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出現了大量出售二手蘋果iPad 3rd與iPad 4th的相關信息,這在以往看來是某款新產品即將上市的表象之一,而能夠獲得如此待遇的正是蘋果公司在北京時間10月23日凌晨1點在美國舊金山發布的兩款新iPad系列平板電腦,一款是將原有大尺寸型號更名後的iPad Air,一款是人們一直在惦記著的帶有Retina顯示屏幕的iPad mini。
在這場蘋果秋季發布會召開之前,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身材更為小巧的iPad mini身上,至於它是否配備有Retina顯示面板則成為了消費者是否願意更換這一代iPad平板電腦的唯一衡量標準。然而在發布會結束後人們都在討論一件事:其實便攜性參數得到大幅修正的iPad Air才是讓喬老爺子在天之靈得以慰藉的「The one more thing」。
作為蘋果公司新領導人的蒂姆·庫克正在培養消費者們對他的崇拜,不得不說這是兩年多以來最令消費者們滿意的一場新品發布會,免費的Mac OS X系統,免費的iWork、iLife生產套件,售價更低的全新Macbook Pro系列筆電以及在消費者們看來最給力的iPad系列平板電腦的升級。不得不說,作為一名消費者我喜歡蒂姆·庫克勝過史蒂夫·賈伯斯。
iPad Air與新版的Smart Cover多功能保護罩
今天是北京時間的10月30日,是蘋果官方Apple Store接受消費者預定新款iPad Air平板電腦的日子,距離這款產品的正式發售或者是說距離您能夠真正的拿到它的時間還有兩天,那麼中關村在線平板電腦頻道也為各位網友帶來了令人驚喜的「The one more thing」,我們提前拿到了這款承載著有史以來最給力升級的iPad Air平板電腦,並對它做了相關的評測。
在評測內容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來自國外調研機構DisplaySearch的統計數據,在這份統計報告中顯示,小尺寸的iPad mini自發售至今的銷量約為5500萬臺,而其它兩款大尺寸iPad的銷量加在一起不過3300萬臺,間接表明了消費者在面對更清晰的現實效果與更便攜的機身尺寸時,絕大多數人選擇了後者,所以也就引發了我們今天看到的iPad Air在便攜性參數的大幅調整。
2這就是11月1日要發售的iPad Air
由於心急拿到iPad Air的真機上手把玩,所以這個開箱的工作筆者就弄的比較簡單了。由於除了容量為128GB皇帝版的iPad Air這款機器外,我們還拿到了Smart Cover與Smart Case兩款配件,所以筆者也就在這一頁一併做了開箱,至於有關這兩款配件的內容,我們在評測文章後面的附文中再來做詳細的介紹。
iPad Air 國行版包裝盒的正面外觀
iPad Air 國行版包裝盒的側面外觀
機器變窄了包裝盒也就相應的變窄了,iPad Air的包裝盒一如既往的是白底配機器素顏照的組合,盒子的前後、左右兩個面均採用了對稱的設計,前後兩面印的是銀色的蘋果LOGO,左右兩面印的是iPad Air的文字。或許你們已經注意到了包裝盒背面標籤上印刷的中文,沒錯,筆者手中的這款機器就是將要在11月1日發售的國行版機器,標籤上的內容沒相比以往並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改變。
iPad Air 國行版包裝盒背部的標籤
iPad Air 國行版包裝盒裡面的結構
iPad Air 國行版包裝盒內的全部附件
開箱過程中的驚喜全部集中在看到iPad Air真機的那一剎那,至於機身下面放置的紙質說明文件、數據線和電源適配器插頭都是那樣的似曾相識,附件數量上相比以往的iPad不多不少,做工質量上筆者也沒有找出什麼明顯的不同之處。相比之下兩款經過全新設計的保護套要更吸引人一些,三折的設計(原來的Smart Cover是四折設計)對應iPad Air變窄的機身。
