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譚張相繼地退出領獎後,唱歌很好的張學友幾乎成了寶麗金當時的主打歌手 。當年張學友吻別唱片出來後,風頭無兩,一下子席捲了大陸和港臺市場,後來的成績相繼輝煌,還被定義成「亞洲唱片銷售之最」。96年世界音樂大獎上面,麥可傑克遜在臺下觀看張學友的表演,連連鼓掌。很多人說他把中國的流行音樂帶到了世界,也做到了真正的流行。
炎熱的夏天,滯留在一個火車站,只好在灼熱的廣場上漫無目地遊走。忽而聽見一陣歌聲,尋聲而去,只見一男子擺了音響、大屏幕在那裡唱歌,畫像質量不太好,有點不清晰。但只見那屏幕上放著的正是張學友的《吻別》,年輕的學友輕輕搖著頭,深情地唱著,在屏幕上時而全身時而遠去。屏幕下聚集越來越多的人,南來北往,鄉音不同,大人小孩,卻都看著屏幕,引頸而向。忽然覺得天地之大,卻是這首吻別把人們聚集起來,每個人看得不只是學友,還有自己的故事。記得高中元旦晚會,俊朗卻親切的班主任唱了這首歌,當時窗外下著雪,屋子裡卻一片歡騰 ,想想下一年將要畢業,不禁止不住流淚。這首歌是學友93年推出的國語唱片,據說唱片銷量達到了400多萬張,因此被封為「歌神」。
張學友最早是在1984年的業餘歌唱大賽中奪得冠軍(上一篇文章提到了李克勤也是參加這個業餘歌唱大賽得獎的),唱的正是當年TVB熱播劇《大地恩情》由關正杰演唱同名主題曲,成為寶麗金的籤約歌手 。後來在「學友光年世界巡迴演唱會」臺北站的時候,他再次唱了這首歌,並回憶當年23歲靠這首歌得了冠軍,但當時唱這首歌的時候,是眼睛一直緊緊閉著,站著一動不動,後來經過多年的努力,才成為了現在的張學友。承受多大的榮光就要承受多大的阻攔,挺過來,也就是成長了。
1986年的時候,張學友推出了《遙遠的她》,成為粵語流行音樂的經典。這歌說的是兩個相愛的人卻因為女孩患上血癌而天各一方,男孩一直珍藏著女孩的頭髮,贏球後都要親吻那頭髮,讓女孩分享勝利的喜悅。
李克勤在歌手舞臺上翻唱了這首歌,但比學友多了釋然,也許是過了30年的原因,時代不同,經歷不同,歌手處理的也不同;陳奕迅也翻唱過,唱起來更顯得像是故事的主角那般。第一次聽學友的版本是在公交車上,當時聽到「縱使分隔,相愛不會害怕」,車子一個急煞,頭撞上了欄杆,竟然還沒覺得痛,只覺得學友唱的真好。有時候就是這樣,聽見好的東西,就會像陳丹青那樣即使儒雅但第一次看見梵谷的海邊的漁夫就脫口罵了出來一樣。
這一年對學友是很重要的一年,不僅這首歌深受好評,最重要的是學友和羅美薇相戀了,羅美薇是演員,演過《開心鬼放暑假》 。兩人也是一路風雨,走到了1996年,終成眷屬,羅美薇退居幕後,後來還有了兩個女兒,也是十分幸福。
有一次看黎小田的採訪,說張學友雖然長得不好,但唱歌功力深厚;黎明雖然唱的不好,但長的靚仔。第一二張唱片帶給學友極大的成就感,甚至在1987年的時候一個人在紅磡連續舉行6場個人演唱會,勢頭迅猛。但沒有一件事是一帆風順的,接下來他的唱片銷量大跌,於是他開始自暴自棄,不再像之前那樣積極努力。直到89年的時候,他才開始振作,自己也對那段沉迷的日子懊悔。這時候一切都在好轉,並且在王家衛89年的《旺角卡門》中也是演技也徵服了觀眾。讀到此處的你,請回憶一下,你是否僅僅記得烏蠅的那個表情包呢?
90年代,學友在電影裡面也是風生水起,《東成西就》和《東邪西毒》裡面的洪七公也成了經典角色。後面的《男人四十》也是突破了自己,還和湯唯一起演了《月滿軒尼詩》,整個畫面如油畫,又如詩。
個人比較喜歡學友的《她來看我的演唱會》,梁文福作詞,既可以理解為講述一個女孩十七歲、二十五歲、三十三歲、四十歲與學友的歌的故事,世事變化萬千,身邊的人來了又換,唯一不變的是學友的歌;也可以理解為是四個不同年齡的女生的不同故事。
《餓狼傳說》被徐崢用在《港囧》裡面,潘偉源作詞,歌詞風格很大膽,頗受歡迎。《秋意濃》有古典樂的感覺,讓人想起譚詠麟的《愛在深秋》。《慢慢》等歌曲都是經典的情歌,他在唱歌中加入了很多風格,R&B、爵士、音樂劇。因而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音樂劇《雪狼湖》,是音樂劇的一個成功範式。這也是張國榮先生在夜半歌聲裡嘗試的那種音樂形式。陳淑芬採訪時曾說,當年張國榮先生也有一個音樂劇,並和張學友一起商量好在2000年陳淑芬過生日的時候送給她,但後來事與願違。《雪狼湖》終究還是給觀眾們帶來了驚喜!