三就成功考取了俄語專業八級「優秀」證書,入選北外複合型人才培養戰略班。除此之外,她還修讀經濟雙學位,且總分排名第一。大二暑假,劉心怡前往哈佛大學經濟系修讀博弈論、私募股權的課程,並拿到滿績成績單。也因為如此優異的成績,劉心怡獲得過校長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億陽學業獎學金、雙學位一等獎學金等多項榮譽。
在如何做到多個領域優秀、合理管理時間方面,劉心怡分享了她自己的三個訣竅。首先,她很喜歡做計劃,平時一定會隨身攜帶計劃本,裡面寫有她每學期、每月、每周、每天的計劃,並且對不同的類別有不同的計劃,比如俄語、英語、健身、理財等方面的獨立計劃。第二,她有「提前症」,即每次拿到工作或學習任務後都會儘早完成,如果耗時比較長,她會第一時間做好計劃:需要多少天完成這項任務、每天大概要做什麼等。第三是保證效率,而它的關鍵,是專注。課內外的學習、工作經常很繁忙,但當她在做手頭的事情時,就會努力做到不被其他任何事分散注意力。比如,她平時去圖書館基本不帶手機,事實證明這對提高效率很有幫助。
熱心公益 — 奉獻點亮青春
高中開始,劉心怡便積極參與各種志願項目。進入大學,她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奉獻給公益活動。
劉心怡在大一時選擇加入北外青年志願者協會,並在大二留任青協部長。在青協,她的角色不僅是「志願者」,更是公益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兩年工作期間,她組織志願活動超200餘次,累計招募志願者1800餘人。公益工作中,劉心怡積累了豐富的志願活動管理經驗,並不斷完善項目,將「夕陽再晨」、「保安充電計劃」等打造為北外特色的志願服務活動,前者曾獲北京高校志願項目評選銀獎。2017年10月,劉心怡同學擔任負責人,帶領北外志願者為「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提供了志願服務,贏得了主辦方和參觀人員的一致好評,並收到北京市團委的感謝信。2017年底,劉心怡同學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了公益創業項目,致力於提高農民收入、助力農村人口脫貧。這一項目在2018年1月的JA中國創業大賽中獲得全國第三名。
2020年2月初,正值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劉心怡雖身在俄羅斯留學,但仍時刻關注祖國的形勢。
當她看到很多在一線抗擊疫情的醫務人員,由於物資短缺自身生命安全不得保障時,十分揪心。於是她和北外的其他三名同學一起,臨時組成了志願團隊「白衣天使應援團」,自發募集資金,從俄羅斯採購了一萬隻醫用外科口罩,與吉林省紅十字會對接,捐贈給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指定收治醫院)用於抗疫。完成捐獻後,劉心怡同學又利用搜集的物資、物流等信息,幫助對接完成了多批醫療物資的捐贈。
對劉心怡而言,2020年這次特殊的抗疫經歷,寫下來只有短短幾行,然而過程的繁瑣和遇到的困難卻可想而知。雖然遇到了很多苦難,但看到受贈醫院的醫生用上口罩,發來表示感謝的文字和視頻時,他們覺得這都是值得的。「能和所有參與募捐的朋友們一起做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是值得珍藏一生的記憶」,劉心怡這樣說。
逐夢外交 — 講好中國故事
劉心怡深知,新中國的外交事業需要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為了豐富知識架構、朝「複合型」人才努力,劉心怡入選了「北外國際化戰略人才」項目,修讀公共外交、國際商法等多領域的課程。憑藉過硬的語言能力、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多元的知識儲備,劉心怡通過層層遴選,成為外交部定向培養人才,並於2019年8月赴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交換學習。留學期間,劉心怡校內成績全部滿績,並在課餘時間積極協助中國駐俄使館的工作,比如參與國慶、澳門回歸、漢學家招待會等重要外事活動。
對於未來的外交之路,劉心怡希望自己能順利完成從學生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為祖國的外交事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堅持「講好中國故事」的初心並實現更多的自我價值。
「迷茫和希望是一體兩面。」這是劉心怡很喜歡的一句話。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充滿熱情地積極探索、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在努力的旅途中你,必將獲得更多的機會,找到人生的定位與方向,走出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了解更多北外相關信息,請關注百家號:北京外國語大學招生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