新版Smart Cover與Smart Case的外包裝
新版Smart Case採用的是皮質材料,對應的Smart Cover的聚氨酯材質,前者可以為iPad Air提供全方位的保護,後者則依舊只能保護機身的前面板。細節變化方面,Smart Cover與iPad Air機身吸附的部分不再是之前的金屬連杆,被橡膠包裹著的磁鐵可以避免兩種金屬長期接觸後的分子相互滲透以及磨損的情況,說白了也就是能提高我們在賣二手時的售價罷了。
Smart Cover採用聚氨酯材料以及三折設計
Smart Case採用皮質材料以及三折設計
3更輕更薄令人不可思議的工業設計
或許正是之前的被忽略、不被看好才導致了消費者們對新款iPad Air重新燃起的熱情,蘋果公司這次有選擇性的保密工作又讓不少屏幕前的消費者陷入了一輪猶豫徘徊之中,其實一向沒有被選擇恐懼症所困擾的筆者這次也成為了這些人中的一員,畢竟我們這一次拿到的只有這款大尺寸的iPad Air,沒有對比我只能儘可能的去發現它的好與不好。
iPad Air 深空灰色版機身正面外觀
iPad Air 深空灰色版機身背面外觀
記得在2010年的WWDC蘋果開發者大會上,賈伯斯在其身後的大屏幕上為我們展示了一張頗有深意的圖片,一個指路牌的兩個指示箭頭上分別寫著科技與人文。賈伯斯說自己和蘋果公司恰好處於這個交叉路口,蘋果公司的產品是科技與人文的集合,今天我們手中的iPad Air再次印證了這一觀點,Retina顯示屏和10小時的續航並不能成為影響其便攜性進一步提升的藉口,蘋果還是之前的那個蘋果。
iPad Air採用了類似iPad mini的機身模具
iPad Air依舊是Made in China
雖然國內外的媒體都沒有猜測到蘋果公司會將老款iPad的尺寸縮減到如此地步,也沒有猜測到蘋果會為此還特地給這一系列產品起了一個容易建立起聯繫(Macbook Air)且印象深刻的名字,但他們預測中有一點是對的:iPad Air將會採用與iPad mini相同的模具以及擁有相同的配色。
iPad Air機身左右兩個側邊的設計(音量鍵調節按鈕是分離的)
iPad mini機身外殼的工業設計代表了蘋果公司的新一代工藝製作水平,那麼iPad Air此次的直接引用挽回了老款產品因為想要看上去更輕薄而採用楔形邊緣設計時所丟失的舒適手感。對此,曾經用過The new iPad或者是iPad 4th的用戶應該都會有相同的看法:這個欺騙了雙眼的楔形邊緣簡直就是沒有開刃或者是鈍了的刀片,握上去真的不舒服。
機身背部多了一個麥克風用於錄製視頻
機身厚度縮減到了7.5mm的iPad Air沒有必要再去靠障眼法來取悅消費者,比起The new iPad的9.4mm的機身厚度,這個即便是僅有兩個指甲蓋般厚度的差別也是顯而易見的。在筆者的印象中只有同樣在科技與人文交叉路口徘徊的索尼公司有發售過比iPad Air還要薄一些的大尺寸平板電腦(索尼 Xperia Tablet Z的的厚度為6.9mm),不過這個塑料外殼產品的加工複雜度並不如iPad Air。
iPad Air的Home鍵依舊是老樣子沒有Touch ID功能
4輕便帶來的手感拿起來就很難放下
相比將近2mm的機身的厚度變化,iPad Air在機身重量上的變化更為直觀,除了雙手握上去後感知到的分量變化外,機身外觀左右兩側邊框寬度的縮減也能傳達出相同的信號(我們定義Home鍵所在一側為機身的底部),看上去變瘦了自然在分量上也就會有所變輕,iPad Air 469g的機身重量超越了在機身厚度參數上曾經超越過它的索尼 Xperia Tablet Z。
機身重量為469g的iPad Air拿在手裡感覺非常輕便
機身變窄後重心向手掌方向偏移單手握持更省勁
