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編劇是怎麼了,從《下一站是幸福》到《親愛的自己》再到《風犬少年的天空》,都是高開低走,突然崩壞的劇情讓觀眾難以接受!
讓我不禁想到了《克拉戀人》棄男一選男二。
下一站是幸福小編就不說了,已經是過去時了,我們來說說最近的兩部劇。
《親愛的自己》
親愛的自己全員be,它是不是還有一個名字叫《親愛的,自己過吧》或者《親!愛自己!》
先給圍觀群眾介紹下大結局是什麼:
女主單身,徹底跟前男友斷絕關係(也就是我們以為的官配男女主);單身,拒絕前夫復婚拒絕追求者求婚;女三單身,與前男友結婚現場逃逸,現男友坐牢。
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仿佛不是一個編劇寫的。前邊節奏慢,陳一鳴光失業就失了多少集。
後邊劇情仿佛脫韁的野馬總朝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展,最後結局也是令人猝不及防一臉懵逼。
男女主分手,女主創業,緊接著富二代小奶狗迅速愛上了女上司,並且不要工資免費給李思雨效力。男一和霸道女總裁在一起了。
男三雷浩文為什麼會對女三顧曉玲那麼執著我也不是很明白,顧曉玲從頭到尾沒有什么正經工作天天拜金想找有錢人我真的沒看出吸引人的點。
這劇裡稍微感覺現實點的也就,可惜後面也瑪麗蘇了,銷售幹了一年就做總監還有公司高管追
少不更事的時候常看TVB的劇,類似《仁心仁術》那種,印象最深刻的是此類都市劇感情戲都是兜兜轉轉幾角輪流戀!
例如ABCDE,AB分手後,A和C,D和B一起。當時年紀小,覺得他們好乾脆哦,感情處理上好酷哦!不愧是大都市的精英!感情不拖泥帶水。
所以當我看到《親愛的自己》男女分手時,我一度以為編劇走的是當年港劇那個套路,因為前期男女主確實已經不適合繼續在一起了。
但是我看到事業線的發展時我就知道自己多想了,這部劇的重點到底是要表達什麼呢?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堅強愛自己?邏輯性在哪裡呢?本來男女主各自發展感情沒有任何問題,但事業線真經不起推敲……
所以爛尾到封魔的地步。
《風犬少年的天空》
這個劇在9月24日在B站開播,在10月2日的時候就超過《三國演義》成為B站最多播放的電視劇,次日就突破了7000萬播放量。
第一集狗哥搶馬甜甜試卷,然後他們抓到小偷的故事。接著往下看,就覺得很搞笑,很精彩,題材雖然並不新穎,但是劇本很有電影風格,故事很精彩。
這部劇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劇本選題不一定要新,立意也不一定要非常高,故事甚至可以忽略一些邏輯。
但是關鍵的故事一定要精彩,表現要動人,演員演技真心太關鍵了,細節放在合適的地方去認真表達,就會寫出一部好故事。
最近幾年很多影視作品在重慶拍攝,但主要是看重重慶的賽博朋克氣質,或者地形地貌上的獨特取景。《風犬》不一樣,它不是以重慶為背景的片子,它就是拍給重慶的片子,特別市井,真實,有煙火氣。
「下半城」小麵館老闆的女兒教「上半城」區長的兒子怎麼「地道吃小面」,那一幕既好笑,又有深意,而且寫實。
一個彭彭一個梁靖康直接頂起流量大旗。
我入坑是因為周安然在片中吃麵抖腿的畫面。
這片代入感很強,可以參考一下《請回答1988》,很有中國特色。
裡面的場景都是實地拍攝,那種蒼蠅小館,特別有煙火氣
其實國內在這方面是很缺乏的,基本沒什麼可看的青春劇,有的都是經典大IP,所以當這部劇出現,自然就爆了。
中二,熱血,青春
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這部劇前面真的細節多人物也比較立得住所以非常飽滿,看他們吵鬧過頭的時候也不會覺得煩,一起長大的少年少女,每個人的青春都有過的男神女神級人物,以及安然劉聞欽河蝦與海裡的蝦的故事。
個人覺得故事前部分劉聞欽和安然的故事是最出彩的,也比較有共鳴,往後走老狗父親死得可就太突然了,但因為彭昱暢演技確實可以接住了,也完成了人物成長,尚可以接受。
然後虐馬田就已經令人疑惑,再到現在劉聞欽死,編劇為了讓這個青春再疼痛一點已經不管邏輯只為了製造濃烈的情緒衝突。
編劇真的不走心,真的是搞什麼啊,有必要非得寫死嗎,劉聞欽已經那麼慘了。
崩壞的劇情是這樣的:
昕妹包被搶,包裡面是劉聞欽好不容易追回來的小面錢,劉聞欽又去幫忙追回包包,結果被捅了一刀……
如果遇到喜歡的人是在被保送之後,如果沒有去打野球,如果爸爸沒有生病,如果沒有去把包包追回來……可是生活沒有如果。
現實奪走了他的意氣風發,50元的彩票成了他唯一的好運。「希望下次遇見你的時候,運氣能好點」,劉聞欽想要追逐自己的一點點好運,生命卻在這一年停在了這條街上。
少壯凌雲志,人間第一流。
生活沒有給過他18歲,他還依然微笑面對生活,好不容易遇到了可以共度餘生的昕妹,還跟安然放下了過去。
就因為那個小混混失去了生命和愛的人,編劇簡直就是在扯淡,為虐而虐。沒必要非得寫死。
大結局完全可以是:
「欽哥去追小混混拿錢包,被小混混弄傷,幸虧馬田及時趕到,把欽哥送去了醫院脫離生命危險。」狗哥他們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他們約定好去成都找欽哥,欽哥正好康復痊癒,一起聚會,告別18歲走向大學生活。」
但沒想到編劇這麼狠心,看到欽哥倒地那段簡直心疼的要死,唉。劉聞欽,欽哥,他曾經也是個少年,是個追風的少年啊。
影視劇裡死人不是問題,但得死得有意義,或者說你尊重人物原型把角色寫死也可以。但劉聞欽的死是沒有意義的:
第一,劉聞欽的死不會對主角們造成任何改變,安然已經放下了那段感情,老狗經歷過屠夫的死,劉聞欽的死對他來說只是再走一次過場。劉聞欽死掉除了讓他們傷心一下之外有什麼意義嗎?沒有。
第二, 劉聞欽已經死過一次了,被階級差距擊碎了自尊心,認了命之後跑到另一座城市做個普通人,劉聞欽已經不是遇見安然時的劉聞欽了。這樣的人死了,又怎樣?他的死因甚至沒有和主角團有任何交集。
第三,要調動觀眾情緒,好的例子可以是屠夫的死,當時彈幕上都是哭的,除了有人物原型方面的因素,屠夫的死在那集是給過很多鋪墊的。劉聞欽呢?你不能指望我們看到他遇到混混就要預見他的死吧?彈幕上都是疑惑和不解的,寫死一個角色只能讓觀眾覺得疑惑,那就是失敗了。
在劉聞欽下線之前,這個劇至少和以往的青春劇有很多的不一樣,尤其是劉聞欽的角色添色太多。
看完風犬記住了週遊,一個非普通意義上帥哥的男演員,他把劉聞欽演得很活,既有蓬勃的衝勁,也有海潮衝刷後的沉寂,劉聞欽有點衝有點痞又帶點無所謂的氣質,真的好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