不得不說地是,半年前上市的索尼 Xperia Tablet Z在很多方面都將蘋果的The new iPad(iPad 4th)甩在身後,當然令筆者記憶最深刻的就是Xperia Tablet Z在兩項有關便攜性的參數方面將後者完爆。那時候是我們對蒂姆·庫克所領導的團隊最不信任的時間段,如果蘋果真的如黑莓或者是諾基亞一樣迅速倒掉,我不會感到有什麼稀奇。
現如今iPad Air已經做到和iPad mini一樣薄
那麼競爭對手不僅有其它廠商的大尺寸平板電腦,份額被擠壓的傳統PC市場中輕薄的超極本,甚至是微軟家的Surface系列平板電腦都在便攜性參數上無限地接近著蘋果的The new iPad,終於蘋果為我們帶來了一次龜兔賽跑式的大躍進,從9.4mm到7.5mm,從652g到469g,或許也是採用金屬材質的原因,iPad Air拿在手上後的輕薄感完勝索尼的Xperia Tablet Z。
幾款蘋果設備的體積對比(MBA 11丨iPhone 5s丨iPad Air丨iPad mini)
機身寬度變窄了,豎向握持機器的時候重心也會像用戶手掌的方向偏移,所以相比之前肥胖且厚重的The new iPad(iPad 4th)來說,全新的iPad Air拿上去更加輕便。另外由於設備兩邊的邊框非常窄,用戶有可能無意地碰到屏幕,而蘋果有專門的專利技術將會智能的忽略這些觸控。這對於那些手大,而且喜歡瀏覽網頁和觀看書籍的用戶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功能。
iPad Air與iPad 4的機身邊框寬度對比
iPad Air與iPad mini的機身邊框寬度對比
雖然新一代的Retina屏幕iPad mini也很誘人,但4G版本的iPad mini Retina要341g,而我現在手頭的iPad mini一代是312g,還要稍微重了一點。關鍵對比了一下iPad Air的453g,才多了100克多點,這真是讓人糾結了。究竟是稍微犧牲一下重量選擇新一代mini享受視網膜屏幕呢,還是索性多承擔一點重量享受更大的屏幕?
幾款iOS設備的邊框對比(iPhone 5s丨iPad mini丨iPad Air丨iPad 4)
在機身配色方面,iPad Air與帶有Retina顯示屏的iPad mini如出一轍,深空灰色與銀色都有,並且這次的色彩範圍遍布iPad Air機身前後,不像上一代The new iPad(iPad 4th)那樣僅僅是前面板顏色的改變。機身外殼的著色依舊採用的是陽極氧化工藝,選用相比黑色要淺很多的深空灰色更有利於顏料分子的附著在金屬表面,對於解決掉漆的問題很有幫助。
幾款iOS設備的屏幕對比(iPhone 5s丨iPad mini丨iPad Air丨iPad 4)
那麼關於外觀方面的東西筆者不想再多說什麼了,按鍵的樣式,攝像頭的位置,揚聲器的開孔都與放大了一號的iPad mini一樣,對於此次在產品工業設計上的改變筆者沒有什麼可挑剔的,如果非要指出還有哪些不足的話,冬天金屬外殼所帶來的冰冷手感是我一直難忘的,北京的冬天已經來到了,沒有暖氣的時候拿著iPad真的是一種煎熬。
5兩款作業系統的設計風格走向融合
沒有帶有Touch ID指紋識別功能的Home按鍵,沒有網上盛傳的土豪金配色,這兩個類似噱頭的升級內容的缺失好像沒有太讓徹夜等候的網友們失望,那麼為了補足新產品所帶來的新鮮感,我相信蘋果公司也很願意將iOS 7系統的發布當作是兩款新iPad平板電腦的一項升級內容吧。
iPad Air出廠即搭載了最新的版本的iOS 7.0.3系統
一個多月以前,蘋果在美國加州庫比提諾總部召開的發布會上發布了旗下新款的智慧型手機iPhone 5s與iPhone 5c,這是兩部上市即搭載iOS 7系統的產品,其中iPhone 5s是為了新系統中的Touch ID功能而來,iPhone 5c是為了新系統扁平化的UI設計風格與鮮豔的色彩搭配而來,那麼隨後發布的兩款新iPad系列平板電腦呢,iOS 7系統和它們之間又有著怎樣的化學反應?
新的iOS 7系統為iPad和iPhone帶來了更統一的設計風格
iPad系列平板電腦在剛發布的時候人們一直以為它是大號的iPod Touch,但是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作業系統界面,以及有聯繫但又區別對待的App Store讓我們明白二者之間其實是有差異的。那麼當全新的iPad成功取代了iPod Touch成為了蘋果公司另外一個利潤來源,並且消費者認同了二者之間的差異化內容時蘋果又開始讓iPad與iPhone之間建立起某種聯繫,讓彼此的用戶更容易接受對方。
Mission Control控制欄與多任務欄分離
新款的iPad Air還未上市蘋果公司就已經為剛剛發布不久的iOS 7的系統做了三次更新,目前最新的系統版本號為7.0.3,iPad與iPhone之間保持一致。不得不說在新的系統中專門為iPad而準備的內容並不多,就連我們期盼已久的九宮格輸入法也是國行、港行iPhone手機獨享的內容,在筆者看來蘋果在這次iOS系統升級上為iPad所做的更多的是與手機系統上的全面融合,二者一切都是拜扁平化UI所賜。
系統預裝應用全部採用扁平化設計風格(與iPhone版iOS系統更為接近)
原來iPad版iOS系統上的日曆、音樂、備忘錄等應用界面的擬物化現象要比iPhone手機上的iOS系統更為嚴重,所以也就產生了一種iPad版iOS系統與iPhone版iOS系統本是同根生,但是界面風格並不是很統一的局面。通常情況下iPad上的UI設計更為精美細緻,可表現的內容更豐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扁平化的設計風格隨著App Store中應用開發商的跟進也正在被消費者所接受。
蘋果為新iOS設備用戶提供了免費的iWork、iLife生產套件
6屏幕還是那個屏幕攝像頭也是一樣
■iPad Air只剩下顯示內容數量上的優勢
近三代的大尺寸iPad系列平板電腦都採用了Retina視網膜級的顯示面板,所以我們現在還想再拿這款顯示效果已經被得到認可的顯示面板再來說事兒的話,筆者自己感覺都有點過不去了。那麼我們還能在這上面挖掘點什麼呢?網上最近有一些關於iPad Air為了降低功耗而換屏的說法,因為機身變得更輕薄電池容量從之前的42.5Whr縮減到了32.4Whr,這大約四分之一的縮減需要用更低功耗的屏幕來換。
iPad Air依舊採用9.7英寸的Retina視網膜級顯示屏
確實理論上電池容量削減的25%單純想靠高能耗比的處理晶片來彌補是有些困難的,畢竟ARM架構處理器本身的功耗水平本身就不高,再加上此次蘋果iPad Air所採用的A7處理器做了64位化的升級,以及集成了相比以往更高性能的PowerVR G6430 GPU圖形處理晶片,使得我們很難從其中找到能夠對功耗降低有作用的東西,更換屏幕材質是我們唯一能想到的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iPad Air的屏佔比相比iPad 4有了大幅提升
iPad Air的大屏幕可以帶來兩倍於7吋平板的顯示內容
那麼有消息稱新的iPad Air採用了新一代低溫多晶矽技術LTPS TFT LCD的顯示面板,相比傳統的非晶矽LCD顯示屏,兩者的差異在於電晶體特性不同。多晶矽的分子結構在一顆晶粒(Grain)中的排列狀態是整齊而有方向性的,因此電子移動率比排列雜亂的非晶矽快了200-300倍,所以用於驅動其開關電路的電壓也就可以控制到很低範圍,從而達到了節電的目的。
iPad Air的屏幕距機身邊框不到11mm
■顯示效果對比老款iPad(The new iPad丨iPad 4)
但是我們在蘋果的官網上又看到了iPad Air的顯示面板採用IPS技術,這個有跟上面我們說到的LTPS是否有衝突呢?首先LTPS和IPS指的並不是屏幕的一個方面,LTPS指的是液晶面板的一種工藝,是一種製作技術;而IPS是一種運用在面板上的成像技術,是一種顯示技術。確切的說,蘋果iPad Air的屏幕是一種採用了LTPS工藝的IPS屏幕。
屏幕顯示效果對比(左側為iPad 4 右側為iPad Air)
屏幕顯示效果測試原圖(來自尼康官網 D800拍攝樣張)
通過對比測試,iPad Air這塊Retina視網膜級的顯示屏幕與The new iPad(iPad 4th)之間的顯示效果差異並不大,如果僅僅是通過肉眼來觀察的話,筆者很難在外界光線非常昏暗的條件下分辨出誰是iPad 4th誰是iPad Air,所以在至少我們能在這裡肯定一點,iPad Air的屏幕顯示效果沒有降低,至於它是否對於節電有所幫助,就需要後面的續航測試給出答案了。
屏幕顯示效果對比(左側為iPad 4 右側為iPad Air)
屏幕顯示效果測試原圖(來自尼康官網 D800拍攝樣張)
■關於拍照
關於iPad Air的500萬像素攝像頭,這個幾乎沒有做升級調整的內容確實也很難再作出什麼文章,蘋果官方只是在發布會上提了一句這枚攝像頭現在有了更好的弱光環境下的拍照效果。其實筆者覺得這微不足道的提升還不如新版iOS 7系統中拍照界面的變化來的更有心意,採用長寬比例為4:3的方屏的iPad Air可以做到全屏取景,這也算是iPad Air相對iPhone手機的一個優勢吧。
iPad Air的照片拍攝界面
至於樣片什麼的,北京這兩天的天氣實在是不給面子,一直都是被霧霾所籠罩,所以筆者暫時也就沒什麼心情去外面一邊吸毒一邊拍照了,從室內隨意拍的幾張照片來看,iPad Air的成像效果與The new iPad相比提升幾乎為0,但還是要好過其它絕大多數的平板電腦,差不多95%的樣子吧。
iPad Air的照片瀏覽界面
7硬體與iPad mini拉平性能處上遊
在上一代大尺寸iPad平板電腦還可以用笨重兩個字來形容的時候,The new iPad(iPad 4th)所採用的A6X處理晶片是拉開與小尺寸iPad mini平板電腦差距、體現二者之間差異化內容的重點。然而從市場反饋出來的信息告訴我們,即便iPad mini的屏幕解析度更低,處理晶片性能更弱,消費者們依然更傾向於便攜性更優的後者。
或許在10月23日凌晨蘋果的秋季新品發布會召開之前,科技界的媒體都在等著看蘋果如何向我們展示出兩款不同尺寸iPad設備之間的更多差異化內容,以此來挽救不斷下滑的大尺寸型號iPad的銷量數字。但事實證明我們都錯了,同樣規格的Apple A7處理晶片(M7晶片也包括在內)、同樣解析度的Retina視網膜級顯示面板,甚至還有同樣的機身厚度,兩款iPad新品出奇的相似。
大尺寸的iPad Air會如此輕薄是我們沒想到的,iPad mini不但上了Retina面板還印入了Apple A7處理器也是超出我們預料範圍內的事情,所以蘋果的保密措施再次給消費者出了一個難題。不過對於筆者來說這到簡單了,我們在這一頁將要介紹iPad Air的處理晶片Apple A7,如此一來帶有Retina顯示面板的iPad mini那邊也就可以省了。
使用 Geekbench 3軟體檢測出的iPad Air的硬體信息
與iPhone 5s手機所採用的硬體配置完全相同,iPad Air與帶有Retina顯示屏的iPad mini同樣也採用了一樣的配置,Apple A7雙核 處理器+M7協處理器+1GB 128bit四通道內存。從蘋果這邊的情況來看,自家幾款採用iOS系統的設備不必再為誰的性能強弱而糾結,消費者們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產品外在表現出來的東西。
iPad Air採用了64位 Apple A7晶片與M7協處理器
64位 Apple A7處理晶片封裝內部(黃色為CPU,藍色為GPU)
在iPhone 5s手機發售後不就,Chipworks(一家專門從事反向工程及系統分析的半導體業界廠商)就公布了Apple A7處理晶片的核心細節。據報告顯示,A7終於提升到了28nm HKMG製程工藝,依舊由三星代工生產,雙核主頻為1.4GHz,GPU部分則有些出人意料的啟用了PowerVR 6系列的G6430。從Imagination 公司對外公布的資料文檔來看,PowerVR G6430是6系列晶片中的中端型號。
PowerVR G6430 GPU依然內置4個運算單元(可以理解為MP4)
在外國著名網站AnandTech對iPhone 5s的測試中也對這顆全新的SoC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其中就包括了這顆採用全新命名方式的GPU圖形處理晶片。同頻率下的浮點運算能力與Apple A6X處理晶片中集成的PowerVR 554MP4相同,有點類似於馬甲卡的身份讓我們又有了新的疑問,這是一個性能保持不變的但功耗被降低的版本麼?不如我們先來看看一些關於這顆晶片的跑分成績吧。
■Geekbench 3
■3D Mark MP
■GFXBench 2.7
■SunSpider 1.0.2
8電池縮水約四分之一續航時間不變
對於續航測試部分,初代iPad就以大約10小時的續航能力讓消費者牢記了平板電腦擁有持久續航能力的特性,同時也非常霸道地為整個平板電腦行業樹立了一個起初看來有點遙不可及的標杆。那麼本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圍繞著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智能移動終端設備在不斷的向前發展,消費者們對於終端便攜性的迫切需求挑戰著蘋果產品設計師與工程師的能力。
■電池容量
假如蘋果公司在科技與人文的交叉路口選擇了走「科技」路線,那麼筆者今天評測的這款iPad Air可能會是一款薄至6.2mm,但續航時間被縮短到8小時甚至是6小時的產品。就像那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公司的LOGO一樣,顯而易見地不完美。但蘋果沒有這樣做,發布會上的演示文稿中iPad Air的機身厚度為7.5mm,整機的續航時間仍舊為10小時,雖然沒追求極致但做到了令消費者不感缺憾的二者兼得。
輕薄的機身導致了iPad Air電池容量的縮水
iPad Air的電池容量為32.4Whr(iPad 4為42.5Whr)
前面我們說過了能夠在電池總容量從42.5Whr下降約25%到32.4Whr的情況下,還能保證整機續航時間有10小時這個水平的,只可能是顯示面板的功耗進一步降低,前提是iPad Air真的可以做到10小時的續航,所以儘管拿到iPad Air真機距離完成評測的時間有限,但是我們的團隊依舊對這款新品做了兩項有關續航能力的測試,分別是兩小時的大型遊戲運行與兩小時的高清視頻播放。
國行版 iPad Air 依舊配備的是雙頭版電源適配器
功率 12W 5.2V/2.4A 可以為多種iOS設備進行充電
■測試場景
測試環境筆者不想再多做介紹,其中遊戲運行模擬測試環境採用GLBenchmark 2.5.1版測試軟體中的Bettery Test項目進行持續的遊戲場景渲染測試,採用線形圖的方式直觀的顯示測試結果,由於官方已經關閉了這款應用的數據上傳分析服務,所以我們只能通過測試時間以及剩餘的電量估算整機的續航能力。至於高清視頻播放測試那邊也是同理,我們會使用iPad Air播放一段X.264格式編碼的720P高清視頻,最終的結果也是通過換算得出。
測試視頻我們依舊選用的是錘子系統的發布會
播放兩小時視頻後剩餘的電量為89%(總共約可持續播放視頻18個小時)
測試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在連接WiFi網絡、屏幕亮度以及音量調節到最大值一半的情況下,兩小時的720P高清視頻播放僅僅消耗了iPad Air整機電量的11%,折算下來如果將電池容量全部消耗完畢的話,可以播放18個小時的720P視頻,即便是將誤差算在內打個折扣的話,起碼16個小時的連續視頻播放能力還是可以保證的。
運行兩小時遊戲後剩餘的電量為69%(總共約可持續玩遊戲6個半小時)
運行遊戲的續航時間較高清視頻播放要少了一半,大約在6個半小時左右,這個成績完全處於我們意料之中的結果是絕對可以讓大多數用戶所接受的範圍內,相比iPad 4和目前在售的iPad 2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提升,其實筆者更想說的是在電池容量掉了25%的情況下能夠基本保持不變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9散熱有不足依舊是最強大尺寸平板
從前面的測試結果來看,新款的iPad Air在大尺寸平板電腦同類產品中的表現近乎完美,它做到了消費者們想要的內容,同時又帶來了蘋果公司前CEO賈伯斯所說的需要他們來告訴消費者應該得到的內容。期望得到了滿足同時又有充滿驚喜的「The one more thing」,這就是為什麼果粉一直將蘋果的發布會像一個紀念日般的記在心裡的原因。
那麼最後為了讓整個評測看上去更完整,筆者也對新款iPad Air進行了溫度散熱方面的測試。其實這個測試並不複雜,所有的步驟都是在前面做續航測試的過程中完成的。我們使用熱成像儀在遊戲運行測試的過程中(測試運行二十分鐘後)以及高清視頻播放的過程中記錄了iPad Air機身正反兩面的表面溫度。
播放1080P高清視頻時的機身正面溫度
播放1080P高清視頻時的機身背面溫度
如果說iPad Air有哪些不太令我們滿意的地方,機身表面溫度這一塊的表現可以被拿來做炮灰。通過觀察熱成像記錄,iPad Air在播放高清視頻的狀態下機身表面溫度最高達到了36℃左右,周圍以及邊角處的溫度則在34℃上下浮動,這樣的溫度雖說在人手感知舒適溫度的範圍之內,但比起索尼家 Tablet Z將表面溫度完全控制在34℃以下的成績來說,蘋果還不夠完美。
運行大型遊戲時的機身正面溫度
運行大型遊戲時的機身背面溫度
來到大型遊戲運行測試環節,蘋果iPad Air與索尼 Table Z之間的表面溫度差距被進一步拉大,後者機身表面的溫度最高值依舊在人類手掌所感知舒適溫度的範圍內(38.4℃),iPad Air這邊則已經快要接近了43℃這個數值。好在有兩個邊角的溫度在37℃左右,留給了用戶一個適合雙手握持的位置,iPad Air在溫度散熱控制方面的表現雖然不理想,但也不算太差。
評測總結:
作為整個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中亮相產品的一部分,兩款iPad系列平板電腦都讓人覺得滿意,特別是這款我們已經拿到手裡的iPad Air,依然能夠讓筆者毫不會被質疑地說它是目前市面上能夠買到的體驗最好的大尺寸平板電腦,另外還是沒有之一。
在評測文章中筆者沒有提到蘋果公司為新iOS設備用戶準備的免費的iWork以及iLife套件,不得不說這是個不能被忽略的加分項目,至少在生產力以及內容創造方面給予了用戶一些幫助和指示。除了在免費內容上繼續加大力度之外,中國大陸地區依舊在iPad Air的首發地區列表中,示好國內消費者只能讓果粉們繼續扮演好他們之前一直所扮演的角色。
對於幅度為100元象徵性的降價行為,使得iPad Air這款機器做到了全方位無死角的特性提升,但是競爭對手微軟的Surface 2此次有了更大的降價幅度,二者入門機型之間有著300元的價格差距,同時還擁有著16GB存儲容量的差距。相比之下微軟 Surface 2的升級重點與iPad Air不太相同,前者作為追趕者的腳步邁的更大,iPad Air的王座還能再坐多久,讓我們共同期待蘋果與微軟的下一次發布會吧。
10附文:兩款隨新產品上市的保護罩
■Smart Cover搭配iPad Air
■Smart Case搭配iPad Air
11蘋果iPad Air詳細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